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铭;彭国光;吴俊伟
病例报告例1,庞某,女,63岁,1998年12月就诊.述左鼻翼外下方有绿豆大黑痣多年,无痛痒等不适症状.因恐恶变于1年前在某医院行激光治疗,约半月余伤口愈合,该处平整颜色完全正常.
作者:朱光第;陈炳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77岁,农民.于一年半前无意发现左耳垂下方有一杏核大小的肿块,轻微活动,无痒痛不适感.随后逐渐长大,生长速度缓慢,无消长史.半月前,因感冒伴肿块肿痛,口服消炎药物,效果欠佳,来我院就诊.
作者:肖桂秋;尹秀凤;韩金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炎性假瘤属于增生性炎症的一种类型,并非真正的肿瘤且伴有良性的临床经过.由于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复杂且病理学表现因部位不同又不尽一致,在颌面部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
作者:肖水生;贺鸿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0岁,侗族,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肿张,经卫生队消炎治疗,肿胀明显消退,但发现肿胀区遗有两个小肿块,当时未予处理.之后右面部反复肿胀,消炎治疗可消肿,但两肿块仍存在.于1997年7月30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颊部肿物”收住院.患者既往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遗传病史及手术外伤史.
作者:李淑云;张津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伤性溃疡(FU)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FU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28例FU中,青少年多见,占85.7%,平均年龄8岁,成人4例,占14.3%,男:女=3:1;发病部位以唇、颊、舌多见;溃疡类型为地图型、直沟型和弹坑型;通过纠正不良习惯,采用皮质激素药膏治疗,总有效率96.43%,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FU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且对皮质激素药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殷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确定VEGFR-3的表达及定量.结果 VEGFR-3主要表达定位在脉管结构,在正常及病变上皮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口腔癌VEGF-C表达阳性之VEGFR-3染色脉管数目比阴性增多,淋巴结转移比无转移增多(P<0.01);而鳞癌比正常黏膜、白斑增多(P<0.05);随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增高,VEGFR-3染色脉管数目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C表达的增高,通过其受体VEGFR-3导致了淋巴管的增生,这种增生在肿瘤情况下很可能导致了淋巴道转移的增加.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材料与方法1.自1998年8月至今作者在门诊手术室对3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进行Ⅱ期整复,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3~29岁,平均16岁.15例术前曾行齿槽裂植骨修复术,2例曾行双重牙列修复术.
作者:张继生;唐友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移植肌肉、重建神经支配.方法以兔的舌下神经及神经袢,副神经及胸头肌为动物模型,进行重建横纹肌神经支配的研究.结果舌下神经移位吻合与神经袢植入胸头肌6个月后,经组织形态学和肌电活动等方面的检测证实,神经成功的获得了再生,部分重建了肌肉功能.结论将移植肌肉的神经残端与原器官的支配神经近端吻合,同时再将相关的神经植入肌肉内的手术设计是合理的,能够重建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将该方法用于舌癌切除术后重建及再造舌的神经支配,有希望改善其术后的功能,并防止其萎缩退变.
作者:蒙宁;陈天山;蒙敏;范颖峰;梁自民;曹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26岁.因外阴部赘生物半年,伴舌腹部赘生物前来就诊.经问诊,有不洁性交及口交史.皮肤科诊断为“生殖器尖锐湿疣”.
作者:董宝财;李映芳;龚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寻找治疗OLP安全有效的方法,作者对20例OLP患者采用口服小剂量氯喹及局部应用Nd:YAG激光照射,结果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可以在临床上试用.
