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勇;金彪;蔡建荣
[目的]观察不同单次大剂量外放疗对猪胰腺及胰周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12头家猪分为7Gy、10Gy、13Gy和16Gy共4组,每组3头进行单次大剂量外放疗,取仰卧位,前后对穿照射,射野面积为10cm×10cm方野,照射后7d处死动物后取材,取受照胰腺组织及胰周组织进行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病理观察.[结果]单次大剂量照射后猪胰腺组织的损伤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损伤形式由点状凋亡坏死向大片状坏死转变.[结论]提高单次照射剂量在增加胰腺组织损伤的同时也明显增加了胰周组织的损伤.因此,应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加强对胰周组织的保护.提高单次剂量后引起的胆道损伤应引起注意.
作者:许会军;陈晓芳;刘朝兴;刘鹏;马志乾;张红娟;李慧杰;安召伟;张振平;乞国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完全腔镜下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腔镜组与开放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数目、手术时间、术后24h内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第1d及第3d疼痛评估、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年龄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第1d疼痛评估、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大于开放组(P<0.05);两组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数目、术后第3d疼痛评估、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美容满意度腔镜组优于开放组(P=0.01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近,而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住院时间更短.
作者:王薇;潘金强;陈辉;别克扎提·再孜提汗;岳翔;杨茜茜;耿中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对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的模型,并用马钱子碱干预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骨转移相关因子MMP-2 、CXCR4 、RANKL、OPG mRNA表达量.[结果]马钱子碱经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Medial lethal dose,LD50)为69mg/kg.根据LD50的1/10、1/20和1/40的量,设三个剂量组:高剂量组6.90mg/kgl、中剂量组3.45mg/kg和低剂量组1.73mg/kg,同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马钱子碱各剂量组MMP-2,CXCR4,RANKL mRNA的表达量随着马钱子碱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而OPG mRNA的表达量则随着马钱子碱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0.05).[结论]马钱子碱可以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主要以调节MMP-2、CXCR4、RANKL、OPG等骨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为主要手段.
作者:孙鑫;李平;张梅;马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成人髓母细胞瘤发病率低,手术、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及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技术进步使其疗效改善,疾病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其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就上述两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孙宗文;刘利萍;胡巧英;陈明;陈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共计149颗.先后行VTIQ与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分析VTIQ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患者共取得甲状腺结节149颗,其中良性44颗,恶性105颗.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甲状腺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恶性结节的血流、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钙化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的SWV小值、大值、平均值分别为2.32±0.62m/s、3.02±0.92m/s、2.71±0.76m/s,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值(P<0.05).各结节中SWV小值、大值、平均值对应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49、0.792和0.837.以SWV平均值诊断效能佳,其截断值为3.04m/s.VTIQ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敏感度为81.81%、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2.61%.VTIQ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的相应值(P<0.05).[结论]VTIQ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较好,是一种无创、易行、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冯娜;杨琛;潘蔚芸;葛明华;周玲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对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2012~2016年期间经病理诊断明确腋窝淋巴结阳性且ALND清扫淋巴结数目10枚以上;术后根据诊疗规范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共有1 12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分析不同LNR分级病例的预后差异.[结果]112例患者中平均转移淋巴结数为4.51±5.42枚;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20.51%±22.38%.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7.3%,3年生存率为92.1%.以LNR为0.25为界,LNR<0.25者84例,3年生存率为94.6%,LNR≥0.25者28例,3年生存率为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和LNR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LNR是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杨永龙;郑米华;林成平;金崇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不同分化结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检测凋亡蛋白Bax和自噬蛋白LC3-Ⅱ表达改变,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ndro分别作用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高分化)和Lovo(低分化)24h后,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划痕愈合、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LC3-Ⅱ及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Andro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Lovo细胞对Andro的敏感性高于Caco-2细胞.(2)Andro明显抑制Caco-2和Lovo细胞的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Lovo细胞的效应更为显著.(3)Andro增加Bax和LC3-Ⅱ表达,且在Lovo细胞中表现更明显.(4)凋亡酶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Andro诱导Caco-2和Lovo细胞的凋亡.[结论]低分化结肠癌细胞Lovo对Andro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高分化Caco-2细胞,Andro通过增加Bax的表达,激活caspase-3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同时通过增强LC3-Ⅱ表达,促进自噬过程,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作者:李静;何亮;杨俐萍;赵文静;钱红燕;刘焕良;邵晶晶;王勇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子宫内膜癌为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期后妇女,以50~59岁为高峰.