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新;武斌;常蜀英
作者:郭维东;王进亮;张文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学图像配准的方法有许多种,它的原理都是选取合适的图像特征量,根据特征量再来确定配准变换,因此特征量的选取是图像配准的第一步.目前用于配准的图像特征量有多种,如图像边界、图像外标记点等.本文提供了一种提取图像脊特征,作为用于配准的特征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华峰;任青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介绍的近红外光散射成像系统是一种用于乳腺癌检测的频域光学成像设备,采用射频幅度调制近红外光透射成像.成像系统包括近红外激光发射电路、二维扫描装置、光接收及放大电路、信号采集板及微机系统,整个检测过程由微机控制.为了提高光在强散射组织中的穿透能力并减小背景噪声,入射光被分别进行50MHz和1600Hz调制.仿体实验表明,在0.25%的Intralipid仿体溶液中,单个或两个吸收体分辨率为直径小于10mm;在猪肉脂肪组织中,单吸收体分辨率为直径8mm.
作者:张永红;白净;刘登峰;陈南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除吸气抑制反射外,肺充气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中枢可能产生了另一种作用,其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周期的改变上.本文介绍对麻醉和肌肉麻痹的大白兔,用不同相位的肺充气的方法,在消除吸气抑制反射,保持吸气周期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兔的每分通气量来改变本征呼吸周期,研究了本征呼吸周期对呼吸周期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呼吸周期曲线第一个低点的位置不同,第二个上升段斜率相同,但沿着垂线方向存在上下移动,第二个低点的位置相同,第三个上升段重合,但终点位置不同.这说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使兔的呼吸周期曲线产生了有一定规律的移动.
作者:黄瑛;原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几年来,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医学超声技术在基础研究、超声图像改善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在超声医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已有的医学超声技术性能,还开发出许多新的技术,使超声诊断的方法更加丰富.现仅就以下新技术从方法学上作一初步评价.
作者:余薇;胡佑伦;刘昌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自动检测和分析生理实验中动物的尿液变化.设计光电受滴器检测尿滴,信号放大后送计算机进行自动的检测处理.采用Visual Basic及Borland C++语言编程,设计软件界面和输入输出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提供参数设置、采样、保存和回放数据等多种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采集和记录数据.该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很好地满足生理实验的需要.
作者:何庆华;吴宝明;刘彦;王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红外光束阵列及单片机系统组成的动物活动自动监测与分析的仪器.该仪器能进行动物的一维或二维活动的检测,可连续工作时间在9h以上,并能按具体要求进行多种统计处理,也可以在检测结束后查看动物在不同的时间所停留的位置.文中给出了电路框图及程序流程图.为了防止人为干扰动物的活动,仪器的监测部分与操作显示部分相互独立.本仪器经模拟小鼠试验和对小鼠活动的实际检测,证明仪器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可以替代容易出错的人工观察和成本较高的显像跟踪系统.
作者:魏建华;艾志伟;潘传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放射治疗越来越多地使用CT作为诊断设备,治疗计划系统也逐渐使用CT模拟作为治疗前的模拟定位和验证手段.本文介绍了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CT模拟技术,并将其和传统模拟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CT模拟具有简便、无胶片化等优点,完全可以代替模拟定位机.文章还介绍了CT模拟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步骤,以及关键技术和定位方法.文章还针对CT模拟的核心问题-数字影像重建技术(DRR)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使用光线跟踪来构造DRR的工程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重建高质量的DRR图像.在结论中,作者也指出了CT模拟技术中需要解决和完善的一些问题,如分辨率和重建效率等.
作者:崔智;张良震;朱淼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地危及着人们生命安全.本文在异常心电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两种严重节律心电信号的危害性以及治疗和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心电研究的基本理论和不足之处,指出了非线性动力学在心电信号中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作者:张红煊;朱贻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中,为了给三维重建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要求准确地对体表、病灶和其他组织进行轮廓提取.针对目前该系统中以手工轮廓提取为主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链码的轮廓提取算法对其进行改进,并给出断层扫描图像应用本算法的结果.结果表明本算法的使用提高了治疗计划系统中轮廓提取的自动化程度,并能满足精度要求.
作者:崔汉锋;张玮;王磊;朱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体外动态血栓形成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综合评价了聚醚砜中空纤维透析膜血浆分离器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作者:田嘉军;郑华;王定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针对近期建立的血液灌注率无损测量装置中的辅助导热平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加热频率、各种热物性及厚度等因素对该平片内外温度相位的影响,由此给出了仪器设计中辅助导热平片的选取方案.这项工作为利用辅助导热平片测量简谐热流的方法建立了完整的基础,对研制适合于临床应用的血液灌注率无损测量仪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认识简谐热流作用下复合材料内的传热规律.
作者:邓中山;刘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杨绍洲;杨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是目前在血压自动测量仪器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方法的判据是通过大量的人群实验由统计学方法给出,因此这种测量方法必将造成个体测量之间的误差,有时误差是较大的,但是目前这一方法仍被广泛用于临床血压的监测.本文利用可塌陷管理论,根据示波法血压的测量过程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示波法动脉血压测量过程的物理模型,根据这种模型,在引用前人获取的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示波法可以被用来监测同一人体血压随时间的变化,但在对不同个体进行测量时会导致测量误差.
作者:赵富强;任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利用微循环模型来研究容积脉搏血流的频率响应特性,从伯德图中找到影响模型频率响应的两个特征参数,即阻尼比ξ和转角频率ωn.通过分析这两个特征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可以确认出微循环的不同优劣状态.实验结果证实了模型分析结果.
作者:刘静纨;陈霆;罗志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郭维东;高宝;蔡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一套新型的生理学教学实验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操作环境,采用VB可视化软件,设计标准友好的人机界面和面向对象的多媒体专家系统;硬件采用全程控设计,通过设计虚拟设备界面,实现放大器、数据采集、刺激器参数的全程序控制.该系统具有全中文菜单、交互性好、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特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所院校生理学教学实验.
作者:吴宝明;肖剑;刘彦;何庆华;卓豫;廖维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研究以60名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名已确诊为注意力缺陷伴多动患儿,对照组30名为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应用A620脑电生物反馈Assessment程序记录脑电图,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θ/β比值有显著差异,t=5.525,P<0.01.男女生的θ/β比值无明显差异.据此说明θ/β比值可作为诊断注意力缺陷的一个神经生理指标.10名患儿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统计表明,10次以上训练患儿脑功能方有明显改善.
作者:李革新;武斌;常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行为医学的新型红外检测器,它采用脉冲调制红外线作为发射光源,以T0-SP1738型红外遥控器件作为接收器,具有高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工作稳定、可靠.
作者:赵崇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蒋德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