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正
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多脏腑受损,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临床中既要把握痰病的演变规律,又要依据个体化以达其变.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党参、黄芪、生地、麦冬、丹参等)内服,治疗糖尿病96例.总有效率90.6%,血糖疗效总有效率91.7%,尿糖疗效总有效率97.9%.提示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作用.指出,糖尿病病机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有局限性,糖尿病是多系统、多脏腑,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治疗既要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善常法,又要依据个体化证候以达其变.
作者:魏耕树;张亚芬;焦正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野山参,是指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nxginsong在森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野生人参种自然落地或被鸟兽吞食后,排出体外,自然发芽生长的人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移动又不加任何人为条件而形成的人参.
作者:何立华;崔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5年~2000年,笔者对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养阴生津法配合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7~11月,笔者针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的特点,自拟桑叶止咳颗粒方,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佳;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性痴呆是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的疾病,肾虚髓空神机失用是痴呆发生的根本病机,而肾阴亏损,脑髓化生不足,脑府失养,脑脉失用,神机运化失常是主要病理变化.人到老年,肾气已衰,精髓乏源,脑失所养,复加其它因素诱发而成.从肾的生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生理联系、肾的病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病理联系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作者:董洪涛;金渊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反复发作性头痛.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近5年来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房培芹;李秋静;崔英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谭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强调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内在联系,突出情志因素与精神痰病的密切关系,阐发精神疾病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重视精神疾病诊疗的几方面特征性,探讨分析了《内经》精神疾病理论特色.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精神异常的重要因素,异常情志刺激可直接造成内脏损伤,或神失所藏.目前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弘扬《内经》理论,拓展中医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部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伴有顽固性呃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出血的治疗.笔者采用以针灸丰隆穴为主治疗该病1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方.笔者1997年~2001年在临床中用当归回逆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臧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分析中医研究冠心病现状,提出存在重治疗轻预防、个体治疗与群体治疗难以兼顾、分型研究重虚寒轻实热、缺乏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滞后、治则治法有待更新等问题.认为:加强体质研究是实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指出:单纯依赖现代实验医学的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尊重和应用中医学的方法,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实践为根本,逐步建立新概念、新理论,这是中医学研究冠心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鲁明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据悉,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等6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具体报考条件及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赵来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作者:曹洪欣;张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皮肤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归纳综述如下:
作者:徐志伟;柴雅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分析总结了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想效果.对所经治的5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有44例入院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在明确有外科手术指征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多数出血得到控制,有7例复发者多次治疗并请消化内科协助治疗好转.3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指出,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积极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疗效满意.
作者:刘德亮;魏峥;常杰;富蓉;李扬;陈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时振声教授对外感热病治疗融伤寒、温病于一炉,认为伤寒化热挟温即湿温.强调准确把握正邪的关系,特别是正虚邪实比较明显的疾病.总结治肾十三法,对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长期不消者,指出要审证求因,注重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阐发肾脏病的治疗规律,认为慢性病久治不愈时宜从胃进行论治,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稳定应以扶正为主,也要兼顾邪实,为肾病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刘宏伟;王国栋;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辩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辩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DNA含量、超二倍体、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0.01),DNA含量直方图非整倍体型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6/47)明显高于整倍体型组(8/73)(p《0.01).对其中63例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辩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作者:林一帆;周学文;王长洪;胡家露;陈希陶;夏天;丁华野;马福成;张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笔者借鉴前人治疗精神性疾病的经验,应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章伟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着手组方,用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显著好转,心室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柳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