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切牙倒置阻生矫治1例报道

石咏梅;王早堂

关键词:中切牙, 埋伏阻生牙, 正畸矫治
摘要:患者,男,11.3岁,因上前牙稀疏求治.临床检查正侧位面形正常,|1缺失,3|3之间有散在间隙,双侧第一磨牙呈中性关系.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nHAC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nHAC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nHAC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nHAC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nHAC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陈鹏;毛天球;刘冰;雷德林;程晓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端粒酶在体外培养人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干细胞,于第1、8、10代免疫组化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人表皮干细胞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强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结论: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仍具有端粒酶活性,但不足以抑制该细胞的衰老.

    作者:任琼芬;王军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较大根尖周病变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制根管糊剂对150例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根尖周病变愈合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29例1~2周后窦道消失,6个月后X线片检查可见根尖周骨质稀疏区缩小或消失.13例失败,治愈率82.88%.结论:较大根尖周病变患牙经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国常;倪德敏;黄铭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窦径路治疗三叉神经痛9例报告

    目的:解决三叉神经痛第二支术后复发.方法:采用经上颌窦径路在翼腭窝内行上颌神经切断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共治疗9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治愈率100%,无复发病例.结论:经上颌窦径路上颌神经切断术手术创伤小、效果好、避免经颅手术的并发症,是治疗复发性上颌神经痛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家锋;邢树忠;万延俊;管海虹;贺文鹏;张红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FGF和rhBMP对牙周膜细胞胶原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bFGF、rhBMP分别及联合作用对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胶原酶Ⅱ、Ⅳ(CollagenaseⅡ、Ⅳ)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相关性;优选佳显效浓度.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第一前磨牙,刮取根中1/3牙周膜组织作为标本,采用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察bFGF、rhBMP梯度含量分别及联合作用对人PDLCs胶原酶Ⅱ、Ⅳ水平的影响.结果:①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bFGF(10)浓度组能显著抑制PDLCs胶原酶Ⅳ的表达(P<0.01);rhBMP(200)浓度组能诱导PDLCs胶原酶Ⅳ的表达(P<0.05);bFGF(10)、rhBMP(25)浓度组均能显著诱导PDLCs胶原酶Ⅱ的表达(P<0.01);动态观察bFGF(10)+rhBMP(200)连续7 d对胶原酶Ⅱ、Ⅳ水平的抑制效应呈现连续的递增趋势(P<0.05).②rhBMP与人PDLCs胶原酶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rhBMP与人PDLCs胶原酶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bFGF、rhBMP联合作用能更显著地抑制人PDLCs胶原酶Ⅱ、Ⅳ的表达,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中bFGF(10)+rhBMP(200)为佳显效浓度.

    作者:赵征;金岩;张广耘;文玲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远中错(牙合)畸形的Moyers分类

    目的:探讨远中错(牙合)畸形Moyers分类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Moyers分类对114例远中错(牙合)患者进行分类,分析构成比.结果:114例患者Moyers分类的各型构成比为:A型27.19%,B型10.53%,C型14.03%,D型25.44%,E型7.02%,F型15.79%.其中牙型错(牙合)占27.19%,骨型错(牙合)占72.81%,并以下颌后缩型为多见.结论:Moyers分类能明确远中错(牙合)畸形的部位、性质,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秦燕军;赵春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口腔黏膜层寄生美丽筒线虫1例

    患者,女,34岁,维吾尔族,教师,平时身体健康,生长于本地,未到过外地.2003.10.24,无意中发现上腭中线偏左侧有一异物,无疼痛及发痒等不适感.异物呈白线样团块,约半粒黄豆大小,可移动到上腭前部.半年后又觉口腔黏膜层有移动样感,局部发现有两条白线样异物,时直时屈,影响发音.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郭克生;仵福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牙本质粘结剂应用于临床盖髓的疗效观察

