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

焦谦益;张晓玲;余桂林

关键词:钛铸件, 铸钛包埋料, 表面反应层
摘要:目的:研究氧化铝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结构、组成及显微硬度.方法: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测试仪对用氧化铝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组成、显微结构及硬度分别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氧化铝质铸造模型铸出的纯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共有2层,厚约50μm,外面为氧化层,厚约为10μm,由Al2O3、MgO、Al2TiO5 (Al2O3·TiO2)及TixOy等物质组成;第2层为合金层,厚约为40 μm,由Ti3Al和Ti组成,由外向内Ti3Al逐渐减少,Ti逐渐增多.结论:铸件表面反应层的形成机制是当熔融的钛液注入氧化铝系包埋料模型中时,包埋料中的氧化铝以原子态的Al和O存在于熔融钛液中,冷却后生成TixOy和Ti3Al.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树脂卡环与Co-Cr卡环的脱位力及体外循环疲劳测试

    目的:比较树脂卡环与Co-Cr卡环在循环疲劳测试中的脱位力及其衰减趋势.方法:制作树脂和Co-Cr卡环,在基牙0.25 mm和0.50 mm两种倒凹深度下,利用多功能生物力学测定仪进行循环疲劳测试,对比其脱位力大小及衰减情况,同时测试各卡环的形变距离.结果:卡环在循环疲劳测试后其脱位力都不同程度的下降,脱位力下降明显的是Co-Cr卡环0.50 mm倒凹组,达6.937 N,小的是树脂卡环0.25 mm倒凹组,为0.050 N;循环测试前后2种倒凹深度下Co-Cr卡环组脱位力差异显著,树脂卡环组脱位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Cr卡环组的形变距离大于树脂卡环组.结论:树脂卡环固位力较Co-Cr卡环小,但衰减缓慢、形变小.

    作者:蔡惠;陈蕾;李继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牙本质过敏的治疗进展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又称过敏性牙本质(hypersensitive dentine),是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一种异常酸痛症状,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我国首次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8年成年人牙本质过敏症发病率为40.7%[1].根据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中的流体动力学说,对过敏的有效治疗是必须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内的液体流动.临床中治疗的直接途径是:封闭牙本质小管和镇静牙髓神经[2].

    作者:章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材料及实施条件下的窝沟封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窝沟封闭剂及不同实施条件对窝沟封闭剂保存率的影响,为选择效果良好的窝沟封闭剂及适宜的实施条件提供依据.方法:南昌市育新学校和城北小学二年级学生,随机选择7~8岁符合条件的儿童各100例,对比2所学校入校实施和进医院实施窝沟封闭的封闭效果,并且对育新学校100例观察不同封闭剂的封闭效果.结果: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树脂型封闭剂Helioseal F和湿法粘结窝沟封闭剂Embrace WetBond封闭剂保留率及龋齿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学校和医院实施窝沟封闭的封闭剂保留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树脂型封闭剂Helioseal F和湿法粘结窝沟封闭剂Embrace WetBond均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实施窝沟封闭时进医院的封闭效果优于入学校的封闭效果.

    作者:赵玉宏;慈向科;欧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R成像参数对口腔金属材料伪影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GRE、SE和FSE序列中,不同序列参数对口腔金属材料伪影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常用钛合金和金合金材料分别制成标准冠模型,在1.5T的场强中进行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recalled echo,GRE)、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成像.调节成像参数回波时间(echo time,TE)、带宽(bandwidth,BW)、视野(field of view,FOV)和矩阵(matrix),测量各模型的伪影面积,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GRE和SE序列中,伪影面积随TE改变而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E延长,伪影增加;GRE和FSE序列中,FOV减小,伪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SE、FSE序列带宽值,伪影减小(P<0.05);而矩阵增加时,仅GRE序列中的钛合金伪影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成像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属伪影的影响:减小TE和FOV,增加BW和矩阵,有利于减小金属伪影.但同时也发现,各成像序列对不同参数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致.

