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

余胜民;钟鸣;黄琳芸;杨增艳;雷晟

关键词:排钱草, 总生物碱, 肝纤维化, 过氧化脂质
摘要:观察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中SOD、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MDA和透明质酸(H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与秋水仙碱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证明:无论是预防实验或是治疗实验,排钱草总生物碱均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及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血清SGPT活性、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效果与秋水仙碱相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指出,排钱草总生物碱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附子理中汤择时用药对脾阳虚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采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塑造脾阳虚家兔模型,然后分别于巳、申、亥时采用附子理中汤灌胃疗法,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CRI活性.结果显示:附子理中汤能提高脾阳虚家兔T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并以脾经的峰值时辰巳时组为著,申时组次之,亥时组又次之,且均显著优于自愈组,证明择时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为探讨临床辨证择时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严桂珍;郑家铿;许少峰;李奕棋;吴敏怡;王芗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杨振邦教授妙用白豆蔻临证经验摭拾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作者:杨红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四川产两种金钱草基源与应用探析

    四川产的金钱草,在现今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商品有两种:大金钱草、小金钱草.

    作者:徐树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运用中国老子养生酒治疗高脂血症517例

    笔者于1993年10月开始运用中国老子养生酒治疗高脂血症517例并与益寿调脂片组222例对照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永红;崔应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辨证治疗糖尿病96例疗效分析

    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多脏腑受损,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临床中既要把握痰病的演变规律,又要依据个体化以达其变.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党参、黄芪、生地、麦冬、丹参等)内服,治疗糖尿病96例.总有效率90.6%,血糖疗效总有效率91.7%,尿糖疗效总有效率97.9%.提示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作用.指出,糖尿病病机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有局限性,糖尿病是多系统、多脏腑,三大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痰病,治疗既要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善常法,又要依据个体化证候以达其变.

    作者:魏耕树;张亚芬;焦正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养阴方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通过正常对照、模型、养阴活血组对大鼠血小板凝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阴方在改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上,优于活血方,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魏凯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体位性神经损伤三例例析

    周围神经损伤因体位不当导致神经干受压、神经功能丧失而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者并不多见.现将诊治的因劳动体位、睡卧势不当等原因发生神经干受压而致肢体瘫痪病案3例报告如下: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傅景兰;丁涛;吴操;樊丽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张珍玉教授教学经验述要

    张珍玉教授幼承家学,基础扎实,博闻强记,学验俱丰.1958年调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的前身)任教,如今虽至耄耋之年,依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精心培育着许多人才.张老严谨的治学态度、豁达的处事原则,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刻.张老在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又强调教书育人,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后学效仿的楷模.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点浅释

    分析中医研究冠心病现状,提出存在重治疗轻预防、个体治疗与群体治疗难以兼顾、分型研究重虚寒轻实热、缺乏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滞后、治则治法有待更新等问题.认为:加强体质研究是实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指出:单纯依赖现代实验医学的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尊重和应用中医学的方法,坚持以临床为中心,以实践为根本,逐步建立新概念、新理论,这是中医学研究冠心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鲁明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辨证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的1~3周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常见的是柯萨奇B3,其次为埃可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心电图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除减经或消除临床症状外,主要还在于改善其心电图异常.笔者就该病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50例

    1临床资料笔者于1995年至2000年收住院5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5~72岁,年龄平均46岁,左耳13例,右耳12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对照组25例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44.2岁,左耳12例,右耳13例.中度聋3例,中重度聋5例,极重度聋12例.11例行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金国松;裘叶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灵枢》针刺补泻原则及手法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作者:凌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作者:曹洪欣;张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分型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对41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测定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其中14例患者同时测定餐后30min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并与25例十二指肠溃疡和15例健康者对照.证明运动障碍型与反流样型FD患者的空腹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皆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溃疡样型及反流样择型的血浆胃动素明显增高,反流样型同时伴有胃泌素增高.指出,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分泌异常被认为与FD的形成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穗平;林燕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胸痹病因病机及证治

    胸痹是邪闭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病机的概括,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心病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及急性冠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辨证施治,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老年性胸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曲淑琴;杨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强心;对照组7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有12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宫丽鸿;柯建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宋代医学发展及医籍对后世的影响探微

    宋代在医事管理、医学教育、医药理论等方面,对祖国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辨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

    病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着手组方,用中药治疗病窦综合征,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显著好转,心室率提高,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柳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阿是穴电针疗法治疗偏头痛56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往往依赖药物暂解头痛之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痛部位的电刺激疗法治疗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计毅;刘艳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症58例

    笔者以中医药为主,结合针灸,辅用偏低剂量的西药,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1990年元月~1992年12月所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患者中,坚持系统治疗,且有远期随访结果的58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