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
观察狼毒蛋煎剂对大鼠的慢性毒性.实验证明:狼毒蛋煎剂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低剂量无明显毒副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可升高血清AST、ALT水平,停药后二者均显著降低,其中AST恢复至正常水平.狼毒蛋煎剂低剂量组对各器官无组织学损伤,中、大剂量组有实验动物肝脏、睾丸出现少量实质细胞变性,肾脏、肾上腺、肺组织、脑组织部分间质组织损伤,其它脏器无病理组织学改变.停药2周后损伤可恢复正常.
作者:孙志刚;梁为民;王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蓼科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滞、除湿化滞、活血化瘀、固脱等功效.用于痈疖疮毒、痢疾肠炎、赤白带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症.在传统的用药习惯中,酸模的根及根茎作为土大黄药用,酸模叶蓼的种子有些地区作水红花子药用,而在甘肃一些地区,则以全草入药,用途日益广泛.因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供临床药用或作为制药原料.
作者:李成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辩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辩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DNA含量、超二倍体、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0.01),DNA含量直方图非整倍体型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6/47)明显高于整倍体型组(8/73)(p《0.01).对其中63例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辩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作者:林一帆;周学文;王长洪;胡家露;陈希陶;夏天;丁华野;马福成;张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张珍玉教授幼承家学,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学验俱丰.1958年调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的前身)任教,如今虽至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精心培育着许多人才.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处事原则,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刻.张老在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又强调教书育人,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后学效仿的楷模.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四川产的金钱草,在现今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商品有两种:大金钱草、小金钱草.
作者:徐树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笔者借鉴前人治疗精神性疾病的经验,应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章伟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强心;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有12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宫丽鸿;柯建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着手组方,用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显著好转,心室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柳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研究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对男性性器官、性生理、性病理、性治疗的认识,概括地阐述了脾胃在男性性活动中的生理功能及在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脾胃所主之水谷精微物质是性反应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些物质,性反应就失去了存在条件,性涉及天癸、肾、脑、心、肝、肺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但脾胃确在性医学中充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应受到充分重视.
作者:刘建荣;曹继刚;白兰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作者:杨红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宋代在医事管理、医学教育、医药理论等方面,对祖国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从三个方面论述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即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种医学基础理论.指出,中医研究的证候(状态),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所讲的信息涵义相同.系统性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认为人类也正在开拓一个文化、科学、多元化新时期,多元共存.强调世界需要中医,中医要走向世界.人类医学需要中西医共存.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称骨痹,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许多骨科学者都在致力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以终止或逆转病变,挽救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以便使病人自身的股骨头恢复和保持髋关节功能.笔者应用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才;汪金霞;赵广富;彭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分析总结了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想效果.对所经治的5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有44例入院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在明确有外科手术指征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多数出血得到控制,有7例复发者多次治疗并请消化内科协助治疗好转.3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指出,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积极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疗效满意.
作者:刘德亮;魏峥;常杰;富蓉;李扬;陈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往往依赖药物暂解头痛之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痛部位的电刺激疗法治疗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计毅;刘艳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观察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中SOD、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MDA和透明质酸(H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与秋水仙碱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证明:无论是预防实验或是治疗实验,排钱草总生物碱均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SGPT活性、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效果与秋水仙碱相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指出,排钱草总生物碱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余胜民;钟鸣;黄琳芸;杨增艳;雷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作者:凌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作者:曹洪欣;张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