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例析

白杰

关键词:小柴胡汤, 气郁证, 少阳证
摘要: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本方加减变化可治多种疾病.笔者就临床常见试举例说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病机浅识

    从脾论治糖尿病病机主要是,脾胃积热、脾虚湿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治脾当分脾虚、脾实,但不能忽视治肝、治肾,尤宜综合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整体认识,全面分析.

    作者:许成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静止力量练习和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69例

    1资料与方法69例均经腰椎CT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51例,女18例;年龄16~67岁;病程3天~5年;病变部位L3-4为7例,L4-5为30例,L5-S1为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腿麻、压痛、活动受限.5例生活不能自理,后纵韧带钙化11例,椎管狭窄9例;伴有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的15例.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按摩点压和俯卧反弓背伸静止力量练习及仰卧的头臀着床翘腿静止力量练习.

    作者:于德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作用辨识

    从生理、病理、病机等方面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瘀阻脑络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血溢脉外是出血性中风发病之关键;血蓄于脑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中心.脑位于头颅之中,相对封闭,蓄于脑中之血无法迅速排出体外,因瘀血阻络及颅内压力的增加,脑出血可自行停止.脑出血之病理重点表现为瘀血滞留于脑内,故出血性中风重点在于尽可能快速清除脑中瘀血.

    作者:吴颢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杏林吞秋探微索隐——广博知识坚实基础名医指点是成功之道

    指出学医有赖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勇于实践.学习现代科学,结合传统方法也是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真才实学终是不能取胜的.广博知识、坚实基础、名医指点是成功之道.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毒邪的源流及其分类诠释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产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对其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经历了萌芽、丰富、形成和发展四期,对研究防治外感温热类疾病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外毒病因理论体系,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对防治内伤类疾病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各种毒邪致病,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也有明显的共性,即骤发性、广泛性、酷烈性、从化性、火热性、善变性、趋向性、趋本性、兼挟性和顽固性.从病因角度对毒邪进行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防治毒邪所致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运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配伍加味生化冲剂363例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由浙江仙居制药厂生产的含珠停(即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使用,成为临床抗早孕一种可靠、安全、痛苦少、损伤轻、终止妊娠的好方法.是育龄妇女的福音.药物流产填补了国内药物抗早孕的空白,完全流产率达93~95%左右,它打破了原来手术流产一统天下的局面,是生殖医学与避孕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对流产过程的监测及完全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甚至尚须清宫的问题还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笔者选择了1999年1月~6月份门诊药物流产的病人共363例,分成两组,人数各半,随机取样,第1组在药物完全流产后加服加味生化冲剂两盒(共20包)每日2次,每次1包,并适量口服适量抗生素.第2组仅服适量抗生素.第1组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陆桂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例析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本方加减变化可治多种疾病.笔者就临床常见试举例说明.

    作者:白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胡翘武教授辨治冠心病经验摭拾

    胡翘武先生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首批国家级500名师带徒的中医专家.在近70年的歧黄生涯中,上下求索,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师古不泥,善融新知,审证慎微,处方精练,药物选用更是丝丝人扣,对内科杂证的诊治见解独到.笔者幼承其学,濡染颇多,学医前后常待诊左右,受益匪浅,兹就胡翘武先生冠心病治验择其三则并体会于后,谨与同仁共识.

    作者:胡世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观察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探讨分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IM评估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对分期治疗的30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塞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作者:谭吉林;何希俊;白伟杰;黄嘉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世纪微观辨证学发展的趋势

    跨入21世纪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研究,必须抓住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这个主攻目标,以揭示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证候的实质及其转变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将辨证理法加以延伸,从整体、器官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阐述体质、脏脏、经络、气血等物质结构、代谢多功能的特点.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发展趋势是新、专、精、博和综合系统工程.微观辨证学研究的深化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辐射到经典辨证领域的结晶.

    作者:郭振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外阴脓肿的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症愈来愈多.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原因,极易造成伤口愈合慢、病程长.现将糖尿病合并外阴脓肿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五倍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五倍子异名文蛤、百仓虫、木附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生盐肤木、表麸杨、红麸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具有敛肺、涩肺、止血解毒的功效.运用该药治疗报道甚多,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概述如下:

    作者:吴力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方妙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述略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常受寒冷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近年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对此作一分析.

    作者:钱俊华;袁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蜂胶黄酮对小鼠脑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

    蜂胶(propolis)是目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天然活性物质,它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芽孢和树干上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及蜂蜡的一种胶状物质,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作者:韩德文;张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眼针对高血压左心功能影响180例观察

    眼针治疗高血压病使血压下降后,没有出现象应用某些降压药造成血压急剧下降所引起的不适感,而且也免除了使用降压药的一系列副作用.发现有些房早、室早或束支阻滞的病人经眼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也说明了眼针对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指出眼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痛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调整作用,它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和的病理状态得以平衡协调,使其趋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而得以康复.

    作者:田维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40例观察

    黄褐斑是较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笔者自1992年~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黄褐斑40例,效果满意.

    作者:吕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刺兴奋疗法治疗神经衰弱120例

    采用针刺调解大脑皮层的平衡方法,使神经兴奋清醒的头脑在日间精力充沛,除去焦躁心态,夜间才能自然休息,睡眠得已调解.运用针刺兴奋方法治疗,设立三个组进行对照实验:即针刺兴奋法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针刺镇静组,不同疗法治疗均以治疗10~20次,观察证明针刺兴奋治疗见效快、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诊治中舌诊的运用

    舌诊是临床辩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慢支、肺心痛辨证施治中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辩病情的程度、辨别旧病新染、辨别挟血瘀等不同类型,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望舌的诊断价值,只有在临床辨证施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使舌诊有准确的参考价值,还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在临床观察上尤其要注意尽量在自然光线下检查,患者张开口伸舌应尽量放松,看舌苔要防止被药物或食物染苔所误导.舌诊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分析才不会误诊.

    作者:吴济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燥不藏机理与证治举隅

    闭藏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闭藏之职是由肾中阴阳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其中阴主静,是肾主闭藏的重要生理基础;阴主滋润,阴虚则燥,导致闭藏失职,称为肾燥不藏,由此可导致诸多的临床病证.因此,滋肾润燥,是治疗肾燥不藏的基本方法.

    作者:张安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四点:其一,首重审证求因,察症细致入微;其二,精于辨证论治,强调健脾补虚;其三,善调脾胃升降,重视胃气存无;其四,博采中西之长,拓宽治疗思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作者:陈更新;胡鸿毅;郑红斌;张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