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伟
临床资料来我科就诊的病人共68例,女48例,男20例,其中单个溃疡28例,多个溃疡40例。年龄13~62岁,病程半年~18年,多数病人曾用过口腔溃疡药膜,口腔膏等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
作者:孙莲芬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牙齿缺损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患。为了解塞外山区老年人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作者对张家口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瑞平;王建平;白支歧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男29人,女7人,年龄大72岁,小30岁,发病高峰在40~60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标准,Ⅰ期21人,Ⅱ期5人,Ⅲ期8人,Ⅳ期2人。 病理分类:鳞癌29例,基底细胞癌5例,原位癌1例,疣状癌1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比较甲硝唑牙用药膜和口服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30例成人牙周炎,随机分全身用药组(S)、局部用药组(L)和对照组包括机械治疗对照(ScR)与空白对照(C),评估临床指标及细菌学改变。结果各组治疗后SBI、厌氧菌总数、专性和廉性厌氧菌比显著减小(P<0.05或P<0.01),L组革兰阴性专厌氧黑色菌和梭杆菌检出率下降,较S组明显(P<0.05)。结论甲硝唑牙用药膜较口服甲硝唑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隽隽;李德懿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本文通过对38人39例髓室底通的牙体保守治疗,经6月~2年随访,成功率为89.74%。表明此方法对保留髓室底穿通的患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病,其治疗原则为:①复位。②限制下颌运动,开口不宜超过1 cm。目前常见的颅颌绷带固定法存在诸多不变,如:影响进食、言语不清等。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作者试用弹性颅颌固定法,可弥补一些不足,其构成叙述如下:
作者:田红;魏福兰;陈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是由我国烧伤学科带头人徐荣祥教授研究发明并监制的。用于治疗各种深度、各种面积、各种原因引起的烧烫伤,皮肤创伤及创面感染等。 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该药治疗口腔科顽疾——慢性唇炎26例,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培民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者,男,22岁,因左下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来诊。检查见左下智齿牙冠部分暴露,牙周组织无红肿,牙无松动及叩痛,X光片见智齿中位水平阻生。
作者:何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笔者采用固定片段弓与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儿童牙矫治上的联合应用,将患儿矫治年龄尽量提前到替牙期,为患者在恒牙期作固定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俊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恶性肿瘤是由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细胞亚群组成,其在肿瘤内部分布并非均匀一致。肿瘤的表面区、中心区、浸润区、癌旁区及正常组织之间在组织学、微血管分布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作者通过在残根、残冠内制作桩核结构的方法,既能较好地恢复牙冠形态,又能使修复后的牙齿作为基牙支持义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年多来采用桩核结构的方法制作的44付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方丽敏;韩永庆;陈婷婷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儿,女,8岁,于一年半前因“前牙反瞭且伴有散在间隙”到一个体牙科诊所行正畸治疗。医生在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2周后,患儿前牙反瞭解除。随即去除上颌活动矫治器,并以数只橡皮圈套结在两中切牙上,以试图关闭前牙间隙。
作者:孙红钢;盖云飞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在牙拔除术中,断根或根尖进入上颌窦形成上颌窦异物,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断根进入上颌窦腔内,应及早取出,否则可能造成上颌窦及拔牙创面的感染,甚至形成上颌瘘而长期不愈。笔者近期尝试采用在鼻腔——鼻窦内窥镜下行窦腔内断根取出的方法,其操作简捷,痛苦小,尤其适用于门诊操作,治疗患者5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鲁;陈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正畸治疗在国外已作为修复前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国内,牙列缺损病例约占正畸病例总数的10%,而且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牙列缺损修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笔者尝试先以活动或固定矫治器对畸形进行矫治,以期达到正常瞭关系,然后再进行修复,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亓宏明;李凤斌;黄旭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1.一般资料选择瘘管型根尖周炎病人98例,共112个恒牙,其中上前牙28个,下前牙40个,上前牙20个,下后牙24例;男性40例,女性58例,年龄小13岁,大60岁,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根尖片,确定病变牙及,根尖病灶范围(病灶在10 mm以内)。
作者:季金坤;陈桂香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我科自1980年至1998年以业共收治颌面部损伤并腮腺瘘及导管瘘75例,均采取造瘘口腔内置管手术修补瘘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先银;白忠诚;王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修复科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牙体劈裂至龈下,或残冠残根被增生牙龈所覆盖的情况。这种牙根充后若需作桩冠修复,必须先进行龈切[1]。Tisse contour system是美国生产的电龈切刀,它同常规龈切相比出血较少,可以在龈切后即刻制作桩核,而不必等到2周后,减少了就诊时间。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行高位髁突颈部手术不损伤面神经。方法采用保护面神经的耳屏前+颌后或颌下联合切口。结果 2例髁状突及肿瘤切除的病人及1例陈旧性髁突骨折高位切开复位的病人,无面瘫后遗症。结论这种手术方法大大减少了面瘫的可能性,而且使手术野暴露良好,复位精确,固定牢靠。
作者:葛成功;田立华;韩前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男29人,女7人,年龄大72岁,小30岁,发病高峰在40~60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标准,Ⅰ期21人,Ⅱ期5人,Ⅲ期8人,Ⅳ期2人。 病理分类:鳞癌29例,基底细胞癌5例,原位癌1例,疣状癌1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采用冠套固位修复体修复牙列缺损具有设计灵活,义齿稳固、美观、舒适、咀嚼功能好等特点,再联合铸造卡环,又能将固定、活动义齿有机地结合起来,义齿行使功能时体现了二者的特点,作者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韩永庆;方丽敏 刊期: 200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