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eal&Protect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张爱莉;王宁

关键词:牙本质敏感症, Seal&Protect, 脱敏剂
摘要:目的:观察Seal&Protect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共62个颈部牙本质过敏的牙齿,采用Seal&Protect封闭剂进行治疗,观察即刻、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经Seal&Protect封闭剂治疗,即刻有效率98.4%,一个月后有效率94.9%,三个月后有效率86.8%.结论:Seal&Protect封闭剂为治疗颈部牙本质过敏的理想材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HIF-1α、iNC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癌变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 mRNA的表达.结果:HIF-1αmRNA在重度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出现表达,二者间表达阳性率(44%,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未检测到HIF-1αmRNA的表达.iNOS在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异常高表达,其中轻度、中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的过度表达是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行为,早于组织学上的血管形成和浸润.HIF-1α、iNOS相互协同促进口腔黏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将成为临床监测口腔黏膜癌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霞;孙善珍;吴淑华;王培源;张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拉玛依地区5158名维、汉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调查

    错(牙合)畸形在口腔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克拉玛依地区是一个以汉族、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解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我科对该地区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的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邵新瑛;周懋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下颌升支截骨手术相关下颌管解剖标志的多层CT测量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CT影像测量下颌骨与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相关下颌管骨性解剖标志,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提供指导.方法:选择60名正常成人下颌骨多层CT扫描图像,应用efilm1.94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5 mm处取下颌骨断面,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下颌管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6.26±4.34 mm;在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5.18±2.12 mm;在下颌孔下5 mm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4.44±2.38 mm.结论:参照测量获得的解剖数据在术中能降低下齿槽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华泽权;邹明宇;李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性金粒子种植治疗口腔恶性肿瘤

    随着放射性粒子、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植入设备的发展,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口腔恶性肿瘤取得较大进展.现就放射性金粒子种植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方法、适应症、设备,并发症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陈莉;黄剑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铸造义齿在上颌骨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

    上颌骨缺损除造成面部畸形外,还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从心理、生理方面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适时地对上颌骨缺损进行修复以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和形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临床修复经验.

    作者:侯文炳;史骥斌;张竹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牙根己分离的磨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的临床观察

    随着牙髓病学、根管治疗学、修复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冠、残根,利用桩-核-冠成功保存已变为现实,但是由于牙体缺损严重,天然牙体组织剩余很少,多根磨牙的2个或3个根已分离,表现为2个根或3个独立的残根,临床上多数被拔除,笔者从2001年开始,对被建议拔除的48例患者69个磨牙,采用桩-核-冠修复,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目的在于更好地保存修复残冠残根.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关联及其机制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及T细胞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目前,已发现HLA与多种人类疾病之间存在关联.本文总结了口腔扁平苔藓与HLA之间的关系及HLA与疾病相关联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慧源;唐国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压低辅弓矫治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压低辅弓对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矫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压低辅弓打开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病例的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ANB、U1-PP和OB分别平均减小了2.55mm、2.19 mm和2.45 mm.结论:压低辅弓可有效实现切牙压低,使高角型Ⅱ类错(牙合)深覆(牙合)明显改善.

    作者:房伟;金作林;沈璇;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

    目的:对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获得足够量的细胞用于材料细胞相容性实验.方法:骨髓髓腔冲洗获得新西兰大白兔幼兔股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约2周汇成单层,传代后1周左右长满瓶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见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单核细胞,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长多边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缺损材料细胞相容性研究的受试细胞.并且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唐月军;吕春堂;周中华;汪大林;曹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簧多用弓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段银钟;陈学鹏;霍娜;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镍铬合金全冠过敏症3例报道

    随着镍铬合金全冠或以它为基底的烤瓷冠的广泛应用,镍铬合金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作者遇到3例镍铬合金产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佑祥;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ctivator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

    目的:观察颏兜Ⅲ类牵引与功能矫治器Activator矫治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颏兜口外牵引联合功能性矫治器矫治38例前牙反(牙合)病例.结果:有效地抑制了下颌骨的前伸及发育、上颌骨与牙弓的发育均有改善、磨牙(牙合)关系基本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颏兜与Activator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纠正早期牙列反(牙合),疗效显著,稳定.但下颌牙列舌倾及高角患者不宜使用Activator.

    作者:谢永志;黎慧彤;陈建霞;黄昌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研究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42±0.30(°),SNB平均减小1.9±0.21(°),ANB增加3.32±0.18(°);下颌平面角FMA增大2.05±0.45(°),OP/MP增大2.53±0.32(°),OP/FH值无显著变化;NA/U1角和U1/NA距分别增加2.73±0.50(°)和1.75±0.45(mm),NB/L1角和L1/NB距分别减小4.73±0.60(°)和1.83±0.71(mm),IMPA减小5.66±0.18(°).结论:拔除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属于非常规掩饰性治疗手段,但仍可作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方法.

