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汪喻忠
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固齿散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13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在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2周开始用药,每日两次,连续30天.记录用药前、用药30天和停药60天时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同时观察了固齿散对2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全身的影响.结果:用药30天,试验组牙动度和咬合力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这些结果一直保持至停药60天后.用药30天后,齿散组平均比对照组咬合力增加2.26公斤/牙,停药60天后仍比对照组增加1.02公斤/牙.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对心、肝、肾及血液系统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口腔粘膜也无明显的改变.结论:固齿散用于治疗成人牙周炎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由于艾滋病(AIDS)的流行日趋严重,AIDS患者因缺乏免疫力,易患全身各系统疾病,也可波及口腔出现相应损害而到口腔科就诊,口腔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而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AIDS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止AIDS在口腔临床的传播.
作者:刘治清;倪红梅;马晓容;赵佛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材料与方法1. 一般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从1990年至1997年我科行下颌骨切除后修复病例中,资料完整者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小14岁,大69岁,平均42.1岁.病例随访长4年,短2年.病变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廖天安;郑长泰;蒋封运;钟少波;王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六合丹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79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3例)和对照组(226例),治疗组应用自行配制的六合丹外敷伤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间隙感染吸收消退的效果.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间隙感染消肿吸收效果好,手术率低.结论:六合丹外敷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减少局部炎性反应,避免炎症扩散,促进病灶局限吸收.
作者:李汉英;刘绍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颌下腺及其导管结石较为常见.笔者接诊一例颌下腺导管结石,结石的形态,体积实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冬彬;姚士林;牛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0岁.住院号:255212.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面,可触及肿块5.0cm×3.0cm×3.0cm,无压痛,可左右活动,上下动度差,未闻及血管音.
作者:邹爱萍;姜晓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直观简便的临床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对错(牙合)的矢状关系特征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详细讨论了上颌骨与颅,下颌骨与颅,上颌骨与下颌骨,上牙与上颌骨,下牙与下颌骨关系的分析评估.同时比较上海地区正常值与美国Bolton标准的差异.结果:上海地区青少年正常值与美国Bolton标准比较,上海地区的下前面高和下切牙突距大于Bolton标准,上海地区女性青少年的上下颌差及上切牙突距大于Bolton标准.结论:McNamara分析法采用FH平面作为水平参考平面,以鼻根点垂线作为垂直参考线分析上下颌骨与颅的关系.以有效上下颌骨长度评价上下颌骨的关系,两者显著相关.用下前面高评估上下颌骨的垂直关系.上切牙突距衡量上切牙对上颌的关系避免了因上颌相对颅的位置前后对上切牙倾度测量值的影响.下切牙突距的修正测量法对上下颌严重不调的错的下切牙对下颌位置测量提供依据.
作者:潘晓岗;曹惠菊;唐国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塑化失败后根管再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9例83只牙184只根管塑化失败后的患牙分别采用手用法、机用法、超声法进行根管再通,并按此三种根管预备法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机用法比手用法和超声法成功率高(0.01
作者:邬继东;项立新;李森;丁亚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侧咬合型(牙合)及牙接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牙合)基础.材料方法:活体观察146名青年人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结果:侧咬合时,(牙合)型分组牙功能(牙合)多(45.21%),尖牙保护次之(34.25%),混合型少(20.54%);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牙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以(牙合)多(31.06%).结论:青年人侧咬合时以组牙功能(牙合)多,尖牙保护(牙合)次之,混合型少;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
作者:皮昕;韩新光;皮婧;王纪;马征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患者,女,14岁.因右下后乳牙滞留,恒牙未萌出,于1996年9月15日前来就诊.
作者:韩亚萍;江笑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血管瘤常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常见.用抗癌药物治疗血管瘤始于1966年Rush首先报道,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采用平阳霉素成功治疗血管瘤.为进一步观察平阳霉素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方面的临床效果,作者对42例患者进行了一年的治疗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勇;钟霓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材料与方法本组27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16~72岁,发病部位:耳前区15例,耳前下区8例,下颌角区4例.肿瘤大小:直径小于2.0cm者18例,2.0~5.0cm者6例,大于5.0cm者3例.
作者:李东石;王锦泰;陈帮干;葛兰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是否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的认识.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发现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显著高于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论:我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促进了P物质的释放,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并在局部形成神经源性炎症.
作者:胡世辉;姜晓钟;赵云富;刘渊;宋朝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可降性牙周复方控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为牙周炎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将9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实验组、单纯药物组和传统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三组之间显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实验组的疗效好.结论:本复方控释药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多重作用,可自行降解,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张颖;王永秀;姚晖;雷涛;尹新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应用三联别针簧矫治替牙期上中切牙扭转26例,共43颗扭转牙齿,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岁.双侧对称扭转14例,扭转角度10°~70°,其中以30°~45°多,12例;单侧扭转9例,扭转角度30°~90°,其中60°~90°角7例;双侧非对称性扭转3例.
作者:陶沙;李锦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烤瓷熔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PFMRPD)在前牙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前牙缺失患者,设计PFMRPD, 在金属支架上同时铸造金属内核并涂瓷熔附形成人工牙;通过调查表及临床检查进行评价.结果:14例患者戴用PFMRPD 1个月后对修复体的满意指数为95.9%;戴用1月、6月、1年、2年的检查结果表明PFMRPD具有美观、舒适、坚固耐用、卫生、固位力强等优点.结论:PFMRPD对于前牙缺失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体.
作者:朱文军;米乃元;滕伟;郑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左上后牙拔牙创未愈并流脓2d入院.患者因左上后牙咬合痛,后出现冠周溢脓2个月在外院拔除(|)6.
作者:冯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差异.方法:成人组及青少年组病例各33例,比较其疗程长短、托槽脱落情况及满意率.结果:两组的疗程、病人的满意率无显著的差异性,但青少年托槽脱落次数明显多于成人.结论:治疗条件相同的成人与青少年疗效基本相同.
作者:胡志运;彭友俭;潘少群;赵英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测量成人髁突钙化软骨带厚度并探讨与年龄、功能及其他带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多点测量法对43例19~74岁人髁突进行观测,并按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59岁)和较老年组(60~74岁)分别统计分析.结果:髁突钙化软骨带厚度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且与年龄无相关关系;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增殖带和肥大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成人髁突钙化软骨带的厚薄受功能和相邻带的影响.
作者:陈新明;汪说之;熊世春;王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CT影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7例颌骨骨折的三维CT影像及二维CT影像进行观察,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结果:三维CT影像在显示骨折的空间位置方面,如骨折线的行走路线,骨折片的移位距离与方向等都有独到的优势,但在显示上窦前壁线型骨折,骨折断端周围的软组织改变等方面不如二维CT影像. 结论:三维CT影像在显示颌面骨折处的空间关系上有很大的诊断意义及治疗指导意义,可以弥补二维CT影像的不足,但不能取代二维CT影像.
作者:李正峰;吴关鑫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