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余蓉;钱军;张明
[目的]探讨RSK4(p90 ribosomalprotein S6 kinase4)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挑选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和HCT116,用Lipofectamin 2000技术将RSK4基因转染至细胞核内,建立结直肠癌RSK4基因高表达细胞系,用RT-PCR及WB证实了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转染成功,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RSK4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呈低表达,转染成功后对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G0/G1期比例上升(P<0.05).[结论]RSK4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转染RSK4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作者:邓野;蔡君;王炫;王梦;张森;杨永华;喻世华;付国权;杨继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非编码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归属单倍体群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30例GEP-NEN及14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DNA测序,通过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比对分析两组人群中mtDNAD-loop区多态位点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在GEP-NEN组和对照组中mtDNA D-loop区共检测到1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出23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5%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用于肿瘤发病风险分析.GEP-NEN组患者mtD-NA D-loop区的73G、150T、151T、492C、16257A、16261T和16399G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0T、16257A、16261T均属于N9a单倍群.[结论] mtDNA D-loop区多态性位点线粒体D-loop区的突变分析对GEP-NEN高危人群具有诊断价值,线粒体DNA单倍体群N9a可能与GEP-NEN发病风险相关.
作者:尔丽绵;吴明利;李勇;檀碧波;徐志彬;郭占军;杨会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黏膜水肿、发音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9.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882,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值分别为0.28%±0.11%和1.43%±0.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6%±0.21%和2.18%±0.19%(P均<0.001),同时两组术后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两组的复发率、生存情况、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发音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雪飞;张碧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楼皂甙Ⅰ对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胃癌CAFs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重楼皂甙Ⅰ对CAF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Fs细胞FAP、SPARC、SDF-1、TNC和HGF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不同浓度重楼皂甙I能有效抑制CAFs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2μg/ml重楼皂甙Ⅰ作用CAFs细胞24h后,FAP、SDF-1和HGF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和TNC蛋白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楼皂甙Ⅰ能抑制胃癌CAFs细胞的体外增殖,通过下调FAP、 SDF-1和HGF蛋白表达影响CAFs功能.
作者:董锐增;张则伟;周一鸣;郭剑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脑膜瘤患者共计1086例,其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死亡的原因.[结果]在32例死亡病例中,23例肿瘤位于颅底,占71.8%.其中术后脑血管痉挛11例,占22.92%,其他依次为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8例)、术后颅内血肿(8例)、术后重度脑水肿(8例)、术中脑膨出(5例)、术中血管直接损伤(3例)等.[结论]颅底脑膜瘤患者死亡率高;术后脑血管痉挛乃至脑梗死的患者死亡居多,术后失血性休克、颅内血肿、重度脑水肿及因术中脑膨出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武宏杰;李静;徐东晓;张谦生;崔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72-4(CA72-4)和甲胎蛋白(AFP)的参考区间,协助肿瘤辅助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的北京地区健康体检者,共计1068人,使用雅培Abbot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SCC-Ag的水平,使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72-4和AFP的水平.按照CLSI EP28-A3c推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清SCC-Ag、CA72-4和AF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1.50 ng/ml、0~12.97U/ml和0~5.61ng/ml.SCC-Ag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分别为0~1.60ng/ml和0~1.44 ng/ml,需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AFP无需根据性别分组,但需根据年龄分组,且AFP参考范围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初步确定了北京地区健康人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CA72-4、AFP的参考区间.
作者:王微;王慜杰;齐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甲状腺癌发生及发展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它们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APK、PI3K/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为研究较为热门的甲状腺癌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全文对MAPK、PI3K/AKT及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金国;宋西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0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ZNF703和CD44v6在甲癌组(67.5%、75.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5%、10.0%)和结甲组(30.0%、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甲状腺癌组织中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ZNF703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直径>1cm组较直径≤1cm组的表达阳性率高;CD44v6表达与肿瘤直径无关(P>0.05).(3)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莎莎;邱杰;赵涵;张文伟;臧传善;楚庆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人类ErbB2转录因子1(TOB1)基因编码抗增殖蛋白Tob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 TOB1基因不仅涉及抑制细胞增殖和维持T细胞静止,还在诱导细胞凋亡、骨形成、学习记忆、精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OB1基因的表达失调或磷酸化累积可使其抗增殖功能明显下降或缺失,促进肿瘤形成和发展.全文对TOB1基因功能及其与肿瘤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贺;于景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乳腺癌病史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6~2016年间收治的合并乳腺癌的15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28~74)岁,中位随访时间36(9~115)个月.[结果]共5例出现复发转移(3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转移),共2例因乳腺癌死亡.同时性多原发癌TC=BC组37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甲状腺癌首发TC→BC2组16例,异时性多原发癌乳腺癌首发BC1→TC2组99例.BC1→TC2组与TC2控制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39.39% vs 28.28%,P=0.039)、是否微小癌(76.77% vs 65.99%,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例患者中超重组患者(BMI>24kg/m2,n=50)的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患者(BMI≤24kg/m2,n=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9).[结论]乳腺癌首发的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尤在超重患者中肿瘤更具侵袭性.对此类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可疑淋巴结再拟定手术方案,术中应仔细探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必要时行侧颈淋巴结清扫.
