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离子治疗机治疗唇部粘液腺囊肿426例临床分析

徐剑波;董翠芳;邹浩洁;张学亮

关键词:电离子, 手术, 粘液腺囊肿
摘要:1996.2-2003.1,我科用SXZ型电离子治疗机对426例唇部粘液腺囊肿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来源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降解胶原能力研究

    目的:体外培养条件下比较健康人及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对鼠I型胶原降解的影响和差异.方法:在6孔板底制备胶原膜,取固定数量的对数生长期健康人及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成纤维细胞接种于胶原膜中央,分别于孵育24 、48 、72 h后消化弃去细胞,考马斯亮兰液染色胶原膜,显微镜下测定降解区和非降解区的光密度来比较不同时间段各组细胞的胶原降解量.结果:健康人和侵袭性牙周炎各3例标本来源细胞的结果基本一致,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胶原降解量相应增加;而各时间段病变组的胶原降解量较健康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健康人和侵袭性牙周炎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对鼠I型胶原均有降解作用并呈现出时间效应,而且病变组的作用更强.

    作者:王勤涛;张玉梅;袁乃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儿童口腔黏膜扁平苔藓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病,好发于中年人,儿童发病少见。我科收治6例儿童患者,平均年龄9.8岁,男4例,女2例,发病部位在下唇、颊部和舌腹,2例为非糜烂型,4例为糜烂型,采用宁康口内胶(NT)和/或康宁克通-A(KT)局部治疗,1例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结果表明,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对儿童OLP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殷操;陈华;王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颏部猫抓病1例报道

    发生于颏部的猫抓病实属罕见,我科2002.5.收治1例颏部猫抓性淋巴结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仙芝;周杰;荣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粘接剂对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常用的两种粘接剂对金属全冠粘接固位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精密机床加工制备天然基牙,制作全冠蜡型,常规包埋后用烤瓷合金(镍铬合金)铸造。10个基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磷酸锌粘固粉、玻璃离子粘固粉粘接全冠于基牙上。通过万能实验机测量记录全冠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粘接固位力。结果:用磷酸锌粘固粉、玻璃离子粘固粉粘接的全冠固位力分别为264.80±22.70 N、292.24±30.06 N,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磷酸锌粘固粉在基牙上对金属全冠的粘接固位力小于玻璃离子粘固粉。

    作者:夏海斌;王贻宁;李智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工种植牙在修复中应用28例观察

    目的:总结CDIC种植系统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3~1995年间28例34个种植牙的临床应用及修复效果。结果:CDIC种植体经7~9年观察,成功率85%。结论:CDIC种植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临床效果好等特点。但是要取得好的临床效果,除医生的娴熟操作外,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作者:陈仙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错(牙合)牙弓宽度的测量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错(牙合)的牙弓形态特点。方法: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错(牙合)32副模型为实验组,对照组64副模型中Angle I错(牙合)和 Angle Ⅱ1错(牙合)各32副模型,分别测量上颌尖牙之间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之间距离、下颌尖牙之间距离和下颌第一磨牙之间距离。结果:采用两样本t检验,四项指标中只有实验组的下颌前段牙弓宽度明显窄于对照组(P<0.001)。结论:除了下颌前部牙弓宽度变窄外,严重深覆(牙合)型AngleⅡ2错(牙合)牙弓形态基本正常。

    作者:毕春英;陈国新;贺红;赵英利;东耀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丹参联合雷公藤治疗顽固性RAU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雷公藤、丹参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的疗效。方法:70例顽固性RAU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用丹参、雷公藤,金施尔康联合治疗,对照组34例仅用金施尔康治疗,依据溃疡数目,溃疡间歇时间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复诊61例,治疗期(半年内)疗效: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间歇时间延长P<0.05,总溃疡数减少P<0.05。治疗后1年疗效:实验组:全部病例显效,其中8例痊愈。结论:丹参与雷公藤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RAU效果好,无严重付作用。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良式烤瓷粘接桥的设计与制作

    改良式烤瓷粘接桥作为固定修复的一种方式,由于磨牙少、制作简单、价格低、美观效果好而深受欢迎。改良式烤瓷粘接桥修复成功的要素包括:适应症选择、牙釉质的预备、合理的支架设计、粘结性能较强的树脂粘结剂。

    作者:骆小平;王宁;石玉鹃;刘小宁;张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免疫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

    目的:利用试验家兔口腔黏膜蛋白注射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为研究人类RAU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从试验家兔提取的口腔黏膜蛋白及沉淀物,分别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将上述抗原注入家兔脊柱二侧皮内,2周注射一次,观察家兔口腔溃疡的发病情况及愈合情况。检测试验家兔血清中抗口腔黏膜抗体并做溃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的实验家兔都发生了RAU,血清中抗口腔黏膜抗体阳性。以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组与以沉淀物作为抗原组引发实验家兔RAU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利用兔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实验家兔发生RAU,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均与人类RAU相似,表明此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RAU的模型。也提示了人类RAU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作者:陶学金;李明;逄爱慧;马净植;陈卫民;朱声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灶不明的牙龈转移癌1例

    患者,男性,72岁,因上前牙区肿物渐大伴疼痛1月余就诊。检查见:上唇系带两侧各突起一菜花样红色肿物,表面附着黄白色分泌物,肿物约1.7 cm×1.2 cm×0.7 cm大小,边界清楚,质软,触之出血,略有压痛。

    作者:刘涛;郭朝忠;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牙髓细胞 MMP-1和COX-2的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人牙髓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IL-1β介导MMP-1、COX-2 对炎症的基质降解、炎性疼痛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重组人IL-1β刺激牙髓细胞18 h,提取牙髓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 半定量PCR检测基质MMP-1、COX-2的mRNA的表达.结果:外源性的重组人IL-1β明显地刺激牙髓细胞MMP-1、COX-2的mRNA的表达,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IL-1β使得牙髓细胞MMP-1、COX-2的mRNA的表达量增多,表明牙髓炎症时IL-1β分泌异常增多,会引发基质金属蛋白酶-1、环氧化酶-2(COX-2)表达异常的增多,参与并加剧炎性基质降解、炎性疼痛产生.

