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向华;麦伟;钟秀莲
背景: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容易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国内外文献建议骨水泥强化DHS以达到坚强内固定,但是对于正常骨质,骨水泥强化是否有效还缺少报道.目的:选取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标本,观察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一标本两侧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05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X射线证实无结核、畸形、肿瘤.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24对48侧,制备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右侧标本行骨水泥强化DHS固定(在股骨头近端钉道用刮匙扩大.股骨头朝下,注入2mL低黏稠度骨水泥,拧入拉力螺钉,保持位置不变直至骨水泥凝固.置入套筒,拧紧尾钉适当加压,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为强化组;左侧行DHS常规固定,为对照组.两组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标本的大负荷及大扭矩.结果:强化组大负荷及大扭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负荷分别为:(3852.1602±143.6031)N和(3702.9667±133.8601)N;大扭矩分别为(15.5±2.6)N·m,(14.7±3.4)N·m, P>0.0⑤.结论:对于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强度及骨折整体稳定性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黎宁;彭阿钦;聂喜增;李锋;赵永涛;毕靖博;韩长伶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冻干脱钙骨经-80℃,3个月以上深低温及冻干处理,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受抑制,免疫原性被降低.目的:观察单独应用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钉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2000-08/2007-08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对累及关节的松质骨骨折83例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对象:累及关节的松质骨骨折83例,男64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6.3岁.骨折部位:肘关节28例,髋臼6例,股骨髁部9例,胫骨平台17例,踩关节23例.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研制的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骨钉.方法:骨折复位后以骨钉或骨螺钉固定.骨钉或骨螺钉先置于温盐水或自体鲜血中浸泡30min以上,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骨钉或骨螺钉.肘关节、踝关节一般选用直径3.5mm骨钉,膝关节、髋关节一般选用直径4.5mm骨钉.骨钉置入后髓部、股骨髁骨折给予牵引4~6周,肘关节、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石膏固定4~6周,临床愈合后行功能锻炼.术后引流48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不使用免疫抑制剂.主要观察指标:切口愈合情况.X射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和骨钉吸收情况.免疫排斥反应.结果:置入后3周1例出现断钉,置入后2周1例出现移位,2例出现晚期免疫排斥反应,其余病例在骨折愈合前无移位,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1~3个月内均达到骨性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同种异体骨钉具有一定强度,能维持松质骨骨折稳定直到骨折愈合,能完全吸收骨化,有利于骨修复.
作者:欧阳向华;麦伟;钟秀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药物以缓释片剂形式存在,可减少用药次数,延长释药时间,有利于其治疗效应的发挥.目的:制备萘普生缓释片,考察其处方工艺因素对体外溶出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重复测量设计在2005-09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萘普生、Ⅱ号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和硬脂酸由广州市新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乙醇为分析纯.方法:经单因素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萘普生缓释片处方(萘普生250g,HPMC(K4M)12.5g,乙醇适量,硬脂酸镁1.2g).以不同材料(硬脂酸、HPMC、20%丙烯酸树脂Il、聚维酮K30),不同黏度规格的HPMC(K4M,K15M,K100M),不同硬度的HPMC(2,4,6kg),在相同粒度和相同压力下压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材料、不同黏度规格的HPMC、不同硬度对释放度的影响.测定并比较萘普生缓释片的释药速度及释放效果.结果:①材料为HPMC的缓释片较符合缓释片标准.用黏度规格为K4M所制缓释片8h释放度符合缓释片标准.硬度为2,4,6Kg,压力越大,释放越慢.②所制备的萘普生缓释片在12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结论:该处方制出的萘普生缓释片具有理想的缓释效果.
