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缺失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例系谱分析

蒋宝国;周学琴

关键词:先天性, 缺失牙,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头发, 卷曲, 圆柱状, 列式, 家族, 拔牙
摘要:陈××,男,20岁,一般情况良好,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细长,呈圆柱状.无拔牙史.其母,潘××,女,43岁,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拔除4年),()细长,呈柱状.询问潘××,其家族中,有多个成员头发卷曲,()缺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缺失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例系谱分析

    陈××,男,20岁,一般情况良好,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细长,呈圆柱状.无拔牙史.其母,潘××,女,43岁,头发卷曲,面下1/3稍短.牙列式()(()拔除4年),()细长,呈柱状.询问潘××,其家族中,有多个成员头发卷曲,()缺失.

    作者:蒋宝国;周学琴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甲硝唑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甲硝唑在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中,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作根管治疗的患牙应用甲硝唑棉捻消毒根管,其中一次封药完成根充者92例(76.66%);对75例牙髓病、尖周病患者经根管预备后将甲硝唑粉剂+根管糊剂调合成糊状导入根管作根管充填,经二年多的连续观察,有效率为96.15%.结果观察表明甲硝唑作髓腔及根管消毒,与加入根管糊剂用以根管充填作根管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肖玲;程业忠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应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5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以维生素B1、B6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显效率78.5%)明显优于维生素B1、B6和C(显效率39.5%).部分患者(34.8%)达到了治愈.从而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冰;胡晓云;张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残根诱发单眼虹膜睫状体炎1例报告

    患者叶××,女26岁,一年前,右眼出现红、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经本院眼科检查,诊断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经散瞳、热敷,口服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一年来频繁发作,时轻时重,后来患者发现,当口腔内残根牙发炎、牙龈肿痛时,右眼红、痛症状加重,口腔检查发现,()残根牙、I°松动,牙龈红肿松软,探测周袋、颊侧0.8cm,舌侧0.5cm,压迫()残根颊侧龈从袋中流出少许脓液,其它无异常发现.

    作者:邱艾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弹性基托材料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为证实弹性义齿的修复效果及咀嚼功能,我科自1996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长沙奥伦高科技器材有限公司提供隐形义齿操作指南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产的CYW-KH口腔()力智能测量仪测试人造牙()力.结果复查70例94件弹性义齿,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4~69岁.修复半年至2年后复查成功率为95.74%.()力测试:前磨牙平均大()力11.70kg,第一磨牙平均大()力12.35kg.结论弹性义齿透明性好,美观、逼真,韧性和强度等明显优于传统义齿,是目前制作可摘义齿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张桂云;张艺权;赵铱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稳定型咬()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应用稳定型咬板治疗302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其中207人单侧,95人双侧,总共397例).该疗法对TMD疼痛的总有效率为80.3%,对嚼肌、颞肌、翼外肌疼痛的平均总有效率为86.1%.认为稳定型咬板通过阻断干扰的激惹因素,缓解肌痉挛,从而解除疼痛.它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功能紊乱所造成的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建;吴凤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采用微波处理暴露抗原,通过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NOM 6例,OPL 28例,OSCC 34例中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其结果NOM无表达;在OPL中的表达率为82%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加重,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在OSCC中表达率为65%,随着肿瘤的分级增加,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PL和OSCC中呈异常表达,并与OPL程度和OSCC分级有关,提示P53基因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殷操;沈丽佳;胡雁;隆光培;黄泽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应用Gore-Tex膨体聚四氟乙烯整复唇珠(附14例报告)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治疗唇珠缺损,探索唇珠整复的新方法.方法:14例唇腭裂Ⅱ、Ⅲ度,外伤致唇珠缺损患者,据缺损大小、个性化地切取厚薄不等的ePTFee植入粘膜、表层口轮匝肌下.结果其中13例效果满意,1例因感染取出,一月后再次植入.随访6月~1年半,无不良反应,唇珠外形良好.结果:ePTFe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质地、弹性与软组织相似,易塑形,是整复红组织缺损的良好充填物.

    作者:杨新;郑家伟;朱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弹性咬()板在磨牙症治疗中的运用

    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选择存在明显的()干扰且伴深覆()的磨牙症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6岁至38岁之间.

    作者:徐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OSAS上气道的X线与MRI影像的比较

    目的探讨上气道二维影像替代三维影像的可能性.方法 16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摄制上气道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片及仰卧位X线头颅侧位片,23名OSAS患者摄制MRI及直立位X线片,分别对二者两种影像资料中的上气道及软腭、舌体进行比较.结果上气道阻塞点距腭平面的距离在二者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上气道大小的比较中,软腭、舌体的MRI测量值与X线测量值相关性较好(P<0.05);仰卧在X线片在腭咽、舌咽MRI与X线指标的二者相关程度较好(P<0.05)直立位则在喉咽的MRI与X线符合程度上较好(P<0.05).但X线对于阻塞严重程度的分组与MRI出入较大.结论在有关上气道的研究中,二维影像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三维影像手段;但二维影像能较好地反映软腭、舌体的大小,能揭示阻塞的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腭咽、舌咽、喉咽的大小.仰卧位X线片优于直立位X线片.