作者:俞斌;黄煜庆;曹君;朱栩杭;钟欢欣;葛明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转归情况将146例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好转组135例,死亡组11例,两组患间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白蛋白水平(ALB)、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出血量、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APACHE Ⅱ评分及存在门静脉血栓(PV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常规指标、术前出血量、Child-Pugh分级、APACHE Ⅱ评分和门静脉血栓对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胃镜止血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吴云海;马玉梅;张丽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指导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体外敏感性与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63例,手术肿瘤标本经CD-DST法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及组合进行检测,根据CD-DST结果指导规范术后辅助化疗方案;FISH探针法测定肿瘤组织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结果]6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体外CD-DST检测结果显示替莫唑胺、顺铂、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T/C值分别为68.97%、75.43%、 68.96%、79.59%和78.14%;联合方案T/C值分别为70.80%、62.23%、72.30%、63.97%和72.13%.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杂合性缺失19例(30.2%),1p/19q杂合性缺失组行规范治疗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优于未行规范治疗者(15个月vs5个月,P<0.001).[结论] CD-DST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显著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总生存,结合1p/19q杂合性缺失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预后和治疗预测价值.
作者:张烨;姚冰;陈一;史记;孙舒岚;朴浩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癌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春艳;廖曼各;张丽林;孙玮笛;任艳鑫;李晓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梳基因家族是由多种转录抑制子构成的调节基因,它主要和细胞周期及增殖有关.多梳基因Bmi-1在调节干细胞分裂和增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Bmi-1基因在多种腹部肿瘤中高表达,可通过干扰Bmi-1基因表达抑制腹部肿瘤细胞增殖,Bmi-1可能成为腹部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全文就Bmi-1在腹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秀荃;张新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指导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病理证实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50例行甲状腺全切术,70例行非甲状腺全切术.74例(61.67%)为微小癌,64例(53.33%)存在多个病灶或腺内播散,75例(62.5%)累及甲状腺被膜,60例(5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7例(14.17%)为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1例出现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声嘶、饮水呛咳及低钙),无患者存在永久性术后并发症.全切组中1例(2%)患者术后脑转移死亡,非全切组中8例(11.43%)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宜作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术式.术中应注意保护双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煜庆;温庆良;曹君;王佳峰;李清林;葛明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肾细胞癌对经典的放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或部分肾切除是目前治疗肾细胞癌的主要手段,而对于转移性肾癌患者,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阿帕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本文报道阿帕替尼治疗一例转移性肾癌病例,旨在为转移性肾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桂秀娟;赵建夫;林绍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手术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380例患者中术后20例(5.3%)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间10.9±5.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病灶、被膜外侵犯、转移淋巴结数>5个以及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及BRAF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被膜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0.4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患者中,复发部位以Ⅱ区淋巴结为常见,Ⅵ区淋巴结和残余腺体少见.[结论]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此类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术前需要加强对Ⅱ区淋巴结的评估.
作者:吴婷婷;张云;戴佳奇;严杰;殷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s, PCCs)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大多数为良性,约10%为恶性.异位PCCs具有更高的恶性趋势,占30%~40%.恶性 PCCs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其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与良性PCCs类似,鉴别诊断难度大,主要依据自然病程作出判断.恶性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瘤内有坏死,诊断恶性的金标准是在无嗜铬细胞的部位和内脏发现肿瘤转移.恶性PCCs 5年生存率为20%~50%,10年生存率几乎为0,故提高对恶性PCCs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后腹膜巨大恶性PCCs.
作者:王霞;余蓉;钱军;张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MircoRNA是一种基因表达的调节剂,其表达的改变导致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具有调节各种人类癌症中的细胞增殖、转移、转化、血管生成和放化疗抗性等,已经在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等多种癌细胞中发现过表达,且与肿瘤进展相关的PI3K-AKT、NF-κB、MAPK和Wnt多种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miR-1297是一种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mircoRNA,其抑制或过表达影响与肿瘤增殖、侵袭有关的AEG-1、PTEN、Meg3等基因.
作者:陈栋;韩佃明;张健;衡雪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不同于线性RNAs,可形成共价闭锁环结构,在哺乳动物体内具有巨大基因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s,其主要来源于外显子或内含子,经索尾插接或套索内含子方式产生,具有数量巨大,进化保守、在细胞质中稳定性高等特点,具有microR-NA分子海绵、结合RNA相关蛋白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和基因转录调控等作用.CircRNA可与肿瘤相关的miRNA形成circRNA-miRNA轴参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全文从circRNA的种类、成环机制、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新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孙丹;辛彦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