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松;裘叶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谭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方.笔者1997年~2001年在临床中用当归回逆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臧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分析总结了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想效果.对所经治的5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有44例入院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在明确有外科手术指征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多数出血得到控制,有7例复发者多次治疗并请消化内科协助治疗好转.3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指出,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积极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疗效满意.
作者:刘德亮;魏峥;常杰;富蓉;李扬;陈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四川产的金钱草,在现今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商品有两种:大金钱草、小金钱草.
作者:徐树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9例慢性肾衰(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25例比较,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IL-2明显升高,临床疗效亦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具有显著改善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刘建和;邓红霞;姚欣艳;贺运河;韩彬;彭银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探索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通痹颗粒对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指出:通痹颗粒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和解通脉之功能,可使半表半里之邪迅速得解,外感之风寒湿邪得除,痹阻之气得行,却无耗损之弊,对AA大鼠的治疗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作者:马骥;卢秉久;朱晓明;陶淑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笔者于1995年至2000年收住院5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5~72岁,年龄平均46岁,左耳13例,右耳12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对照组25例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44.2岁,左耳12例,右耳13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1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金国松;裘叶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作者:曹洪欣;张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5年~2000年,笔者对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养阴生津法配合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观察狼毒蛋煎剂对大鼠的慢性毒性.实验证明:狼毒蛋煎剂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低剂量无明显毒副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可升高血清AST、ALT水平,停药后二者均显著降低,其中AST恢复至正常水平.狼毒蛋煎剂低剂量组对各器官无组织学损伤,中、大剂量组有实验动物肝脏、睾丸出现少量实质细胞变性,肾脏、肾上腺、肺组织、脑组织部分间质组织损伤,其它脏器无病理组织学改变.停药2周后损伤可恢复正常.
作者:孙志刚;梁为民;王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方剂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阐述了医广西与伍基本原则,并载方13首为例,为医方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7~11月,笔者针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的特点,自拟桑叶止咳颗粒方,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佳;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从三个方面论述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即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两种医学基础理论.指出,中医研究的证候(状态),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所讲的信息涵义相同.系统性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为中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认为人类也正在开拓一个文化、科学、多元化新时期,多元共存.强调世界需要中医,中医要走向世界.人类医学需要中西医共存.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心肌黄酶(DT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脾、肾阴虚模型大鼠LPO升高,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滋脾阴和补肾阴药物具有降低L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肾阴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吕爱平;李德新;易杰;林庶茹;夏淑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作者:杨红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强心;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有12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宫丽鸿;柯建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野山参,是指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nxginsong在森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野生人参种自然落地或被鸟兽吞食后,排出体外,自然发芽生长的人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移动又不加任何人为条件而形成的人参.
作者:何立华;崔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张珍玉教授幼承家学,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学验俱丰.1958年调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的前身)任教,如今虽至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精心培育着许多人才.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处事原则,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刻.张老在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又强调教书育人,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后学效仿的楷模.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部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伴有顽固性呃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出血的治疗.笔者采用以针灸丰隆穴为主治疗该病1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汝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