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苇;朱维建;王佛汉
材料与方法1. 一般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从1990年至1997年我科行下颌骨切除后修复病例中,资料完整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小14岁,大69岁,平均42.1岁.病例随访长4年,短2年.病变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廖天安;郑长泰;蒋封运;钟少波;王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应用三联别针簧矫治替牙期上中切牙扭转26例,共43颗扭转牙齿,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岁.双侧对称扭转14例,扭转角度10°~70°,其中以30°~45°多,12例;单侧扭转9例,扭转角度30°~90°,其中60°~90°角7例;双侧非对称性扭转3例.
作者:陶沙;李锦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旨在了解软腭内肌肉排列.方法:应用正常和唇腭裂胚头标本13例,做冠、矢和水平切片、染色、光镜观察;另用3例正常儿童标本作腭肌显微解剖.结果:悬雍垂肌沿软腭中线纵行;腭帆提肌和舌腭肌横行;咽腭肌在软腭内斜行,与悬雍垂肌和腭帆提肌纤维相混杂,腭裂胎儿更是如此.
作者:张元鑫;韩辉;张奎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直观简便的临床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对错(牙合)的矢状关系特征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详细讨论了上颌骨与颅,下颌骨与颅,上颌骨与下颌骨,上牙与上颌骨,下牙与下颌骨关系的分析评估.同时比较上海地区正常值与美国Bolton标准的差异.结果:上海地区青少年正常值与美国Bolton标准比较,上海地区的下前面高和下切牙突距大于Bolton标准,上海地区女性青少年的上下颌差及上切牙突距大于Bolton标准.结论:McNamara分析法采用FH平面作为水平参考平面,以鼻根点垂线作为垂直参考线分析上下颌骨与颅的关系.以有效上下颌骨长度评价上下颌骨的关系,两者显著相关.用下前面高评估上下颌骨的垂直关系.上切牙突距衡量上切牙对上颌的关系避免了因上颌相对颅的位置前后对上切牙倾度测量值的影响.下切牙突距的修正测量法对上下颌严重不调的错的下切牙对下颌位置测量提供依据.
作者:潘晓岗;曹惠菊;唐国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空气环境对多次铸造的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各代试样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等机械性能指标,比较相应的金相学检查,气孔及非金属性夹杂物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空气三代的伸长率与空气一代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空气环境中熔铸的钴铬合金,在每次不加入新合金的前提下,只能用至第二代,否则将影响修复体的质量.
作者:朱松;于德珍;赵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按WHO(1992)牙源性肿瘤分类标准对35例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1岁;上颌牙龈14例,下颌牙龈20例.肿块为局部软组织突出表现.X线片和手术中见五例牙槽骨有吸收改变.三例术后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含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一例伴有颗粒细胞.肿瘤边界尚清,缺少明显包膜.结论: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临床表现与龈瘤不能区分,组织学主要为WHO型牙源性纤维瘤,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作者:雷成家;陈新明;刘进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为探讨Nd:YAG激光照射对牙周病患牙根面的生物相容性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激光照射等处理根面的不同方式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 HGF)附着的影响.结果:Nd:YAG激光照射+根面平整组,成纤维细胞接种24h后的附着量明显高于单纯Nd:YAG激光照射组和单纯根面平整组(P<0.05).而单纯激光照射组(80mj/mm2)和单纯根面平整组细胞附着量又明显大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用一定能量密度的Nd:YAG激光照射与根面平整术联合应用可提高HGF在患牙根面上的附着量.
作者:朱庆萍;孙卫斌;倪晓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侧咬合型(牙合)及牙接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牙合)基础.材料方法:活体观察146名青年人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结果:侧咬合时,(牙合)型分组牙功能(牙合)多(45.21%),尖牙保护次之(34.25%),混合型少(20.54%);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牙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以(牙合)多(31.06%).结论:青年人侧咬合时以组牙功能(牙合)多,尖牙保护(牙合)次之,混合型少;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
作者:皮昕;韩新光;皮婧;王纪;马征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可降性牙周复方控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为牙周炎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将9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实验组、单纯药物组和传统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显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实验组的疗效好.结论:本复方控释药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多重作用,可自行降解,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张颖;王永秀;姚晖;雷涛;尹新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0岁.住院号:255212.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面,可触及肿块5.0cm×3.0cm×3.0cm,无压痛,可左右活动,上下动度差,未闻及血管音.
作者:邹爱萍;姜晓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六合丹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79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3例)和对照组(226例),治疗组应用自行配制的六合丹外敷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间隙感染吸收消退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间隙感染消肿吸收效果好,手术率低.结论:六合丹外敷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减少局部炎性反应,避免炎症扩散,促进病灶局限吸收.
作者:李汉英;刘绍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差异.方法:成人组及青少年组病例各33例,比较其疗程长短、托槽脱落情况及满意率.结果:两组的疗程、病人的满意率无显著的差异性,但青少年托槽脱落次数明显多于成人.结论:治疗条件相同的成人与青少年疗效基本相同.
作者:胡志运;彭友俭;潘少群;赵英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切牙切缘缺损多见,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各不相同[1].作者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切牙切缘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笔者在Begg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设计尖牙近中或远中垂直小圈曲簧,结合磨牙前小角度后倾曲打开咬合,经临床应用,前牙压低效果明显,前磨牙适当升高,整平牙弓快,运用国产仿澳丝也能快速打开咬合.
作者:彭伟;席续存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应用脉冲Nd:Y AG激光治疗牙齿敏感症,并与传统脱敏药物75%氟化钠甘油作了自身对比观察.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方法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魏兆君;潘洪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在维修rotograph230型曲面断层X线机时,可将该机驱动电机的电源改成串联式稳压电源,使该机的抗负载能力大大增加,经半年多的实际运行,没有出现故障.操作人员甚为满意.
作者:李青山;王跃武;魏磊;孙志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患者,女,14岁.因右下后乳牙滞留,恒牙未萌出,于1996年9月15日前来就诊.
作者:韩亚萍;江笑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开口困难的病因很多,对于排除了其它鉴别诊断后仍无法解释的开口困难患者,应仔细检查8(|)8.
作者:王国庆;刘玉学;郭俊梅;王志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严重口腔颌面部复合伤,创伤范围广泛,伤情复杂,出血多,常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特别是伴有软组织、颌骨和鼻明显错位时,影响经口腔或鼻腔气管内插管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李瑞平;刘汕宗;申叶春;韩秀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是否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的认识.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发现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显著高于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论:我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促进了P物质的释放,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并在局部形成神经源性炎症.
作者:胡世辉;姜晓钟;赵云富;刘渊;宋朝佑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