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刘伟
目的介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国产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经乳突前缘、乳突后缘及腮腺区入路法行面神经总干热凝术。结果 91例面肌痉挛患者近期有效率为100%。69例进行了1~5年随访,9例复发,复发患者经再次射频治疗后效果好。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简单,止痉迅速、可靠,对复发患者可反复治疗。
作者:李晨军;张建设;郑维银;杨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本资料从95年至99年中共修复120例病人,其中有115例均进行一年以上的随访,只有5例病人固定桥松动脱落,失败率占4.17%,成功率占95.83%,脱落的固定桥重新粘接后即可继续使用。
作者:周天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三叉神经属于第Ⅴ对颅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突然的、阵发性和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常用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及冷热刺激而诱发本病,发作后病人感觉如常。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病变。本病类似传统医学风邪致病的特点,笔者采用镇静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该类患者3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高子才;李振纲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治疗中偶有发现异位甲状腺,需引起医师注意,特别是手术前应确定有无颈部甲状腺缺如,以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现报告1例:
作者:蔡琪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常用实验动物,比较不同药物浓度、配制方法等差别。结果显示小于常规麻醉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可使口腔颌面手术顺利完成;过滤除菌方法优于高压灭菌法;即配即用,更换不同厂家或批号麻药时,应首先进行预实验是保证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峰;段小红;吴军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34例进行讨论。结果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团巢状分布,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结论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好发年龄40~49岁,其形成与EB病毒感染有关。
作者:葛建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儿,男,5岁,因右颊粘膜处长一肿块,曾在乡卫生院手术治疗后复发来我院就诊。
作者:冯世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1. TMJ的X线检查 TMJ的X线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应用历史较长、是TMJ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TMJ的X线检查对显示骨质改变较好,对关节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MRI,可与关节造影方法结合诊断TMJ盘病变。
作者:曹鸿涛;王美青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患者为1997年3月~1998年11月我科就诊的疱疹性口炎50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0人,其中男10人,女20人,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Ⅰ10人,男、女各5人,平均年龄2.4岁;对照组Ⅱ10人,男4人,女6人,平均年龄2.8岁。仔细询问患儿家属患儿发病的前躯症状和诱因,患病天数,检查患者口唇、龈、舌、咽、颊、腭部疱疹溃烂面,并记录,作常规血象检查,记录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表1)。
作者:夏舜玲;李体林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智齿近中阻生伴第二磨牙远中深龋同期治疗效果。方法 90例经临床检查和牙片证实智齿近中阻生伴第二磨牙深龋患者的108对患牙,在局麻下行第二磨牙开髓、失活,磨除远中1/4牙冠,拔除阻生牙。结果平均操作时间15.5±10.2 min,拔除阻生牙的创伤程度明显减小,术后反应减少,牙髓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同期治疗病源牙和病灶牙能解决治疗顺序上的矛盾,简化拔牙操作,节省病人就诊次数和经济负担,防止继发龋产生。
作者:吕俊邦;王元芹;齐立东;于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资料 我科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1∶5000吠喃西林溶液交替拭洗口腔粘膜治疗“鹅口疮”,疗效较好,兹介绍给同仁,仅供参考。
作者:王华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为探讨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发病规律,作者对1997~1999年间口腔科门诊中358例RAU患者进行病因调查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一般资料:1998年对抚远县1513名中学生进行恒牙瞭错瞭畸形调查,其中男875例,女638例,年龄12~18岁,均无正畸治疗史。对检查者的颌面形态、牙列情况、咬合关系进行详细检查和记录。以个别正常瞭为标准,按安氏分类法统计。
作者:郎首峰;郑士芳;高淑珍;王新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本文收集了我科从1998年1月2000年1月两年内收治的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患者共184例,其中男112例,女72例,年龄大为2周岁,小为6个月。首次确诊为疱诊性口炎112例(60.8%),误诊为感冒52例(28.26%),误诊为口炎性口腔溃汤20例(10.8%)。
作者:周文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吸烟作为牙周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关;吸烟的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机率高[1]。 本文调查了280名吸烟及不吸烟者的牙周附着水平及牙龈退缩水平,旨在探讨吸烟与牙周附着丧失(AL)及龈退缩(GR)的关系。
作者:郑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我科自1980年至1998年以业共收治颌面部损伤并腮腺瘘及导管瘘75例,均采取造瘘口腔内置管手术修补瘘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先银;白忠诚;王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笔者自1991年4月~1998年10月应用中药清胃汤对68例牙周病进行治疗取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季俊荣;冯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对于前牙拥挤度在Ⅰ°~Ⅱ°,不需要拔牙的患者,采用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列。本文介绍了固定腭(舌)弓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加镍钛推簧推磨牙向远中。作者认为此方法不需要患儿太多的主动配合,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获得间隙时间短,且疗效显著而稳定。
作者:蒋宝国;周学芹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通过对因胶圈直接关闭中缝引起上中切牙脱位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对该临床情况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4例临床病例及其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方法和过程。结果 2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2例因不能保留患牙而拔除脱位的上中切牙。结论及时和正确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是保存患牙的有效方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上中切牙间隙的真正原因至关重要。
作者:谢以岳;欧阳翔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牙弓拥挤5.5 mm以内,牙齿较大的30例成人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2岁,平均28.7岁。其中上牙弓拥挤13例,下牙弓拥挤6例,全牙弓拥挤11例。矫治前后均常规模型分析,矫治结束后戴改良式Haw-ley保持器或舌侧固定保持器至少1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
作者:陈高荣 刊期: 200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