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富血小板血浆对骨移植后颌骨缺损愈合早期骨代谢活性的影响

周毅;施斌;张湘圆;程祥荣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骨再生, 骨显像, 99m锝二膦酸盐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颌骨缺损愈合早期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拔除5只狗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后扩大牙槽窝,形成骨缺损模型.实验侧植入Osteoset和富血小板血浆,对照侧植入Osteoset.术后2、4、6周对缺损区进行99m锝骨显像定量测定缺损区新骨生成代谢活性.结果:各缺损区均呈现放射性核素浓集区,并在第4周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仅在第2周放射性计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第4、6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移植后颌骨缺损愈合骨代谢活性,其效应在术后早期表现出来.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载药自固化磷酸钙在颌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颌骨肿瘤导致骨破坏,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去除病灶组织,对一些临界肿瘤,为了防止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常需要扩大切除或截骨.我科自2002年6月开始应用载药c p c 修复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萍;梁娜;段瑞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 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作者:李霞;陈远萍;付春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

    目的:观察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54只鼠龄70d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拔除全口牙组(A组)、拔上颌牙组(B组)、对照组(C组).3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分笼喂养,分别于实验后4周、12周、24周时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6只实验动物,对一侧髁突作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波纹状变不规则、平坦化,表面颗粒状物质减少甚至消失,并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加剧,全口无牙组比单颌无牙组更明显.实验后期,全口无牙组髁突表面完整性破坏,深层胶原纤维组织暴露.结论:无牙颌可导致大白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退行性变.长期的无牙颌可引起颞下颌关节器质性变化.

    作者:胡荣党;李金荣;胡传真;黄洪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WHO)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方法:对15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的标本按照统一标准分为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癌旁区和正常组织5部分.分别对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同一患者的术前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分级(WHO),观察比较其差异.采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研究细胞的增殖活性,观察术后标本各区之间阳性表达差异.结果:口腔鳞癌术后标本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和术前活检组织之间病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深层浸润区病理分级差,表面区、中心区病理分级与术前活检组织相当.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肿瘤细胞PCNA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癌旁区比正常组织阳性表达要高.结论:口腔鳞癌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病理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并不相同,只有深层浸润区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能代表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术前活检组织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已处于癌前状态.

    作者: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芸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对1983年以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中心门诊治疗并发晕厥106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门诊治疗并发单纯性晕厥的原因及一些相关因素,增强医患双方的防治意识,安全顺利的进行口腔门诊治疗.方法:对106例单纯性晕厥反应,采取现场询问式调查的方法,对其一般情况,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治疗时的心态,口腔门诊治疗的了解,以及不同口腔治疗晕厥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归纳、分析.结果:1)晕厥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12~40岁口腔门诊治疗经历欠缺的患者是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的高危人群.2)口腔患者进行治疗前心理准备充足与否对并发晕厥反应的影响较大.3)晕厥在口腔门诊某些治疗中发生率较高,拔牙术多,其次为脓肿切排.86%(92例)属因畏惧疼痛导致紧张而诱发的血管抑制性晕厥.4)晕厥多发生于治疗初期(93∶13).结论:口腔门诊治疗并发晕厥临床表现多不严重,但对患者就诊和医师的治疗影响明显,切实做好口腔治疗错误信息,消除和减轻他们的疑虑和畏惧的紧张心情,对保障口腔门诊治疗安全尤为重要.

    作者:程德新;黄卫东;管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影响

    目的:将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组(实验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形核白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延缓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细菌延缓细胞凋亡在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惠宁;潘乙怀;金向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物活性玻璃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于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24个牙位,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同体对照,术后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另一实验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18个牙位,于2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实验组有牙周新附着形成,可见新生牙槽骨、牙骨质样组织和牙周韧带生长.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骨,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胶原膜联合生物骨组,新生牙槽骨的钙/磷比值(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术后6周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段莉;邓芳成;和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1例

    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误诊为面部血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因摔倒后引起左侧面部肿胀发紫1周入院.查体:右侧面部可扪及一大小约3 cm×3 cm×2 cm的椭圆形肿物,边界模糊,示左颌面部囊性肿块;口腔曲面断层片因患儿不配合未能检查.诊断:面部血肿.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右颧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过去称为炎性假瘤、黏液样错构瘤,由于IMT命名时间较短,发病率低,国内对该病还未有足够认识.我科于今年收治1例IMT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雷;黄盛兴;左敏;范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支架负载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性能研究

    目的:观察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植入裸鼠皮下的成骨性能.方法:获取兔髂骨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多相钙磷陶瓷支架.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单纯支架材料植入作为对照.植入后4周、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价成骨活性.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周,新骨主要以软骨为主,部分区域见少量成熟骨,可见软骨内成骨方式.植入后8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有更多的成熟骨形成,部分区域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分布.结论:支架/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杨耀武;徐江;毛天球;侯锐;高瞻;王磊;羊书勇;陈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5岁儿童牙菌斑液中氨基酸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无龋者和易感龋者菌斑液中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其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幼儿园3~5岁儿童42名,其中无龋者22名和易感龋者20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斑液中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测定菌斑液中的17种氨基酸,各样本中谷氨酸含量高,基线菌斑液中无龋者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高于易感龋者.10%蔗糖含漱后7 min,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在易感龋组的含量均比无龋组含量高.与基线菌斑液相比无龋者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降低,而易感龋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升高.0.2%的氟化钠含漱后15 min,氨基酸含量在无龋者和易感龋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基线菌斑液相比无龋者和易感龋者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升高.结论:基线菌斑液中精氨酸和脯氨酸浓度降低,可能增加患龋齿的危险性.蔗糖作用下,易感龋者菌斑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无龋者.氟化钠对易感龋者和无龋者菌斑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

