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平;王虎中;张敏;王林虎
1. 流动复合体窝沟封闭术复合体(compomer)是由Blackwell发明,并于1993年获得专利,1994年登士柏De Trey公司率先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第一代产品Dyract(主要用于乳牙和恒前牙的修复),后来又推出了适用于乳、恒牙各类窝洞修复的第二代产品Dyract AP.
作者:杨富生;樊淑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明胶酶-A(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转移的相关性及VEGF和MMP-2的关系.方法:应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比较口腔鳞癌细胞系TSCCa和转移癌细胞系GNM的体外侵袭力;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细胞系中VEGF和MMP-2 mRNA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定量测定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和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VEGF和MMP-2的活性.结果: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表明转移癌细胞系GNM的体外侵袭力较强,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为(40±3.6)%,而口腔鳞癌细胞系TSCCa体外侵袭力相对较弱,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为(16±3.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T-PCR结果显示GNM细胞VEGF和MMP-2 mRNA表达水平均较TSCCa细胞高(P<0.05);ELISA法显示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中VEGF和MMP-2的活性显著高于口腔鳞癌细胞系TSCCa(P<0.05).结论:口腔鳞癌细胞体外侵袭力与VEGF和MMP-2的表达正相关;在口腔鳞癌侵袭转移中,VEGF与MMP-2可能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有可能作为反映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金晓明;李雅馨;李金荣;李宁毅;贾暮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分布、刺激引导成骨细胞聚集、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 mm圆形洞穿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 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成骨细胞、新生骨细胞大量TGF-β阳性表达,细胞间质及纤维组织中散在的TGF-β阳性反应;近骨床区各期内两组间TGF-β阳性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远骨床区Co/N-TCP组TGF-β阳性表达高于Co/TCP组.结论:Co/N-TCP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骨缺损区可有效刺激引导TGF-β表达,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作者:凌翔;陶学金;陈卫民;刘胜洪;王罡;吴慧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评估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状况的一种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近年来,已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及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的进行,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邹浩;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钛75合金经不同浓度硝酸钝化处理后在口腔中的耐孔蚀性能. 方法:将钛75合金加工成30 mm×10 mm×1 mm板片,分别在40%,70%浓度硝酸进行钝化处理,测定稳态电位值和临界孔蚀电位并描记阳极极化曲线图. 结果:试样经70%,40%浓度硝酸进行钝化处理后,人工唾液中稳态电位值分别为-83.2mV,-70mV. 试样经70%浓度硝酸钝化处理后可获得临界孔蚀电位正,为+1860 mV.而试样经40%浓度硝酸钝化处理后的临界孔蚀电位处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钛75合金经70%浓度硝酸钝化处理后在口腔中耐孔蚀.
作者:宋应亮;朱文忠;李德华;袁璐;李自力;姜慧娟;张尔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舍格林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简称SS)患者唇腺组织中过度浸润的淋巴细胞上的白细胞共同分化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45,CD45)的表达,以探讨淋巴细胞在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浸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5R、CD45RO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唇腺组织过度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5RO阳性表达的T细胞占65.74%,CD45R阳性表达的B细胞占27.38%. 结论:在SS病变中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的免疫反应.
作者:刘明;高文信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腮腺放射性损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高压氧预防腮腺放射损伤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大白兔一侧腮腺区作放射总量为16 Gy钴60放射,其中一组在放射期间和放射结束后作16舱次高压氧(0.25 MPa)吸入,放射结束后42周,光镜下观察放射侧腮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16例腮腺标本均可见腺体萎缩,小叶中央坏死,间质纤维化,血管管腔狭窄,但小叶边缘浆液性腺泡细胞和间质内导管存在.两组间腮腺损伤的程度无差异.结论:高压氧吸入对预防腮腺损伤无明显作用.在一定的放射剂量范围内,部分腮腺小叶边缘腺泡细胞可避免不可逆性放射性损伤.
作者:陈伟良;王建广;李劲松;陈小华;李汝瑶;林承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MEAW技术在错牙合畸形矫治末期进行精细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矫治14例,年龄14-26岁,平均17.8岁,18岁以上6例.经标准方丝弓技术矫治后遗留局部小开牙合,上下颌牙齿尖窝交错关系未建立等缺陷,采用MEAW技术加颌间弹力牵引进行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结果:经过MEAW技术3-6个月的精细调整,全部病例均达到预期矫治效果,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达到了牙合的稳定状态.结论:对矫治末期出现的缺陷,通过MEAW技术加各种不同方向和力值的颌间弹力牵引,进行牙列的精细调整,可建立完善的牙齿尖窝对应关系,提高矫治效果.
