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关键词:延安市, 口腔卫生资源, 健康现状, 状调查, 服务发展, 对策, 调查结果, 报告
摘要: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液引起拔牙后出血1例

    患者女,56岁,因左下后牙松动要求拔除.检查:|6牙根外露>2/3,Ⅲ°松动.诊断:|6牙周病晚期.表面麻醉下顺利拔除|6,棉球压迫止血,30min后出血停止.1h后病人因Ⅰ期高血压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液,静滴完后约10min拔牙创出血不止,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棉压迫止血出血减少,5~6h后出血才停止.第2d用复方丹参液后,拔牙创再次出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都正常.第3d停用复方凡参液未再出血.第4d又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又出血.停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未再出血.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骨多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告

    近年来,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在国内报道渐多,但发生于双侧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左下颌骨'巨细胞瘤'术后13年,右下颌骨肿物1月余于1989年8月31日收住院.13年前因左下颌骨渐增性肿物伴疼痛、出血3月余于1976年1月7日第一次住院.专科检查见: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张口受限,|Ⅱ-6牙槽嵴突出一肿物约3cm×3cm,上有齿痕、色紫,质软,轻压痛,触易出血.

    作者:陈新群;翦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性胸大肌肌皮瓣在临床上应用

    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方法:该肌皮瓣保留了大部分胸大肌,保持了胸大肌的主要功能,减少了术后胸廓畸形,并且从锁骨下进路避免了由于组织水肿压迫皮瓣血管蒂.结果:我们在临床上应用1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该法经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作者:张茹慧;徐勇忠;胡锦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rhIL-1β及TGF-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rhIL-1β及TGF-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获得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用MTT法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浓度rhIL-1β及TGF-β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rhIL-1β(10、20ng/ml)处理软骨细胞48h后,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增殖,经统计学检验,处理3~6d有显著性差异(P<0.01,t检验);加入TGF-β(10、20ng/ml)可明显拮抗rh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愈高对rhIL-1β的抑制作用愈强.PCNA检测,rhIL-1β处理软骨细胞后PCNA阳性细胞率降低,随rhIL-1β的刺激浓度增加,阳性率明显降低;加入外源性TGF-β可以使PCNA的阳性率提高.结论:rhIL-1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外源性TGF-β对该作用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作者:李松;赵书芳;金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研究(Ⅲ)pGLUA-P免疫定菌鼠防龋研究

    目的:了解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和抑制龋病的能力.方法:将pGLUA-P和携带pac基因A-P基因片段的DNA防龋疫苗pCIA-P以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和股四头肌注射途径分别免疫定菌SD大鼠,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抗体水平,采用Keyes法评估大鼠磨牙患龋情况.结果:pGLUA-P和pCIA-P经TSG免疫及pGLUA-P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组的血清抗PAc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LUA-P和pCIA-P经TSG免疫组的唾液抗PAc的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余组(P<0.05); pGLUA-P经TSG免疫组的釉质龋和牙本质浅龋记分低(P<0.05);经TSG免疫pGLUA-P组和pCIA-P组的牙本质中龋记分低(P<0.05).结论: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可以有效地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防龋效果优于防龋DNA疫苗pCIA-P.

    作者:贾荣;樊明文;边专;郭继华;陈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口内进路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附26例报告)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年龄6~70岁.男性21例,女性5例.颏部骨折10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下颌角骨折2例.单发性骨折10例,二处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4例.受伤时间3h至20d不等.1.2 材料德国Medicon公司制造微型电动骨钻及钛板系列,瑞士Mathys公司制造穿颊器.1.3 方法采用口内唇颊移行沟切口或利用原外伤伤口略加延伸,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折断端,撬动骨折处,使之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暂行上下牙颌间结扎固定.每条骨折线处一般采用二组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电钻钻孔,钛板需塑形与骨面贴合.粉碎性骨折处可采用多个微型钛板连接固定.对于下颌角骨折,可在对应皮肤上附加3mm左右切口,由穿颊器辅助完成内固定.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杨家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碘伏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碘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6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局部给予0.5%碘伏,3次/d,连续5d;另一组口服抗生素,持续5d.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抗生素组有7例干槽症,发生率为5.83%.而碘伏组仅有1例干槽症,发生率为0.68%.两组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卜寿山;徐明耀;徐颂成;尹林;李振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鼠三叉神经痛脑干组织中P物质的测定

    目的: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结果:实验组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出对照组(P<0.01).结论:P物质可能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

