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MILE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合并角膜层间空泡症一例

林可劼;陈军;林文;林晓冬;周跃明;郑两定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20岁,2016年4月12日于我院行双眼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双眼屈光度:右眼:-3.75-0.50×170,左眼:-4.00-0.50× 10,双眼矫正视力均为0 LogMAR.眼压:右眼2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1 mmHg.A超测角膜厚度:右眼593 μm,左眼600μm.双眼眼底检查示视盘色正界清,杯/盘比(C/D)约0.3.术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仪,频率500kHz,治疗切口位于角膜上方90°,帽厚130 μm,透镜厚度右眼97 μm,左眼101 μm.手术过程双眼激光扫描30 s,透镜分离取出顺利.术后第1天复查视力,双眼均为0 LogMAR.嘱患者0.1%氟米龙滴眼液4次/d滴眼.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动板层刀辅助的后弹力层前膜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已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作为目前主流的2种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后弹力层剥除自动板层刀制备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前者手术操作易于掌握,但角膜植片仍带有部分基质;后者术后视觉质量好,但手术操作较难掌握,二次手术率较前者高.大气泡和自动板层刀辅助的后弹力层前膜角膜内皮移植术在自动板层刀制备角膜内皮植片的基础上,用大气泡法暴露中央6.5 mm直径的后弹力层前膜,本术式既有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的视觉效果,手术操作又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陈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IOL植入术患者24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距离视力和裸眼近视力,以及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CS)和全眼像差.对手术前后各参数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三焦点IOL植入术后所有患者1周、1个月、3个月时远、中、近距离均可获得0.3 LogMAR以上的较好视力.术后各距离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时裸眼远视力接近0 LogMAR,且+1.5~-4.0 D离焦下视力均优于0.3 LogMAR;CS可见术后1周时明视眩光分辨率好,明视、暗视的分辨率较明视眩光差,暗视眩光分辨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总像差、总低阶像差、离焦深度、散光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焦点IOL提供了远、中、近兼顾的全程视力,术后视觉质量良好.

    作者:肖雪冰;乌兰;栾多;高明哲;罗杰;刘洋;方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文版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的Rasch分析

    目的 通过Rasch分析提炼和优化中文版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量表(CIXTQs),以更好地评估中国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和家长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在2016年6-8月期间收集5~17岁间歇性外斜视儿童青少年211例,平均年龄(9.7±3.0)岁.其中5~7岁54例,8~17岁157例.分别按要求对儿童和家长采用CIXTQs进行调查,分为5~7岁儿童、8~17岁儿童、家长代理和家长问卷4个量表.根据每一量表的每一条目得分情况使用Winsteps 3.72.3软件的等级模式进行Rasch分析,分析条目及答案的心理计量特征.各量表分析的项目包括分解维度、选项排序、局部独立性、适合度分析、项目适中性分析、终确定维度等.结果 选项排序发现5~17岁儿童青少年量表的选项均为3个,分别是“从来没有”、“有时”、“总是”,家长代理量表和家长问卷量表保留的选项排序和原量表相同,为5个.家长问卷量表仍保留3个维度,分别为功能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和手术维度;项目适合度分析发现需要删减家长问卷量表的功能维度中的条目1,社会心理维度中的条目5;删减条目后发现家长问卷量表中的手术维度的个体分离指数较差(<1.5).项目适中性分析发现各量表项目难度和研究对象个体能力之间的匹配情况均很好.结论 提炼和优化后的CIXTQs将能更明确地反映间歇性外斜视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生存质量影响的因素,更敏感地评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状况.

    作者:王媛媛;许梅萍;郑景伟;杨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现状

    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EKE)是目前亚洲常见的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高,但国内对其认识不足,仅见散在病例报道.EKE总体预后极差,国际上对其发病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及治疗也存在较大争议.现就EKE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流行病学及易感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因素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提高认识、指导临床.

    作者:唐旭园;童剑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SMILE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合并角膜层间空泡症一例

    患者,男,20岁,2016年4月12日于我院行双眼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双眼屈光度:右眼:-3.75-0.50×170,左眼:-4.00-0.50× 10,双眼矫正视力均为0 LogMAR.眼压:右眼2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1 mmHg.A超测角膜厚度:右眼593 μm,左眼600μm.双眼眼底检查示视盘色正界清,杯/盘比(C/D)约0.3.术中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仪,频率500kHz,治疗切口位于角膜上方90°,帽厚130 μm,透镜厚度右眼97 μm,左眼101 μm.手术过程双眼激光扫描30 s,透镜分离取出顺利.术后第1天复查视力,双眼均为0 LogMAR.嘱患者0.1%氟米龙滴眼液4次/d滴眼.

