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卫东;胡勤刚;寿柏泉;徐明耀;唐恩溢;陆东辉;童昕
目的: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于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24个牙位,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同体对照,术后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另一实验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18个牙位,于2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实验组有牙周新附着形成,可见新生牙槽骨、牙骨质样组织和牙周韧带生长.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骨,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胶原膜联合生物骨组,新生牙槽骨的钙/磷比值(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术后6周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段莉;邓芳成;和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报告自行研究开发的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10只新西兰兔,采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延长下颌骨,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器成功延长兔下颌骨1 cm,稳定性良好.结论:此牵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动物实验中应用.
作者:王战鑫;林崇韬;孙宏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VITA公司的In-Ceram材料是各种全瓷材料中强度比较高的一种材料,笔者采用此种材料成功地制作出带有人造根管的全瓷桩核,本文就其制作过程和要点做一详细介绍.
作者:刘峻峰;潘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54只鼠龄70d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拔除全口牙组(A组)、拔上颌牙组(B组)、对照组(C组).3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分笼喂养,分别于实验后4周、12周、24周时取材,各时间点每组取材6只实验动物,对一侧髁突作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无牙颌大白鼠髁突表面波纹状变不规则、平坦化,表面颗粒状物质减少甚至消失,并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加剧,全口无牙组比单颌无牙组更明显.实验后期,全口无牙组髁突表面完整性破坏,深层胶原纤维组织暴露.结论:无牙颌可导致大白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退行性变.长期的无牙颌可引起颞下颌关节器质性变化.
作者:胡荣党;李金荣;胡传真;黄洪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植入裸鼠皮下的成骨性能.方法:获取兔髂骨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多相钙磷陶瓷支架.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单纯支架材料植入作为对照.植入后4周、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价成骨活性.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周,新骨主要以软骨为主,部分区域见少量成熟骨,可见软骨内成骨方式.植入后8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有更多的成熟骨形成,部分区域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分布.结论:支架/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鸵鸟骨转化多相钙磷陶瓷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杨耀武;徐江;毛天球;侯锐;高瞻;王磊;羊书勇;陈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牙周组织因炎症而破坏,如何重建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即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的修复再生涉及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 GF),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 PDLF)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些细胞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詹暶;闫福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成年鼠髁突组织形态与组织化学形态增龄变化的特征.方法:20周和24周龄SD种雄性大鼠各20只.光镜下观察:髁突组织形态、髁突内碱性磷酸酶的分布及相对活性;年龄对髁突组织形态和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的影响.结果:髁突的组织形态及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存在着增龄性变化.结论:大鼠髁突有与人类髁突非常相似的组织学构造,是研究TMJ及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鼠髁突软骨的再生能力、成骨能力及组织钙化能力均下降,软骨下骨呈骨硬化性变化.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鼠下颌关节的适应能力下降.
作者:李延武;陈力;马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rhBMP-2复合BMSC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构建3种复合支架材料:1)rhBMP-2/珊瑚;2)胶原/rhBMP-2/珊瑚;3)BMSCs/胶原/rhBMP-2/珊瑚.分别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观察成骨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第3组材料异位成骨的能力强,第2组次之,第1组较弱.结论:动物实验中胶原是rhBMP-2适宜的缓释载体,BMSCs对促进材料异位成骨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晓兵;侯锐;毛天球;杨耀武;高瞻;张俊睿;孙沫逸;胡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锤造金属全冠由于其材料易得,工艺简单,经济方便,在临床工作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会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颌骨缺损愈合早期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拔除5只狗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后扩大牙槽窝,形成骨缺损模型.实验侧植入Osteoset和富血小板血浆,对照侧植入Osteoset.术后2、4、6周对缺损区进行99m锝骨显像定量测定缺损区新骨生成代谢活性.结果:各缺损区均呈现放射性核素浓集区,并在第4周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仅在第2周放射性计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第4、6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移植后颌骨缺损愈合骨代谢活性,其效应在术后早期表现出来.
