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平;吴玉梅
激光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其安全性已被大量文献证实.该项技术应用于膀胱肿瘤时具有可以消除闭孔神经反射,减少术中出血,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住院天数的优势.目前开展的应用激光的整块切除技术更加符合无瘤原则,术后病理标本可以准确地分期分级,有望成为替代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而成为新的手术标准,但目前亟待证实激光整块切除技术是否有显著的生存获益.未来的激光技术可能会在门诊直接局麻下运用在低级别和非浸润性的患者,在确保了与传统电切术相当的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泽赋;刘卓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Runx2和Slu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unx2和Slug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2及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 (73/105)和42.86 (45/105),显著性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Runx2和Slug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与ER呈负相关(r=-0.302,P<0.01;r=-0.368,P<0.01).Runx2和Slug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Runx2及Slug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炳娟;黄丽娟;曹建江;陈雪;周星;张金库;孙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宫颈腺癌综合治疗后(手术和/或放疗后)卵巢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引起近期绝经症状及某些远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绝经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上述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但其在宫颈腺癌患者的使用安全性问题上一直饱受争议.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观点正在逐渐发生转变.
作者:张晶晶;曹冬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IL-21R与MMP-2的表达及其在NSCLC增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并比较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60例正常肺组织中IL-21R、MMP-2的表达,比较其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及预后分析.[结果] IL-21R、MMP-2阳性率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性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L-21R与肿瘤直径有关,IL-21R和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1R和MMP-2高水平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SCLC中IL-21R表达和MMP-2表达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肺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但卫斌;黄小芳;吴大和;王礼;戈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襄阳市中心医院的501例垂体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女性(46.7±13.2岁ys 45.0±12.5岁;t=2.994,P=0.003).肿瘤大小0.5~8.0cm.其中大腺瘤为多见(86.0%),其次为巨大腺瘤(8.6%),而微腺瘤的检出率仅为5.4%;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不同大小垂体瘤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5,P=0.029).MRI对微腺瘤的检出率(77.8%)高于CT的检出率(22.2%).垂体瘤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及呕吐为主(46.1%),其次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35.7%).术前诊断以多激素混合瘤多(60.1%),其次为促甲状腺激素瘤(TSH)(16.6%),促性腺激素瘤(LH/FSH)低(0.6%),术后病理诊断以泌乳素瘤(PRL)多(33.1%),其次为多激素混合瘤(21.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10年总体生存率为70.27%,其中,无功能性腺瘤与功能性腺瘤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与75.31%.[结论]垂体瘤多发于41~70岁人群,以大腺瘤为多见,MRI对微腺瘤的检出率高于CT.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相对较好,其中功能性腺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无功能性腺瘤患者,应加大对无功能腺瘤患者的临床关注.
作者:肖婧;张海泉;王志勇;杨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早期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20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片段1+2(F1+2)、血栓调节蛋白(TM)等指标.[结果] 207例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9%.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D-Dimer(0.784±0.336)、F1+2(523.609± 123.234)、TM(6.806±1.805)均明显升高(P<0.05).D-Dimer(r=0.429)、F1+2(r=0.644)及TM(r=0.401)与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呈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D-Dimer、F1+2、TM是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imer、F1+2及TM三者水平的升高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原娜;王磊;焦英华;王喆;卢秀荣;张贤雨;田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部分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癌,其标准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术后复发率高,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癌,对于具有复发和进展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膀胱内灌注免疫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内灌注标准药物无效的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新的治疗方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如果有效,将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华;李方印;章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miR-127-3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miR-127-3P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和20名正常志愿者血浆miR-127-3P的表达.[结果] miR-127-3P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表达(8.15±1.10)高于正常人血浆(3.85±0.54)(P<0.05).miR-127-3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治疗前血浆中miR-127-3P表达与癌组织miR-127-3P表达呈正相关(r=0.812,P=0.000);治疗前血浆中miR-127-3P表达与CA153表达呈正相关(r=0.786,P=0.000).[结论]miR-127-3P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能够反映癌组织中miR-127-3P的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127-3P能成为乳腺癌筛查的一个潜在指标.
作者:典辉;库无非;何明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膀胱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有助于肿瘤精确分期和患者的生存获益.但目前国际上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在新辅助/辅助化疗时代,继续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能否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患者(pT3~4或pN+)的疗效,尚无定论.全文探讨淋巴结清扫领域近年来的观念更新,并且展望未来可能出现在该领域的精准治疗方案.