作者:管志江;朱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卡环设计与基牙牙槽骨及剩余牙槽嵴吸收之问的关系.方法选择牙列远中游离缺失的患者55例,其中末端基牙采用RPI型卡环13例,RPA型16例,传统三臂卡环26例,于义齿修复当时以及修复后6月和12月时,拍摄该末端基牙的定位X线根尖片,并进行数字减影分析,计算末端基牙牙槽骨及剩余牙槽嵴的骨吸收参考体积量.结果①剩余牙槽嵴以及末端基牙颊舌侧牙槽嵴顶的吸收:RPA组低于RPI组和传统三臂卡环组;②末端基牙远中牙槽嵴顶的吸收:RPA组和RPI组低于传统三臂卡环组.结论近中支托设计的卡环,较远中支托设计的卡环,更利于维护末端基牙远中牙槽骨的健康;RPA型卡环设计较RPI和传统三臂卡环设计更利于维护末端基牙颊舌侧牙槽骨以及剩余牙槽嵴的健康.
作者:张仁国;王新知;张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病在AIDS中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对13例HIV/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并行真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长期腹泻、低热、消瘦.3例发生严重的口腔白色念珠菌病,1例伴消化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先兆症状,也易合并其它病损(二重感染),对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防止感染向口咽、食道、胃等部位发展.
作者:吴小燕;王望梅;汤爱明;桂希恩;李辉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从小牛骨基质中提取并部分纯化bBMP,以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方法通过SDS-PAGE电泳及生物活性鉴定实验,证实bBMP保留了其活性蛋白成分,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此基础上,合成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即HA-bBMP-Co,用以整复家兔尺骨中段1.5 cm节段性骨缺损,并对缺损区新骨生长量进行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 HA-bBMP-Co复合人工骨植入整复节段性骨缺损,其新骨生长量明显高于同期HA-Co复合人工骨组(P<0.01).结论 HA-bBMP-Co复合人工骨能有效地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作者:费伟;李铮;尹明平;王大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Nd:YAG激光照射洞缘牙釉质对复合体Dyract充填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新鲜拔除的完整离体牙5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26颗)和对照组(24颗).在样本牙的颊舌面制备V类洞,对照组常规完成Dyract充填,实验组用Nd:YAG激光照射洞缘牙釉质后再行Dyract充填.所有样本经冷热循环处理后,再进行微渗漏实验.用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激光光蚀组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微渗漏实验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Nd:YAG激光的光蚀作用有助于增强复合体Dyract与牙体组织的结合,改善边缘封闭,减少微渗漏,有利于充填成功.
作者:李梅;朱晓斌;欧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混合酸脱钙时间及脱钙温度对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脱钙,记录脱钙时间、温度,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比较混合酸的脱钙时间及脱钙温度对切片质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室温越高,脱钙时间越短,染色效果越好.结论室温时,佳脱钙时间为8~9 d,选择合适的混合酸,保持其浓度能取得更好的石蜡切片.
作者:邓国珍;唐昭;沈丽佳;谢立群;李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例1,吴某,男,54岁.因左颌下包块9个月,无口干症状.查体:左颌下一包块,无压痛,直径约2.0 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临床诊断:混合瘤,行手术摘除颌下腺及瘤体.术后病理报告: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作者:施志坚;杨师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一氧化氮(酶法)试剂盒定量检测42例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口腔鳞癌组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为73.57μmol/L±15.93μmol/L、178 14μmol/L±67.33μmol/L和38 95μmol/L±12.69μ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口腔鳞癌组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01),而良性病变组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口腔黏膜发生癌变时,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复杂变化规律.检测口腔肿瘤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作者:尚政军;李金荣;李祖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对RAU患者外周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7名轻型RAU患者,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6周(每次10粒,每天3次),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经复方丹参滴丸6周口服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6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血沉与红细胞压积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改善RAU患者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RAU患者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RAU的临床治疗中选择使用.
作者:黄华锋;董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35岁.因右耳屏前肿物2年,首诊于耳鼻喉科.自述发现肿物2年,生长缓慢,无疼痛,随肿块增大,患处有压迫感.
作者:冯新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于2001年8月25日~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会议具有五个“第一”的特点: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大会,在东北地区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大会,第一次有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参加的会议,第一次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兄弟专委会参加会议,第一次宣读黏膜病专委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规范文本.会议收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71篇论文,有93位代表的论文在大会交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