    作者:刘娟;李长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GRP78和GADD153在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153 (GADD153)在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化学诱导法建立大鼠口腔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例正常黏膜和63例不同癌变发展阶段黏膜细胞中的Grp78和GADD153的表达水平,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A值),并对2种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Grp78的平均A值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组、癌变组与正常黏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DD153的平均A值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和癌变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rp78与GADD1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Grp78和GADD153参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Grp78与GADD153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

    作者:刘进忠;岳阳丽;冯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同江地区赫哲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调查分析

    错(牙合)畸形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造成的健康问题、美观问题及对心理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错(牙合)畸形防治的重视.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赫哲族共4600多人,遍布黑龙江省同江、抚远等市县.为了更好地掌握赫哲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情况,我校选拔出优秀教师及学生代表,在中国牙防基金会的资助下,于2011年10月中旬对同江市及周边县乡的赫哲族127名青少年进行口腔错(牙合)畸形情况的调查,希望本次调查所得数据为政府部门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吴雪梅;李惟麒;王胜莉;蔡岫颖;刘来振;杨冬红;吴立鹏;杜晓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BCT与Simplant软件口腔种植模拟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运用于口腔种植的成像要点及第三方软件Simplant软件的手术模拟功能的实现方式.方法:对经临床筛选的5例下颌后牙种植患者使用CBCT成像,测量种植区牙槽嵴颊舌向牙槽嵴宽度(H1)、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壁的高度(H2),并对种植部位下颌神经管颊舌向位置进行评估.使用Simplant软件对口腔种植的种植体、基台、种植修复体、种植体承受的侧向应力、种植体周围骨密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5例后牙种植患者,H1在9.9~12.0 mm之间,H2在8.8~15.5mm之间,下颌神经管由后向前走行,越近磨牙后方越靠近舌侧.5例患者均参照手术模拟的结果行种植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对种植区可进行精确的三维术前评估,结合第三方软件Simplant的手术模拟功能可使种植过程更加简便可控.

    作者:林梓桐;王铁梅;刘澍;童昕;王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根管润滑剂对镍钛根管预备器械表面性状的影响

    目的:研究2种根管润滑剂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对镍钛器械的表面性状是否产生影响.方法:15套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随机分成3组,EDTA凝胶、5.25%次氯酸钠溶液、蒸馏水作为润滑剂.分别于未使用、使用10次、使用20次时利用高精度电子称及扫描电镜观察器械表面性状的变化.结果:不同组间,使用次数相同时,同一型号器械重量变化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组间,使用次数不同时,同一型号器械重量变化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扫描电镜观察3组镍钛器械在使用前表面均未见裂纹,在使用后表面可见裂纹.结论:根管预备次数对镍钛器械的表面性状产生影响;EDTA凝胶、5.25%次氯酸钠溶液对镍钛器械表面性状产生的影响无差异.

    作者:宿哲;李艳萍;牛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止痛剂在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中的应用研究

    局部疼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主要症状,也是较早出现的一个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是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症治疗中,止痛药物的使用就十分常见.广义上的镇痛治疗所采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和镇痛药.但是这两类药物都有很强的副作用,抗炎药物中的非类固醇药物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严重损害,并对凝血机制有影响,会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甚至全身出血,皮质激素类的药物的副作用有感染扩散、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后果更严重.而镇痛药由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更大,甚至会产生成瘾等后果.所以,临床使用这类药物应慎之又慎.作者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少用甚至不用止痛剂,而疗效亦好.

    作者:罗伟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 mm长2 mm直径的钛钉固定断离的髁突.术后复查三维CT了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开口度、颞下颌关节运动、咀嚼功能、咬合情况及面部外形等.结果:完全解剖复位固定的25侧髁突;5侧髁突固定良好,但髁突与下颌升支成角,角度均在15°以内;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 m均能进普通饮食,开口度为(35.8±4.2) mm;4例患者术后自觉手术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时有摩擦音,3例患者术后2m仍觉关节区轻度疼痛;瘢痕隐蔽美观.结论:双长螺钉固定下颌骨髁突斜形或矢状骨折效果肯定.

