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国;宋西成
[目的]探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指导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体外敏感性与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63例,手术肿瘤标本经CD-DST法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替莫唑胺等5种化疗药物及组合进行检测,根据CD-DST结果指导规范术后辅助化疗方案;FISH探针法测定肿瘤组织1p/19q杂合性缺失基因变异.[结果]63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体外CD-DST检测结果显示替莫唑胺、顺铂、VP-16、卡铂和卡莫司汀的T/C值分别为68.97%、75.43%、 68.96%、79.59%和78.14%;联合方案T/C值分别为70.80%、62.23%、72.30%、63.97%和72.13%.CD-DST指导的行规范治疗与未行规范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杂合性缺失19例(30.2%),1p/19q杂合性缺失组行规范治疗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优于未行规范治疗者(15个月vs5个月,P<0.001).[结论] CD-DST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显著改善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总生存,结合1p/19q杂合性缺失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预后和治疗预测价值.
作者:张烨;姚冰;陈一;史记;孙舒岚;朴浩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LncRNA AK09398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LncRNA AK093987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6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2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H)组织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LncRNA AK093987的表达,分析LncRNA AK093987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RH组(1.819±0.165)比较,LncRNA AK093987在DLBCL组(8.026±0.357)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LncRNA AK09398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症状、化疗敏感性及IPI指数相关(P均<0.05);LncRNA AK093987高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LncRNA AK093987低表达者(P<0.001).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AK093987表达、化疗敏感性和国际IPI指数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LncRNA AK093987在DLBCL中高表达,LncRNA AK093987可能成为DLBCL独立的预后肿瘤标志物.
作者:崔桂荣;李焱;贾振薇;赵洪波;李沛颖;罗建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多梳基因家族是由多种转录抑制子构成的调节基因,它主要和细胞周期及增殖有关.多梳基因Bmi-1在调节干细胞分裂和增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Bmi-1基因在多种腹部肿瘤中高表达,可通过干扰Bmi-1基因表达抑制腹部肿瘤细胞增殖,Bmi-1可能成为腹部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全文就Bmi-1在腹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秀荃;张新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s, PCCs)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大多数为良性,约10%为恶性.异位PCCs具有更高的恶性趋势,占30%~40%.恶性 PCCs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高,预后不良,其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与良性PCCs类似,鉴别诊断难度大,主要依据自然病程作出判断.恶性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瘤内有坏死,诊断恶性的金标准是在无嗜铬细胞的部位和内脏发现肿瘤转移.恶性PCCs 5年生存率为20%~50%,10年生存率几乎为0,故提高对恶性PCCs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后腹膜巨大恶性PCCs.
作者:王霞;余蓉;钱军;张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肾细胞癌对经典的放化疗均不敏感,根治性或部分肾切除是目前治疗肾细胞癌的主要手段,而对于转移性肾癌患者,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阿帕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本文报道阿帕替尼治疗一例转移性肾癌病例,旨在为转移性肾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桂秀娟;赵建夫;林绍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甲状腺癌发生及发展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它们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APK、PI3K/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为研究较为热门的甲状腺癌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全文对MAPK、PI3K/AKT及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金国;宋西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非编码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归属单倍体群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30例GEP-NEN及14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DNA测序,通过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比对分析两组人群中mtDNAD-loop区多态位点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在GEP-NEN组和对照组中mtDNA D-loop区共检测到1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出23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5%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用于肿瘤发病风险分析.GEP-NEN组患者mtD-NA D-loop区的73G、150T、151T、492C、16257A、16261T和16399G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0T、16257A、16261T均属于N9a单倍群.[结论] mtDNA D-loop区多态性位点线粒体D-loop区的突变分析对GEP-NEN高危人群具有诊断价值,线粒体DNA单倍体群N9a可能与GEP-NEN发病风险相关.
