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金岩;刘源;王新文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的附着特征.方法 MTT法分析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采用落射荧光观察细胞的粘附形态.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2 h达到饱和态,且呈现不同的粘附时相.细胞之间逐渐以丝状结构联接,丝状结构与钛片的打磨走向一致,后融合成片.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粘附具有规律性,纯钛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细胞的生长极性有明显影响.
作者:周彬;峰煜;王贻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术前治疗, 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PVP化疗.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免疫化疗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免疫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炳荣;唐恩溢;胡勤刚;杨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需进行根管治疗者178人217个牙494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工作长度,对照组采用手感法估计根管工作长度,充填根管后拍X线牙片了解其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充填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OT ZX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测定根管长度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颊囊癌金黄地鼠肺组织的毒副作用.方法将75只金黄地鼠用5%DMBA涂擦颊囊诱发颊囊癌后分别用0.2 mg/kg 、0.4 mg/kg和0.5 mg/kg三种剂量的平阳霉素行腹腔注射; 对照组每日灌服消炎痛拮抗.结果随平阳霉素用量的增加,金黄地鼠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呈上升趋势;消炎痛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对抗平阳霉素的肺毒性.结论平阳霉素用量较大时(超过0.4 mg/kg)可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如果同时使用消炎痛,则可有效地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永生;杨燕;董宝财;王定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2587例临床拔牙病例进行分析,了解拔牙与龋病、牙周病及正畸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口腔科1999.1~2000.12间拔牙病例2587例,并与1954年刘复庭[1]对北京医学院拔牙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因龋病拔牙率与1954年相比下降17.32%.拔牙高峰年龄55~65岁较1954年25~30岁明显推迟.牙周病拔牙率与1954年组相比提高9.54%.拔牙高峰年龄55~65岁,较1954年的40~50岁明显推迟.正畸拔牙率比1954年提高2.21 %.结论随着龋病、牙周病防治工作的提高,因龋病、牙周病失牙病例逐渐减少,而随着口腔正畸的开展,因正畸拔牙病例增加.
作者:赵俊颖;肖悦;郑苍尚;金爱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SX基因对腭突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明确MSX基因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MTT方法观察对照组、RA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变化,原位杂交检测两组细胞中MSX基因扩增水平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10-8 mol / L 的RA明显抑制腭突细胞的增殖,MSX基因表达阳性.结论提示RA通过诱导MSX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在腭裂发生过程中MSX基因是RA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基因.
作者:李鑫;金岩;刘源;王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GbpB融合蛋白免疫SD大鼠时,其所诱导的血清和唾液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B融合蛋白皮下免疫SD大鼠,免疫后间隔一定时间收集大鼠的血清及唾液,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GbpB抗体.结果 GbpB融合蛋白免疫大鼠,可引起血清中IgG及唾液中IgA的显著提高.另外,GbpB融合蛋白免疫大鼠,38天采血,血清中抗GbpB抗体效价高,以后逐渐降低.结论变形链球菌GbpB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供研制防龋疫苗.
作者:卫克文;肖明振;吴补领;苏凌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下颌开闭口运动的特点,探讨偏颌畸形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Sirognathograph,SGG)采集28例偏颌畸形者及41例咬合正常者大开闭口运动的三维方向时间-位移信号,比较两组受试者下颌运动轨迹的形态、开闭口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偏颌畸形患者开闭口运动轨迹在冠状面内主要分布在患侧,下颌向患侧移动的幅度明显大于向健侧移动的幅度,开口运动中下颌偏离中轴的程度较闭口运动时明显.偏颌者下颌开闭口运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速度比正常咬合者大.结论偏颌患者下颌运动处于能量消耗较高的状态,下颌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
作者:董研;王新木;王美青;郭天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矫治埋伏阻生上前牙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 结果 8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4个月后自然萌出;4例行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5~7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作者:耿海霞;胡春兰;孟岩;董会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制备cbfa1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和效价分析,观察其在骨和牙胚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自制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血清,提取小鼠牙胚、颅骨和肝脏组织的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表达特性.结果 cbfa1蛋白在小鼠颅骨和牙胚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人骨肉瘤细胞系中呈强阳性表达.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有效作用滴度分别为1:400和1:1000.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兔抗小鼠cbfa1多克隆抗体.
作者:余擎;肖明振;吴补领;田宇;朱庆林;郭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以便提供心理指导.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术前躯体化因子分在年龄方面,偏执因子分在文化程度及病种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焦虑、敌对以及偏执因子分在病种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各因子分的变化量比较显示∶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的变化量在性别方面,敌对因子分的变化量在职业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各因子分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并与多种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作者:薛振恂;侯锐;王家同;齐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学检查,按照T淋巴细胞表面Ig的F细胞受体来区分其亚群.结果结果表明B细胞活性增高而T细胞下降,免疫调节T细胞中的T4和T8间微弱的平衡被打破.结论舍格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在于自身免疫失调,其原因可能是由于T8的缺损,而使免疫保持不平衡状态.
作者:王成斌;田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对1977~2002年华西口腔医学院收治的21例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病例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牙骨质-骨化纤维瘤的X线表现特点为①多发于下颌骨前磨牙及磨牙区.②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楚,部分周缘可有致密骨壁线.③病变区密度不均匀,为放射透光区与阻射区混杂存在.④病变区膨胀及相关牙受压移位明显,而牙根吸收不明显,病变区内可含牙.⑤发生于下颌的单囊性病变:位于牙根下方,呈圆或类圆形,根尖下方有不规则的致密团块影,病变周围有致密骨壁线.结论通过对牙骨质-骨化纤维瘤X 线表现的分析可以为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斌;王虎;郑广宁;吴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人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为牙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透明标本法将3803个恒牙依次作髓腔染色,5%盐酸脱矿,酒精系列脱水,后置入冬青油中完成透明.结果根管被分为9型,观察并统计了各型根管在不同牙位、牙根中的发生率.结论中国人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在不同牙位、同一牙位的不同牙根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顾永春;皮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正畸治疗中,由于矫治器的戴用,使菌斑更易堆积,因此,对正畸患者加强口腔护理,防止龈炎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刘新民;姜志文;赵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PYM)瘤体内注射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4.1~2002.6.用PYM注射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32例,2~4周注射一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6个月~8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9%.结论 PYM治疗儿童颌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金伟;龚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20年Hermann[1]初次报道了氢氧化钙在牙髓治疗中的抗菌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了氢氧化钙有强效灭菌、减轻疼痛、无毒性等特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游古莲;谭颖徽;李忠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141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腮腺包块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79~1998年收治的141例腮腺包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学分类,其中良性肿瘤101例,恶性肿瘤32例,其它病变8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酌情放疗.结果 132例腮腺包块均经手术治愈,2例混合瘤及7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瑞春;刘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颌骨骨折17例,术前CT扫描形成三维图像,显示颌骨的三维结构,准确测量骨折移位的距离,并与健侧对比.术后进行CT扫描,定量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 17例颌骨骨折复位均达到三维对称和基本对称.结论三维CT影像技术对颌骨骨折移位空间立体测量准确性高,对颌骨骨折诊断和手术复位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总结我院1995.1~2002.7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例480例.对年龄与性别构成、损伤类型及救治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屈仁泉;李水根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