    作者:陆群;周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口腔癌淋巴化疗

    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全身化疗,但由于它们各自存在缺陷且毒副作用较大而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探索对颈淋巴结转移灶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治疗口腔癌的重大课题之一。随着药剂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癌周毛细淋巴管特点的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癌周毛细淋巴管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将抗癌药物与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结合,制备成淋巴靶向性抗癌缓释药物剂型,经癌周局部注射,使药物通过淋巴引流到达区域淋巴结转移灶内,达到对转移淋巴结靶向长时间持续给药的淋巴化疗(或药物淋巴清扫)方式,由于具有高效低毒、创伤小和易推广应用的特点,因而它是极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治疗模式。本文总结了淋巴化疗的机理及在实体癌和口腔癌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杨凯;温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二磷酸盐对大鼠快速上颌扩弓后腭中缝骨重建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磷酸盐(BP,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对大鼠快速上颌扩弓后腭中缝骨质重建的影响. 方法:对6周龄SD雄性大鼠66只进行快速上颌扩弓实验:快速扩弓1周、保持4周、复发4周.在保持期大鼠接受5种不同的处理,分别为:保持4周不注射BP组(R4)、保持4周注射BP 1周组(R4B1)、保持4周注射BP 2周组(R4B2)、保持4周注射BP 3周组(R4B3)、保持4周注射BP 4周组(R4B4).分别在扩弓结束、保持结束、复发结束时处死大鼠,制作脱钙骨及不脱钙骨切片,计算5种处理方法大鼠扩弓后的复发率(RR) 、矿化沉积速率(MAR) 、破骨细胞数量(ON). 结果:R4与R4B1的RR、MAR及ON差别无显著性,R4B2与R4B3的RR、MAR及ON差别无显著性,但R4、R4B1与R4B2、R4B3与R4B4之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BP确实能抑制骨吸收,快速上颌扩弓后机械保持配合BP注射,能减少扩弓的复发率,但注射BP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剂量过大反而对矿化产生一定的障碍.

    作者:陈莉莉;段银钟;李若萱;徐璐璐;毕惠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失血与输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32例,术中不输血,仅输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分别观察手术开始10、20、30 min和术后30 min的Bp、HR、SPO2及Hb、Hct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比较使用或不使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SBp、DBp、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SPO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Hb、Hct值有下降,但术后Hct值均大于30%。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者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能保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既节约血源,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

    作者: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牙龈炎菌斑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目的:观察0.1%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纯性牙龈炎48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双盲法分别给予0.1%西吡氯铵含漱液(实验组)或爱诺天健含漱液(对照组)。(主要成分亦为0.1%西吡萌铵)。每天5次,晨起、睡前、饭后各一次,每次含15 ml,持续漱口60 s,漱口后1 h内禁饮食,7 d为一疗程。就诊当天(1 d)、4 d、8 d按照Quigley-Hein 指数(Turesky改良)测定菌斑指数。第1天行左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第8天行右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无组间差异(P>0.05),基线检查菌斑指数无组间差异(P>0.05);中期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基线值(P<0.05),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终点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中期检查值(P<0.05),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期和终点检查左半口菌斑指数测量值与右半口测量值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0.1%西吡氯铵含漱液可预防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的形成。

    作者:吴军正;周威;万玲;黄明霞;杨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离子治疗机治疗唇部粘液腺囊肿426例临床分析

    1996.2-2003.1,我科用SXZ型电离子治疗机对426例唇部粘液腺囊肿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剑波;董翠芳;邹浩洁;张学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反式维甲酸和α-干扰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联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α-干扰素(α-IFN)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腺样囊性癌的新途径.方法:应用ATRA和α-IFN,分别以单用、两两联用对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作用, 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两药联用时较两药分别单用时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升高, 平板克隆形成率下降, 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 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 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α-干扰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根尖炎约诊间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检测

    目的:比较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前后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的变化。方法:①标准纸尖法用于测量根管渗出液体积;②ELISA法和RIA法分别用于检测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结果;①急性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中渗出液IL-1β、PGE2浓度、渗出液体积均显著减少(p<0.0001);②初诊组根尖阴影面积大的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明显高于阴影小者(P<0.0001)。结论:IL-1β、PGE2主要与根尖周炎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骨破坏有关。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刘卫红;孙卫斌;朱庆萍;朱玲;蒋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颌中切牙阻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研究

    目的:对上颌中切牙阻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4例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诊断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治,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切牙萌出到位率达到88%,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96%,活髓牙成功率达90%,牙龈形态良好者达75%。结论: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阻生中切牙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春敏;段银钟;李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RGDS对脑转移舌癌细胞系Tb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合成肽RGDS(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对脑转移舌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RGDS对Tb细胞粘附Matrigel及Fibronectin能力的影响;鸡胚心肌侵袭实验进行RGDS抑制Tb细胞侵袭方面的研究;观察药物对Tb细胞裸鼠肺转移模型中抗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RGDS抑制了Tb细胞对Matrigel及Fibronectin的粘附;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对活体组织块的侵袭、浸润;裸鼠实验中可显著抑制Tb细胞肺转移裸鼠的肺转移结节数.结论:RGD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侵袭、转移活性.

    作者:顾玲;杨连甲;董绍忠;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