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体位性神经损伤三例例析

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关键词:神经损伤, 针刺, 治疗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治疗糖尿病96例疗效分析

    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多脏腑受损,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临床中既要把握痰病的演变规律,又要依据个体化以达其变.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党参、黄芪、生地、麦冬、丹参等)内服,治疗糖尿病96例.总有效率90.6%,血糖疗效总有效率91.7%,尿糖疗效总有效率97.9%.提示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作用.指出,糖尿病病机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有局限性,糖尿病是多系统、多脏腑,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治疗既要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善常法,又要依据个体化证候以达其变.

    作者:魏耕树;张亚芬;焦正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分型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对41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测定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其中14例患者同时测定餐后30min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并与25例十二指肠溃疡和15例健康者对照.证明运动障碍型与反流样型FD患者的空腹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皆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溃疡样型及反流样择型的血浆胃动素明显增高,反流样型同时伴有胃泌素增高.指出,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分泌异常被认为与FD的形成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穗平;林燕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肾虚髓空的病因病机探要

    老年性痴呆是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的疾病,肾虚髓空神机失用是痴呆发生的根本病机,而肾阴亏损,脑髓化生不足,脑府失养,脑脉失用,神机运化失常是主要病理变化.人到老年,肾气已衰,精髓乏源,脑失所养,复加其它因素诱发而成.从肾的生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生理联系、肾的病理机制、肾与脑髓的病理联系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作者:董洪涛;金渊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宋代医学发展及医籍对后世的影响探微

    宋代在医事管理、医学教育、医药理论等方面,对祖国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坛巨匠时振声教授学术贡献撷萃

    时振声教授对外感热病治疗融伤寒、温病于一炉,认为伤寒化热挟温即湿温.强调准确把握正邪的关系,特别是正虚邪实比较明显的疾病.总结治肾十三法,对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水肿长期不消者,指出要审证求因,注重调理气、血、水三者关系,阐发肾脏病的治疗规律,认为慢性病久治不愈时宜从胃进行论治,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稳定应以扶正为主,也要兼顾邪实,为肾病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刘宏伟;王国栋;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李振吉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指出要为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野山参与市场山参的商品特征

    野山参,是指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nxginsong在森林中自然生长的人参.野生人参种自然落地或被鸟兽吞食后,排出体外,自然发芽生长的人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既不移动又不加任何人为条件而形成的人参.

    作者:何立华;崔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29例慢性肾衰(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25例比较,免疫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IL-2明显升高,临床疗效亦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果提示:黄芪注射液具有显著改善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刘建和;邓红霞;姚欣艳;贺运河;韩彬;彭银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风术后并消化道出血56例证治分析

    分析总结了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想效果.对所经治的56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有44例入院时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在明确有外科手术指征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的预防和治疗.多数出血得到控制,有7例复发者多次治疗并请消化内科协助治疗好转.3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指出,中风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积极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疗效满意.

    作者:刘德亮;魏峥;常杰;富蓉;李扬;陈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柴葛解肌汤源流证治用药考辨

    柴葛解肌汤系明代医家陶华所创,这首倍受后世医家推崇之名方,在理论上却存在着不少争议.笔者在重温伤寒学派、易水学派有关医家的论著后,对其制方之旨、主治病证及组方用药,有了新的看法,今不揣浅陋,陈述如下:

    作者:贾波;赖玉琴;张苏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要

    方剂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阐述了医广西与伍基本原则,并载方13首为例,为医方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桑叶止咳颗粒治疗感冒后咳嗽30例

    2000年7~11月,笔者针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的特点,自拟桑叶止咳颗粒方,对夏秋季节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朱佳;刘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

    观察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中SOD、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MDA和透明质酸(H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与秋水仙碱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证明:无论是预防实验或是治疗实验,排钱草总生物碱均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SGPT活性、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效果与秋水仙碱相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指出,排钱草总生物碱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作者:余胜民;钟鸣;黄琳芸;杨增艳;雷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揽要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皮肤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归纳综述如下:

    作者:徐志伟;柴雅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经》中精神疾病理论特色浅析

    强调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内在联系,突出情志因素与精神痰病的密切关系,阐发精神疾病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重视精神疾病诊疗的几方面特征性,探讨分析了《内经》精神疾病理论特色.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精神异常的重要因素,异常情志刺激可直接造成内脏损伤,或神失所藏.目前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弘扬《内经》理论,拓展中医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98例辨治及心理治疗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大于500ml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其出血量的多少与产妇的心理因素相关.笔者现对98例该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商桂珍;王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辨证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杨振邦教授妙用白豆蔻临证经验摭拾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作者:杨红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胸痹病因病机及证治

    胸痹是邪闭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病机的概括,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心病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及急性冠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老年性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曲淑琴;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体位性神经损伤三例例析

    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