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军;张野;万学斌
目的:探讨外伤后颧眶畸形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修复材料选择.方法:通过病案记录研究13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位质量及面部外观评价依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随访3~12个月.结果:13例颧眶畸形患者中12例为男性.颧面畸形、眼球内陷、复视发生率分别为92.3%,46.2%,38.5%.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及植骨修复.手术进路多选用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根据治疗需要还可附加睑下缘切口或内眦切口.重建技术包括颧骨、眶骨切开术,眶、鼻及颧部植骨术,眦韧带重建术.应用多的植骨材料是异体脱矿骨(n=8),其它为髂骨(n=3)、颅骨(n=2)、肋骨(n=1)等自体骨.1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复视及眼球内陷,另1例患者眼球内陷未恢复正常.3例患者颧眶外形改善但未达到充分对称.结论:手术复位及移植修复是纠正晚期颧眶畸形的理想方法.自体骨仍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同种异体脱矿骨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入材料.
作者:杨耀武;易玉龙;雷德林;刘大庆;胡晓光;程晓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精神因素分析.方法:对4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用HAD记分方法对其精神因素进行评估.结果:BM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高,男女比率1:6.5,舌部发病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BM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高的牙齿,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李玉超;毛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报告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发生于颌面部、病变超过15cm并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区缝扎,然后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结果:经1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8例;经2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4例,经3次治愈1例.结论:采用分区缝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可缩短疗程、减少硬化剂用量和提高硬化效果.
作者:刘霜印;谢光远;付新国;周保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颌面部疖痈而致的严重感染常造成大范围的炎性浸润和组织坏死.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发生严重的颅内及全身并发症,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现将临床用药治疗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兴;周修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年龄6~70岁.男性21例,女性5例.颏部骨折10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下颌角骨折2例.单发性骨折10例,二处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4例.受伤时间3h至20d不等.1.2 材料德国Medicon公司制造微型电动骨钻及钛板系列,瑞士Mathys公司制造穿颊器.1.3 方法采用口内唇颊移行沟切口或利用原外伤伤口略加延伸,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折断端,撬动骨折处,使之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暂行上下牙颌间结扎固定.每条骨折线处一般采用二组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电钻钻孔,钛板需塑形与骨面贴合.粉碎性骨折处可采用多个微型钛板连接固定.对于下颌角骨折,可在对应皮肤上附加3mm左右切口,由穿颊器辅助完成内固定.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杨家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作出相关性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与发病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发病的危险因素.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发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总判别率为95%.结论: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丽红;秦念红;邹韵秋;沈丽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作者:毛靖;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作者:刘婷姣;王如;朱恩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蔗糖对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在同一个体体内含漱含蔗糖和不含漱蔗糖溶液所形成的早期牙菌斑的超微结构.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24h内牙菌斑形成的速度明显增快,菌斑内的细菌被粘稠的基质所包裹,菌斑结构致密,3天时菌斑中仍以球菌为主.不含漱蔗糖溶液形成的菌斑,基质稀少,细菌排列松散,在3天时,菌斑表面以丝状菌为主.结论:蔗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加速菌斑的形成速度,并可能对牙菌斑的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文霞;樊明文;边专;范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旨在研究骨唾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 ON)在正常年轻恒牙和龋患牙中的表达,以了解这两种蛋白在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5μm厚连续切片,用于BSP和ON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并通过图像分析,将这两种蛋白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BSP和ON均在正常恒牙的成牙本质细胞及前期牙本质中表达,且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在龋患牙中BSP牙髓外层着色依然显著高于中央区,且BSP抗体在第2、3期牙本质交界处呈强阳性反应.ON则在龋患牙中普遍表达,在第3期牙本质中表达不明显.结论:BSP和ON可能参与第2期牙本质的形成.第3期牙本质形成可能与BSP有关,与ON无关.
作者:张旗;樊明文;边专;李俊;黄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一直被整复外科领域所重视,其中经过化学综合处理的同种异体低抗原骨在不少学科得到应用.我们采用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Ca(OH)2进行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的填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华;吕志军;彭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评价其颅颌面特征.方法:通过70名天津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头颅X线侧位片的描绘、定点,测量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与国内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同时推算其Cheveron值.结果:得出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男女间比较除Pg-NB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国内部分地区恒牙早期正常值比较有差异;ANB角与1-NA和1-NB之间有相关性,得出Cheveron值.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其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有一定差异,因此各地区应有各自相应的正常值标准,不应强求一致.
作者:陶沙;李锦标;郑朝;王春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多以舌癌、口底癌、颊癌、下颌牙龈癌为多见.目前,大多数患者需采用联合根治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手术费用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危险性与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0~1998年所行联合根治术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徐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56岁,因左下后牙松动要求拔除.检查:|6牙根外露>2/3,Ⅲ°松动.诊断:|6牙周病晚期.表面麻醉下顺利拔除|6,棉球压迫止血,30min后出血停止.1h后病人因Ⅰ期高血压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液,静滴完后约10min拔牙创出血不止,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棉压迫止血出血减少,5~6h后出血才停止.第2d用复方丹参液后,拔牙创再次出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都正常.第3d停用复方凡参液未再出血.第4d又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又出血.停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未再出血.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在国内报道渐多,但发生于双侧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左下颌骨'巨细胞瘤'术后13年,右下颌骨肿物1月余于1989年8月31日收住院.13年前因左下颌骨渐增性肿物伴疼痛、出血3月余于1976年1月7日第一次住院.专科检查见: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张口受限,|Ⅱ-6牙槽嵴突出一肿物约3cm×3cm,上有齿痕、色紫,质软,轻压痛,触易出血.
作者:陈新群;翦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经地塞米松矿化液诱导,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骨唾蛋白与骨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矿化培养1周细胞呈复层生长,骨桥素呈阳性染色;两周细胞密集呈结节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均为阳性,胞浆染成黄褐色;3周出现矿化结节,矿化以后骨唾蛋白与骨桥素保持稳定表达.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表达矿化相关蛋白,形成矿化结节.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李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随访观察的4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7~60岁之间,40例病例均为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原有隐裂记录的为2例,冠折18例,冠根折20例,在冠根折中:横折为8例、纵折为22例,近远中向为17例,颊舌向为5例.本组患牙病例共40牙,其中以纵折型为多,共17牙(占42.5%).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牙周组织健康,无临床症状,根尖X片显示根充完好.
作者:任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碘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6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局部给予0.5%碘伏,3次/d,连续5d;另一组口服抗生素,持续5d.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抗生素组有7例干槽症,发生率为5.83%.而碘伏组仅有1例干槽症,发生率为0.68%.两组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卜寿山;徐明耀;徐颂成;尹林;李振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