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片段弓与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儿童牙矫治上的联合应用

肖俊文

关键词:活动矫治器, 固定片段弓, 替牙期
摘要:笔者采用固定片段弓与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儿童牙矫治上的联合应用,将患儿矫治年龄尽量提前到替牙期,为患者在恒牙期作固定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腮腺及导管损伤手术治疗体会(附75例报告)

    我科自1980年至1998年以业共收治颌面部损伤并腮腺瘘及导管瘘75例,均采取造瘘口腔内置管手术修补瘘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先银;白忠诚;王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36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立即修复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男29人,女7人,年龄大72岁,小30岁,发病高峰在40~60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标准,Ⅰ期21人,Ⅱ期5人,Ⅲ期8人,Ⅳ期2人。 病理分类:鳞癌29例,基底细胞癌5例,原位癌1例,疣状癌1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幼儿颌下脂肪瘤1例

    患儿,男,年龄7个月,发现左颌下无痛性肿物5个月,逐渐增大来就诊。检查:全身情况无异常,颜面不对称,左颌下区饱满,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4 cm×5 cm大小肿物,质软分叶,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口底无隆起,颏下偏左有2 cm×3 cm大肿物后极与颏下肿物前极相接触,性质相似,无波动感,体位试验阴性,穿刺未抽出内容物。B超检查为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呈网络蜂窝样。

    作者:鱼灵会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目的介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国产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经乳突前缘、乳突后缘及腮腺区入路法行面神经总干热凝术。结果 91例面肌痉挛患者近期有效率为100%。69例进行了1~5年随访,9例复发,复发患者经再次射频治疗后效果好。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简单,止痉迅速、可靠,对复发患者可反复治疗。

    作者:李晨军;张建设;郑维银;杨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CT扫描在全下颌固定种植义齿模型重建中的应用

    采用CT旋转断层扫描法及冠状扫描法获取全下颌固定种植义齿及颌骨各结构连续断面的CT影像,将结构轮廓均匀放大后,输入计算机,经数据处理完成三维形态数字仿真模型重建,从而建立适应口腔组织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

    作者:张晖;刘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前牙拥挤度在Ⅰ°~Ⅱ°,不需要拔牙的患者,采用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列。本文介绍了固定腭(舌)弓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加镍钛推簧推磨牙向远中。作者认为此方法不需要患儿太多的主动配合,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获得间隙时间短,且疗效显著而稳定。

    作者:蒋宝国;周学芹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微波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常见病,瞭面磨耗是引起后牙牙本质敏感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用氟化钠甘油,麝香草酚或氨硝酸银脱敏。作者对后牙过度磨耗引起的牙本质敏感症行微波照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常亮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糖尿病患者牙体病的诊治体会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以往在口腔专业杂志上已多有报道,但糖尿病与牙体病的关系报道较少。我科自1987年以来诊治糖尿病患者以牙体病就诊的病人144例,并取得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竹;王涪华;赵洪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清胃汤治疗牙周病68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1年4月~1998年10月应用中药清胃汤对68例牙周病进行治疗取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季俊荣;冯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目的观察脱钙牙本质基质(DDM)促进即刻种植体周缺损新骨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针 1999~2000年,对15例即刻种植体植入后周缘存在骨缺损的病例在其楔状缺损内植入DDM。结果术后4个月复诊,无论肉眼还是X线片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可行烤瓷冠修复。结论 DDM能促进即刻种植体周新骨的形成以及骨愈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佟仲伟;余顺停;刘宝纯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口腔扁平苔藓癌变潜能探讨——P53基因表达及形态计量学研究

    目的从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形态计量变化,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癌变的潜能。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28例OLP病损P5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中16例OLP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并分别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性白斑、及鳞癌比较。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表达阴性,但可在OLP、白斑(LK)角朊细胞及鳞癌(SCC)癌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数比例由OLP、LK到SCC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形态定量结果显示:OLP各项参数值介于正常与白斑和鳞癌之间,与鳞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 OLP是一种界于正常及癌之间的良性病损,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但恶变潜能可能低于白斑。

    作者:蔡扬;于燕妮;肖开棋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附98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了我院口腔科1995~2000年间98例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对其致伤因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车祸为主要致伤原因,占57.14%;下颌骨体部骨折居首位,占40.54%,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份骨折,其次分别为胸、腹、四肢伤,颅脑损伤;近年来,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结论下颌骨骨折以下颌骨体部、颏部多;坚固内固定为今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郭家平;王虎中;董青山;余小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硒水平的测定及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必需微量元素硒的关系。方法 30例口腔扁平苔藓实验组与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及血清硒水平。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及血清硒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硒水平低下可能是口腔扁平苔藓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何飚;彭芸;陆群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我院口腔科1998年7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的22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其中1例因炎症弥漫扩散引起严重的败血症和颅内海绵窦炎),经过及时治疗与护理,病人康复出院。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败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巧珍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和传统手工法治疗牙周炎的工作效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全口慢性单纯性牙周炎患者43例,采用半口对照分别经两种方法刮治后,评价两组工作效率和术后2周、1月、3月的临床指标的改善。结果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的平均工作时间少于传统手工法治疗(P<0.01),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炎的工作效率优于传统手工龈下刮治术。

    作者:和红兵;欧炯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291例临床分析

    本文强调颌面部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时,治疗方法应首先联合治疗,足量应用抗生素,补足血容量,加强支持疗法,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并及时处理原发病灶,即作脓肿切开引流,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尽快治愈。

    作者:刘新西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髓室底穿通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通过对38人39例髓室底通的牙体保守治疗,经6月~2年随访,成功率为89.74%。表明此方法对保留髓室底穿通的患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烤瓷牙牙周炎

    目的分析瓷牙牙周炎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31例病人41颗烤瓷牙进行腭侧唇侧的深度测量,发现唇侧深度高于腭侧(P<0.05)。结果基牙制备过程中,唇侧为美容牙周袋深。牙骨质没有全部去除。基牙唇侧残留薄片,薄片刺激牙龈组织,其次唇侧牙周袋深超过0.5 mm,导致细菌滋长及影响烤瓷牙龈边缘的光滑度等也是产生牙周炎的原因。结论预防烤瓷牙牙周炎要求修复科医生尽可能按操作程规制备基牙。

    作者:任贤云;管玉堂;李旭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吸烟与牙周附着水平及牙龈退缩关系的研究

    吸烟作为牙周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关;吸烟的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机率高[1]。 本文调查了280名吸烟及不吸烟者的牙周附着水平及牙龈退缩水平,旨在探讨吸烟与牙周附着丧失(AL)及龈退缩(GR)的关系。

    作者:郑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1285例口腔急诊病例分析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85例口腔急诊病例。其中男性679例,女性606例,年龄为10个月至70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并将所有病例分为损伤、炎症、牙痛、拔牙后并发症、其它等5大类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周晓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