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杨焰;陈美玲;金铁虎;马净植

关键词:阻塞根管, 根管显微镜, 超声器械, 塑化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根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及影响阻塞根管疏通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病例89例,共107个根管阻塞,在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和小号手用器械进行根管疏通.记录根管阻塞的情况和效果.结果:根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根管治疗史及钙化等.磨牙的根管较前牙及前磨牙易发生阻塞,且疏通成功率较低.因牙胶充填、塑化、钙化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根管阻塞疏通的成功率依次为85%、52.8%、69.7%和55.6%.在X线片上有根管影像的阻塞根管疏通成功率(75.3%)高于无根管影像者(47.6%)(P<0.05).根管上段阻塞的疏通成功率明显高于根管下段阻塞者(P<0.05).结论:塑化和钙化是较常见的导致根管阻塞的主要因素,塑化根管阻塞的再通成功率不高,根管阻塞的位置和牙位影响疏通成功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张式双(牙合)垫与塑料(牙合)垫治疗磨牙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开张式双(牙合)垫在治疗磨牙症中与塑料(牙合)垫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自制的开张式双(牙合)垫与塑料(牙合)垫对48例磨牙症患者进行治疗,随访9个月.统计治疗结束1个月和9个月时的停止磨牙病例和平均减少的磨牙时间.结果:戴用1个月停止磨牙病例数比为6∶12,戴用9个月时停止磨牙病例数比为10∶2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开张式双(牙合)垫治疗磨牙症优于塑料(牙合)垫.

    作者:牟明奎;张秋蓉;陆晓丽;刘洋;胡伟平;李滨;陈海林;刘笑笑;张宇;徐实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年轻恒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对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磨牙术后疼痛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1~18岁150颗牙髓坏死的恒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所有患牙的根管中上段2/3均用GG钻敞开,根尖1/3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牙胶冷侧压法充填根管.采用Moha Sulong提出的疼痛分级法记录充填后疼痛的程度.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一次法和多次法在术后疼痛、根管治疗疗效的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应用于无症状的年轻恒磨牙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控制感染和适应症选择.

    作者:杜姣;郭家平;王虎中;李志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的研究

    目的:运用透明牙技术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方法:收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70颗,先去除牙髓,根管内注入印度墨水,经10%硝酸脱钙,酒精梯度脱水,于99%水杨酸甲酯中透明,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按Vertucci标准对根管分类.结果: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67颗为三根牙,占95.71%.67颗三根牙的腭根和远颊根均为单根管,近颊根单根管率为55.22%.70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42.86%,其根管类型以Ⅱ型(2-1)和Ⅳ型(2-2)为主.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根管形态复杂,对其解剖形态熟练掌握,能够提高该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陈琴;周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ECK、MMP-2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RECK蛋白和MMP-2在牙周炎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和16例正常牙龈组织中RECK和MMP-2的表达.结果:RECK在16例正常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而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8%.MMP-2在正常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3%,而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8%.牙周炎中RECK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1,r=-0.300).结论:RECK可能通过调控MMP-2来影响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袁健;初秀红;陈卓;陈晖;席清平;周娜;陶学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铁氟混合溶液拮抗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脱矿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硫酸亚铁、氟化钠混合液对碳酸饮料引起的乳牙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拔除的滞留乳磨牙制成牙釉质块,将釉质块依次浸泡在1-6号含有1 mL雪碧的微量离心管中,观察测定每个微量离心管中磷的溶出度.实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将釉质块浸泡在铁氟混合溶液中30 min后再进入微量离心管),每组15个乳牙釉质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三个相对应号码之间的离心管中磷离子的溶出度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三个相对应号码之间的离心管中磷离子的溶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硫酸亚铁、氟化钠混合液可降低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的脱矿,随着时间延长,抑制脱矿效果逐渐降低.

