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目的为证实弹性义齿的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我科自1996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长沙奥伦高科技器材有限公司提供隐形义齿操作指南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产的CYW-KH口腔()力智能测量仪测试人造牙()力.结果复查70例94件弹性义齿,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4~69岁.修复半年至2年后复查成功率为95.74%.()力测试:前磨牙平均大()力11.70kg,第一磨牙平均大()力12.35kg.结论弹性义齿透明性好,美观、逼真,韧性和强度等明显优于传统义齿,是目前制作可摘义齿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张桂云;张艺权;赵铱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的机理及微球的体内过程.方法利用平均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分别对7例晚期舌癌病人行舌动脉灌注术,分别于立即、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时行联合根治术,对术后标本进行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癌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程序死亡和缺血性坏死、变性改变,4周时基本可杀灭全部癌细胞;微球在体内逐渐水解,6周后全部消失.结论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部鳞癌的机理:顺铂局部高浓度、长时间的杀瘤作用和微球栓塞后肿瘤缺血坏死的协同作用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舌部肿瘤的方法.
作者:李宏卫;王昌美;温玉明;付风华;陈亚多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在阻断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恶化中的作用.方法微波辐射于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上,进行肉眼观察及光镜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微波辐射组与模型组之间在临床及形态学方面的改变均有差异,而两种观察方法的结果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微波治疗在阻断癌前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周永梅;周曾同;唐国瑶;乐福媛;王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高××,女,28岁.半年前发现腭部肿物,无不适,生长缓慢.检查:腭部左侧,78|腭侧可见3.5×3.0×1.5cm的肿物,质硬、界清、不活动,表面色泽正常,无触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作者:李荷香;杨运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曾×,男,38岁.因口腔上腭部长有一包块感觉不适,影响说话.口腔检查及治疗经过()腭侧牙龈上有2×2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色红,触之易出血.()腭侧牙周袋深及其腭侧根根尖,唇颊侧正常,牙周袋有少许溢脓.
作者:韩人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患者叶××,女26岁,一年前,右眼出现红、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经本院眼科检查,诊断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经散瞳、热敷,口服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一年来频繁发作,时轻时重,后来患者发现,当口腔内残根牙发炎、牙龈肿痛时,右眼红、痛症状加重,口腔检查发现,()残根牙、I°松动,牙龈红肿松软,探测周袋、颊侧0.8cm,舌侧0.5cm,压迫()残根颊侧龈从袋中流出少许脓液,其它无异常发现.
作者:邱艾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在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中,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作根管治疗的患牙应用甲硝唑棉捻消毒根管,其中一次封药完成根充者92例(76.66%);对75例牙髓病、尖周病患者经根管预备后将甲硝唑粉剂+根管糊剂调合成糊状导入根管作根管充填,经二年多的连续观察,有效率为96.15%.结果观察表明甲硝唑作髓腔及根管消毒,与加入根管糊剂用以根管充填作根管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肖玲;程业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陈××,男,20岁,一般情况良好,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细长,呈圆柱状.无拔牙史.其母,潘××,女,43岁,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拔除4年),()细长,呈柱状.询问潘××,其家族中,有多个成员头发卷曲,()缺失.
作者:蒋宝国;周学琴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采用bFGF在腭裂术后穿孔处的局部应用治疗,探讨其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5例早期腭裂术后穿孔病人作为治疗组,穿孔直径大小在0.2~0.6cm之间,并在其穿孔处局部用bFGF进行治疗,每天2次,疗程5~7日.同期选择2例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穿孔直径大小在0.3cm~0.4cm之间.结果经bFGF局部用药后的治疗组,全部穿孔于7~10日后完全修复.而对照组穿孔不能被修复.结论 bFGF局部使用对腭部粘骨膜瓣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治愈面积不大的术后穿孔;bFGF短时间、局部的应用是安全且简便的,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孔卫东;林巍;沈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治疗唇珠缺损,探索唇珠整复的新方法.方法:14例唇腭裂Ⅱ、Ⅲ度,外伤致唇珠缺损患者,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切取厚薄不等的ePTFee植入粘膜、表层口轮匝肌下.结果其中13例效果满意,1例因感染取出,一月后再次植入.随访6月~1年半,无不良反应,唇珠外形良好.结果:ePTFe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质地、弹性与软组织相似,易塑形,是整复红组织缺损的良好充填物.
