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簧多用弓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

段银钟;陈学鹏;霍娜;王艳

关键词: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多用弓, 螺簧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年牙、牙弓、基骨的测量研究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群的颅面结构不同[1~5].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民族、地区正常(牙合)的测量分析指数来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本研究选择新疆维吾尔族人正常(牙合)牙颌模型测量分析,以建立正常(牙合)牙冠宽度,牙弓大小,基骨弓大小,腭盖高度及牙列指数的正常值.

    作者:迪丽努尔;艾则孜;古丽努尔;米海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下颌升支截骨手术相关下颌管解剖标志的多层CT测量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CT影像测量下颌骨与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相关下颌管骨性解剖标志,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提供指导.方法:选择60名正常成人下颌骨多层CT扫描图像,应用efilm1.94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5 mm处取下颌骨断面,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下颌管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6.26±4.34 mm;在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5.18±2.12 mm;在下颌孔下5 mm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4.44±2.38 mm.结论:参照测量获得的解剖数据在术中能降低下齿槽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华泽权;邹明宇;李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物雾化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疱疹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46例采用地塞米松、病毒唑、庆大霉素、靡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洗必泰及西瓜霜喷剂一般对症处理.结果:雾化组溃疡、充血、疼痛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平均病程(5.01±1.27)d,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病入痛苦并能缩短疗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疱疹性口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蔡扬;柳咏发;王永秀;李秉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CF化疗方案(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与常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1.9.~2005.6.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T2~T4口腔鳞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时辰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69例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36%、68.42%(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4.10%、49.12%(P<0.05),治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卡铂联合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且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杨凯;季平;李雅冬;喻秀丽;张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研究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42±0.30(°),SNB平均减小1.9±0.21(°),ANB增加3.32±0.18(°);下颌平面角FMA增大2.05±0.45(°),OP/MP增大2.53±0.32(°),OP/FH值无显著变化;NA/U1角和U1/NA距分别增加2.73±0.50(°)和1.75±0.45(mm),NB/L1角和L1/NB距分别减小4.73±0.60(°)和1.83±0.71(mm),IMPA减小5.66±0.18(°).结论:拔除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属于非常规掩饰性治疗手段,但仍可作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方法.

    作者:杨振华;段银钟;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第二磨牙错(牙合)的临床调查

    目的:调查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次为颊向错位、深覆盖、舌/腭向错位、扭转错位及正锁(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占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41.07%、46.88%和12.5%.83.58%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伴有同象限第三磨牙存在.结论: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生常伴有第三磨牙的存在;在错(牙合)畸形中发病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韩春;段银钟;霍娜;李石;张菊菊;袁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铸造义齿在上颌骨部分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

    上颌骨缺损除造成面部畸形外,还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咀嚼、吞咽、语言功能障碍,从心理、生理方面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适时地对上颌骨缺损进行修复以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和形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临床修复经验.

    作者:侯文炳;史骥斌;张竹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31例报告)

    目的:总结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治疗经验,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年间诊治的31例RMS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MS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41.9%;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52.6%,Ⅲ期5年生存率为37.5%.手术后20%病人发生远处转移,16%颈淋巴结转移,36%局部复发.结论:RMS恶性程度高,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有关,早期诊断及采用手术+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裘松波;谭颍徽;张纲;王建华;李忠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拉玛依地区5158名维、汉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调查

    错(牙合)畸形在口腔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克拉玛依地区是一个以汉族、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解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我科对该地区汉族、维吾尔族青少年的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邵新瑛;周懋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波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龈血流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龈血流量的影响,探讨超声波加快正畸牙移动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20例初诊正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两组病例在进行颌内牵引前先进行牙列整平,治疗组对颌内牵引的测试牙加力前3 d进行超声波处理,对照组只进行颌内牵引,不进行超声波处理.两组病例均于术前1 d,加力后1 d、8 d、16 d测试血流动力学指数和累计牙移动量.结果:牙移动过程中牙龈血流动力学存在变化,超声波能显著增加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对动脉阻力指数影响不大.结论:超声波能显著提高牙周血流灌注量及加快牙周组织新陈代谢.

