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辨证治疗

张艳萍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改变, 中医辨证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8例

    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将9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清肝活血退黄汤每日1剂煎服,6周后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5.12%,两组比较P《0.05.指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有效降低各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奕;张玮;邢练军;王雨侬;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柴葛解肌汤源流证治用药考辨

    柴葛解肌汤系明代医家陶华所创,这首倍受后世医家推崇之名方,在理论上却存在着不少争议.笔者在重温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有关医家的论著后,对其制方之旨、主治病证及组方用药,有了新的看法,今不揣浅陋,陈述如下:

    作者:贾波;赖玉琴;张苏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药并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分析

    自1995年~2000年,笔者对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养阴生津法配合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48例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反复发作性头痛.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近5年来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房培芹;李秋静;崔英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张珍玉教授教学经验述要

    张珍玉教授幼承家学,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学验俱丰.1958年调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的前身)任教,如今虽至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精心培育着许多人才.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处事原则,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刻.张老在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又强调教书育人,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后学效仿的楷模.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释义

    中药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内外的几种趋向,这种趋向是和疾病表现出来的趋向相对而言的.升降浮沉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药物作用的趋向上对中药功效的形象概括.中药升降浮沉具有固有性、特殊性、双向性、不显性和可变性.指出,炮制与配伍是改变升降浮沉的重要因素;有些药物功效表现出两方面作用趋向,既可升浮,又能沉降.正确、全面地认识中药升降浮沉对于临床合理、高效地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海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运用中国老子养生酒治疗高脂血症517例

    笔者于1993年10月开始运用中国老子养生酒治疗高脂血症517例并与益寿调脂片组222例对照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永红;崔应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阿是穴电针疗法治疗偏头痛56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往往依赖药物暂解头痛之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痛部位的电刺激疗法治疗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计毅;刘艳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辨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

    病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着手组方,用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显著好转,心室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柳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29例慢性肾衰(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25例比较,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IL-2明显升高,临床疗效亦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具有显著改善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刘建和;邓红霞;姚欣艳;贺运河;韩彬;彭银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35例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方.笔者1997年~2001年在临床中用当归回逆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臧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探索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通痹颗粒对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指出:通痹颗粒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和解通脉之功能,可使半表半里之邪迅速得解,外感之风寒湿邪得除,痹阻之气得行,却无耗损之弊,对AA大鼠的治疗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作者:马骥;卢秉久;朱晓明;陶淑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养阴方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通过正常对照、模型、养阴活血组对大鼠血小板凝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阴方在改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上,优于活血方,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魏凯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要

    方剂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阐述了医广西与伍基本原则,并载方13首为例,为医方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口服狼毒蛋煎剂对大鼠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观察狼毒蛋煎剂对大鼠的慢性毒性.实验证明:狼毒蛋煎剂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低剂量无明显毒副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可升高血清AST、ALT水平,停药后二者均显著降低,其中AST恢复至正常水平.狼毒蛋煎剂低剂量组对各器官无组织学损伤,中、大剂量组有实验动物肝脏、睾丸出现少量实质细胞变性,肾脏、肾上腺、肺组织、脑组织部分间质组织损伤,其它脏器无病理组织学改变.停药2周后损伤可恢复正常.

    作者:孙志刚;梁为民;王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02年台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员可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试

    据悉,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等6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具体报考条件及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赵来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杨振邦教授妙用白豆蔻临证经验摭拾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作者:杨红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98例辨治及心理治疗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大于500ml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其出血量的多少与产妇的心理因素相关.笔者现对98例该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商桂珍;王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坛巨匠时振声教授学术贡献撷萃

    时振声教授对外感热病治疗融伤寒、温病于一炉,认为伤寒化热挟温即湿温.强调准确把握正邪的关系,特别是正虚邪实比较明显的疾病.总结治肾十三法,对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长期不消者,指出要审证求因,注重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阐发肾脏病的治疗规律,认为慢性病久治不愈时宜从胃进行论治,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稳定应以扶正为主,也要兼顾邪实,为肾病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刘宏伟;王国栋;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

    从三个方面论述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即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种医学基础理论.指出,中医研究的证候(状态),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所讲的信息涵义相同.系统性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认为人类也正在开拓一个文化、科学、多元化新时期,多元共存.强调世界需要中医,中医要走向世界.人类医学需要中西医共存.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