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齿近中阻生伴第二磨牙远中深龋的同期治疗

吕俊邦;王元芹;齐立东;于毅

关键词:阻生牙, 第二磨牙, 远中龋, 同期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智齿近中阻生伴第二磨牙远中深龋同期治疗效果。方法 90例经临床检查和牙片证实智齿近中阻生伴第二磨牙深龋患者的108对患牙,在局麻下行第二磨牙开髓、失活,磨除远中1/4牙冠,拔除阻生牙。结果平均操作时间15.5±10.2 min,拔除阻生牙的创伤程度明显减小,术后反应减少,牙髓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同期治疗病源牙和病灶牙能解决治疗顺序上的矛盾,简化拔牙操作,节省病人就诊次数和经济负担,防止继发龋产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

    临床治疗中偶有发现异位甲状腺,需引起医师注意,特别是手术前应确定有无颈部甲状腺缺如,以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现报告1例:

    作者:蔡琪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135例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围手术期处理

    我科自1980年以来,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梁伟;延飞;岳进;李洪洋;刘士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国内期刊报导的81例口腔科异物误入“二道”现状分析

    目的对口腔科异物误入“二道”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报道过有关口腔科异物误入“二道”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结果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能出现口腔科异物误入“二道”的现象;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出现误入的现象更为频繁。结论无论青少年还是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进行治疗时,均应谨防口腔科异物误入“二道”的现象发生。

    作者:陈庆琼;魏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强的松、土霉素、VitC研粉局部治疗复发性阿复它溃疡的疗效评价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选择我们院门诊口腔科复发性阿复它溃疡患者,溃疡发作1~2天,每次发作1~4个。 2. 排除对象:①孕妇;②近期内服各种抗生素及口疮治疗药物;③服用免疫增强或免疫抑制药物。

    作者:雷萍;余浩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1285例口腔急诊病例分析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85例口腔急诊病例。其中男性679例,女性606例,年龄为10个月至70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并将所有病例分为损伤、炎症、牙痛、拔牙后并发症、其它等5大类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周晓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胸腺肽治疗复发性口疮临床观察

    1. 病例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选择门诊就诊的较顽固复发性口疮病人。治疗组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短1年,长30年。其中20~50岁,35例(占58.3%);对照组56例,其中男15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2.85岁,病程短1年,长者30年。其中20~50岁发病32例,(占57.14%)。

    作者:成木珍;史红剑;杨翼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应用内窥镜取上颌窦内断根的临床报告

    在牙拔除术中,断根或根尖进入上颌窦形成上颌窦异物,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断根进入上颌窦腔内,应及早取出,否则可能造成上颌窦及拔牙创面的感染,甚至形成上颌瘘而长期不愈。笔者近期尝试采用在鼻腔——鼻窦内窥镜下行窦腔内断根取出的方法,其操作简捷,痛苦小,尤其适用于门诊操作,治疗患者5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鲁;陈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老年人牙周疾病与冠心病关系的评价

    目的评价老年人牙周疾病与非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216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测量各组病人的龋补牙数(DF);牙龈指数(GI);牙周指数(PI);菌斑指数(PL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GI>2,PI>2及PLI>1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除冠心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外,较重的牙周炎病可能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指征。

    作者:黎远皋;李伟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铸造桩核烤瓷全冠修复前牙残根的临床分析

    铸造桩核烤瓷全冠具有美观舒适、机械性能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由于铸造桩核烤瓷全冠的应用,对传统观点认为必须拔除的断端位于龈下的残根,临床上只要牙根情况良好,切除部分牙龈后仍可进行桩冠修复。三年来我科修复此类前牙残根62例,126个牙,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童兴旺;金中华;叶学武;黄继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颞下颌关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1. TMJ的X线检查 TMJ的X线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应用历史较长、是TMJ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TMJ的X线检查对显示骨质改变较好,对关节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MRI,可与关节造影方法结合诊断TMJ盘病变。

    作者:曹鸿涛;王美青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改进制作核桩核体的体会

    操作方法 取直径为1~2 mm的硬质塑料细条或细木条(本文称其为内核体)。将内核体插入制备好的根管桩腔中,根据根长、邻牙牙冠长度及对瞭牙的咬合关系确定好内核体的长度,以不防碍对瞭牙的前伸咬合为准。然后用石蜡油在桩腔内壁均匀涂一层。

    作者:张津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婴幼儿重症“鹅口疮”的简易治疗

    临床资料 我科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1∶5000吠喃西林溶液交替拭洗口腔粘膜治疗“鹅口疮”,疗效较好,兹介绍给同仁,仅供参考。

    作者:王华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前牙拥挤度在Ⅰ°~Ⅱ°,不需要拔牙的患者,采用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列。本文介绍了固定腭(舌)弓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加镍钛推簧推磨牙向远中。作者认为此方法不需要患儿太多的主动配合,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获得间隙时间短,且疗效显著而稳定。

    作者:蒋宝国;周学芹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不良正畸致前牙脱落1例报道

    患儿,女,8岁,于一年半前因“前牙反瞭且伴有散在间隙”到一个体牙科诊所行正畸治疗。医生在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2周后,患儿前牙反瞭解除。随即去除上颌活动矫治器,并以数只橡皮圈套结在两中切牙上,以试图关闭前牙间隙。

    作者:孙红钢;盖云飞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自制弹性颅颌绷带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病,其治疗原则为:①复位。②限制下颌运动,开口不宜超过1 cm。目前常见的颅颌绷带固定法存在诸多不变,如:影响进食、言语不清等。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作者试用弹性颅颌固定法,可弥补一些不足,其构成叙述如下:

    作者:田红;魏福兰;陈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面颊部裂头蚴病1例

    患者,男,20岁,侗族,战士,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经抗炎治疗,肿胀明显消退,但遗有两个小肿块,当时未予处理。之后右面部反复肿胀,抗炎后肿胀可消退,但肿块仍存在。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颊部肿物”收住院。

    作者:李淑云;张津亮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颌骨骨肉瘤24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1982~1998年湖北医大口腔医院收治的24例资料齐全,经病理证实的颌骨骨肉瘤进行分析,就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

    作者:舒传继;王霞云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牙周灵膜剂治疗成年人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纯中药制成的牙周灵膜剂治疗成年人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建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设立疗效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另外对牙周灵膜剂作抑菌实验。结果这两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牙周灵膜剂对引起成年人牙周炎的一些主要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螺旋体是监测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祖国医学认为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合用对治疗牙周炎有其独特之功效。

    作者:张志荣;黄秋琴;徐丽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炎的对照分析

    采用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131例,并作随机对照,结果表明1周窦道消失率前牙、前磨牙、磨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各组叩痛及不适改善情况与对照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半年窦道消失率及叩痛不适好转率、X线片根尖骨愈合率治疗组前牙与对照组前牙无明显差异(P>0.05),前磨牙及磨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对窦道消失有明显帮助,对长期前磨牙、磨牙窦道消失,叩痛、不适治愈及根尖骨质修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孙苗根;陈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是由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细胞亚群组成,其在肿瘤内部分布并非均匀一致。肿瘤的表面区、中心区、浸润区、癌旁区及正常组织之间在组织学、微血管分布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