    作者:龚忠诚;克热木·阿巴斯;凌彬;刘慧;尹小朋;邵博;林兆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影像学方法对颌骨后部牙槽骨高度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在测量上、下颌后部可用牙槽骨高度上的差异,分析曲面体层片的误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62例第一磨牙缺失病例为研究样本,包括28例下颌牙列缺损、22例上颌牙列缺损和12例双颌牙列缺损病例.所有病例均拍摄曲面体层片(放置5 mm直径钢球)和锥形束CT.将曲面体层片数据导入图像处理软件,测量第一磨牙拟植入种植体部位(缺牙间隙的中点或者近中邻牙远中5 mm位置)牙槽嵴顶至下齿槽神经管上缘或上颌窦底低点的距离,以钢球直径计算放大率并得到校正后的可用牙槽骨高度.对于锥形束CT图像,则是在配套软件界面下,确定拟植入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并测量该位置到上述参考点的距离.两组测量结果均输入SPSS软件,以T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结果:共测量下颌病例40例,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测量所得平均距离分别为(14.6±3.4) mm和(13.7±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34例,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测量所得平均距离分别为(11.8±2.5) mm和(12.1±1.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发现在对下颌可用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时,曲面体层片存在高估可能,在临床中,应增加种植体与下齿槽神经管的安全距离.

    作者:张智勇;张晓;程雪原;宋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义齿清洁剂对基托树脂表面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观察

    目的:不同类型义齿清洁剂对粘附在热凝基托树脂表面的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观察.方法:同样规格的热凝基托树脂试件浸泡于同一浓度白色念珠菌菌液中,按使用说明分别浸泡在Polident、Steradent清洁片配成的溶液、0.5%次氯酸钠溶液(阳性对照组)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组)中,将处理后试件上粘附的白色念珠菌培养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率.结果:0.5%次氯酸钠(0.04040±0.004742)优于Polident (0.06990±0.005990)优于Steradent(0.12390±0.005724)优于蒸馏水(1.21790±0.009585).结论:Polident、Steradent对热凝基托树脂表面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但效果均不如阳性对照组.

    作者:王桃;李银玲;莫三心;吕亚如;李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牙素对放射线照射下牙釉质显微硬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牙素对放射线照射下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影响.方法:挑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分开颊舌两侧,制成80个釉质块,随机分为A、B、C、D组,采用Co-60放疗仪在20℃对每个釉质表面进行放射线照射.A组为单纯照射组,直接采用放射线照射开窗区;B组为涂膜照射组,照射前先在开窗区涂上护牙素,再进行放射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去离子水冲洗釉质面;C组为照射后再矿化组,放射线照射开窗区6周后再应用护牙素,30min/d,持续4周;D组为对照组,只在相同环境中保存,开窗区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处理前后分别测量各组的显微硬度值.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样本按照相应的处理方式处理后,测量结果显示单纯照射组的牙釉质表面HV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而涂膜照射组和照射后再矿化组的HV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护牙素能够有效地预防放射线所致的釉质脱矿,并能促进釉质再矿化.

    作者:朱琼;于春梅;方溢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腺病毒介导nm23-H1基因在Tca8113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人nm23-H1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Tca8113细胞,检测nm23-H1基因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制备人nm23-H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转染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到nm23-H1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Ad-nm23-H1成功介导了Tca8113细胞内nm23-H1基因的表达,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范红渠;周卫兵;郝鲁峰;邵磊;王智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

    目的:研究氧化铝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结构、组成及显微硬度.方法: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测试仪对用氧化铝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组成、显微结构及硬度分别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氧化铝质铸造模型铸出的纯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共有2层,厚约50μm,外面为氧化层,厚约为10μm,由Al2O3、MgO、Al2TiO5 (Al2O3·TiO2)及TixOy等物质组成;第2层为合金层,厚约为40 μm,由Ti3Al和Ti组成,由外向内Ti3Al逐渐减少,Ti逐渐增多.结论:铸件表面反应层的形成机制是当熔融的钛液注入氧化铝系包埋料模型中时,包埋料中的氧化铝以原子态的Al和O存在于熔融钛液中,冷却后生成TixOy和Ti3Al.

