李淑萍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本方加减变化可治多种疾病.笔者就临床常见试举例说明.
作者:白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梁贻俊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她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加开窍醒神之剂治疗嗜睡、幻听;加清热除烦之剂治疗失眠;加平肝潜阳之剂治疗眩晕;加健脾化饮之剂治疗呕吐等.同时论述了温胆汤的作用及临证应用.
作者:刘春芳;侯丕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症愈来愈多.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原因,极易造成伤口愈合慢、病程长.现将糖尿病合并外阴脓肿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常受寒冷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近年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此作一分析.
作者:钱俊华;袁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蜂胶(propolis)是目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天然活性物质,它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芽孢和树干上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的一种胶状物质,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作者:韩德文;张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舌诊是临床辩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慢支、肺心痛辨证施治中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辩病情的程度、辨别旧病新染、辨别挟血瘀等不同类型,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望舌的诊断价值,只有在临床辨证施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使舌诊有准确的参考价值,还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在临床观察上尤其要注意尽量在自然光线下检查,患者张开口伸舌应尽量放松,看舌苔要防止被药物或食物染苔所误导.舌诊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分析才不会误诊.
作者:吴济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受伤史、典型临床表现、X线检查,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本组均症见畸形:屈髋、屈膝、外旋、短缩畸形;疼痛:髋部疼痛、运动髋关节时疼痛甚,肿胀.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
作者:王颖;谢静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运用具有温补脾肾功能的温化降脂汤,观察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100例,并以非诺贝特片对照观察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
作者:刘顺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跨入21世纪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研究,必须抓住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这个主攻目标,以揭示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证候的实质及其转变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将辨证理法加以延伸,从整体、器官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阐述体质、脏脏、经络、气血等物质结构、代谢多功能的特点.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发展趋势是新、专、精、博和综合系统工程.微观辨证学研究的深化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辐射到经典辨证领域的结晶.
作者:郭振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69例均经腰椎CT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51例,女18例;年龄16~67岁;病程3天~5年;病变部位L3-4为7例,L4-5为30例,L5-S1为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腿麻、压痛、活动受限.5例生活不能自理,后纵韧带钙化11例,椎管狭窄9例;伴有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的15例.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按摩点压和俯卧反弓背伸静止力量练习及仰卧的头臀着床翘腿静止力量练习.
作者:于德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眼针治疗高血压病使血压下降后,没有出现象应用某些降压药造成血压急剧下降所引起的不适感,而且也免除了使用降压药的一系列副作用.发现有些房早、室早或束支阻滞的病人经眼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也说明了眼针对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指出眼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痛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调整作用,它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和的病理状态得以平衡协调,使其趋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而得以康复.
作者:田维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炎字从火,火日炎上,长期以来,由于西医诊断炎症的命名,不少中医临床工作者顾名思义,辄用寒凉解毒等药以抗炎.这样,不但混淆了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体系,也曲解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影响临床正确辨证用药,难收令人满意的效果,兹就笔者随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陈义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常见多发于女性.笔者自1986~1998年,采用自拟补气固脬汤治疗此病4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承选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由浙江仙居制药厂生产的含珠停(即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使用,成为临床抗早孕一种可靠、安全、痛苦少、损伤轻、终止妊娠的好方法.是育龄妇女的福音.药物流产填补了国内药物抗早孕的空白,完全流产率达93~95%左右,它打破了原来手术流产一统天下的局面,是生殖医学与避孕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对流产过程的监测及完全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甚至尚须清宫的问题还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笔者选择了1999年1月~6月份门诊药物流产的病人共363例,分成两组,人数各半,随机取样,第1组在药物完全流产后加服加味生化冲剂两盒(共20包)每日2次,每次1包,并适量口服适量抗生素.第2组仅服适量抗生素.第1组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陆桂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产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对其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经历了萌芽、丰富、形成和发展四期,对研究防治外感温热类疾病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外毒病因理论体系,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对防治内伤类疾病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各种毒邪致病,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也有明显的共性,即骤发性、广泛性、酷烈性、从化性、火热性、善变性、趋向性、趋本性、兼挟性和顽固性.从病因角度对毒邪进行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防治毒邪所致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运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采用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闭藏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闭藏之职是由肾中阴阳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其中阴主静,是肾主闭藏的重要生理基础;阴主滋润,阴虚则燥,导致闭藏失职,称为肾燥不藏,由此可导致诸多的临床病证.因此,滋肾润燥,是治疗肾燥不藏的基本方法.
作者:张安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褐斑是较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笔者自1992年~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黄褐斑40例,效果满意.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脾论治糖尿病病机主要是,脾胃积热、脾虚湿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治脾当分脾虚、脾实,但不能忽视治肝、治肾,尤宜综合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整体认识,全面分析.
作者:许成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虚人感冒林某,女,37岁.自述平素易患感冒,曾服用多种感冒药及抗炎治疗,效果不显.现症状:自汗畏风寒,喜穿厚衣,周身酸痛,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喜卧,时有咳嗽,舌淡稍胖大,苔薄白,脉沉缓无力.证属脾肺气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所致,治宜益气解表.药用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陈皮10g,当归10g,桂枝10g,防风10g,白芍10g,附子5g,生姜3片,大枣3g,炙甘草10g.服6剂后,改服补中益气丸以固其本.
作者:王文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