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新;李国庆;赵常在;徐功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癌症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文献检索,资料研究,专家讨论等方法.[结果]报告世界和中国癌症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提出中国癌症控制目标、重点、主要干预措施;明确中国癌症防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中国癌症防治管理的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癌症控制规划及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作者: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陈育德;王润田;雷通海;饶克勤;王汝宽;赵平;游伟程;鲁凤珠;戴旭东;王国清;罗贤懋;周海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全文主要介绍了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WHO)描述流行病学室开发的肿瘤登记软件CanReg第4版的主要功能.CanReg4主要用于肿瘤登记报告卡的计算机录入,建立数据库,并对肿瘤发病报告卡进行检索、查重、逻辑审核以及简单的统计分析等.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与IARC合作,准备将CanReg4汉化,推出中文版本,使其适用于中国的肿瘤登记工作.
作者:张思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调控细胞氧平衡和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重要的DNA结合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IF1受多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生长因子的调节,参与对肿瘤生理过程的调控.了解HIF1的作用机制,人工调控肿瘤组织内的HIF1水平有助于对肿瘤的治疗.
作者:喻晓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全文统计分析了山西省肿瘤医院1990年~1999年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
作者:王学英;朱健英;刘清俊;韩存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与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3例Ⅲ~ⅣA期鼻咽癌(35例初治、38例复治),采用NVB25mg/m2ivdrip第1、8天,DDP40mg/m2ivdrip第1~3天联合化疗,每4周重复,共2周期.[结果]初治35例中CR+PR25例,有效率71.4%,中位生存期10.5个月;复治38例中CR+PR17例,有效率44.7%,中位生存期7个月;总有效率为58.1%.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采用深静脉给药可明显减轻静脉炎发生.[结论]NVB与DDP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邓淼盛;陈绪元;张新忠;卜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治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具有了新的概念和内涵.现有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进步将加速新型靶向载体系统的出现.全文综述了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关键技术.
作者:向艳;夏劲松;李红发;吴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启东市胃癌发病流行状况.[方法]对1972年~癌患者作发病率、标化率、截缩率计算,并作χ2趋势检验.[结果]启东市1972年~2000年胃癌发病率为32.65/10万(男性42.03/10万,女性23.49/10万);近年发病位次从第2位降至第3位,但无显著下降趋势;男女性比值为1.79∶1;胃癌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35岁~64岁截缩标化发病率为51.33/10万(男性71.16/10万,女性32.96/10万).[结论]启东胃癌发病水平较高,对男性中、老年人危害较大,多年来未有明显下降趋势.
作者:姚红玉;陈建国;朱健;张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我院恶性肿瘤病人的病种、死亡构成情况和发病趋势,对我院1993年~2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前5位恶性肿瘤是:女性乳腺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直肠和肛门癌、鼻咽癌、子宫颈癌,除子宫颈癌1999年~2001年病例数下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高的前5位依次是:肝癌、胰腺癌、膀胱癌、胃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针对上述情况应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蒋永新;王熙才;伍治平;金从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应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SEMS)治疗71例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所致的食管狭窄、梗阻,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病人吞咽、进食功能均得以恢复,吞咽、进食困难由术前Ⅱ、Ⅲ级改善到0级;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SEMS置入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明显、快捷的方法.
作者:罗娅红;华阳;李森;于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梧州市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梧州市区1981年~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统计分析,以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并对不同时期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1981年~2000年梧州市区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从111.63/10万上升至175.27/10万,上升了57%,前五位恶性肿瘤中肺癌、肝癌、大肠癌其上升趋势十分显著(P<0.001),鼻咽癌、胃癌的发病趋势虽无显著变化(P>0.05),但趋势稍有下降;女性粗发病率从64.12/10万上升至117.34/10万,上升了83%,前五位恶性肿瘤以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的上升趋势为非常显著(P<0.001),鼻咽癌的发病趋势变化较为平稳(P>0.05).[结论]梧州市区1981年~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呈显著上升总趋势,主要恶性肿瘤中肺癌、肝癌、大肠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是梧州市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
作者:罗晋卿;苏辉民;蒙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