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朱俊;黄世明
[目的]观察67kD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67kD LN-R和MMP-2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67kD LN-R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67kD LN-R和MMP-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67kD LN-R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343,P=0.003).[结论]67kD LN-R和MMP-2表达增高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健;张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FHIT和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90例NSCLC组织、20例癌旁肺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7.78%)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90.00%)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00%)(P<0.01).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情况有关(P<0.05).FHIT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FHIT阴性组(P=0.000),survivin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survivin阳性组(P=0.019).NSCLC组织中FHIT和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4,P=-0.000).[结论]FHIT、survivin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预后判断.
作者:王小丽;陈椿;费素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例,接受恩度联合含铂方案治疗.其中恩度7.5mg/m2,第1~14d;同时联合含铂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QOL评分变化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37例患者均可进行安全性评价,33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33例可评价疗效病例中,PR 12例,SD 16例,RR为36.4%(12/33),疾病控制率为84.8%(25/33);中位TTP为8.5个月,MST为11.5个月.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1.6%(8/37),其中包括白细胞下降4例,血小板下降2例及恶心/呕吐2例,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结论]恩度与含铂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
作者:顾明;卞杰;耿利民;朱国荣;孙玲玲;沈福军;曹洪刚;张礼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由于胰腺解剖位置深,早期症状隐袭和非特异性,8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如果不行干预治疗,晚期胰腺癌生存时间约为3个月[1].因此放疗及化疗等非手术治疗模式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3].2005年9月我科收治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例,采用多途径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夏念信;邱宝安;温居一;祝建勇;刘澎;王立秋;骆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18F]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肺部肿物性质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和/或CT检查发现肺部肿物的35例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成像,对显像结果用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3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真阳性23例,真阴性9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90.0%,准确率为91.4%,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81.8%.[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成像在肺部肿物早期发现、临床分期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荣福;卢霞;范岩;付占立;张旭初;张建华;王彦福;田红;郭凤琴;赵光宇;李全忠;张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NSCLC患者51例.放疗组10例接受常规放疗后行后程适形放疗;化放疗组41例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行常规放疗和后程适形放疗.放疗总剂量56~70Gy.对近期疗效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2.5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是近期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5);年龄、治疗前KPS评分、病理学类型、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0).[结论]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NSCLC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龙洪清;谢丛华;周福祥;张弓;梁辰;邓涤;张俊红;周云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观察重症监护室巾胸腔积液患者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41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持续引流(治疗组),对照组(n=41例)采用传统的胸穿抽液治疗,比较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治疗过程及并发症.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7%、46.3%(P<0.05).治疗组的穿刺次数少、引流量多、积液控制时间短.
作者:邱骏;柳开忠;吕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22例吉非替尼250mg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复治患者,至少服药4周,评价中位生存期、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位生存期10.9个月,疾病控制率72.7%,无进展生存期6.6个月.全组患者症状缓解率54.5%.服药28d后KPs评分提高20±5分,未出现Ⅲ~Ⅳ度药物毒性反应.[结论]吉非替尼单药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好.
作者:霍小趁;吴伟霞;贺新爱;许志娟;沈国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Vibrant动态增强MR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Vibrant动态增强MRI图像,分别从病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27例患者共检出27个病灶,所有图像脂肪抑制均匀,病灶显示清晰.Vibrant动态增强MRI形态学多表现为结节状、腺管状或丛状强化.边缘呈蟹足状、星芒状或毛刺征,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2例(7.4%),Ⅱ型7例(25.9%),Ⅲ型18例(66.7%).以形态不规则、星芒状或毛刺征和Ⅱ、Ⅲ型曲线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70.4%、74.1%和92.6%.[结论]Vibrant动态增强MRI能较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江时忠;邵志华;吴方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不同抗癌药物肿瘤ATP化疗药物敏感性(ATP-TCA)实验,以期寻找个体化的化疗用药方案.[方法]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7例(药敏实验组)标本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法)检测8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根据实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对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另35例患者(经验对照组)为同期按经验选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比较药敏实验组与经验对照组化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ATP-TCA实验对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可评估率为94.59%,临床有效率为62.86%,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38.46%.总预测准确率为74.29%,阳性预测值为72.41%,阴性预测值为83.33%.药敏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为62.86%,经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34.29%(X2=5.72,P<0.05).[结论]ATP-TCA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实验,对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飚;许广照;何松;王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均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d1、8;奥沙利铂85mg/m2,d1,21d为1个疗程.观察近期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和毒副反应.[结果]化疗后PR 6例(21.43%),SD12例(42.86%),PD 10例(35.71%),化疗期间无死亡病例.疼痛程度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以血液系统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和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缓解患者疼痛,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林俊;朱俊;黄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2例老年胃癌患者,予以卡培他滨2000mg/m2,d1-14口服,奥沙利铂100mg/m2,d1,每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28例可评价,总有效率4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1年生存率43.4%.毒副反应以粒细胞减少、乏力、贫血为主,Ⅲ~Ⅳ度毒副反应少见.[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章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为研究pRRL为基础的慢病毒系统除了作为RNA干扰工具外是否可用于介导外源基因过表达.[方法]构建能表达NALP2蛋白N末端PYRIN结构域(PYD)或p53的慢病毒;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慢病毒介导的PYD、p53表达情况;采用NF-κB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鉴定PYD和p53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观察和对PYD、p53表达水平的检测,表明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PYD或p53的慢病毒.NF-κB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慢病毒表达的PYD和p53具有生物学功能.[结论]pRRL为基础的慢病毒系统除了能够作为RNA干扰工具外,还可介导外源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高效感染肿瘤细胞.