作者:梁苇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目前常用的加强股骨头力学结构的植骨方法防止塌陷的作用有限,结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后利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植入强化股骨头力学结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6-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临床病例分析于2001-01/2005-04在协和医院骨科完成.材料:羊、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医用组织库加工制作完成.20只成年雄性大尾羊行双侧股骨头坏死造模.参试者: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24髋,排除Ficat Ⅳ期及Ⅲ期关节面受累范围>15%的患者.方法:①动物实验:18只模型羊随机分为3组,单纯髓芯减压组行坏死股骨头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和脱钙骨基质植入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脱钙骨基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和脱钙骨基质.②临床观察:23例患者均采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②动物实验:术后5,10和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②临床观察:随访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射线影像学进展.结果:①动物实验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显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自体松质骨和脱钙骨基质植入组略高,此两组都较同时期的单纯髓芯减压组明显增强(P<0.0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组力学强度高于其他2组(P<0.05).②临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Harris评分术前优良率为43.5%,术后优良率为91.3%.22侧髋关节影像学表现保持稳定,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作者:梅荣成;杨述华;杨操;李宝兴;李进;叶哲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甲壳素、壳聚糖降解后得到的壳寡糖和单糖分子质量小、水溶性良好,具有大分子糖所不具备的更独特的生理生化活性.目的:观察壳寡糖及其衍生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羧甲基壳寡糖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的作用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2/2005-07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化实验室完成.材料:小鼠颅骨成骨细胞株MC3T3-E1由北京协和医院细胞中心提供:N-乙酰氨基葡萄糖、壳寡糖、氨基葡萄糖、羧甲基壳寡糖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化实验室自制.方法:分别将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壳寡糖、羧甲基壳寡糖以10,100,500,1 000,2 000mg/L加入DMEM培养基中.将用4种糖培养的成骨细胞按试剂盒方法提取mRNA,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分析4种糖的mRNA差异.结果: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5个质量浓度梯度均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1 000mg/L时效果为明显;壳寡糖在各质量浓度下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500mg/L为适质量浓度;氨基葡萄糖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在10,100mg/L时有促进作用,>500mg/L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羧甲基壳寡糖在各质量浓度下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成骨细胞生长作用,但促进效果较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弱.光镜观察结果与MTT测定法结果一致.mRNA差异显示4种糖无明显激活新基因的产生.结论: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壳寡糖的效果优于氨基葡萄糖和羧甲基壳寡糖,作用中成骨细胞无新基因产生.
作者:金黎明;魏长征;田文杰;赵小菁;王雅玲;范圣第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对在腹股沟疝修补中应用的生物补片材料的研究加以总结.疝修补材料依据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不可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复合型修补材料及生物型材料.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聚丙烯类补片、聚酯类补片及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补片的植入对宿主是一个长期的慢性刺激.植入材质的类型、数量、表面面积和补片结构等直接影响局部的炎症范围和持续性异物反应程度.微创、轻质、可吸收、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并发症少、生物型材料为疝修补材料的发展方向.为获得佳疗效,医生应依据腹股沟疝的类型,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补片方法及不同的补片材料.
作者:邹云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针对支架制造热点问題,提出了加工冠状动脉支架管材的采购要求;结合生产经验,强调了加工过程检验作为判定管材选取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比来料检验和加工检验结果,认为加工过程检验是冠状动脉支架管材选取和确认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作为优选管材的依据.
作者:陈庆福;田文彦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目前用于组织工程韧带的支架材料胶原蛋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小肠黏膜下层、聚糖及纳米材料等均有降解速度快的特点,应用于宿主后有一定炎症反应.目的:观察蚕丝支架的机械强度和体外降解性,以及与巨噬细胞的反应.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完成.材料:市售白色家蚕蚕丝(20/22D),每30根蚕丝平行排列为一束支架.置入煮沸的5g/LNa2CO3中进行脱胶,Na2CO3溶液体积(mL)与生丝的质量(g)之比为1000.方法:①体外降解实验:8cm长蚕丝支架干燥后测初质量,然后分别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和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1.0g/L胶原酶中,浸泡12周后测试蚕丝支架残质量,计算失质量率.同时进行拉伸试验,测量样品的极限抗拉强度.②单核细胞株RAW264.7的培养:将丝状支架组、对照组、脂多糖组均加入2×108 L-1巨噬细胞混悬液1mL中培养,培养第1,7天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丝状支架在磷酸盐缓冲液和胶原酶中失重率和极限抗拉强度变化.②培养第1,7天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①丝状支架在胶原酶中8周后质量减少已超过5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未见明显改变.②胶原酶消化8周后丝状支架的极限抗拉强度下降超过原来的5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未见明显变化.③培养第1,7天丝状支架组巨噬细胞分泌少量TNF-α,脂多糖组上清中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丝状支架组(P<0.01),丝状支架组与对照组TNF-α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丝状支架经12周降解后仍保持良好机械特性,培养第1,7天与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中,巨噬细胞对该材料具有免疫惰性.