    作者:吕学超;李春梅;吕晶;薛欣;金星爱;王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酶消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小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

    目的:研究小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提取出生后7~8 d的小鼠下颌切牙唇侧根尖端组织,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进行细胞培养.用角蛋白免疫化学染色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酶消化后接种子培养板,3~7 d左右可见细胞爬出,原代培养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混杂,胰酶差别消化后,获得纯化的上皮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证明其为上皮来源细胞.结论: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小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

    作者:张陶涛;沈舒宁;周永川;邬礼政;邢向辉;王小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120颗龈下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实验组使用排龈线排龈后Z3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和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后0.5年两组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1、2年后,两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和边缘密合性方面有统计差异学(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技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荣华;郭家平;王虎中;王林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美学区多颗相邻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美学分析

    目的:观察美学区多颗相邻患牙通过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行牙龈塑形后的美学效果.方法:17例患者共46颗种植体在即刻种植术后使用临时基台和临时修复体进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诱导塑形,4个月后完成恒久修复并使用红色美学分值PES和白色美学分值WES对种植体的软组织及修复体进行美学分析.结果:46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整合并完成种植修复.红色美学分值和白色美学分值PES/WES总均值为14.63±2.16,红色美学分值PES的均值为7.35±1.27,白色美学分值WES的均值7.28±1.09.红色美学分值PES的5个变量中的远中龈乳头(1.63±0.53)的分值高,近中龈乳头(1.24±0.52)的分值低.在白色美学分值变量WES中牙冠透明性和个性化(1.65±0.48)的分值高,牙冠的表面质地(1.24±0.43)的分值低.结论:多颗相邻患牙通过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技术进行软组织塑形可取得较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鲍琰;齐翊;哈斯巴根;张健;韩静;孙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MP-2、bFGF和Dex联合应用对犬牙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Dex)联合应用对犬牙周膜细胞(PDL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犬PDLCs分为5组:bFGF+Dex、BMP-2+bFGF、BMP-2+Dex、BMP-2+bFGF+Dex、对照组.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应用RT-PCR检测各组PDLCs成骨关键基因OPN、COL-1的表达.结果:第7、14 d,各组ALP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强(P<0.05),其中200 μg/L BMP-2+10 μg/LbFGF+1O-8 mol/L Dex诱导组犬PDLCs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T-PCR显示,200 μg/L BMP-2+10 μg/L bFGF+10-8 mol/L Dex诱导组OPN、COL-1基因表达为显著.结论:3种诱导因子两两结合均能增强犬PDLCs成骨能力,但在佳浓度下3种因子联合应用诱导能力强(P<0.05).

    作者:宋扬;金作林;宋镜明;赵祝;杨雪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期牙龈炎患者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变化

    目的:比较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探讨AST和ALP在妊娠期牙龈炎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0例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龈沟液,处理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AST和ALP含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期牙龈炎患者龈沟液中AST和AL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龈沟液中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ST和ALP发挥了重要的致炎作用,AST、ALP可以作为提示炎症活跃的信号分子.

    作者:毛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氧化锆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测定牙科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复合材料(ZTCLDC)的力学性能,探讨氧化锆质量分数变化对ZTCLDC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向制备好的二硅酸锂基础玻璃粉体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ZrO2 (1%,2%,3%,4%),静压成型晶化热处理,每组中的半数试件进行牙科热压铸处理,分别测试热压铸前后的三点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相组成.结果:热压铸前,ZTCLDC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Zr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热压铸后,ZTCLDC抗弯强度随Zr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ZrO2加入量为4%时,压铸后的断裂韧性高为4.3 MPa·m1/2.结论:ZrO2对实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存在增韧效果,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作者:刘梦蝶;高婧;王富;邓再喜;陈吉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颌埋伏尖牙定位及邻牙牙根吸收的多层螺旋CT分析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三维立体定位,同时对邻牙牙根的吸收程度进行评估.方法:应用MSCT扫描38例上颌埋伏尖牙,在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软件中对其三维定位,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程度进行分析,并与传统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38例上颌埋伏尖牙都能使用MSCT进行准确定位,侧切牙牙根吸收率为36.6%,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率为16.3%,在牙列中受埋伏尖牙影响大的是侧切牙的牙根.MSCT评价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吸收的阳性率高于传统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MSCT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对埋伏尖牙进行定位、诊断邻牙牙根吸收程度,对临床正畸治疗埋伏牙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小娟;张智星;毛靖;马威;李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根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根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及影响阻塞根管疏通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病例89例,共107个根管阻塞,在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和小号手用器械进行根管疏通.记录根管阻塞的情况和效果.结果:根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根管治疗史及钙化等.磨牙的根管较前牙及前磨牙易发生阻塞,且疏通成功率较低.因牙胶充填、塑化、钙化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根管阻塞疏通的成功率依次为85%、52.8%、69.7%和55.6%.在X线片上有根管影像的阻塞根管疏通成功率(75.3%)高于无根管影像者(47.6%)(P<0.05).根管上段阻塞的疏通成功率明显高于根管下段阻塞者(P<0.05).结论:塑化和钙化是较常见的导致根管阻塞的主要因素,塑化根管阻塞的再通成功率不高,根管阻塞的位置和牙位影响疏通成功率.