作者:吴国清;廖奕信;郑爱红;卢丽琴;谢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细胞因子、CA125和机体免疫状况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对绝经前后卵巢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了2003~2005年浙江省肿瘤医院55例绝经前卵巢癌和55例绝经后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了这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血清细胞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CA125的差异.[结果]绝经前后卵巢癌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绝经后卵巢癌患者肿瘤低分化的比例高于绝经前卵巢癌患者(76.4%vs 58.2%,P<0.05),而且绝经后卵巢癌患者CD4+细胞比例异常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60.0%vs 36.4%,P<0.05).绝经后卵巢癌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绝经前卵巢癌患者(47.3% vs 63.6%;24.3% vs 53.3%),绝经后卵巢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绝经前卵巢癌患者(34个月vs 64个月,P<0.01).血清CA125高的绝经前卵巢癌患者死亡风险比CA125正常的患者高(HR=2.67;P=0.053);CD3+细胞比例异常的绝经前卵巢癌患者预后比CD3+细胞比例正常患者差(HR=2.94;P=0.016);接受了>6个周期化疗的绝经后卵巢癌患者比接受≤6个化疗周期的患者预后好(HR=0.46;P=0.029).[结论]绝经前卵巢癌患者比绝经后卵巢癌患者预后好.血清CA125高和CD3+细胞比例异常是绝经前卵巢癌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免疫状态可能影响绝经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绝经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
作者:苏丹;许沈华;朱欣;朱赤红;谢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贝伐单抗具有低毒、高效和特异性强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性、耐受性良好.高血压和出血是其临床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但可以对症处理和预防,不影响临床的继续治疗.血栓和蛋白尿也是其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且血栓与贝伐单抗剂量无关,蛋白尿为短暂性及可逆性,临床上仍需加强监测.
作者:刘淑英;王晓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并于短期内行LEEP 1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评价阴道镜下活检和终病理结果,并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漏诊浸润性宫颈癌的相关因素.[结果]160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与终诊断符合率为69.4%(111/160),不符合率为30.6%(49/160).160例患者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18例,漏诊率为11.3%.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者、病灶累及腺体和多个病灶级别并存与阴道镜下富颈活检浸润癌的漏诊发生显著相关.[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对确诊CIN尚不够准确,存在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可能.
作者:隋霜;玛依努尔·尼亚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酸钠(SNCTD)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逆转作用及其对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采用CCK法筛选出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即对细胞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并检测出顺铂及与无毒浓度SNCTD联合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无毒浓度SNCTD组、单纯DDP处理组及联合用药组用药48h细胞形态的变化.(3)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用药48h后正常细胞组、无毒浓度SNCTD组、DDP组及DDP+SNCTD组对A549/DDP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为5μg/ml,与DDP联合用药降低A549/DDP的耐药逆转倍数为1.97.(2)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组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而联合用药组比单纯DDP作用后细胞形态明显变差.(3)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后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单纯DDP处理后细胞阻滞在S期,联合用药后S期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SNCTD对A549/DDP具有耐药逆转作用,与DDP联用对耐药细胞有协同杀伤作用.
作者:蒋亦燕;施畅;全世超;陈素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喉癌中COX-2与P-gp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喉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喉癌中的COX-2的表达情况和COX-2阳性组、COX-2阴性组中P-gp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33%,在正常组织中仅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OX-2阳性组中P-gp阳性率为74.29%;COX-2阴性组中为16.67%(P<0.05).P-gp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OX-2可能参与了P-gp介导的多药耐药的产生,通过干预COX-2的表达可减少肿瘤耐药.
作者:刘娟;杨文君;付琼;吴翔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方法]39例NSCLC中,初治者34例,术后局部复发5例.39例患者均采用3D-CRT,放疗单次剂量2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0Gy,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结果]全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4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61.5%.1年总生存率为69.2%,2年总生存率为33.5%,中位生存期17个月.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1%(2/39),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5.1%(2/39);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0.3%(4/39);2级急性骨髓毒性发生率为7.7%(3/39).[结论]3D-CRT治疗NSCLC是可行的,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放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者:湛永滋;黄昌杰;黄剑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