作者:刘泽赋;刘卓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支气管神经鞘瘤为发生在气管、支气管内的罕见的良性肿瘤.山东省胸科医院近期收治1例左上支气管神经鞘瘤患者,现将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以“间断咯血3个月余”为主诉于2016年7月11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体检: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8/78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史湖波;姜鹏辉;侯庆宝;徐祎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胸壁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条件:术后分期T1N0M0、T2N0M0,清扫淋巴结总数≥10枚;且未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共入组337例;其中首发转移部位为胸壁者共48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内分泌治疗等不同亚组在胸壁复发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Grade 3与T1-2N0M0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分期T1-2N0M0的患者中,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Grade3为术后胸壁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有可能临床获益.
作者:董久兴;赵佳;邹庆华;武振明;齐秀恒;张洪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治疗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30例诊断为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8.3岁,术前患者肺功能FEV1实测值/预计值平均为60.13%(43%~112.8%),术前胸部CT示肿瘤直径≤2.0cm.[结果]30例肺癌患者成功施行了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行肺叶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10.7±30.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3.5±3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5±2.1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5±1.6d,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8.8±2.5枚.3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7(2~39)月,30例患者皆为无瘤生存,未发生转移或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且安全的.
作者:徐小方;刘金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甲状腺结节大纵横比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6例甲状腺癌患者病灶的超声影像资料,将癌结节按大小分为2组:A组121个结节,直径≤1cm;B组51个结节,直径1.1 ~2.0cm.通过癌结节超声测量的前后、上下及左右大径,计算结节大纵横比对于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癌结节超声纵横比≥1在不同癌结节大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Tc≥1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高于A/Tl≥1.甲状腺癌结节直径在1.1~2.0cm之间,纵横比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逐渐下降.[结论]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可作为初步筛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合适指标之一.
作者:黄伟强;黄伟伟;宋琦;王勇攀;顾海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小囊泡.尿液是在泌尿系统中产生,并存在大量的外泌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能不断释放外泌体到细胞外.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外泌体可能早期追踪及监控泌尿系统肿瘤,代替活检穿刺或影像学等检测.外泌体还可用于脂溶性药物的装载、靶向药物及免疫疫苗的制备.全文对尿液外泌体的提取及其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利伟;陈爱萍;王华;李国荣;赵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术后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58例手术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病例,收集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指数模型.[结果]随访2~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72例(12.9%)患者复发,无复发生存时间1~58个月,乳腺癌手术后患者1年、2年、3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6%、92.3% 、87.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阳性、CA153阳性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则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h(t)=h0exp(3.328X1+2.204X2+0.663X3+0.154X4+0.437X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应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腋窝淋巴结转移、CA153阳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要对高复发风险患者加强随访与监测,术后应当制定完善的综合治疗及随访措施.
作者:刘美宏;毕洁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对膀胱癌根治性全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采集427例因膀胱癌行根治性全切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治疗过程和随访结局,根据BMI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是正常组(BMI<23kg/m2)、超重组(BMI 23kg/m2~24.9kg/m2)和肥胖组(BMI≥25kg/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患者特征,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差异.[结果]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48例、122例及157例.在基础临床特征方面,BMI高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P=0.002);治疗过程方面,BMI高者手术时间长(P=0.001)、术中出血多(P=0.007);各组病理结局(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状态)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3组的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BMI高的膀胱全切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BMI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洪鹏;李一帆;方冬;郭润碛;钟文龙;郝瀚;郑卫;葛鹏;巩艳青;张争;李学松;林健;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葫芦素B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葫芦素B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STAT3 mRNA表达水平.[结果]葫芦素B对SKOV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随葫芦素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G#M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P<0.05);STAT3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葫芦素B抑制STAT3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谭立君;张大昕;闫志钧;任玉欣;郭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多取决于肿瘤自身的放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关于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涉及到肿瘤微环境乏氧、细胞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因素,深入了解到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相关机制,可能为提高今后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突破点.
作者:于新平;吴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iRNAs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分别取其化疗前后的血清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以及病例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miRNAs的表达含量.[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iRNA-21和miRNA-29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miRNA-15a以及miRNA-16等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MM患者经化疗后,血清miRNA-21以及miRNA-29显著性降低(P<0.05),miRNA-15a和miRNA16的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且化疗疗效有效的患者血清中相应miRNA指标变化水平较化疗疗效无效患者明显(P<0.05).[结论]miRNAs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其异常表达情况可能为该疾病的预测和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价值.
作者:王慧;高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病理特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年龄≥75岁,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高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统计学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57例年龄≥75岁,在我院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高龄患者,尿流改道方式分别为回肠膀胱术13例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4例,无一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死亡.22例(38.6%)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肠梗阻、肾盂输尿管积水等.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11.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8个月.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RF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肌层浸润或高危复发的高龄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在合适的患者身上,尿流改道应尽可能选用回肠膀胱术.
作者:陆骁霖;沈益君;万方宁;王备合;谢湖阳;朱一平;戴波;叶定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