作者:尔丽绵;吴明利;李勇;檀碧波;徐志彬;郭占军;杨会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不同于线性RNAs,可形成共价闭锁环结构,在哺乳动物体内具有巨大基因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s,其主要来源于外显子或内含子,经索尾插接或套索内含子方式产生,具有数量巨大,进化保守、在细胞质中稳定性高等特点,具有microR-NA分子海绵、结合RNA相关蛋白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和基因转录调控等作用.CircRNA可与肿瘤相关的miRNA形成circRNA-miRNA轴参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全文从circRNA的种类、成环机制、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新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孙丹;辛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缓解后巩固治疗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86例AML患者均经过诱导治疗得到缓解,根据阿糖胞苷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糖胞苷每次1g/m2、2g/m2及3g/m2,进行4个疗程的巩固化疗,观察巩固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随访至2015年12月,分析患者持续缓解时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比较3组剂量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1g/m2、2g/m2及3g/m2组总生存率分别为30.2%、44.5%和60.4%(χ2=8.943,P<0.001);1g/m2组第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5%、45.5%和21.2%,2g/m2组分别为84.5%、 70.9%和40.5%,3g/m2组分别为92.8%、78.9%和57.8%,3组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12).3g/m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6).[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AML的疗效较好,在做好预防和治疗副作用引起的并发症前提下,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汪玉芳;柯金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人类ErbB2转录因子1(TOB1)基因编码抗增殖蛋白Tob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 TOB1基因不仅涉及抑制细胞增殖和维持T细胞静止,还在诱导细胞凋亡、骨形成、学习记忆、精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OB1基因的表达失调或磷酸化累积可使其抗增殖功能明显下降或缺失,促进肿瘤形成和发展.全文对TOB1基因功能及其与肿瘤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贺;于景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9例,星形细胞瘤18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99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绘制C99 ROC曲线,ROC曲线下大面积为0.85,髓母细胞瘤鉴别星形细胞瘤的佳C99值是176.5,特异性76%,敏感性61%.[结论]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董军建;邓瑞芳;臧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cl-2在维拉帕米逆转胃癌阿霉素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MTT法检测维拉帕米逆转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AGS、HGC-27)对3种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的耐药能力;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维拉帕米对阿霉素作用下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HGC-27)凋亡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GC-7901细胞系在单药阿霉素组和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组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1±0.12μg/ml、0.22±0.01μ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C-27细胞中分别为1.24±0.19μg/ml、1.06±0.08μ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实验表明在SGC-7901细胞系中,单药阿霉素组中的细胞凋亡率为36.76%,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组为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C-27细胞系中,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19.79%,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组为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C-7901细胞中维拉帕米促进ADM组胃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HGC-27(P<0.05). qRT-PCR实验显示Bcl-2可能介导维拉帕米促进胃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SGC-7901细胞中,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单药阿霉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GC-27中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拉帕米通过下调Bcl-2表达增强维拉帕米逆转胃癌细胞化疗耐受的能力,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滕小路;刘淼;张腾跃;黄金;王成;杨国红;范平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MircoRNA是一种基因表达的调节剂,其表达的改变导致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具有调节各种人类癌症中的细胞增殖、转移、转化、血管生成和放化疗抗性等,已经在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等多种癌细胞中发现过表达,且与肿瘤进展相关的PI3K-AKT、NF-κB、MAPK和Wnt多种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miR-1297是一种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mircoRNA,其抑制或过表达影响与肿瘤增殖、侵袭有关的AEG-1、PTEN、Meg3等基因.
作者:陈栋;韩佃明;张健;衡雪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SK4(p90 ribosomalprotein S6 kinase4)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挑选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和HCT116,用Lipofectamin 2000技术将RSK4基因转染至细胞核内,建立结直肠癌RSK4基因高表达细胞系,用RT-PCR及WB证实了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转染成功,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RSK4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呈低表达,转染成功后对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G0/G1期比例上升(P<0.05).[结论]RSK4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转染RSK4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作者:邓野;蔡君;王炫;王梦;张森;杨永华;喻世华;付国权;杨继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楼皂甙Ⅰ对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胃癌CAFs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重楼皂甙Ⅰ对CAF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Fs细胞FAP、SPARC、SDF-1、TNC和HGF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不同浓度重楼皂甙I能有效抑制CAFs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2μg/ml重楼皂甙Ⅰ作用CAFs细胞24h后,FAP、SDF-1和HGF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和TNC蛋白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楼皂甙Ⅰ能抑制胃癌CAFs细胞的体外增殖,通过下调FAP、 SDF-1和HGF蛋白表达影响CAFs功能.
作者:董锐增;张则伟;周一鸣;郭剑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癌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春艳;廖曼各;张丽林;孙玮笛;任艳鑫;李晓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黏膜水肿、发音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9.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4.882,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值分别为0.28%±0.11%和1.43%±0.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6%±0.21%和2.18%±0.19%(P均<0.001),同时两组术后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两组的复发率、生存情况、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发音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雪飞;张碧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手术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380例患者中术后20例(5.3%)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间10.9±5.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病灶、被膜外侵犯、转移淋巴结数>5个以及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及BRAF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被膜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0.4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患者中,复发部位以Ⅱ区淋巴结为常见,Ⅵ区淋巴结和残余腺体少见.[结论]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此类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术前需要加强对Ⅱ区淋巴结的评估.
作者:吴婷婷;张云;戴佳奇;严杰;殷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乳腺癌病史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6~2016年间收治的合并乳腺癌的15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28~74)岁,中位随访时间36(9~115)个月.[结果]共5例出现复发转移(3例远处转移,2例局部转移),共2例因乳腺癌死亡.同时性多原发癌TC=BC组37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甲状腺癌首发TC→BC2组16例,异时性多原发癌乳腺癌首发BC1→TC2组99例.BC1→TC2组与TC2控制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39.39% vs 28.28%,P=0.039)、是否微小癌(76.77% vs 65.99%,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例患者中超重组患者(BMI>24kg/m2,n=50)的肿瘤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患者(BMI≤24kg/m2,n=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9).[结论]乳腺癌首发的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尤在超重患者中肿瘤更具侵袭性.对此类患者术前应详细评估可疑淋巴结再拟定手术方案,术中应仔细探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必要时行侧颈淋巴结清扫.
作者:俞斌;黄煜庆;曹君;朱栩杭;钟欢欣;葛明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0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ZNF703和CD44v6在甲癌组(67.5%、75.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5%、10.0%)和结甲组(30.0%、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甲状腺癌组织中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ZNF703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直径>1cm组较直径≤1cm组的表达阳性率高;CD44v6表达与肿瘤直径无关(P>0.05).(3)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ZNF703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莎莎;邱杰;赵涵;张文伟;臧传善;楚庆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