    临床上对深龋和意外穿髓的病例以盖髓治疗为主.保持牙髓活力不仅可以缩短疗程,更重要的是保存了牙齿的生理功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作者自2001年起应用登士柏牙本质粘结剂Prime/BondNT作为直接或间接盖髓剂,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馥菲;林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作者:逄秀凤;陈建钢;庞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受力分析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牙齿进行模拟分析.方法:将离体上颌第二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后,在通用CAD软件UG中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A中划分网格,分析牙齿各部位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结果:在多种典型受力情况下,应力极值多发生在牙尖、咬合面凹陷处和牙颈处,如果忽略应力集中的影响,危险的地方为牙颈,即临床中常见的牙冠折裂.结论: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可以得到较直观的分析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提出理论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与修复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吕纯洁;董湘怀;潘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蛋白质谱的变化,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以及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作者:王文梅;郑春兰;胡勤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交互牵引在矫治替牙期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交互牵引矫治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的效果.方法:35例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者,通过交互牵引及垂直牵引的方法,解除反(牙合)使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结果:35例患者均在一周内解除反(牙合),一个月内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交互牵引能迅速解除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保证前牙正常功能和改善美观.

    作者:郑焱;王立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细胞移植与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由于再生细胞数量与质量的不足,常造成牙周再生困难.利用组织工程方法能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对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类型、生物学功能及细胞移植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浈;刘宏伟;金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口腔鳞癌中RHAMM Mrna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内透明质酸结合受体(RHAMM)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4例口腔高分化鳞癌和4例口腔中分化鳞癌,并取自身的癌旁黏膜和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标本RHAMM 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RHAMM基因在口腔高分化鳞癌的癌组织、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癌组织表达量高于正常黏膜和癌旁黏膜(P<0.05),正常黏膜和癌旁黏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AMM基因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形成、进展和转移.

    作者:仝向娟;唐瞻贵;张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方丝弓矫治技术中人字型唇弓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人字型唇弓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人字型唇弓应用于58例前牙前突、拥挤及深覆(牙合)患者,分析人字型唇弓的适应症,矫治器的设计及应用,并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切牙被压低1.43 mm,下切牙被压低2.59 mm,上磨牙有1.07 mm的伸长,下磨牙有1.41 mm的伸长.前磨牙前倾、尖牙后倾的趋势得到纠正,前后牙牙轴得到有效的控制,矫治后可获得良好的(牙合)关系.结论:人字型唇弓能有效地纠正和预防前磨牙前倾、尖牙后倾并可有效地打开咬合.

    作者:姜萃长;聂向真;张素艮;唐新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初发腮腺多形性瘤(PA),32例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CPA)及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CD44v6 和MMP2 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初发瘤、复发瘤及正常腮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0%、78.13%、20.00%,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2在初发瘤和复发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0%、53.13%,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00%(P<0.05),而初发瘤和复发瘤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与MMP2 在初发瘤及复发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2、CD 44v6 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明显关系,肿瘤复发可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黎昌学;朱声荣;陈卫民;汤国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情绪指导在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情绪指导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的辅助疗效.方法:128例围考期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实验组应用情绪指导和冠周炎传统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冠周炎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2.2%,复发率21.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情绪指导有利于急性冠周炎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王引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丁香油酚对全酸蚀/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含丁香油酚的暂封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inc oxide-eugenol,ZOE)对全酸蚀/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前磨牙;两种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All Bond 2和 Single Bond,两种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和iBond.实验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存储于37 ℃的蒸馏水中,一周后两组分别使用4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用微拉伸法测试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界面.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使用ZOE对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粘接剂的类型对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提示,All Bond 2和 Single Bond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Clearfil SE Bond和iBond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多发生在粘接剂内.结论:含丁香油酚的暂封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全酸蚀系统的All Bond 2和 Single Bond的粘接强度无影响,对自酸蚀系统的Clearfil SE Bond和iBond有显著不利影响.

    作者:王飒;黄翠;郑铁丽;张智星;张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76例增强型玻璃离子体与核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对牙冠缺损严重,用充填办法难以修复的患牙在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螺纹桩根管内加固,制作增强型玻璃离子桩核,然后进行金属全冠修复,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和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切牙倒置阻生矫治1例报道

    患者,男,11.3岁,因上前牙稀疏求治.临床检查正侧位面形正常,|1缺失,3|3之间有散在间隙,双侧第一磨牙呈中性关系.

    作者:石咏梅;王早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