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分型治疗高脂血症82例疗效分析

宋晓芳

关键词: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 补脾益肾
摘要:高脂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始发因素.并且二者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于心脑血管,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故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及防止血管内皮损伤,是改善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寻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高凝、高稠粘状态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以健脾益肾,祛痰利湿活血为治则,自拟活血降稠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报道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笔者自1995年3月以来用中药治疗溃疡结肠炎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下:

    作者:傅海陆;卢艳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癌晚期并发症辨证治疗探要

    乳癌晚期,包括乳癌已经通过手术治疗后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再通过放疗、化疗以后所产生的常见并发症,如先出现以饮食减少为主的肢体乏力精神萎靡;继则见白细胞急剧下降、贫血或全血减少;再则可有患侧肢水肿、全身浮肿和口干、烦躁乃至低热持续不退以及全身疼痛等,应用中医药辨治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姚玉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康复胶囊制备工艺及治疗中风282例观察

    中风病属常见病、多发病,为临床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致残率高,我院中风病专业组经过10多年来致力于中风病的研究,精心筛选出疗效确切的名贵地道药材,协同中药制剂研究室,设计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康复胶囊,在活血通络、提高患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促进血肿吸收等方面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王东青;唐月荣;吕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观察

    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治疗组常规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或硫氮唑酮,静滴硝酸甘油及肝素钠3~5天后静滴疏血通8ml/d,连用10天;对照组继续上述治疗10天.治疗组20例均有效.对照组2例无效(终发展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疏血通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吴英;崔哲;李振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辨证分型治疗

    1气滞血瘀症见胸闷、胸痛或心慌不适,或有憋气、短气、头晕,重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唇紫绀、身倦无力、动则加重,舌紫暗或有瘀点,脉迟缓、涩或结代.心电图表现常为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结性早搏,多有ST-T缺血征象等.

    作者:江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闭经用药规律浅析

    闭经是病又是症,中医辨证有虚实之分.中医古代文献中多数认为闭经虚多实少,主张温补.致使后世医家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病家亦惧服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加重病情.笔者临床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与扶正药物同用治疗本症,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黄祖亮;江秋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补气通肺饮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研究

    肺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泡壁,亦波及细支气管领域,探讨补气通肺饮治疗肺纤维化低氧血症的机理.并将大鼠随机分组和给药,疗程为28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28天处死动物,作形态学观察、肺组织羟脯氨酸、血清SOD和MDA、红细胞膜流动性测定.提示补气通肺饮治疗后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并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指出:补气通肺饮可通能过控制肺泡炎和减小弥散距离纠正肺纤维化低氧血症.

    作者:韩镭;张天嵩;马君;赵子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杨家林教授辨治崩漏临证特色浅析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作者:李世梅;王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免疫调控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防治影响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的病理环节,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引起肝纤维化并终导致肝硬化:即慢性活动性肝炎途径、脂肪性肝炎的途径、门脉区肝纤维化的途径和肝腺泡三区即小叶中心性肝纤维化.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形成通过不同途径,但也常兼有其它的途径[1].

    作者:都广礼;武明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日本针灸家泽田健学术思想探要

    日本著名针灸家泽田健先生(1877~1938)所创的泽田派之针灸法在日本已独树一帜,其诊断治疗以悉遵《内经》、《难经》等典籍的义旨为特色,

    作者:李珊;卢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按摩并用治疗面瘫35例

    笔者1992年以来用针灸为主,配合自我按摩、贴压耳穴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瘫3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王绵之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撷菁

    王绵之教授治学严谨,学术精湛,对肝纤维化治疗有独到之处.从五个方面论述其经验,即:以疏肝理气为要、重用活血化瘀、不忘软坚散结、清除湿热余邪、养正顾护脾胃.指出: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之一,是因情志不遂、暴怒、抑郁、六淫疫疠等作用于肝,留着肝体,阻血运行,耗伤正气,致正虚邪踞而发病.针对正虚邪踞的病理特点,采用扶正祛邪作为治疗大法,强调实脾,健运脾胃,可充养先天,顾护后天,有固本祛邪、防病传变之妙.

    作者:晏军;王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从痰论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观察

    笔者自1990年3月~1998年12月间,从痰论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类承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血精三例举隅

    血精是指排出精液中混有血液的病证.有轻重之分,重者用肉眼就能看到精液有血称为肉眼血精;轻者需借助显微镜检查在精液中发现红血球称镜下血精.古医书所称血精多指肉眼血精.笔者辨证治疗该病3例收到理想效果,兹介绍于下:

    作者:袁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8例观察

    笔者近几年来用当归配五味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振秀;罗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孟澍江教授学术思想纂要

    孟澍江学承清代江浙医家,对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尤有深研,推崇叶天士诊治温病和杂病之说,尤其擅长把温病方用于杂病的治疗中,创立现代温病学体系,补充和完善了温病预防内容.孟澍江强调指出:对邪热的治疗,首先应区分其发生原因及其性质,下法故不能滥用,但也不能延误使用时机,下法是针对有形实邪.

    作者:杨进;戴春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咳喘证治辨析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后世将此书一分为二:《伤寒》主论外感;《金匮》主论杂病.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对咳喘之证论述较为详尽,现对此作以概述,以期为临证有所裨益.

    作者:谷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在发作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从近5年来各家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入手,在治疗上分为中药辨证施治、专方治疗以及针灸、穴位注射、外贴法等其它疗法三个方面,对近5年来有代表性的疗法作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病研究现状的不足及展望.指出,应集中临床行之有效的制剂,对其进行药理、毒理、药效学研究,从免疫、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华敏;孙其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司徒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举要

    司徒仪,女,生于1946年.广东省广州市人.196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从事妇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5项,获得各项科研成果4项.

    作者:冉青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型闭经38例

    笔者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型闭经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金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