作者:王洪;严力军;杨述华;张青松;孟春庆;段德宇;何宇;梅荣成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手部毁损伤发生后,佳的治疗模式是残修术后尽早佩带临时性义指,有效的刺激健指运动,防止患肢的肌肉萎缩,残修术后6个月左右,再行手再造术,这种衔接可始终保持患手的佳状态,是手部毁损伤系统化治疗的好方法.治疗根据患手缺损状况采用科莱瑞迪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低温热塑板(厚2.4 mm)制作一有对指功能的临时性义指.35例手毁损伤患者佩带临时性义指后,毁损手的捏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肉萎缩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苏骅;贾曦萍;刘晓琳;孙珊;龚伟;潘达德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06/2006-12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12例(12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4~8岁,病程为Caterall I级2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6年.根据X射线表现及临床症状、体征,参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差2例.总优良率83.3%.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作者:高明宏;李美才;刘安庆;任小蓉;鄢宏;陈浩;沈新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利用经椎弓根行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植骨,解决了椎体爆裂骨折撑开复位后的稳定性及椎体内空虚的问题,减少后期骨愈合过程中继发椎体塌陷的发生.采用切开复位,在爆裂骨折的上、下椎体置椎弓根钉,利用AF、RF系统或钉棒系统撑开复位爆裂塌陷的椎体骨,选择伤椎一侧椎弓根,用漏斗状植骨器植入白体骨、同种异体骨、重组蛋白异种骨碎块或其他植骨材料.术后6个月X射线照片显示椎体未见明显塌陷变形,Cobb角无变化,椎体松质骨骨小梁呈垂直排列,椎体软骨下终板愈合良好.
作者:张少华;牛海涛;张斌;李军鹏;李锐恒;吴昱晓;雷高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为比较膨胀海绵和凡士林油纱条鼻腔填塞控制鼻出血的效果及组织相容性.将2004-03/2005-06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收治较严重的鼻出血患者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膨胀海绵或油纱条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处理,观察止血效果及有无鼻腔结硬痂、粘连和溃烂等材料宿主反应.结果显示48例采用填塞方法止血成功,两组各1例患者未能控制出血.终采用鼻内镜下出血点电凝结合鼻腔藻酸钙辅料微填塞进行止血,在控制严重鼻出血的功效方面两组无差异.4周后鼻内镜下随访,2组均无鼻腔粘连和黏膜糜烂,膨胀海绵组1例,油纱条组3例表现为鼻腔少量结痂.提示膨胀海绵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效果与油纱条相似,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简洁、容易鼻腔插入,对于简单措施不能控制的严重鼻出血,可选膨胀海绵鼻腔填塞来进行治疗.