作者:杨新;郑家伟;朱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气道二维影像替代三维影像的可能性.方法 16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摄制上气道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片及仰卧位X线头颅侧位片,23名OSAS患者摄制MRI及直立位X线片,分别对二者两种影像资料中的上气道及软腭、舌体进行比较.结果上气道阻塞点距腭平面的距离在二者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上气道大小的比较中,软腭、舌体的MRI测量值与X线测量值相关性较好(P<0.05);仰卧在X线片在腭咽、舌咽MRI与X线指标的二者相关程度较好(P<0.05)直立位则在喉咽的MRI与X线符合程度上较好(P<0.05).但X线对于阻塞严重程度的分组与MRI出入较大.结论在有关上气道的研究中,二维影像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三维影像手段;但二维影像能较好地反映软腭、舌体的大小,能揭示阻塞的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腭咽、舌咽、喉咽的大小.仰卧位X线片优于直立位X线片.
作者:高雪梅;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患者××,男,15岁,本市人,初诊于1998年3月5日.诉:舌尖背部有浅黄色小点数个及肿物1个2年.2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舌尖部有不等大3个小点及肿物1个,无痒痛,不影响功能,未行治疗,近几个月来发现较前增大,并有异物感,家长带来就诊.
作者:赵西翠;孔荣;刘青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研究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通过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NOM 6例,OPL 28例,OSCC 34例中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其结果NOM无表达;在OPL中的表达率为82%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加重,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在OSCC中表达率为65%,随着肿瘤的分级增加,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PL和OSCC中呈异常表达,并与OPL程度和OSCC分级有关,提示P53基因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殷操;沈丽佳;胡雁;隆光培;黄泽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文采用粘结厚度控制器与千分尺联合使用,固定Plat铸造陶瓷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剂厚度,测定Panavia 21(opaque)粘结剂在厚度分别为20μm、80μm及140μm时的抗张粘结强度,分析粘结断面破坏形式.结果显示三种厚度的抗张粘结强度分别为3.62±1.14 MPa,4.75±0.09 MPa及3.56±1.19 MPa,统计学分析80μm组与另两组有统计学性差异,20μm与140μm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断面破坏全部为界面破坏,无粘结剂内聚破坏.本实验研究证实了不同粘接剂厚度对粘接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付强;李勇;王华蓉;陈悦;赵云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病例1 29岁女性.双颊糜烂伴触痛2年余.口腔检查见左右颊粘膜白色条纹损害,散在分布,伴充血与糜烂,符合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指标(IgG、IgA、IgM、抗DNA抗体、RMF)以及肝脾B超等项目结果均无异常.
作者:唐国瑶;许国祺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探讨三叉神经痛与末梢支脱髓鞘、感染、缺血及神经管内压力持续增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0例三叉神经末梢支的脱髓鞘染色,光镜观察,(5例无痛的舌神经,5例疼痛的下牙槽神经),8例电镜观察,(眶下神经痛4例,下牙槽神经痛4例),22例病理性骨腔刮治物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临床症状深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因.结果 18例末梢神经都发现有脱髓鞘改变.无痛的舌神经与疼痛的下牙槽神经末梢支脱髓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与神经伴行的小动脉管壁增厚,腔变细,神经萎缩,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骨腔刮治物大多见死骨,炎症细胞,仅2例见少量神经末梢.结论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末梢支脱髓鞘,但脱髓鞘不一定引起疼痛,疼痛与缺血、感染,神经管压迫,神经压力持续增高有密切关系.
作者:储嘉琪;周青;黄晓峰;叶炳飞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分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性口炎、接触性口炎、多形红斑四种临床类型.因在口腔科这类疾病并不多见,其诊断治疗原则不尽相同,作者将发现的13例门诊典型病例列表总结,并根据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曹经一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应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5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以维生素B1、B6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显效率78.5%)明显优于维生素B1、B6和C(显效率39.5%).部分患者(34.8%)达到了治愈.从而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冰;胡晓云;张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提出一种弯制镍钛丝的方法,以期对这种高弹性形状记忆钢丝重新定形、加弯制司匹氏曲度及多种微小弯曲.方法利用点焊-加热三用机的加热装置配合热处理钳等,对镍钛丝进行通电加热,从而达到弯制后定形的目的.结论当给镍钛丝加上比Af点高60℃以上的温度时,则相变引起的形状恢复应力超过丝材本身的屈服应力,合金形状记忆特性被部分影响.利用该方法可再次确定镍钛丝的形状,对提高矫治疗效极其有利.
作者:姚森;秦葵庆;林朝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研究采用莫尔等高条纹分析法检测一组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术后患儿颜面主要结构的非对称性,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UCLP术后患儿面中份,特别是鼻及口唇部位发生明显的不对称性畸形,说明唇腭裂修补术后继发牙颌面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异常,该研究结果提示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序列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这种术后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淑娟;段玉贵;胡静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