    作者:林可劼;陈军;林文;林晓冬;周跃明;郑两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核黄素/紫外线A(UVA)诱导的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用于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9例(30眼),予去上皮核黄素/UVA诱导的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Kmax值、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参数变化.采用单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UCVA(LogMAR)为0.78±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77±0.34、0.72±0.33、0.67±0.31,术后第12个月U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BCVA(LogMAR)为0.42±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31±0.27、0.29±0.23、0.23±0.20,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Kmax分别为(62.1±11.3)D、(61.6±9.9)D、(60.4±9.9)D、(59.9±9.5)D,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T由术前的(446±41) μm降低到术后第12个月的(430±39) μm (P< 0.001),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E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核黄素/UVA诱导的去上皮CXL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视力,降低角膜K值且安全性高.

    作者:窦晓晓;徐艳云;朱伟;韩云飞;徐琳琳;徐文文;牟国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5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

    目的 探讨应用25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患者65例(71眼),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行雷珠单抗治疗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联合组(36眼)术前5d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后,再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单纯组(35眼)单纯行25G玻璃体切除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电凝使用次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等术中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比分析术后1周,1、3、6个月2组间的玻璃体积血复发情况,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单纯组和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4.5±21.3)min和(65.2±16.2)min (t=-7.005,P<0.001),新生血管出血次数分别为(1.8±1.1)次和(0.6±0.6)次(t=-4.686,P=0.001),电凝使用次数分别为(1.1±0.8)次和(0.4士0.6)次(t=-3.552,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组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13%)高于联合组(4%)(x2=5.207,P=0.022),术后1周和1个月玻璃体积血复发率明显高于联合组(x2=3.92、3.47,P=0.03、0.03).联合组术后1周及1个月BCVA提高率高于单纯组(x2=6.27、4.13,P=0.02、0.03),2组术后视网膜前膜、一过性高眼压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可以减少术中以及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玻璃体积血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视力.

    作者:申战省;陈梦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目的 探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30例(52眼)行改良后巩膜加固术的MT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14例(26眼),黄斑脱离不合并黄斑裂孔(MD)11例(19眼),黄斑脱离合并黄斑裂孔(MHMD)5例(7眼).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后巩膜加固联合前房穿刺放液术.手术前后各组视力和眼轴长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佳矫正视力:MF组为0.82±0.15和0.58±0.24(t=7.552,P<0.001),MD组为1.06±0.17和0.71±0.27(t=7.120,P<0.001),MHMD组为1.78±0.22和0.91±0.21(t=17.571,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眼轴长度为(29.59±1.57)mm和(27.60±1.35)mm,眼轴缩短(1.99±0.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0,P<0.001).MHMD患眼视网膜均复位,4眼(4/7)裂孔闭合.所有MD患跟及21只MF患眼视网膜复位,余5只MF患眼病情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结膜损伤、视物变形或变形加重等.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MTM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可考虑首选.

    作者:陈梦平;马聪慧;薛安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和厚度三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利用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和厚度三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20例(30眼)作为圆锥角膜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所有受试者的眼前节形态,记录角膜前后表面高度以及全角膜厚度数据.利用Zernike多项式分析得出2~7阶和高阶系数的均方根(RMS)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测量参数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经Zemike多项式分析处理后的2~7阶和高阶系数的RMS值在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角膜前表面高度参数中,以3阶、5阶和高阶系数的RMS值对圆锥角膜的诊断性能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9、0.982、0.994:在角膜后表面高度参数中,以3阶、5阶、7阶和高阶系数的RMS值对圆锥角膜的诊断性能较好,AUC分别为0.997、0.991、0.993、0.981;在全角膜厚度参数中,以3阶、5阶和高阶系数的RMS值对圆锥角膜的诊断性能较好,AUC分别为0.993、0.989、0.992.其中3阶系数的RMS值诊断圆锥角膜的性能好,在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和全角膜厚度中,其AUC均接近1.000.结论 基于Pentacam系统的Zernike多项式分析全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和厚度三维不规则分布在圆锥角膜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以3阶系数的RMS值诊断性能高.

