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颖;肖悦;郑苍尚;金爱琼
总结我院1995.1~2002.7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例480例.对年龄与性别构成、损伤类型及救治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屈仁泉;李水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141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腮腺包块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79~1998年收治的141例腮腺包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学分类,其中良性肿瘤101例,恶性肿瘤32例,其它病变8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酌情放疗.结果 132例腮腺包块均经手术治愈,2例混合瘤及7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瑞春;刘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以便提供心理指导.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术前躯体化因子分在年龄方面,偏执因子分在文化程度及病种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焦虑、敌对以及偏执因子分在病种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各因子分的变化量比较显示∶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的变化量在性别方面,敌对因子分的变化量在职业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各因子分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并与多种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作者:薛振恂;侯锐;王家同;齐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术前治疗, 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PVP化疗.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免疫化疗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免疫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炳荣;唐恩溢;胡勤刚;杨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六神丸治疗智齿冠周炎的疗效.方法 224例智齿冠周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双盲下投药.并进一步抽取相同类型,相同合并症的病例进行两组间疗效比效.结果两组间有效率相同,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神丸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伟;王莉;侯寿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表面蛋白抗原是变形链球菌组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已成为防龋疫苗的主要研究对象,现将表面蛋白抗原防龋疫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苗;陈洪雷;姜广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PYM)瘤体内注射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4.1~2002.6.用PYM注射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32例,2~4周注射一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个月~8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9%.结论 PYM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金伟;龚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的附着特征.方法 MTT法分析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采用落射荧光观察细胞的粘附形态.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2 h达到饱和态,且呈现不同的粘附时相.细胞之间逐渐以丝状结构联接,丝状结构与钛片的打磨走向一致,后融合成片.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粘附具有规律性,纯钛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细胞的生长极性有明显影响.
作者:周彬;峰煜;王贻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矫治埋伏阻生上前牙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 结果 8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4个月后自然萌出;4例行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5~7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作者:耿海霞;胡春兰;孟岩;董会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金属烤瓷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具有金属全冠的强度和烤瓷全冠的美观,耐磨性好,易配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而且修复自然、逼真.随着金属烤瓷冠修复的增多,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加,笔者对近2年来,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出现并发症的132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吴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93例成人髁状突骨折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张口型、咬合情况、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4例,随访2~8年.经非手术治疗后平均张口度36 mm,90%咬合良好,未发现严重面型不对称及张口型偏移,未见关节强直.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摘除髁状突5例,张口受限,咬合不佳,平均张口度25 mm,效果不满意.结论非手术治疗为大多数髁状突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严格选择适应症,摘除髁状突应尽量少用.
作者:潘剑;范丹;陈绍维;田卫东;周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SX基因对腭突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明确MSX基因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MTT方法观察对照组、RA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变化,原位杂交检测两组细胞中MSX基因扩增水平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10-8 mol / L 的RA明显抑制腭突细胞的增殖,MSX基因表达阳性.结论提示RA通过诱导MSX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在腭裂发生过程中MSX基因是RA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基因.
作者:李鑫;金岩;刘源;王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体外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体外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中的表达.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两种成纤维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牙龈成纤维细胞与牙周韧带细胞中稳定表达,可能在细胞收缩与基质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杨丕山;李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学检查,按照T淋巴细胞表面Ig的F细胞受体来区分其亚群.结果结果表明B细胞活性增高而T细胞下降,免疫调节T细胞中的T4和T8间微弱的平衡被打破.结论舍格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在于自身免疫失调,其原因可能是由于T8的缺损,而使免疫保持不平衡状态.
作者:王成斌;田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茶是世界上为流行的饮料之一,其主要成分茶多酚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的抗诱变和抗癌变作用.本文就茶多酚在口腔中的吸收与代谢、抗诱变和抗癌变机制及其在预防口腔黏膜癌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为新;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使用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结果进行研究,观察其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对牙周病患牙均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GTR);结果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效果满意,结石、菌斑、出血、牙周袋、根分叉及牙松动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尤其以牙周袋及根分叉病变的改善为突出;结论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治疗效果好.
作者:夏洋;欧子民;朱仕煜;梁振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20年Hermann[1]初次报道了氢氧化钙在牙髓治疗中的抗菌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了氢氧化钙有强效灭菌、减轻疼痛、无毒性等特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游古莲;谭颖徽;李忠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下颌开闭口运动的特点,探讨偏颌畸形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Sirognathograph,SGG)采集28例偏颌畸形者及41例咬合正常者大开闭口运动的三维方向时间-位移信号,比较两组受试者下颌运动轨迹的形态、开闭口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偏颌畸形患者开闭口运动轨迹在冠状面内主要分布在患侧,下颌向患侧移动的幅度明显大于向健侧移动的幅度,开口运动中下颌偏离中轴的程度较闭口运动时明显.偏颌者下颌开闭口运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速度比正常咬合者大.结论偏颌患者下颌运动处于能量消耗较高的状态,下颌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
作者:董研;王新木;王美青;郭天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需进行根管治疗者178人217个牙494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工作长度,对照组采用手感法估计根管工作长度,充填根管后拍X线牙片了解其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充填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长度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人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为牙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透明标本法将3803个恒牙依次作髓腔染色,5%盐酸脱矿,酒精系列脱水,后置入冬青油中完成透明.结果根管被分为9型,观察并统计了各型根管在不同牙位、牙根中的发生率.结论中国人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在不同牙位、同一牙位的不同牙根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顾永春;皮昕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