在疾病进展过程若癌灶侵犯至宫颈,其与官颈癌都可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排液,若有卵巢转移时可出现附件区占位、腹水等卵巢肿瘤的体征.若子宫内膜癌已侵及宫颈和卵巢,且同时合并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破裂,病情复杂,易对原发肿瘤病灶的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右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破裂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姚睿嫔;张丹英;翟东霞;俞超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DcR3对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sPC-1细胞1×107/ml,接种于6周龄裸鼠左后肢腹股沟,当皮下肿瘤直径为8mm左右时,随机分为4组(n=15):PBS组、DcR3siRNA组、放疗组(RT)和DcR3siRNA+放疗组(DcR3siRNA+RT),观察DcR3siRNA联合放疗对人胰腺癌AsPC-l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cR3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析各组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cR3siRNA+RT组较其他各组更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DcR3-siRNA+RT对肿瘤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RT组,与RT组相比,DcR3siRNA+RT组的抑瘤率为80.86%±4.17%;DcR3siRNA+RT组的DcR3蛋白量和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低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siRNA+RT组的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独RT组;DcR3siRNA组、RT组以及DcR3-siRNA+RT组肿瘤组织内均可观察到凋亡细胞,而DcR3siRNA+RT组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明显高于RT组或DcR3siRNA组.[结论]RNA干扰沉默DcR3基因可以增加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沉默DcR3可激活Caspase-8/Caspase-3凋亡途径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肖华平;谢辉;罗春阳;李庆;方玉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长链非编码RNA是目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H19是一个典型的长链非编码RN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而且在不同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同时,H19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显示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归纳了H19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在临床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兰霞斌;张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128例胃癌患者,采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法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胃癌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受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支持、癌症分期、治疗方式和病情自评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治疗方式可解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42.5%,家庭支持、癌症分期和病情自评可解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变异的67.8%.[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关注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家庭关系一般的胃癌患者,促进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降低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王小珍;赵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管路造口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患者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患者资料,20例行末端回肠管路造口(管路造口组),20例行传统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传统组),20例未造口(未造口组),对三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常见造口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为8.3%,其中管路造口组1例(5%),传统造口组1例(5%),未造口组3例(15%),未造口组2例行手术造口治疗,造口组未手术.管路造口组未出现造口相关并发症,传统造口组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3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出血1例.[结论]末端回肠管路造口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还能减轻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金育德;戴闯;吴天添;朱炜;俞宏斌;徐永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瘤床区ADC值不同观察者及同一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明确磁共振DWI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入组30例经病理明确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至第5次分割时各行1次MRI+DWI检查,A、B两位观察者利用脱机分析软件根据既定方法于食管癌大短径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得出相应ROI区域ADC值,每位观察者先后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间隔2周记忆洗脱期.测量得出治疗前及治疗期间ADC值分别标记为pre-ADC及intra-ADC,并应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一致性.[结果]治疗前观察者A两次测量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25±0.22 (10-3mm2/s)、1.27±0.23(10-3nm2/s),观察者B两次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25±0.23(10-3mm2/s)、1.26±0.22(10-3mm2/s).观察者A观察者内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2和-0.13 ~0.09,两位观察者间测量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1和-0.09~0.10.放疗至第5次分割时,观察者A两次测量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57±0.32(10-3mm2/s)、1.59±0.30 (10-3mm2/s),观察者B两次所得pre-ADC平均值分别为1.60±0.34(10-3mm2/s)、1.58±0.33 (10-3mm2/s).观察者A所得观察者内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2和-0.13 ~0.09,两位观察者间测量偏倚及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3和-0.15~0.10.[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利用特定方法应用磁共振DWI测量食管癌ADC值能够获得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