    作者:焦谦益;张晓玲;余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颌下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罕见的特殊类型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成年女性的盆腔及会阴部软组织,偶发生在男性腹股沟区、精索、阴囊及盆腔内[1].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罕见[2],原发于颌下区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颌下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并附文献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右侧颌下无痛性肿物4月余人我院口腔科,B超示:右侧颌下可见一大小约20 mm×11 mm的混合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CT示:右侧颏舌肌外侧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包膜,见图1.

    作者:杨兰;黄喆;邢占奎;孙健;夏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无机骨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腺相关病毒(AAV)重组,并与无机骨颗粒复合,探讨其对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在兔颅骨上建立引导骨再生模型.体外构建承载VEG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实验组填充复合有AAV-VEGF的无机骨颗粒,对照组仅填充无机骨颗粒.分别在术后2、4、8周对术区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实验组新生骨量和毛细血管数量均较对照组为多,且骨成熟度更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在引导骨再生时配合AAV-VEGF,较单纯植入无机骨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新生骨形成.

    作者:徐辉;周新文;张振庭;厉松;白玉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H17细胞与牙周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周病是影响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龈退缩、牙周附着丧失,严重者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菌斑微生物将扩散至龈下,细菌及其毒性产物会刺激牙周支持组织,从而引发机体的慢性炎症,并激活机体的防御系统,毒性产物及其引发释放的炎性介质可以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因此后续的发展和病程进展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宿主免疫反应.

    作者:杨斯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根充材料对于根尖封闭性能的纵剖面研究

    目的:评价3种根管充填糊剂的根管封闭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完整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60颗,随即分为A、B、C三组,每组20颗牙,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Vltapex糊剂、AH-Plus糊剂加牙胶尖以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采用染料渗入法测染料渗入距离,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1/3、根中1/3、根颈1/3中根管壁与糊剂之间的结合状态.结果:扫描电镜下3类糊剂在根颈1/3与根管壁的粘结紧密,在根尖1/3与根管壁的粘结疏松.其中AH-Plus组可见材料呈均质状分布,与管壁粘结为紧密.在根尖1/3处AH-Plus组(2.11±0.22) μm的微缝隙宽度明显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8.63±0.25)μm和Vitapex糊剂(7.58±5.62) μm(P<0.05).3种根管充填材料的染料渗透距离中,AH-Plus组的微渗漏值(0.98±0.58) mm明显小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2.32±0.55) mm和Vitapex糊剂(2.11±0.67) mm(P<0.05).结论:AH-Plus糊剂对于根管充填特别是根尖有很好的密合性,能有效防止根尖微渗漏现象的发生.

    作者:伍廷芸;朱友家;阮琼;李冰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AZ31镁合金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AZ31镁合金降解、金属-骨界面结合及成骨情况.方法:制备兔下颌骨颊侧7 mm×5 mm×2 mm骨开窗样缺损,分别植入未处理的AZ31镁合金(A组)、微弧氧化处理的AZ31镁合金(B组)、缺损处不修复(C组).术前1d及术后第1、2、4、8、12周取兔动脉血和尿液,测定镁离子浓度.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观察、SEM、组织学观察.结果:A、B组血中镁离子浓度在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2周A组尿中镁离子浓度比术前明显升高;B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A组仅形成类软骨样组织,B组有新骨形成且有部分覆盖材料表面,C组无骨组织形成;SEM显示A组材料表面出现明显层状崩解,B组降解不明显;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材料周围有软骨样组织,B组材料周围有大片状新骨形成,C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微弧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镁合金的降解速率;其表面形成陶瓷层具有生物活性可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作者:王树峰;王程越;姚玉胜;赵远;魏来;杨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