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超峰;蒋优芬;王海娜;何纳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01),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261),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剂、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顺铂、氟尿嘧啶为主双周或三周方案治疗鼻咽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CF)+顺铂(DDP)的PLF双周方案与DDP+5-Fu的PF三周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5例住院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Ⅳb期)或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按不同的化疗方案分成PLF组(29例)或PF组(26例).治疗方法:PLF组:第1天水化,同时静滴DDP 40~50mg/m2,然后予CF 0.2g静滴2h,接着静脉注射5-Fu0.5g,再接5-Fu 2.8~3.0g/m2持续静滴48h(60%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第1、15天;每4周重复;PF 三周方案组:DDP 80~100mg/m2分5天静滴,5-Fu 1g第1~5天静滴2h,每三周重复.观察两组的客观疗效、中位缓解时间和毒副反应.[结果]PLF的有效率(RR)较PF稍高.RR分别为62.1%和38.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3.6个月和2.6个月(P>0.05).PLF组在骨髓抑制(包括中重度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口腔黏膜炎.并发感染等方面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PF组(P<0.05).P1,F组因毒副反应明显,患者拒绝继续化疗者亦较PF组高(P<0.05).[结论]从耐受性和毒副反应来看,PF三周方案优于PLF双周方案;而从疗效来看,PLF双周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鼻咽癌有效率较PF三周方案稍高,但因毒副反应增加,限制了临床使用,从而影响其疗效.

    作者:温宗秋;李玉齐;刘魁凤;王希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癌细胞和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瘤块采用OB胶粘贴法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原位移植瘤的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6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仪为55.6%和33.3%;皮下组织块移植OB胶粘贴法的原位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为93.3%和80%.皮下瘤块的原位移植瘤中MVD值和VEGF的表达高于细胞悬液法鼠移植瘤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皮下组织块OB胶粘贴法为优.且肿瘤血管新生的能力较强.

    作者:王齐敏;金晓明;贺岩;李莹杰;刘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泰素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性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同步泰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食管癌采用3DCRT结合泰素化疗(综合组)17例,单独应用3DCRT(对照组)19例.[结果]综合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8.2%和78.9%,有效(CR+PR)率分别为88.2%和84.2%,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2.5%,高于对照组(79%、28.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6),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5.29%和21.05%,无显著性差异(P=0.0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5.2%和63.1%,有显著性差异(P=0.045).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结论]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食管癌临床上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可明显降低远处转移率及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

    作者:赵鼎铭;魏来;胡得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抑癌基因FHIT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人抑癌基因FHIT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从人胎脑组织的总cDNA中扩增出444bp的人FHIT cDNA片段,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e-His(-)B中,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后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该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人FHIT基因cDNA以正确方向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中;转染COS-7细胞后,可见转染细胞有Fhit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人抑癌基因FHIT的真核表达质粒peDNA3.1/myc-His(-)B-FHIT,为研究FHIT基因在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作者:夏养华;沈建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100A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原发性胰腺癌、13例慢性胰腺炎、2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S100A4表达阳性者38(61.3%)例.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织中无S100A4的阳性表达.S100A4表达与临床病理T因素、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肿瘤切缘(P=0.005)及S100A4的表达(P=0.011)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100A4的过表达在胰腺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S100A4的检测町能有效的评估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鲁林源;艾开兴;黄新余;陈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N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6年10月~2006年10月诊治的20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行B超检杏:7例囊腺瘤,影像表现为囊性、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光团;13例囊腺癌,影像表现为多发囊性或囊性与实性共存、单发囊性.16例行CT检查:5例囊腺瘤,影像表现为囊性呈多层状、不均匀的低密度影;11例囊腺癌,影像表现为多发囊性或囊性和实性共存、单发囊肿.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探查术,2例行姑息性切除,16例行治愈性切除.良性肿瘤中1例囊壁空肠吻合者3年后发生恶变.2例恶性肿瘤分别于术后6和1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恶性肿瘤有5年存活者7例.[结论]B超和CT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胰腺囊性肿瘤生长缓慢,应尽快切除.

    作者:周立新;徐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肝脏肿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时的麻醉

    [目的]对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和非老年肝肿瘤病人时实施有监测的麻醉看护,观察用药量和镇静深度是否与年龄有关.[方法]以超声引导RFA治疗的324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60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按照肿瘤的部位又分为老年组深部肿瘤、老年组浅部肿瘤、非老年组深部肿瘤和非老年组浅部肿瘤.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法,达到满意的清醒镇静/镇痛.记录用药量和镇静程度.[结果]老年组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若肿瘤的部位相同,治疗大肿瘤(3~5cm)需要的麻醉药多于同组小肿瘤(≤3cm),镇静深度也高于后者(P<0.05);若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相同,老年病人用药量和镇静程度低于非老年病人.[结论]RFA治疗时老年病人需要的麻醉药少,应维持在相对较浅的镇静深度.