    作者:杨振华;段银钟;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刚石涂膜种植材料骨界面区骨钙素mRNA表达

    目的:探讨骨组织形成过程中骨钙素表达规律,评价金刚石-钛涂膜,纯钛和羟基磷灰石三种材料植入界面骨细胞功能情况,以利筛选出新的种植材料.方法:本实验将金刚石-钛涂膜、纯钛和羟基磷灰石三种种植材料,植入鼠下颌骨内,进行骨界面骨钙素mRNA检测及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金刚石-钛涂膜材料新骨生成启动早,能明显加快组织的骨性愈合;金刚石和羟基磷灰石种植材料骨钙素mRNA表达量明显大于纯钛(P<0.01).结论:骨钙素mRNA表达与界面区细胞增殖、新骨形成有关;骨钙素mRNA的检测有助于界面区细胞功能状态的判断.

    作者:李增健;杨鸣良;王玉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年牙、牙弓、基骨的测量研究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群的颅面结构不同[1~5].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民族、地区正常(牙合)的测量分析指数来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本研究选择新疆维吾尔族人正常(牙合)牙颌模型测量分析,以建立正常(牙合)牙冠宽度,牙弓大小,基骨弓大小,腭盖高度及牙列指数的正常值.

    作者:迪丽努尔;艾则孜;古丽努尔;米海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冷热循环对龋坏内层和正常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冷热循环对正常和龋坏内层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18个近中(牙合)面中龋人离体磨牙,在龋检液监控下用慢速牙钻去龋,在远中(牙合)面健康牙本质上制备相同深度窝洞作为对照.随机分成3组用粘接剂粘接(Prime&Bond NT、Adper Prompt、Contax Bond),复合树脂(Chrisma A2)充填.制备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的正常牙本质和龋坏内层牙本质条状试件,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冷热循环0次、2000次、5000次,在拉力试验机上测定粘接强度.结果:冷热循环0次、2000次、5000次时两种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为:正常牙本质:Prime&BondNT(23.47±5.27 Mpa,25.69±4.52 Mpa,24.54±4.71 Mpa);Adper Prompt(21.29±5.05 Mpa,21.30±2.30Mpa,20.68±6.63 Mpa);Contax(25.78±4.70 Mpa,27.15±5.33 Mpa,24.40±5.93 Mpa);龋坏内层牙本质:Prime&BondNT(19.55±3.28 Mpa,18.67±5.52 Mpa,16.07±6.96 Mpa);AdperPrompt(18.40±3.41 Mpa,18.23±3.42 Mpa,16.63±3.42 Mpa);Contax(23.98±3.55 Mpa,21.58±2.69 Mpa,15.34±6.03Mpa).结论:冷热循环5000次对正常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对龋坏内层牙本质有显著影响,Adper Prompt除外.未进行冷热循环时,龋坏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与正常牙本质没有显著差异.冷热循环5000次后,龋坏内层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显著小于正常牙本质.

    作者:闫晶;赵信义;施长溪;赵颖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雾化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疱疹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46例采用地塞米松、病毒唑、庆大霉素、靡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洗必泰及西瓜霜喷剂一般对症处理.结果:雾化组溃疡、充血、疼痛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平均病程(5.01±1.27)d,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病入痛苦并能缩短疗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疱疹性口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蔡扬;柳咏发;王永秀;李秉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密质骨厚度影响牙种植体稳定性的有限元固有频率分析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密质骨厚度对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密质骨厚度对种植体颊舌向、轴向一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密质骨厚度由缺如逐渐增加至3.0mm,种植体颊舌向、轴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值均逐渐增加,其中颊舌向固有频率大增幅达97.61%,而轴向固有频率大值仅增加了11.06%.结论:种植体周密质骨厚度主要增加了种植体颊舌向稳定性,而对种植体轴向稳定性的增加有限.

    作者:汪昆;李德华;周继祥;宋应亮;李玉龙;刘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于青春期恒河猴颅面骨缝宽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颅面骨缝宽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用青春发育期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1.5月和3月实验组各2只,对照组各1只,实验组戴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并于颧颌缝、颧颞缝、颧额缝两侧作银汞合金标记点,加力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骨缝间距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力后骨缝宽度明显增加,颧颌缝、颧颞缝宽度增加明显,颧额缝亦有增加,但增加量较少,3月组较1.5月组增加量大.结论: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骨缝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利于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面型的改善.

    作者:王丽艳;赵宁;徐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CF化疗方案(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与常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1.9.~2005.6.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T2~T4口腔鳞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时辰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69例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36%、68.42%(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4.10%、49.12%(P<0.05),治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卡铂联合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且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杨凯;季平;李雅冬;喻秀丽;张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