作者:周毅;施斌;张湘圆;程祥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明确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对Tca8113舌癌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舌癌细胞(Tca8113ZR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27和p57的表达,以明确突变受体对细胞周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了BMPⅡ型突变受体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BMPs信号在口腔舌癌细胞的恶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MPs信号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的恶性程度的改变.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体重在2.0 kg左右的日本大耳白兔35只,分为正常组与实验1、3、5、7、14、21天组.建立兔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对实验标本进行MMP-9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兔牙周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进行平均灰度分析,比较压力区与张力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施力1d后牙周组织压力区的MMP-9表达增强,5d后表达达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MMP-9表达呈强阳性;牙周组织的张力区在施力第3天MMP-9表达略增强,第14天表达达高峰,成骨细胞胞浆中MMP-9的表达此时呈强阳性.结论:正常兔牙周组织中存在MMP-9;MMP-9参与了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作者:林淑艳;孙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将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与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和多形核白细胞共同培养组(实验组)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多形核白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延缓多形核白细胞的凋亡,细菌延缓细胞凋亡在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惠宁;潘乙怀;金向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的洁美效果及清洁前后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方法:将24颗21号色拜耳中切牙分为3组,分别用红酒、咖啡、绿茶浸泡染色4周后,用假牙洁美片浸泡去除着色,用电子比色仪测定各组样本着色前后及清洁后的L*、a*、b*值,计算色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拜耳牙在着色后均表现出具临床意义的显著色差,经义齿清洁剂清洁后,色差减小至可接受程度.结论:饮食中色素可影响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而义齿清洁剂对其洁美效果良好,值得肯定.
作者:胡航;李四群;徐东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对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75名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阴性对照组不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对照组临床已证明抗过敏有效的牙膏.采用VAS记分评价空气刺激以及冷水刺激4颗过敏牙的的敏感程度.结果:使用牙膏6周后,试验组和阳性组可显著减少牙本质过敏症状.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水刺激的VAS 记分降低率分别为22%和39%,阳性试验组经空气刺激和冷饮水刺激的VAS 记分分别降低了19%和22%.阴性组使用六周后,VAS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和阳性组牙膏有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颌面结构及颈椎姿势的生长变化趋势.方法:对20例儿童下颌偏斜患者,20例成人下颌偏斜患者及20例儿童正常咬合者,20例成人正常咬合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成人组的咬合平面、下颌平面倾斜度及颈椎弯曲度大于儿童组而颈椎的倾斜度小于儿童组,患者头颈呈前倾,前伸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偏颌畸形可能逐渐影响颌面形态及颈椎姿势.下颌偏斜患者应尽早矫治,在矫治颌面畸形的同时还应矫正异常的颈椎姿势.
作者:梁莉;丁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伴有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和上气道间隙的影响,以及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26人,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上颌骨深度发育不足,无颌骨高度发育不调.根据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颈椎发育程度判断,均为生长发育期患者.行上腭快速扩大后,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3个上气道头影测量变量(SPPS, MPS,IPS)均能建立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结论:颅面形态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之间能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前方牵引后,上颌向前生长及下颌的改变与上气道间隙改变有显著的联系,说明上颌前方牵引能影响上气道间隙.
作者:李霞;陈远萍;付春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无龋者和易感龋者菌斑液中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其与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幼儿园3~5岁儿童42名,其中无龋者22名和易感龋者20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斑液中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测定菌斑液中的17种氨基酸,各样本中谷氨酸含量高,基线菌斑液中无龋者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高于易感龋者.10%蔗糖含漱后7 min,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在易感龋组的含量均比无龋组含量高.与基线菌斑液相比无龋者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降低,而易感龋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升高.0.2%的氟化钠含漱后15 min,氨基酸含量在无龋者和易感龋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基线菌斑液相比无龋者和易感龋者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升高.结论:基线菌斑液中精氨酸和脯氨酸浓度降低,可能增加患龋齿的危险性.蔗糖作用下,易感龋者菌斑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无龋者.氟化钠对易感龋者和无龋者菌斑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
作者:徐莉;黄洋;李丽;徐勇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构建hTERT Promoter/Bax靶向性涎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方法:采用氯化钙法在大肠杆菌DH5?中扩增pACTERT-EGFP和pACCMV-Bax质粒.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提取细菌中生长的质粒,经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验后用Bam HI, Eco RI核酸内切酶分别对这两个质粒进行单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切取其中8.38,0.58 kbp两个片段长度的凝胶.凝胶提取试剂盒提取其中所含DNA片断,T4DNA连接酶连接这两个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连接结果.结果:通过连接反应获得8.96 kbp的重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hTERT Promoter/Bax重组表达单位.
作者:苏涛;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过去称为炎性假瘤、黏液样错构瘤,由于IMT命名时间较短,发病率低,国内对该病还未有足够认识.我科于今年收治1例IMT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雷;黄盛兴;左敏;范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