    作者:潘振宇;范志毅;陈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术中美蓝试验预防33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

    [目的]探讨术中美蓝试验防治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8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术中采用美蓝试验检测吻合口状况. [结果]术中对发现的9例吻合不良者给予加强缝合.338例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0.59%.9例吻合不良者经缝合,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术中美蓝试验能及时发现吻合口缺陷,对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陆松华;景仕银;杨长刚;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大肠癌组织、正常肠组织分别采用5'-Nase-酶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测定LMVD和VEGF-C.[结果]VEGF-C阳性组中的LMVD高于阴性组(11.86±2.42 vs.7.82±2.69,P<0.01),大肠癌LM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大肠癌LMVD与VEGF-C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相关(P<0.01).[结论]VEGF-C的过表达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导致LMVD的升高,进而促进大肠癌淋巴转移,LMVD与VEGF-C可作为大肠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光明;范跃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尼美舒利作用后OBC939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凋亡的QBC939细胞,流式细胞仪也检测到尼美舒利诱导QBC939细胞凋亡,并随着尼美舒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水平检测表明尼美舒利促进QBC939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结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表达诱导OBC939细胞凋亡.

    作者:孔琦;黄强;翟志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带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63例

    [目的]评价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因晚期食管癌或贲门癌导致恶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行X线透视下国产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其中食管癌51例,贲门癌12例.[结果]所有病人内支架置人均获成功,随访病人3个月~2年,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100%.[结论]国产食管带膜支架置人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许守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直肠癌中HER-2、VEGF与CXCR4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研究HER-2、VEGF与CXCR4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HER-2、VEGF与CXCR4在15例癌旁正常组织及50例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直肠癌旁组织及直肠癌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VEGF蛋白的阳件表达率分别为13.3%、62.0%,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牢分别为20.0%、68.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肠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无相关性,HER-2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CXCR4蛋白表达之间亦未见相关性(r=0.024,P>0.05;r=0.173,P>0.05);而VEGF、CXCR4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均显著相关,VEGF与CXCR4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成正相关(r=0.346,P<0.05).[结论]HER-2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VEGF和CXCR4蛋白不存存相关性,与侵袭、转移无关.VEGF与CXCR4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均与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潘贻飞;李权;卢山珊;万丽;项友群;金纯;郭贵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504S在结直肠癌及上皮内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P504S在结直肠癌(CRC)、结直肠上皮内肿瘤(CRIN)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8例CRC、30例CRIN和30例癌旁正常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自制组织芯片上检测P504S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P504S在CRC、CRIN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0.0%、33.3%和0,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表达率分别为85.7%和2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的TNM低分期组和高分期组间的表达率分别为73.5%和62.5%,两组间无显著件差异(P>0.05).[结论]P504S在CRC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但在低分化CRC中低表达.

    作者:徐元成;郑娟;胡清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MIC-1、uPA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MIC-1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两指标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正常胃黏膜30例,胃炎组织12例,胃癌组织76例,石蜡标本中MIC-1和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C-1及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正常胃黏膜组和胃炎组问其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MIC-1及uP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7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IC-1、uPA表达共阳性者43例,共阴性者16例,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C-1和uPA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胃癌组织中MIC-1与u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栾天燕;刘巍;杨渤彦;王志宇;王亚茹;韩强;张兰凤;程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原致敏DC诱导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淋巴冈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单独LAK、CIK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I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肿瘤抗原冲击和未经肿瘤抗原冲击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IA-DR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DC-LAK细胞、CIK细胞和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DC-LAK、CIK、LAK细胞.

    作者:李可;吕章春;陈海祥;张立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22移植性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方法]将90只C57 BL/6J小鼠随机为3组,HIFU治疗组和HIFU假照组于建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1周后接受HIFU治疗和假照,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种肿瘤也不接受HIFU照射,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IFU治疗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褪,而HIFU假照组无肿瘤消褪.与假照组相比,HIFU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CD81'淋巴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而HIFU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肿瘤消褪,且免疫功能明显增强.HIFU治疗可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

    作者:谢勋鹏;冉立峰;伍烽;王智彪;范艳敏;赵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胆汁CA19-9、CEA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胆汁CA19-9、CEA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胆管癌30例,胆道良性病变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CA19-9、CEA的水平,比较血清与胆汁中CA19-9、CEA的水平以及与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胆汁CA19-9、CEA均明显高于血清检测结果(P<0.01).不同临床分期胆管癌患者胆汁CA19-9、CEA的浓度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各期胆汁CA19-9、CEA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CA19-9、CEA的浓度,且有统计学差异,尤其在I期胆管癌其胆汁CA19-9、CEA的水平明显高于血清.[结论]胆汁CA19-9、CEA的测定对胆管癌,尤其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优于血清CA19-9、CEA 的测定.

    作者:郭召军;石丽红;刘永哲;费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累及输尿管1例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十分少见,同时累及输尿管未见报道.本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胰腺癌不易区分,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胰腺淋巴瘤的预后明显好于胰腺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其海;李绍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01),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261),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剂、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超峰;蒋优芬;王海娜;何纳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23例

    [目的]分析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均明确诊断,根据肿瘤厚度扩大切除切缘1~3cm,治疗组23例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缺损,随机抽取同期45例采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者作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48.6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相仿.治疗组足底内侧皮瓣除1例坏死外,其余22例全部成活.且皮瓣均感觉灵敏,能正常穿鞋、行走,足跟外形满意,足及足趾活动良好,无溃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足跟部形态、功能修复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在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是可行的、有效的、理想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道宝;杨红健;谢尚闹;孙才兴;俞洋;李涛;莫文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