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矫治器在切牙切缘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张旭明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 切牙, 缺损, 治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疗效
摘要:切牙切缘缺损多见,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各不相同[1].作者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切牙切缘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开口困难易被忽视的病因上颌第三磨牙慢性牙周炎、冠周炎

    开口困难的病因很多,对于排除了其它鉴别诊断后仍无法解释的开口困难患者,应仔细检查8(|)8.

    作者:王国庆;刘玉学;郭俊梅;王志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尖牙近、远中小圈簧在Begg系统打开咬合的应用

    笔者在Begg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设计尖牙近中或远中垂直小圈曲簧,结合磨牙前小角度后倾曲打开咬合,经临床应用,前牙压低效果明显,前磨牙适当升高,整平牙弓快,运用国产仿澳丝也能快速打开咬合.

    作者:彭伟;席续存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碘伏用于消毒牙科高速涡轮手机效果的临床观察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配制200mg/L、250mg/L、300mg/L、350mg/L的碘伏液及2‰的消毒灵液分别置于盛有等大棉球的有色瓶中.

    作者:任萍;徐立平;杨保秀;谢琼;陈希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高龄巨大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1例

    患者女性,84岁,1997年10月入院,住院号149677.患者六十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约黄豆大小肿块,无痛、无渐进性生长.近二年来肿块生长速度加快,并影响吞咽及颈部活动,要求入院手术.

    作者:江银华;徐慧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腮腺混合瘤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本组27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16~72岁,发病部位:耳前区15例,耳前下区8例,下颌角区4例.肿瘤大小:直径小于2.0cm者18例,2.0~5.0cm者6例,大于5.0cm者3例.

    作者:李东石;王锦泰;陈帮干;葛兰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脉冲Nd:Y AG激光治疗牙齿敏感症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应用脉冲Nd:Y AG激光治疗牙齿敏感症,并与传统脱敏药物75%氟化钠甘油作了自身对比观察.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方法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魏兆君;潘洪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上颌窦内含牙囊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左上后牙拔牙创未愈并流脓2d入院.患者因左上后牙咬合痛,后出现冠周溢脓2个月在外院拔除(|)6.

    作者:冯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艾滋病在口腔诊疗工作中的预防

    由于艾滋病(AIDS)的流行日趋严重,AIDS患者因缺乏免疫力,易患全身各系统疾病,也可波及口腔出现相应损害而到口腔科就诊,口腔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而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AIDS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止AIDS在口腔临床的传播.

    作者:刘治清;倪红梅;马晓容;赵佛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塑化失败后根管再通的研究

    目的:探讨塑化失败后根管再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9例83只牙184只根管塑化失败后的患牙分别采用手用法、机用法、超声法进行根管再通,并按此三种根管预备法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机用法比手用法和超声法成功率高(0.01

    作者:邬继东;项立新;李森;丁亚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0岁.住院号:255212.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面,可触及肿块5.0cm×3.0cm×3.0cm,无压痛,可左右活动,上下动度差,未闻及血管音.

    作者:邹爱萍;姜晓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的观察

    目的:研究侧咬合型(牙合)及牙接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牙合)基础.材料方法:活体观察146名青年人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结果:侧咬合时,(牙合)型分组牙功能(牙合)多(45.21%),尖牙保护次之(34.25%),混合型少(20.54%);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牙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以(牙合)多(31.06%).结论:青年人侧咬合时以组牙功能(牙合)多,尖牙保护(牙合)次之,混合型少;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

    作者:皮昕;韩新光;皮婧;王纪;马征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一例报告

    颌下腺及其导管结石较为常见.笔者接诊一例颌下腺导管结石,结石的形态,体积实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冬彬;姚士林;牛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方法:将IL-1β、TNF α注入到兔的牙周组织,以生理盐水为对照,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实验组15天后牙龈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牙槽骨改建活跃,有大量的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并有新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出现;30天后仅表现为大量的骨陷窝及破骨细胞,无成骨现象,且以联合应用IL-1β、TNF α组显著.结论:IL-1β、TNF α均能引起牙龈炎症反应、附着上皮和牙槽骨的破坏,提示IL-1β、TNF α在牙周组织疾病中有作用.

    作者:马宁;吕晓丽;高文信;魏秀峰;朱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口镜牵拉引起暂时性腮腺肿二例

    临床上,口腔器械的牵拉和病人高度紧张而引起的暂时性腮腺急剧肿大,并以腮腺酸胀为主要症状的病例较为少见.我们称之为暂时性腮腺肿大.现报道二例如下.

    作者:张明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下颌骨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下颌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于1998年12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平功;程训;梁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空气环境对多次铸造的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气环境对多次铸造的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各代试样的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等机械性能指标,比较相应的金相学检查,气孔及非金属性夹杂物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空气三代的伸长率与空气一代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空气环境中熔铸的钴铬合金,在每次不加入新合金的前提下,只能用至第二代,否则将影响修复体的质量.

    作者:朱松;于德珍;赵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35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总结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按WHO(1992)牙源性肿瘤分类标准对35例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1岁;上颌牙龈14例,下颌牙龈20例.肿块为局部软组织突出表现.X线片和手术中见五例牙槽骨有吸收改变.三例术后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含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一例伴有颗粒细胞.肿瘤边界尚清,缺少明显包膜.结论: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临床表现与龈瘤不能区分,组织学主要为WHO型牙源性纤维瘤,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作者:雷成家;陈新明;刘进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六合丹为主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六合丹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79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3例)和对照组(226例),治疗组应用自行配制的六合丹外敷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间隙感染吸收消退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间隙感染消肿吸收效果好,手术率低.结论:六合丹外敷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减少局部炎性反应,避免炎症扩散,促进病灶局限吸收.

    作者:李汉英;刘绍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软腭内肌肉排列的显微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目的:旨在了解软腭内肌肉排列.方法:应用正常和唇腭裂胚头标本13例,做冠、矢和水平切片、染色、光镜观察;另用3例正常儿童标本作腭肌显微解剖.结果:悬雍垂肌沿软腭中线纵行;腭帆提肌和舌腭肌横行;咽腭肌在软腭内斜行,与悬雍垂肌和腭帆提肌纤维相混杂,腭裂胎儿更是如此.

    作者:张元鑫;韩辉;张奎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rotograph230型曲面断层X线机电机驱动电源的改进

    在维修rotograph230型曲面断层X线机时,可将该机驱动电机的电源改成串联式稳压电源,使该机的抗负载能力大大增加,经半年多的实际运行,没有出现故障.操作人员甚为满意.

    作者:李青山;王跃武;魏磊;孙志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