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萍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9年间收治的20岁以下青少年期甲状腺癌106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10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84例,滤泡状癌10例,髓样癌11例,未分化癌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者81例,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淋巴结转移24例,占22.6%.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70例(其中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65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6例(行单侧颈清扫8例,双侧颈清扫14例);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颈清扫术10例.术后均予甲状腺素内分泌抑制治疗.随访时间5年至24年,其中72例获得10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6.2%,10年生存率88.9%.[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理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韩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治疗前血红蛋白(Hb)水平在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及云南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治疗的7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乘积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Hb水平以首次治疗前24~48h为准,定义Hb值<120g/L为贫血.[结果] Hb<120g/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5.6%、5.4%;而Hb≥120g/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3%、16.1%(P=0.001).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水平(P=0.036)为影响SCLC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b>120g/L的患者生存率较高.Hb水平与SCLC的生存有关,为影响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徐朝久;张灿珍;丁纯志;沈丽达;陈群;熊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瘤苗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向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DRIAC)和促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IRIAC)测定30例荷瘤小鼠.[结果]死瘤苗治疗组DRIAC水平(26.25±9.85)明显高于未治疗对照组水平(14.38±3.18,P<0.01).溶瘤苗治疗组IRIAC水平(12.14±3.18)明显低于未治疗对照组水平(17.25±3.8,P<0.01).[结论]瘤苗作用与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瘤苗制品应有使用价值.
作者:郭峰;钱宝华;花美仙;许育;张乐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全文综述吉西他滨在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剂量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并涉及剂型、联合用药、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特殊群体和与抗肿瘤药物以外药物合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彩霞;林能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全文总结雌激素合成代谢的全过程-并对已报道的雌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进行简单的综述分析.
作者:黄平;周宏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采用HE染色并结合组织化学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肉眼病灶中央常有纤维瘢痕,组织学8例为经典型,2例为毛细血管扩张型,1例为混合型.[结论]FNH为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学上应与肝腺瘤样增生结节、肝细胞腺瘤、AFP阴性的肝细胞肝癌和纤维板层层状肝细胞癌进行鉴别.
作者:潘毅;牟凌骏;郑舟军;应李雄;王丽君;任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VEGF、CD44v6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CD44v6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VEGF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VEGF、CD44v6表达增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监测肿瘤发生、复发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CT模拟定位系统能通过逐层准确地勾画出鼻咽肿瘤,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清楚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敏感器官的三维关系,为照射野的设计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勾画出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组织,如眼、视神经、视交叉、脑神经、颞颌关节、腮腺、垂体、脑干、脊髓等,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更确切,而这些结构在常规模拟机下是不可视的,设野时可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决定应对那些周围敏感器官的保护,减少危险器官的照射体积和剂量.它使常规模拟难以实现的复杂的射野设计变得很容易,使照射野设计更准确、合理,避免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减少放射损伤.
作者:刘俐;何光雷;唐新生;段恒英;孙世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实施过程中照射野的摆位精度和重复性的可能误差,为临床放疗的照射野边界的计划靶区(PTV)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35例病人首次放疗前的射野验证照片和1例病人全程放疗的每次射野验证照片(共36次)与计划设计时的模似定位照片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其误差值.[结果]不同病人的摆位误差和单个病人摆位的重复性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88±1.44)mm和(0.61±1.11)mm,两组实验中摆位偏差>3mm的检测次数分别占6.6%和3.5%.[结论]设计鼻咽癌放疗计划PTV应至少包括2~3mm的摆位误差,放疗前拍验证照片可及时发现和纠正较大的摆位误差,建议作为常规质控程序执行.
作者:林承光;邓小武;黄峻;温志祥;肖达宜;林览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的价值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行再分期手术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29例,其中Ⅰ a期13例,Ⅰ b期1例,Ⅰ c期14例,Ⅱa期1例;上皮性癌22例(75.9%),颗粒细胞瘤4例(13.8%),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10.3%).[结果]29例患者中,11例(37.9%)经再分期手术证实期别提高,其中7例Ⅲc期,1例Ⅳ期.初次手术残留肿瘤的部位依次为盆腔腹膜7例,大网膜5例,腹膜后淋巴结3例(盆腔淋巴结2例,腹主动脉旁1例),阑尾1例,横膈、肝脏表面1例,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发现癌细胞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2.5小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ml.术中并发肠损伤2例(6.9%),术后并发淋巴囊肿4例(13.8%).[结论]对初次手术时未进行全面分期探查的患者常规进行再分期手术,有利于准确确定分期及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陈仲波;陈雅卿;应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Hoechst染色图片上可见细胞染色质浓缩及细胞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守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5年无瘤存活患者的生活、心理状况及随诊情况.[方法]以随访信的方式,填表调查生存5年患者的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及放疗后的随诊情况;由病人自我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可供分析的153例无瘤生存5年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其中发生率高的是口干,达100%;其次是新生龋齿,达84.96%.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及焦虑的不良心理.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满意和基本满意约占94%.[结论]除改善放疗技术外,还应改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随诊方式和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坚;王仁生;甘浪舸;刘文其;张勇;吴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总结123例非小细胞肺癌行放疗加联合化疗综合治疗疗效.