    作者:崔乐乐;李明;沈梅晓;陈世豪;许哲;黎伟波;吕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SPSS对近视LASIK术后非接触眼压变化的回归分析及模型验证

    目的 应用SPSS软件分析建立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变化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效能检验.方法 前瞻性分析性研究.筛选行近视LASIK的患者235例(470眼),将左、右眼随机分入A、B2组,每组各235眼.术前测量各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通过与准分子激光主机相连的计算机计算消融深度、基质床厚度、消融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非接触式眼压(NCT).对A组数据采用SPSS分析并建立预估近视LASIK术后眼压变化值的回归公式,将B组数据代人所得的回归公式及Schallhom回归公式作模型验证及效能检验.结果 纳入研究的470眼,术前NCT为(16.9±3.0)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NCT为(11.6±2.3)mmHg,NCT下降了(5.3±2.5)mmHg.通过A组数据得到3个方程:①△NCT=术前NCT×0.572-4.388(R2=0.496,F=229.1,P<0.001);②△NCT=术前NCT×0.552+消融比×0.158-6.219(R2=0.561,F=148.4,P<0.001);③△NCT=术前NCT×0.587+消融比×0.168-中央角膜厚度×0.011-1.103(R2=0.573,F=103.5,P< 0.001).经B组数据检验,运用方程1、2、3所得△NCT预估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Schallhom公式所得△NCT预估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1,P<0.001).结论 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可建立预估△NCT的回归公式;和Schallhom公式相比,此公式能更有效地预估LASIK术后NCT的变化.

    作者:席玲;袁满红;过朵芳;杨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ransPRK和LASEK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经角膜上皮的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行TransPRK(134例,268眼)和LASEK(90例,180眼)2种手术方式后近视患者配戴绷带镜的总时长(后文简称摘镜时间),术后ld裸眼视力(UCVA) (LogMAR),摘镜后UCVA,摘镜时等效球镜度(SE),以及术后1、3个月时患者的UCVA和SE.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ASE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5.46±1.12)d,术后3d摘镜率为57.8%,术后5d摘镜率为95.6%.TransPR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3.82±0.98)d,术后3d摘镜率为89.6%,术后5 d摘镜率为100%.2种手术方式摘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1).LASEK组术后1 d UCVA为0.42±0.05,TransPRK组术后1 d UCVA为0.3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UCVA为0.23±0.17,TransPRK组为0.34±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的SE为(0.39±0.71)D,TransPRK组的SE为(0.33±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P< 0.001).术后l、3个月时,2组的UCVA以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ansPRK比LASE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摘镜时间更短,远期视力一致.

    作者:赵炜;董泽红;师蓉;王雨生;陈雪婷;董丽蓉;冯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直接铺片法与剥离铺片法比较

    目的 介绍2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铺片实验技术,比较其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及对RPE细胞形态和铺片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直接铺片法:大鼠眼球取出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解剖眼球,去除眼前段部分和眼内容物,小心剥去视网膜,将RPE贴附的眼后段部分剪成花瓣形并平整贴附在载玻片上,继续固定过夜.剥离铺片法:大鼠眼球取出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解剖眼球,去除眼前段部分和眼内容物,小心剥去视网膜,用镊子将RPE-Bruch膜复合物从眼球上分离,保存在PBS液中.结果 剥离铺片法能得到完整RPE细胞铺片,RPE细胞形态完整;直接铺片法中RPE细胞部分丢失,铺片边缘的RPE细胞被部分破坏.结论 直接铺片法操作简便,难度小,但容易破坏边缘的RPE细胞.剥离铺片法操作难度大,但对RPE细胞破坏程度小.

    作者:娄慧;魏晓红;解来青;徐国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KC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行作用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培养正常人PKCαRPE细胞,将实验分为Control组、Thymeleatoxin (PKCα激动剂)组、siRNA-PKCα(PKCα抑制剂)组和Nonsilencing siRNA (Non-siRNA)组,应用RT-PCR检测RPE细胞内PKCαmRNA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观察RPE细胞的移行速度,Transwell实验观察RPE细胞的跨膜细胞数,活细胞动态实验观察RPE细胞的细胞活力.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光镜和免疫荧光方法计数成功培养获得RPE细胞.Thymeleatoxin组的RPE细胞内PKCα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t=3.712,P=.034),siRNA-PKCα组的PKCα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Non-siRNA组(t=3.274,P=0.031).Thymeleatoxin组RPE细胞的移行速度、跨膜细胞数、细胞活力等均明显优于Control组(t=9.743、5.616、2.300,均P<0.05),siRNA-PKCα组的移行速度、跨膜细胞数、细胞活力等均明显弱于Non-siRNA组(t=3.643,P<0.001;t=7.202,P=0.002;t=2.418,P=0.042).结论 PKCα对人RPE细胞的移行有上调作用,提示PKCα可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作者:查屹;冯旺强;郑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