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5例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围手术期处理

梁伟;延飞;岳进;李洪洋;刘士平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颌面肿瘤, 围手术期处理, 肿瘤患者, 手术治疗
摘要:我科自1980年以来,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桩核结构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通过在残根、残冠内制作桩核结构的方法,既能较好地恢复牙冠形态,又能使修复后的牙齿作为基牙支持义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年多来采用桩核结构的方法制作的44付固定义齿及覆盖义齿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方丽敏;韩永庆;陈婷婷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后牙隐裂纵折的保守治疗

    作者自94年以来采用复位环扎,极管治疗,冠内固位加全冠修复法保守治疗41例隐裂纵折后牙,随访短6个月,长4年,效果尚满意。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炎的对照分析

    采用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131例,并作随机对照,结果表明1周窦道消失率前牙、前磨牙、磨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各组叩痛及不适改善情况与对照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半年窦道消失率及叩痛不适好转率、X线片根尖骨愈合率治疗组前牙与对照组前牙无明显差异(P>0.05),前磨牙及磨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林可霉素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对窦道消失有明显帮助,对长期前磨牙、磨牙窦道消失,叩痛、不适治愈及根尖骨质修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孙苗根;陈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不良正畸致前牙脱落1例报道

    患儿,女,8岁,于一年半前因“前牙反瞭且伴有散在间隙”到一个体牙科诊所行正畸治疗。医生在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2周后,患儿前牙反瞭解除。随即去除上颌活动矫治器,并以数只橡皮圈套结在两中切牙上,以试图关闭前牙间隙。

    作者:孙红钢;盖云飞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聚碳酸酯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应用成品3M聚碳酸酯冠口内直接制作前牙牙冠,对128例患者共186颗前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观察0.5~3年,冠完好率为96.2%。3M聚碳酸酯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具有固位可靠、瞭力分布均匀、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基层医院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理想方法。结合临床观察和应用体会,指出冠修复成败的关键在于适应症的选择。

    作者:李兆金;邵江红;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诞生牙1例报告

    女婴刘某,第二胎足月顺产。 诞生后好发现口腔内有一赘生物,生长在下颌段牙槽嵴上,状似下乳中切牙,牙冠发育正常,质硬,牙颈部移行为结缔组织与齿槽上牙龈组织相连,能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总长度约7 mm左右。口腔内未见有其他异常。

    作者:冯世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糖尿病患者牙体病的诊治体会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以往在口腔专业杂志上已多有报道,但糖尿病与牙体病的关系报道较少。我科自1987年以来诊治糖尿病患者以牙体病就诊的病人144例,并取得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竹;王涪华;赵洪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正畸导萌埋伏牙

    材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临床检查和X光片确定埋伏尖牙的位置,作者收集10例病人,唇侧埋伏牙8例,腭侧埋伏牙2例;软组织埋伏牙6例,颌骨内埋伏牙4例,其中尖牙在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1例,尖牙在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1例,尖牙扭转80° 1例,尖牙扭转50° 1例,尖牙在侧切牙、第一双尖牙之间6例,属低位阻生埋伏牙。10例病人的年龄均在12~15岁。

    作者:牛玉英;王聪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自制弹性颅颌绷带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病,其治疗原则为:①复位。②限制下颌运动,开口不宜超过1 cm。目前常见的颅颌绷带固定法存在诸多不变,如:影响进食、言语不清等。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作者试用弹性颅颌固定法,可弥补一些不足,其构成叙述如下:

    作者:田红;魏福兰;陈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固定片段弓与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儿童牙矫治上的联合应用

    笔者采用固定片段弓与活动矫治器在替牙期儿童牙矫治上的联合应用,将患儿矫治年龄尽量提前到替牙期,为患者在恒牙期作固定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俊文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桩核铸造冠修复前磨牙残冠

    本文报告了40例46颗前磨牙残冠,经根管治疗后,分两组分别用铸造桩核和自制不锈钢桩钉光固化树脂核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作1~3年的随访观察,效果较好,成功率达90%左右。结果表明桩核铸造全冠修复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彭蓓;杨杨;刘晓君;王文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36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立即修复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男29人,女7人,年龄大72岁,小30岁,发病高峰在40~60岁。 临床分期:按TNM分期标准,Ⅰ期21人,Ⅱ期5人,Ⅲ期8人,Ⅳ期2人。 病理分类:鳞癌29例,基底细胞癌5例,原位癌1例,疣状癌1例。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复合树脂唇切面斜导板矫治前牙反瞭

    在临床上,前牙反瞭畸形颇为多见。据北京口腔医学院统计588名正畸病例,反瞭者占21%,其中前牙反瞭占反瞭病例总数的88%;第四军医大学统计1447名正畸病例,其中反瞭者占39.03%,前牙反瞭,占反瞭病例总数的96.13%。由此可见,前牙反瞭畸形甚为多见。本文作者对31例前牙反瞭患者用“复合树脂唇切面斜导板法”进行矫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洪春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成人深覆瞭患者前牙可摘义齿修复

    作者在临床中遇到成人深覆瞭患者前牙缺失要求活动义齿修复,根据深覆瞭的不同类型予以相应的修复方法,满足了患者修复及美观要求,为临床修复成人深覆瞭患者前牙缺失困难提供了思路,现将具体方法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利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甲硝唑牙用药膜与口服甲硝唑治疗牙周炎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甲硝唑牙用药膜和口服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30例成人牙周炎,随机分全身用药组(S)、局部用药组(L)和对照组包括机械治疗对照(ScR)与空白对照(C),评估临床指标及细菌学改变。结果各组治疗后SBI、厌氧菌总数、专性和廉性厌氧菌比显著减小(P<0.05或P<0.01),L组革兰阴性专厌氧黑色菌和梭杆菌检出率下降,较S组明显(P<0.05)。结论甲硝唑牙用药膜较口服甲硝唑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隽隽;李德懿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风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34例报告)

    三叉神经属于第Ⅴ对颅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突然的、阵发性和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常用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及冷热刺激而诱发本病,发作后病人感觉如常。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病变。本病类似传统医学风邪致病的特点,笔者采用镇静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该类患者3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高子才;李振纲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在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前牙拥挤度在Ⅰ°~Ⅱ°,不需要拔牙的患者,采用固定腭(舌)弓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列。本文介绍了固定腭(舌)弓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加镍钛推簧推磨牙向远中。作者认为此方法不需要患儿太多的主动配合,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获得间隙时间短,且疗效显著而稳定。

    作者:蒋宝国;周学芹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实验动物效果的分析

    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口腔常用实验动物,比较不同药物浓度、配制方法等差别。结果显示小于常规麻醉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可使口腔颌面手术顺利完成;过滤除菌方法优于高压灭菌法;即配即用,更换不同厂家或批号麻药时,应首先进行预实验是保证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峰;段小红;吴军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1例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真性牙骨质瘤是来源于牙骨质母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不常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笔者在拔除上颌智齿时,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忠诚;周国亮;王先国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婴幼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本文收集了我科从1998年1月2000年1月两年内收治的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患者共184例,其中男112例,女72例,年龄大为2周岁,小为6个月。首次确诊为疱诊性口炎112例(60.8%),误诊为感冒52例(28.26%),误诊为口炎性口腔溃汤20例(10.8%)。

    作者:周文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