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世洪
为探讨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发病规律,作者对1997~1999年间口腔科门诊中358例RAU患者进行病因调查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比较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和传统手工法治疗牙周炎的工作效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全口慢性单纯性牙周炎患者43例,采用半口对照分别经两种方法刮治后,评价两组工作效率和术后2周、1月、3月的临床指标的改善。结果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的平均工作时间少于传统手工法治疗(P<0.01),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炎的工作效率优于传统手工龈下刮治术。
作者:和红兵;欧炯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对于前牙拥挤度在Ⅰ°~Ⅱ°,不需要拔牙的患者,采用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列。本文介绍了固定腭(舌)弓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加镍钛推簧推磨牙向远中。作者认为此方法不需要患儿太多的主动配合,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获得间隙时间短,且疗效显著而稳定。
作者:蒋宝国;周学芹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采用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131例,并作随机对照,结果表明1周窦道消失率前牙、前磨牙、磨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各组叩痛及不适改善情况与对照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半年窦道消失率及叩痛不适好转率、X线片根尖骨愈合率治疗组前牙与对照组前牙无明显差异(P>0.05),前磨牙及磨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对窦道消失有明显帮助,对长期前磨牙、磨牙窦道消失,叩痛、不适治愈及根尖骨质修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孙苗根;陈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选择我们院门诊口腔科复发性阿复它溃疡患者,溃疡发作1~2天,每次发作1~4个。 2. 排除对象:①孕妇;②近期内服各种抗生素及口疮治疗药物;③服用免疫增强或免疫抑制药物。
作者:雷萍;余浩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男29人,女7人,年龄大72岁,小30岁,发病高峰在40~60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标准,Ⅰ期21人,Ⅱ期5人,Ⅲ期8人,Ⅳ期2人。 病理分类:鳞癌29例,基底细胞癌5例,原位癌1例,疣状癌1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临床检查和X光片确定埋伏尖牙的位置,作者收集10例病人,唇侧埋伏牙8例,腭侧埋伏牙2例;软组织埋伏牙6例,颌骨内埋伏牙4例,其中尖牙在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1例,尖牙在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1例,尖牙扭转80° 1例,尖牙扭转50° 1例,尖牙在侧切牙、第一双尖牙之间6例,属低位阻生埋伏牙。10例病人的年龄均在12~15岁。
作者:牛玉英;王聪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女婴刘某,第二胎足月顺产。 诞生后好发现口腔内有一赘生物,生长在下颌段牙槽嵴上,状似下乳中切牙,牙冠发育正常,质硬,牙颈部移行为结缔组织与齿槽上牙龈组织相连,能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总长度约7 mm左右。口腔内未见有其他异常。
作者:冯世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1. 病例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选择门诊就诊的较顽固复发性口疮病人。治疗组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短1年,长30年。其中20~50岁,35例(占58.3%);对照组56例,其中男15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2.85岁,病程短1年,长者30年。其中20~50岁发病32例,(占57.14%)。
作者:成木珍;史红剑;杨翼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常见病,瞭面磨耗是引起后牙牙本质敏感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用氟化钠甘油,麝香草酚或氨硝酸银脱敏。作者对后牙过度磨耗引起的牙本质敏感症行微波照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常亮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修复科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牙体劈裂至龈下,或残冠残根被增生牙龈所覆盖的情况。这种牙根充后若需作桩冠修复,必须先进行龈切[1]。Tisse contour system是美国生产的电龈切刀,它同常规龈切相比出血较少,可以在龈切后即刻制作桩核,而不必等到2周后,减少了就诊时间。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吸烟作为牙周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关;吸烟的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机率高[1]。 本文调查了280名吸烟及不吸烟者的牙周附着水平及牙龈退缩水平,旨在探讨吸烟与牙周附着丧失(AL)及龈退缩(GR)的关系。
作者:郑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1. TMJ的X线检查 TMJ的X线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应用历史较长、是TMJ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TMJ的X线检查对显示骨质改变较好,对关节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MRI,可与关节造影方法结合诊断TMJ盘病变。
作者:曹鸿涛;王美青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常用实验动物,比较不同药物浓度、配制方法等差别。结果显示小于常规麻醉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可使口腔颌面手术顺利完成;过滤除菌方法优于高压灭菌法;即配即用,更换不同厂家或批号麻药时,应首先进行预实验是保证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峰;段小红;吴军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上经常可见到因适应症选择不当、修复设计不当或制作不良而形成的不良修复体。笔者就近几年拆除的139件不良固定修复体谈点体会。
作者:罗玉庆;孔骊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34例进行讨论。结果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团巢状分布,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结论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好发年龄40~49岁,其形成与EB病毒感染有关。
作者:葛建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总结水晶瓷嵌体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水晶瓷嵌体桥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失95例,1年后进行临床复查。结果修复治疗成功率达84%,9例桥体断裂,6例继发牙髓病变。结论水晶瓷嵌体桥是一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车道闯;杨世艳;车坚本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儿,男,年龄7个月,发现左颌下无痛性肿物5个月,逐渐增大来就诊。检查:全身情况无异常,颜面不对称,左颌下区饱满,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4 cm×5 cm大小肿物,质软分叶,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口底无隆起,颏下偏左有2 cm×3 cm大肿物后极与颏下肿物前极相接触,性质相似,无波动感,体位试验阴性,穿刺未抽出内容物。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呈网络蜂窝样。
作者:鱼灵会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提高腺样囊性癌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30例中除2例为T2病变外,其余28例中T3 10例、T4 18例均破出窦外侵犯邻近组织。结果 30例全部随访5年以上,手术+放疗组中有3例分别于治疗后3~4年发生肺转移,2例半年后锁骨转移。结论对腺样囊性癌的治疗,首次手术应广泛彻底切除,术后放疗有助于阻止或延缓复发。
作者:史克骏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残根残冠牙是临床上常见的大面积牙体缺损,以往大多数被拔除。随着牙体修复技术的提高,使更多的龋坏牙齿得以保存。本文总结近二年采用根管内固位钉加银汞或复合树脂修复34例残根残冠牙的方法,使残根残冠牙得以保存,经过半年至一年半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文燕;左志 刊期: 200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