    作者:杨焰;陈美玲;金铁虎;马净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伴有上颌窦感染的上颌骨前壁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伴有上颌窦感染的上颌骨前壁骨折断端愈合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5只日本大白兔,双侧上颌骨前壁分别制作骨缺损模型,同时右侧制作上颌窦炎模型做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术后1、2、4、6、8周分别切取骨缺损区,行细菌培养和骨折断端组织学分析.结果:5只大白兔全部健康成活,细菌培养显示各个阶段均有细菌存在,切片中新生组织成分与正常骨愈合成分一致.结论:上颌骨前壁骨折伴有窦腔炎症和少量骨缺损者,骨折处可以顺利愈合.

    作者:杨保江;邱雨;张师贤;殷尧天;张轶群;李守宏;庞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形成蛋白2在牙本质再生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骨形成蛋白2 (BMP2)对牙胚发育、形态发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能刺激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近年来国内外就BMP2在牙本质再生组织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BMP2在牙本质再生组织工程中的诱导作用、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杜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awley保持器和压膜保持器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Hawley保持器和压膜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正畸结束患者285名,随机采用Hawley保持器或压膜保持器,追踪观察一年,对保持前后的记存模型采用Little指数比较分析,比较保持前后的牙弓宽度和前牙的整齐度.同时还记录了患者戴用保持器的情况.结果:两种保持器都能很好地维持牙弓的宽度,但Hawley保持器组上下前牙重新出现不整齐的程度明显高于压膜保持器组.保持的初期,Hawley保持器组出于美观和发音的考虑,不按要求戴保持器的比例比压膜组高,半年后,两组的依从性区别不大.结论:压膜保持器比Hawley保持器能更好地维持上下前牙的整齐,两组患者不按要求戴用保持器的原因有所不同.

    作者:宋少东;胡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0Coγ射线照射大鼠涎腺组织后Mrell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Mre11基因及其蛋白在放疗后的大鼠腮腺和颌下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近交系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单次照射0Gy,3 Gy、6 Gy、9 Gy、12 Gy、15Gy剂量分成6组,用60Coγ射线照射大鼠头颈部,2h后收集大鼠两侧腮腺和颌下腺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涎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用RT-PCR检测Mre11的基因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检测Mre1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放射后大鼠腮腺腺泡细胞胞质和胞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着剂量的增加,这种损坏逐渐加剧,未见到再生、恢复的变化.颌下腺和导管变化不明显.RT-PCR检测Mre11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检测Mre11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剂量的60Coγ照射对正常涎腺组织呈不可逆的损伤,损伤的程度具有剂量依赖性;大鼠涎腺细胞Mre11mRNA的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大鼠涎腺细胞Mre11蛋白的表达与辐射剂量以及组织类型有关,随剂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作者:沈洁;王代友;曹阳;林丹;陈超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胸腺肽肠溶片联合维安酯胶囊治疗OLP的观察

    目的:为探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全身用药方法.方法:选取53例OLP患者接受胸腺肽肠溶片、维安酯胶囊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胸腺肽联合维安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总有效率达94.44%,治疗后CD33、CD、CD4/CD8升高,CD8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胸腺肽联合维安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胥红;苏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底整形术后右上切牙慢性根尖周炎引起左鼻底切口瘘1例

    上前牙根尖周炎引起的脓肿或窦道多位于病灶牙附近的口腔前庭,由于鼻底手术,从鼻底切口处排脓较为罕见,治疗中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科收治了一例鼻底整形术后由于对侧上颌切牙根尖周炎引起的鼻底切口瘘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晶;于大海;黄慧萍;闭似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生物标记物在OLP癌变中的研究进展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具有恶性转变风险的慢性口腔黏膜病,临床上判断癌变可能性的主要依据是通过病理切片来观察组织学形态,但存在主观性较强的技术瓶颈.近年来,生物标记物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客观地判断OLP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并预测癌变的潜在危险性,但是如何提高生物标记物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就近5年来生物标记物在OLP癌变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文怡;吴迎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