作者:裘丽;丁忠祥;谢铁明;李开;江明祥;王准;方军;叶智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行挽救性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26例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接受挽救性放化疗.中位放疗剂量60 Gy (50~70Gy),同步周剂量紫杉醇(50mg/m2)联合顺铂(25mg/m2)化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5例仍存活的患者中位随访期2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及19.2%,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3级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26.9%)、食管炎(23.1%)及恶心(19.2%).[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行同步放化疗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黄德波;张梅;毛文奎;张光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扁柏醇对肾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肾癌786-0细胞为模型,应用MTT法检测扁柏醇对786-0细胞生长抑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扁柏醇处理后786-0细胞周期变化,应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扁柏醇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发生,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ARP、JNK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结果]扁柏醇对786-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随着扁柏醇浓度的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逐渐增加,而G2/M期的细胞逐渐减少;扁柏醇作用后凋亡细胞也明显增加,并伴随着cleaved-PARP的表达增加;p-JNK蛋白含量随着扁柏醇的浓度增加而升高,而JNK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扁柏醇能明显抑制人肾癌786-0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扁柏醇将细胞阻滞于S期和通过激活SPAK/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魏丽娟;曹子佩;朱伟智;姚许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浆miR-143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食管鳞癌转移的早期防治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学依据.[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患者术前一周血标本40例,同期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两组人群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与年龄(P=0.154)、性别(P=0.131)、肿瘤部位(P=0.092)均无关;T3+T4期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低于T1+T2期患者(P=0.008);与无深肌层浸润患者相比,有深肌层浸润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降低(P=0.01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P=0.003).[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下调,且在有深肌层浸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有望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患者肿瘤进展的新生物学标志.
作者:吴鹏;廖世均;梁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盆腔肿物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与瞬时弹性成像系统检查,判定诊断效果与检查特征.[结果] 6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断为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2例,伴后方声影27例,内部血流丰富23例,轮廓模糊24例;非胃肠道间质瘤25例中超声表现为低回声8例,伴后方声影6例,内部血流丰富9例,轮廓模糊5例,两组超声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瞬时弹性成像参数AT、TTP值明显低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而T1/2、AUC与EI值明显高于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常规超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2.0%,而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1%和100.0%,瞬时弹性成像系统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无损伤的检查,可动态观察,而且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特征、内部结构定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凡勇;金彪;蔡建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STAT3和ZEB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00例食管癌组织中STAT3和ZE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STAT3和ZEB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66/100)和64.0%(64/100).低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3+T4的组织STAT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 (30/35)、82.9%(42/51),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1+T2组织中的55.4%(36/65)、49.0%(24/49);低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3+T4的组织ZEB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76.5%(39/51),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以及临床分期为T1+T2组织中的52.3% (34/65)、51.0%(2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有效组的STAT3、ZEB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放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2% vs 87.5%,P=0.011;55.3% vs 9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影响放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01).食管癌组织中STAT3与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1,P=O.001).[结论]STAT3和ZEB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放疗的敏感性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可作为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邵艳;马兆明;张建国;杨淑君;何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T4期食管癌患者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指导该患者人群治疗的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的T4期食管癌患者32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远期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2.43个月,全组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22.0%、14.9%和10.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辅助化疗(P=0.004)及N分期(P=0.026)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辅助化疗(P=0.006)及N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临床T4期食管癌中,同期放化疗并不影响患者预后,是否行辅助化疗及N分期可为局部晚期T4期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吴盛喜;罗何三;许鸿鹞;李忆璇;黄河澄;林连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12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近期(2个月)疗效、治疗前后CT值改善情况、体力状况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P=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2);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气胸、胸腔积液、胸痛、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能够提高局部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创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关利君;贾广志;高俊珍;田子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