作者:冮卫东;毛琼;熊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对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正畸病例287例,成年组74例,平均年龄19.9岁.对照组213例,年龄16岁以下.通过询问、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①对正畸治疗的认识;②就诊的主要原因;③正畸治疗的目的;④与医师配合情况;⑤治疗中的情绪变化.结果:成年组对正畸认识程度和对治疗的要求高,配合积极、对治疗也有信心.但与儿童相比,对疗效存在顾虑多,部分病例表现为焦虑不安、畏缩、害羞、性格内向,自卑而缺乏勇气.护理上应帮助患者克服不适心理,消除顾虑;采用宣教咨询方式介绍矫治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清楚、更有意义的信息,提高其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及信心.结论:成年正畸患者护理应根据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对策.
作者:吕愉;孟玉娥;魏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 DOK)的形态学特征,为进一步采用该细胞研究口腔癌前病变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OK细胞,并与正常角化细胞(Oral Keratinocytes, OKC)以及鳞癌Tca8113细胞比较.结果:DOK和OKC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但与Tca8113显著不同,电镜下可见DOK细胞间桥粒明显减少.结论:DOK有别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细胞.
作者:周曾同;黄吉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钛网加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基质,植入自体下颌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钛网固位和加强,植入6周、12周后经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X线观察有骨形成,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骨磨片显示钛网和新骨获得良好的愈合.结论:钛网加强的BMSC/松质骨基质可诱导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晓东;杨维东;宋九余;钱奇春;顾晓明;陈富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4 h内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通过15例施术的实践,制订手术适应症,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新生儿全身情况监护,评估,麻醉选择,手术效果评价等.结果:15例围手术期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与正常新生儿无明显差异,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 24 h内新生儿唇裂修复术是安全的,麻醉选择成功,护理常规简明、适用,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李志远;熊炎斌;王鹏强;金凌应;杨和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从DNA的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程序外DNA合成检测法(UDS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每分钟放射计数(CPM)值.结果:材料浸提液的CPM均值为1262,与阴性对照组(81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6734)差异显著(P<0.01).结论: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不会引起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DNA损伤.
作者:陈卫民;王罡;凌翔;谢长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70岁.右上中切牙为孤立牙,牙冠形态正常,近中牙颈部深龋,因修复需要局麻下拔除,发现为唇舌向分根牙,根分叉位于根尖1/3处,经舌面开髓后插入光滑髓针,摄X线牙片显示为双根管(见图1).
作者:郭家平;王虎中;张敏;王林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综述了氯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氯喹通过抗炎、免疫抑制、抗感染等作用,应用于口腔扁平苔藓,在改善病情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此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翠萍;陆春燕;王文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23例上颌单颌拔牙的Ⅱ1错(牙合)模型,测量矫治前后的Bolton指数.结果:矫治前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后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前全牙比为88.32%±1.76%,矫治后全牙比为88.39%±1.85%,矫治前后的前牙比与全牙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后的全牙比接近拔牙后的适比率88%,此种拔牙模式是针对Ⅱ1错(牙合)一种行之有效的拔牙模式.
作者:杜英;段银钟;陈曦;杨彤彤;杨振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牙周韧带细胞体外常规状态及矿化诱导下钙化特性的差异.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原代培养,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在体外长期培养,条件培养组加入矿化诱导液,常规培养组不加任何矿化诱导因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矿化情况,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显示钙盐沉积. 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两组均表现为融合期、复层期、结节期、矿化期,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均显示结节内有钙盐沉积.但常规培养组矿化所需的时间要比条件培养组长1周左右.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无论有无矿化诱导因素存在,均具有向矿化组织形成细胞分化的趋势,但矿化诱导因素的存在可以促进矿化结节的早期形成.
作者:曹金芳;李纾;庄昭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儿,女,3月,维族,因吞咽时呛咳就诊,检查见:精神可,营养差,头颅无畸形,口唇未见异常,口腔中未见舌体,在舌根部位仅见有0.5 cm长肉状物,心肺未见异常,四肢无畸形.
作者:张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上前牙种植义齿修复,其美学处理一直是修复医师所倍加关注的.种植术前的整体计划,种植体的植入,软组织成形,骨移植,临时义齿的修复及修复体的成形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上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种植义齿修复的不同阶段用不同方法来提高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
作者:冯波;施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中,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间隙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设计,对2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直丝弓矫治病例关闭间隙时进行上颌牙齿移动的对比研究.结果:两步滑动法在节省支抗方面并不优于一步滑动法,且治疗时间明显比一步法长.两种方法在维持覆牙合及前牙转矩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一步滑动法在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间隙时更有优势.
作者:黄颖荷;钟小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