    作者:樊英显;艾永华;孙宏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质子通透性与变形链球菌耐酸性关系的研究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是公认的龋病致病菌,其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粘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对致龋菌而言,耐酸性(acid tolerance/acidurance)是指细菌能在低pH 值环境中生长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的性能.致龋菌均能产酸,但并非所有能产酸的细菌均能致龋,因为随着菌斑pH值的降低,一些细菌失去产酸能力,在临界 pH值时,只有少数耐酸的细菌如变链菌和乳杆菌能生长[1].变链菌是菌斑中耐酸的细菌之一,其各遗传种在pH值低至4.0时仍能代谢蔗糖产酸[2,3],而其它很多致龋菌则不能在pH值小于5.0的酸性环境中进行糖酵解.目前关于变链菌耐酸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卫华;樊明文;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周韧带细胞体外矿化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矿化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经地塞米松矿化液诱导,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骨唾蛋白与骨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矿化培养1周细胞呈复层生长,骨桥素呈阳性染色;两周细胞密集呈结节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均为阳性,胞浆染成黄褐色;3周出现矿化结节,矿化以后骨唾蛋白与骨桥素保持稳定表达.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表达矿化相关蛋白,形成矿化结节.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李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唾蛋白和骨连接蛋白在正常年轻恒牙及龋患牙中分布的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骨唾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 ON)在正常年轻恒牙和龋患牙中的表达,以了解这两种蛋白在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5μm厚连续切片,用于BSP和ON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并通过图像分析,将这两种蛋白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BSP和ON均在正常恒牙的成牙本质细胞及前期牙本质中表达,且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在龋患牙中BSP牙髓外层着色依然显著高于中央区,且BSP抗体在第2、3期牙本质交界处呈强阳性反应.ON则在龋患牙中普遍表达,在第3期牙本质中表达不明显.结论:BSP和ON可能参与第2期牙本质的形成.第3期牙本质形成可能与BSP有关,与ON无关.

    作者:张旗;樊明文;边专;李俊;黄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聚乳酸复合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把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1、3、6周后,组织学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rhBMP-2赋予珊瑚/聚乳酸骨诱导能力,珊瑚/聚乳酸则充当rhBMP-2的载体和释放系统,对BMP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与单纯的珊瑚/聚乳酸相比,这种复合人工骨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成骨.结论:rhBMP-2/珊瑚/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戴毅敏;陈新梅;毛天球;韩亮;陈富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Dyract复合体在临床修复楔状缺损中的固位研究

    目的:探索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楔状缺损时的固位方法以期降低充填物的脱落率.方法:先将临床楔状缺损依据缺损角度分为浅、深两型.再用Dyract复合体充填420颗已分类的楔状缺损患牙,随访一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浅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为94.90%,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8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充填深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与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临床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时,建议对浅型楔状缺损适当制备洞型,对深型楔状缺损可不制备洞型.

    作者:张飚;梅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型生物调节器治疗Ⅱ类错牙合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作者:毛靖;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脉冲Nd:YAG激光不同条件下照射牙根管壁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根管壁后的清洁程度及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14颗离体人上前牙,常规根管预备后,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后者按不同的功率、频率及管壁加墨汁与否6种设定各2颗牙分别进行照射,然后各组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并照像记录.结果:①激光照射各组均较对照组根管壁玷污层减少;且随激光功率增大,管壁清洁度提高,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变化增大.其中2W 20pps组管壁上无玷污层,根尖1/3区尚有牙本质熔融、沉积.3W 20pps、4W 20pps组除上述变化外,根管壁牙本质熔融更为显著,并有程度不同的炭化和裂缝;② 2W 15pps管壁清洁度较2W 20pps组低;③1W 20pps加墨汁后,根管清洁效果显著改善,并出现牙本质熔融、小管口封闭.结论:激光剂量在2W 20pps或在此以上时能有效去除根管壁玷污层,达到较理想的清洁效果,但只有较大剂量时才能熔融、封闭牙本质小管口;加墨汁能在低能量条件下显著增强激光作用效果.

    作者:贺慧霞;刘鲁川;宋远雄;安建平;熊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金瓷全冠烤制瓷裂的原因及处理

    从事烤瓷工作不久的医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牙体层在烤制结束后,有的会发生瓷裂,不得不重新烤制,造成时间及物力上的浪费.笔者从事烤瓷工作5年来,在烤制百余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瓷裂的几种原因.

    作者:崔荣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蔗糖对人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蔗糖对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在同一个体体内含漱含蔗糖和不含漱蔗糖溶液所形成的早期牙菌斑的超微结构.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24h内牙菌斑形成的速度明显增快,菌斑内的细菌被粘稠的基质所包裹,菌斑结构致密,3天时菌斑中仍以球菌为主.不含漱蔗糖溶液形成的菌斑,基质稀少,细菌排列松散,在3天时,菌斑表面以丝状菌为主.结论:蔗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加速菌斑的形成速度,并可能对牙菌斑的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文霞;樊明文;边专;范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作者:刘婷姣;王如;朱恩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第一磨牙的拔牙时机探讨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高的牙齿,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李玉超;毛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