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杨振邦教授妙用白豆蔻临证经验摭拾

杨红松

关键词:白豆蔻, 临床经验
摘要: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张珍玉教授教学经验述要

    张珍玉教授幼承家学,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学验俱丰.1958年调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的前身)任教,如今虽至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精心培育着许多人才.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处事原则,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刻.张老在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又强调教书育人,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后学效仿的楷模.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称骨痹,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许多骨科学者都在致力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以终止或逆转病变,挽救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以便使病人自身的股骨头恢复和保持髋关节功能.笔者应用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才;汪金霞;赵广富;彭晓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野山参与市场山参的商品特征

    野山参,是指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nxginsong在森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野生人参种自然落地或被鸟兽吞食后,排出体外,自然发芽生长的人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移动又不加任何人为条件而形成的人参.

    作者:何立华;崔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8例

    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将9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清肝活血退黄汤每日1剂煎服,6周后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5.12%,两组比较P《0.05.指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有效降低各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奕;张玮;邢练军;王雨侬;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胸痹病因病机及证治

    胸痹是邪闭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病机的概括,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心病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及急性冠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老年性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曲淑琴;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及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中医微观辩证分型与细胞核DNA含量及临床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脏腑辩证理论与图象分析的方法对1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观辨证分型与细胞DNA含量及倍体定量分析,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胃络瘀滞型与胃络灼伤型胃粘膜DNA含量、超二倍体、超四倍体细胞百分数及核平均面积、周长、体积均较胃热型与胃寒型明显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0.01),DNA含量直方图非整倍体型组中胃络瘀滞型粘膜(26/47)明显高于整倍体型组(8/73)(p《0.01).对其中63例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癌变组中胃络瘀滞粘膜(23/30)明显高于未癌变组(9/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胃络瘀滞型胃粘膜异型增生与癌变关系密切,在辩证施治中应给予重视.

    作者:林一帆;周学文;王长洪;胡家露;陈希陶;夏天;丁华野;马福成;张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02年台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员可参加中国医师资格考试

    据悉,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等6部委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取得内地医学专业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具体报考条件及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赵来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坛巨匠时振声教授学术贡献撷萃

    时振声教授对外感热病治疗融伤寒、温病于一炉,认为伤寒化热挟温即湿温.强调准确把握正邪的关系,特别是正虚邪实比较明显的疾病.总结治肾十三法,对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长期不消者,指出要审证求因,注重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阐发肾脏病的治疗规律,认为慢性病久治不愈时宜从胃进行论治,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稳定应以扶正为主,也要兼顾邪实,为肾病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刘宏伟;王国栋;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经》中精神疾病理论特色浅析

    强调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内在联系,突出情志因素与精神痰病的密切关系,阐发精神疾病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重视精神疾病诊疗的几方面特征性,探讨分析了《内经》精神疾病理论特色.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精神异常的重要因素,异常情志刺激可直接造成内脏损伤,或神失所藏.目前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弘扬《内经》理论,拓展中医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症58例

    笔者以中医药为主,结合针灸,辅用偏低剂量的西药,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1990年元月~1992年12月所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患者中,坚持系统治疗,且有远期随访结果的58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体位性神经损伤三例例析

    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强心;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有12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宫丽鸿;柯建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阿是穴电针疗法治疗偏头痛56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往往依赖药物暂解头痛之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痛部位的电刺激疗法治疗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计毅;刘艳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李振吉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指出要为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50例

    1临床资料笔者于1995年至2000年收住院5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5~72岁,年龄平均46岁,左耳13例,右耳12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对照组25例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44.2岁,左耳12例,右耳13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1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金国松;裘叶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

    从三个方面论述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即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种医学基础理论.指出,中医研究的证候(状态),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所讲的信息涵义相同.系统性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认为人类也正在开拓一个文化、科学、多元化新时期,多元共存.强调世界需要中医,中医要走向世界.人类医学需要中西医共存.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

    观察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中SOD、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MDA和透明质酸(H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与秋水仙碱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证明:无论是预防实验或是治疗实验,排钱草总生物碱均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SGPT活性、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效果与秋水仙碱相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指出,排钱草总生物碱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余胜民;钟鸣;黄琳芸;杨增艳;雷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养阴方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通过正常对照、模型、养阴活血组对大鼠血小板凝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阴方在改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上,优于活血方,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魏凯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浅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谭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29例慢性肾衰(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25例比较,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IL-2明显升高,临床疗效亦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具有显著改善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刘建和;邓红霞;姚欣艳;贺运河;韩彬;彭银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