    作者:徐莉;黄洋;李丽;徐勇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带有人造根管的In-Ceram全瓷桩核制作技术

    VITA公司的In-Ceram材料是各种全瓷材料中强度比较高的一种材料,笔者采用此种材料成功地制作出带有人造根管的全瓷桩核,本文就其制作过程和要点做一详细介绍.

    作者:刘峻峰;潘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富血小板血浆与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组织因炎症而破坏,如何重建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即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的修复再生涉及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 GF),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 PDLF)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些细胞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詹暶;闫福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6/ABM复合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结合肽(P-6肽)与无机骨粒(ABM)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P-6/ABM复合物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分别于2、4、8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以ABM植入组为对照,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结果表明X线、组织学检查P-6/ABM组较ABM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P-6/ABM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作者:杨旭东;华子春;胡勤刚;黄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不同固定方法稳定性的体外模型研究

    目的:比较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BSSRO)后3种固定方式产生的近远心骨段的稳定性.方法:选牙列完整的成人下颌骨标本9件,经标准术式的矢状截骨后,分别依次行双股钢丝结扎(wire fixation,WF)和两种形式的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小夹板固定和双皮质螺钉固定.将试件两侧近心段妥善固定后,于两侧前磨牙区加载,记录不同载荷下远心骨段前端二维方向上的位移量.结果:1)钢丝结扎后远心骨段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其它两组;2)随载荷增加,远心骨段的位移增大;当载荷大于20N时,钢丝固定组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其它两组(P<0.05);3)小夹板固定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组在二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相近(P>0.05).结论:钢丝固定的稳定性差,双皮质螺钉与小夹板固定的稳定性相似,但加载后远心骨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提示术后应配合暂时性的颌间固定.

    作者:李勇;欧阳喈;刘磊;吴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洁美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的洁美效果及清洁前后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方法:将24颗21号色拜耳中切牙分为3组,分别用红酒、咖啡、绿茶浸泡染色4周后,用假牙洁美片浸泡去除着色,用电子比色仪测定各组样本着色前后及清洁后的L*、a*、b*值,计算色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拜耳牙在着色后均表现出具临床意义的显著色差,经义齿清洁剂清洁后,色差减小至可接受程度.结论:饮食中色素可影响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而义齿清洁剂对其洁美效果良好,值得肯定.

    作者:胡航;李四群;徐东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对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75名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阴性对照组不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对照组临床已证明抗过敏有效的牙膏.采用VAS记分评价空气刺激以及冷水刺激4颗过敏牙的的敏感程度.结果:使用牙膏6周后,试验组和阳性组可显著减少牙本质过敏症状.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水刺激的VAS 记分降低率分别为22%和39%,阳性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饮水刺激的VAS 记分分别降低了19%和22%.阴性组使用六周后,VAS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组牙膏有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人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对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影响.方法:将20个健康离体人牙分别制成20个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偏光显微镜观察激光加氟化钠组、激光组、氟化钠组和空白组(不处理)人工致龋实验后,牙本质、牙骨质标本纵面人工龋形态,并测量龋损深度.结果:1)人工龋形态: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表层致密,脱矿区比空白组、激光组和氟化钠组浅.2)人工龋深度:在牙本质和牙骨质标本中,激光加氟化钠组龋损深度不仅小于空白组(P<0.001),也小于激光组[P<0.001(牙本质)、P<0.01(牙骨质)],氟化钠组[P<0.01(牙本质)、P<0.05(牙骨质)].结论: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能有效阻止离体人牙牙本质、牙骨质人工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早期龋再矿化,因而具有抗龋性能.

    作者:张莉;刘鲁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嵌体失败34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嵌体失败原因供同行探讨和借鉴.方法:我们收集我院口腔科从1999~2003年修复的各类嵌体683例中失败病例34例,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嵌体脱落24例,牙体折裂4例,嵌体本身折裂1例,继发牙髓炎3例,继发龋1例,食物嵌塞1例.结论:一个失败的修复体是多因素的.作为临床医生应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按牙体预备基本原则制备合理的抗力形和固位形,精确的印模,优良的技工制作,准确的调颌和高品质的粘固是修复体成功的必备条件.

    作者:李秋红;万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5岁儿童乳磨牙患龋调查及其预防策略

    当今,龋病是破坏乳磨牙生理功能及结构完整性的重要疾病.为了更好地指导并开展集体儿童龋病防治工作,于2002年对北京市朝阳区2125名3~5岁儿童进行了口腔调查,重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乳磨牙患龋状况及发病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颖;刘素清;周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