    作者:廖建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HIF-1α、iNC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癌变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IF-1α、iNOS mRNA的表达.结果:HIF-1αmRNA在重度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出现表达,二者间表达阳性率(44%,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均未检测到HIF-1αmRNA的表达.iNOS在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异常高表达,其中轻度、中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异常增生组与鳞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的过度表达是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行为,早于组织学上的血管形成和浸润.HIF-1α、iNOS相互协同促进口腔黏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将成为临床监测口腔黏膜癌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霞;孙善珍;吴淑华;王培源;张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对咀嚼效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及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对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复习X线片明确术前囊肿累及的牙数和术后的缺失牙数,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的平均失牙数下颌骨部分切除术组明显多于囊肿剜除术组和袋形术组;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前及修复后的吸光度值,颌骨切除术组均低于囊肿剜除术和袋形术组(P<0.01);囊肿剜除术和颌骨切除术组义齿修复后吸光度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手术后患者咀嚼效能变化与手术方法或牙缺失数有关,术后可摘部分义齿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作者:谭珍珠;刘冰;卫晋雄;邹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簧多用弓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式矫治装置矫治安氏Ⅱ2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安氏Ⅱ2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2.6岁(10~~15.8岁).矫治装置使用多用弓 唇弓,在其上套入Ni-Ti推簧,并焊上拉钩,借助Ⅱ类牵引的力值(150g~200g),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适当牵引下颌后牙向近中移动,终调整磨牙关系由Ⅱ类成为Ⅰ类.术前术后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上下磨牙的远中、近中位移.结果:经过平均4.5个月的治疗(3.4~5.8个月),上颌磨牙平均远移2.16±1.3 mm,而下颌磨牙平均向近中移动1.38±0.64 mm.终磨牙的Ⅱ类咬合关系得到纠正.结论:NiTi螺旋弹簧多用弓装置是一种有效的改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治疗方法,其矫治机制是在上颌磨牙远移的基础上,下颌磨牙适当近移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段银钟;陈学鹏;霍娜;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

    目的:对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获得足够量的细胞用于材料细胞相容性实验.方法:骨髓髓腔冲洗获得新西兰大白兔幼兔股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约2周汇成单层,传代后1周左右长满瓶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见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单核细胞,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长多边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缺损材料细胞相容性研究的受试细胞.并且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唐月军;吕春堂;周中华;汪大林;曹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Seal&Protect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Seal&Protect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共62个颈部牙本质过敏的牙齿,采用Seal&Protect封闭剂进行治疗,观察即刻、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经Seal&Protect封闭剂治疗,即刻有效率98.4%,一个月后有效率94.9%,三个月后有效率86.8%.结论:Seal&Protect封闭剂为治疗颈部牙本质过敏的理想材料.

    作者:张爱莉;王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变色牙内漂白疗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变色牙内漂白疗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需作内漂白的牙齿行根管治疗术后,髓腔内置入30%过氧化氢小棉球暂封,达到正常色泽后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3年后复查.结果:75个牙3年后复查68个牙,有效率达97.06%.结论:内漂白法治疗变色牙可恢复到正常牙色范围.

    作者:陈晓玲;张莺;陈作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压低辅弓矫治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压低辅弓对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矫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压低辅弓打开高角型Ⅱ类错(牙合)病例的咬合,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ANB、U1-PP和OB分别平均减小了2.55mm、2.19 mm和2.45 mm.结论:压低辅弓可有效实现切牙压低,使高角型Ⅱ类错(牙合)深覆(牙合)明显改善.

    作者:房伟;金作林;沈璇;周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磨牙向后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推磨牙向后矫治器在矫治AngleⅡ类亚类病例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28例患者实施该技术,向患儿和家长介绍推磨牙向后矫治器的结构,基本操作步骤,展示成功病例的照片,说明该矫治器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平时维护矫治器和加强口腔卫生的必要性.结果:一般3个月可顺利完成磨牙远移矫治设计目标.结论:正畸护理可提高患儿的配合意识,有利于正确实施矫治方案.

    作者:刘艳琴;王冬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种常用牙本质粘结剂的边缘封闭性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四种临床常用牙本质粘结剂的边缘封闭性能.方法:在20个离体人恒磨牙颊、舌侧牙颈部各制备3 mm×2 mm×2 mm的箱型V类洞.制备的窝洞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和Single Bond,自酸蚀粘结剂Adper Prompt和Clearfil SE Bond粘结,Charisma复合树脂充填.0.5%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 h后,将充填体连续纵向剖开为四部分,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剖面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并以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牙本质界面的结合状态.结果:各种粘结剂均存在微渗漏现象,龈方微漏程度显著高于冠方(P<0.05).各种粘结剂之间的微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各组界面均存在散在间隙,全酸蚀粘结剂形成的混合层较自酸蚀者厚,树脂突亦较长.结论:多剖面评分法较常规正中剖面法能更全面地评价界面的微漏情况;各种粘结剂均不能完全消除充填体边缘微漏.

    作者:熊宇;陈吉华;王辉;王迎捷;刘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ctivator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

    目的:观察颏兜Ⅲ类牵引与功能矫治器Activator矫治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颏兜口外牵引联合功能性矫治器矫治38例前牙反(牙合)病例.结果:有效地抑制了下颌骨的前伸及发育、上颌骨与牙弓的发育均有改善、磨牙(牙合)关系基本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颏兜与Activator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纠正早期牙列反(牙合),疗效显著,稳定.但下颌牙列舌倾及高角患者不宜使用Activator.

    作者:谢永志;黎慧彤;陈建霞;黄昌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