    作者:高雪梅;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微波阻断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恶化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在阻断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恶化中的作用.方法微波辐射于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的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上,进行肉眼观察及光镜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微波辐射组与模型组之间在临床及形态学方面的改变均有差异,而两种观察方法的结果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微波治疗在阻断癌前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周永梅;周曾同;唐国瑶;乐福媛;王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急性骨髓炎合并上下肢疼痛二例

    例1,范某,男,54岁,因左侧牙痛1夜,伴同侧耳颈部、上肢及小腿剧痛就诊.患者于昨晚10点钟睡前觉左侧牙痛,呈阵发性,怕冷热,不敢平卧,到夜晚2点钟时,觉得左颈部同侧上肢肩关节稍下及下肢月国窝下、腓骨后方出现剧痛,难以忍受.

    作者:黄素芬;王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软组织内牙源性钙化囊肿1例

    高××,女,28岁.半年前发现腭部肿物,无不适,生长缓慢.检查:腭部左侧,78|腭侧可见3.5×3.0×1.5cm的肿物,质硬、界清、不活动,表面色泽正常,无触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作者:李荷香;杨运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舌痛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与治疗(附152例报告)

    本文对152例舌痛症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药物辅以心理护理治疗进行了分析.经临床检查与心理因素分析,152例患者中恐癌症42例(27.63%),疑病症22例(14.47%).经药物及心理护理治疗结果35例痊愈(23.03%),42例(27.63%)明显好转,无效67例(44.08%)中均因心理疏导失败所致.本文提示心理疏导在治疗舌痛症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小新;郑际烈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颜面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莫尔等高条纹分析法检测一组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术后患儿颜面主要结构的非对称性,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UCLP术后患儿面中份,特别是鼻及口唇部位发生明显的不对称性畸形,说明唇腭裂修补术后继发牙颌面畸形是三维方向的异常,该研究结果提示对唇腭裂患者进行序列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这种术后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淑娟;段玉贵;胡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舌神经阻滞封闭治疗原发性味觉障碍

    将41例原发性味觉障碍的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自身交叉设计的方法,分别用维生素B1、B12,地塞米松加2%利多卡因双侧舌神经阻滞封闭法和谷维素--维生素法治疗4周.结果舌神经阻滞封闭组痊愈21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78.05%与谷维素--维生素法相比,其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舌神经阻滞封闭法对原发性味觉障碍有一定疗效,提示原发性味觉障碍可能与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蔡扬;胡萍;柳咏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镍钛矫正弓丝的弯制与加热定形

    目的提出一种弯制镍钛丝的方法,以期对这种高弹性形状记忆钢丝重新定形、加弯制司匹氏曲度及多种微小弯曲.方法利用点焊-加热三用机的加热装置配合热处理钳等,对镍钛丝进行通电加热,从而达到弯制后定形的目的.结论当给镍钛丝加上比Af点高60℃以上的温度时,则相变引起的形状恢复应力超过丝材本身的屈服应力,合金形状记忆特性被部分影响.利用该方法可再次确定镍钛丝的形状,对提高矫治疗效极其有利.

    作者:姚森;秦葵庆;林朝朗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腭裂术后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采用bFGF在腭裂术后穿孔处的局部应用治疗,探讨其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5例早期腭裂术后穿孔病人作为治疗组,穿孔直径大小在0.2~0.6cm之间,并在其穿孔处局部用bFGF进行治疗,每天2次,疗程5~7日.同期选择2例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穿孔直径大小在0.3cm~0.4cm之间.结果经bFGF局部用药后的治疗组,全部穿孔于7~10日后完全修复.而对照组穿孔不能被修复.结论 bFGF局部使用对腭部粘骨膜瓣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治愈面积不大的术后穿孔;bFGF短时间、局部的应用是安全且简便的,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孔卫东;林巍;沈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RAU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测定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RAU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乳酸脱氢酶(LDH)法对22例RAU患者在发病时和不发病时的外周血NK细胞活性进行测定,并与11例无RAU病史的健康者的NK细胞活性对照.结果 RAU患者在发病时NK细胞活性是20.20±13.58%,不发病时17.92±13.68%,而健康人对照组NK细胞活性是16.45±6.53%,三组各自配对,统计学显示NK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RAU患者发病时和不发病时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健康人群NK细胞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提示RAU的发生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可能无直接关联.

    作者:邓雪莲;彭国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附13例临床分析)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分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性口炎、接触性口炎、多形红斑四种临床类型.因在口腔科这类疾病并不多见,其诊断治疗原则不尽相同,作者将发现的13例门诊典型病例列表总结,并根据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曹经一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