作者:赵艳;曹翠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内温热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4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温热化疗组(18例)和全身静脉化疗组(16例).[结果]近期疗效腹腔温热化疗组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P<0.05),毒副反应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症状,腹腔组低于静脉化疗组(<0.05).腹痛腹胀症状,腹腔组多于静脉化疗组.[结论]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采用腹腔内温热化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田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B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病因学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45例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以及5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情况.[结果]①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6.2%(50/58),而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胃癌组p5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0).②EBVn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6.7%(39/45),过表达率为57.8%(26/45);EBVa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4.6%(11/13),过表达率仅为15.4%(2/13).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7912),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明显低于EBVnGC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5).③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aGC组织中存在p53蛋白的表达和过表达,但p53蛋白的异常累积可能并非p53基因突变所致.
作者:孙坚萍;罗兵;王笑峰;黄葆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D-270MLCTM位移技术对不规则射野边缘的改善程度.[方法]设计一个由3条不同斜度的靶区轮廓边缘形成的三角形射野并选择一实际鼻咽癌病人的面颈联合野-分别由西门子MLC 1cm宽度叶片、HD-270技术的3种虚拟叶片宽度5mm、3mm、2mm和低熔点铅整体挡铅形成多个射野,用柯达感光胶片在加速器下拍片并读出相对等剂量曲线分布图,用有效半影和等剂量曲线波动度来评价剂量分布和射野适形度.[结果]与单纯MLC射野的矩齿状剂量分布相比,3种虚拟叶片宽度的HD-270射野的等剂量线分布明显光滑,剂量波动和有效半影显著降低,深度dmax处有效半影的平均值由单纯MLC射野的10.5mm降低到叶片虚拟宽度2mm的HD-270射野的6.3mm.[结论]HD-270技术能有效降低剂量波动和有效半影,实现等中心叶片宽度<1cm的虚拟mini-MLC.
作者:陆军;潘建基;吴君心;郑步宏;张秀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部分喉切除术阳性切缘发生的因素.[方法]分析115例术中留取切缘标本的喉癌病例切缘阳性的发生与肿瘤部位、T分期、病理学分级、手术方式和肿瘤生长方式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发生率与肿瘤部位、T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手术方式没有明确关系,而与肿瘤生长方式有明显关系:浸润性生长者切缘阳性率高于外生性生长者(12.5%比30.6%,x2=5.702,P=0.024);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只有肿瘤生长方式与切缘阳性率的发生有关(P=0.030).[结论]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切缘阳性发生率与肿瘤部位、T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手术方式没有明确关系,而与肿瘤生长方式有关.
作者:夏良平;曾宗渊;陈直华;陈明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CT模拟定位系统为Picker公司的ACOPlan软件系统和PQ5000螺旋CT组成.病人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于治疗体位下在PQ5000CT上行定位扫描获得图像资料;在ACQplan系统上用视束观(BEV)并借助有关轮廓线及各种断面和三维立体图像于数字重建图像(DRR)设计照射野.技术一采用锁骨上野上半野及切线野前半野及二个等中心,辅以转床和挡块消除锁骨上野和切线野的交叉.技术二采用锁骨上半野及切线1/4野、用同一等中心,有适形挡块挡去肺组织.二种定位方法均准确可行,技术二因为只有一个等中心点,治疗摆位更加方便,但因为采用的下半野长度经常超出了楔形板的长度,故无法使用楔形板,会使胸壁的剂量分布均匀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者:陈创珍;陈志坚;洪红光;李德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CD44V6在50例食管癌及食管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的阳性表达率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大体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但与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CD44V6是判断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正波;刘奇;王永胜;于志勇;张白江;李祖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PF方案治疗儿童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及疗效.[方法]27例儿童鼻咽癌患者先给予PF诱导化疗1周期,然后实行放射治疗DT55~60Gy,放疗后再给予PF方案辅助化疗2周期.[结果]有效率(CR+PR)100%,CR 5例,PR22例,1、3、5年生存率为100%、74.1%、66.7%.[结论]放疗联合PF化疗方案治疗儿童鼻咽癌可降低放射治疗剂量,毒性低.
作者:刘欣红;张秀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