作者:张治军;张金铭;张強;袁波;蒋梦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多效性的形态发生素,在一定环境下,可诱导骨与软骨的形成.实验拟进一步验证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1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abs1-3)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共32膝),体质量2.5~3.0kg,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膝).②实验方法:所有兔子均造成股骨髁间窝3.5mm全层软骨缺损,然后取同侧胫骨上段前内侧3.5mm骨膜,待用.实验组:软骨缺损区注入20μg骨形态发生蛋白和20%Pluronic凝胶,然后覆盖骨膜,缝合固定.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注入生理盐水20μg和相同剂量的20%Pluronic凝胶,然后覆盖骨膜,缝合固定.③实验评估:术后4,8,12周麻醉并处死动物,肉眼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性质;根据Wakitani评分标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扫描电镜观察移植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纳入大白兔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肉眼观察:术后4周,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区被类软骨组织替代;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区仍被骨膜充填.术后8周,实验组表面光滑,与周围正常软骨分界线模糊;对照组表面不光滑,与周围正常软骨分界线清楚.术后12周,实验组与周围软骨性质近似;对照组表面趋于光滑.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第4周,实验组软骨缺损区完全充填细胞和基质;对照组骨膜生发层成纤维细胞仅少许增生分化.第8周,实验组骨膜增厚;对照组骨膜无增厚,形成少量纤维软骨.第12周,实验组缺损区接近正常软骨;对照组形成大量的纤维瘢痕组织.③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④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4周时修复组织中除纤维组织外,细胞略呈圆形;8周细胞核凹陷;12周核膜清晰可见,染色质分布均匀.对照组:4周时修复组织为层状排列的纤维组织;8,12周修复组织多为层状排列的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少(主要为纤维软骨),且不活跃.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益民;姜鑫;郭永智;孙延山;王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可注射性水凝胶-几丁质是国际上新兴起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它提供了一类新的细胞固定机制.目的:实验拟观察采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几丁质凝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1/2006-03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2周龄新西兰白兔30只,体质量0.3kg左右,制备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第2代软骨细胞与几丁质凝胶混合,终细胞浓度为2.5×1011L-1,注射入所建立动物模型的关节囊内;软骨细胞悬液组:细胞浓度为2.5×1011L-1;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第4,8,12周取材,取膝关节外侧髁观察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动物膝关节未出现明显红肿等炎症迹象.②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12周时,缺损区可见新生透明样软骨组织,表面光滑,与周围软骨界面难以辨认.软骨细胞悬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修复.③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新生组织内软骨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软骨细胞悬液组8-12周后新生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空白对照组表现为大量胶原纤维.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几丁质凝胶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效果明显,将几丁质凝胶作为移植载体是可行的.
作者:肖万军;范广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对2例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致婴儿腹泻伴乳腺严重感染的患者行术前免疫学检查,同期行聚丙烯酞胺水凝胶假体清除及脓肿引流术,术后于脓腔留置两根硅胶引流管行对口冲洗引流,并行乳汁及脓液细菌培养.1例患者体液免疫学指标正常,1例患者IgG,C3低于正常值范围.2例患者术后乳汁及脓液培养均提示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术后经冲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作者:李正勇;古鸣兢;岑瑛;许学文;任宇;段伟强;王怀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人工髓核假体在理论上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的并发症,但目前对其黏弹性的研究却甚少.目的:与正常腰椎间盘的黏弹性特性对比,评估两种不同弹性模量(3 MPa和1 MPa)水凝胶人工髓核对黏弹性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2-11/2003-03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试验室完成.材料:弹性模量为3MPa和1MPa的两种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髓核由美国Everblooming公司提供.7具新鲜青壮年腰椎脊柱标本L4-5脊柱功能单元方法:在完整椎间盘和分别植入两组不同的水凝胶人工髓核.3种状态下,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蠕变和松弛特性研究,并通过建立三参数力学模型计算蠕变和应力松弛方程.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整椎间盘和分别植入两组不同的水凝胶人工髓核后脊柱功能单元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曲线.②三参数力学模型的数学公式.结果:蠕变和应力松弛曲线变化和数学公式均表明弹性模量为3MPa和1MPa的人工髓核植入后的椎间盘均与正常椎间盘有相似的蠕变和应力松弛规律,其中3MPa假体与正常椎间盘更为接近.结论:水凝胶人工髓核具有良好的黏弹性特性,弹性模量为3MPa的髓核假体更加适合.
作者:吴靖平;陈统一;陈中伟;王以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各种用于烧伤创面外用人工皮肤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讨论.皮肤是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环境入侵,捧泄水分、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各种损害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表皮替代物由生长在可降解基质或聚合物膜片卜的表皮细胞组成;真皮替代物是含有活细菌或不含细胞成分的基质结构,用来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而全皮替代物包含以上两种成分,既有表皮结构,又有真皮结构.随着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人工皮肤产品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构建含血管与神经支配,并具有皮肤附属结构及正常皮肤生理功能的理想人工皮肤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魏刚强;孙少艾;徐刚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选取口腔黏膜缺损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组16例应用生物材料T-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黏膜组织补片,自体中厚皮片修复组16例.结果表明,中厚皮片移植后6个月时皮肤表面角质层变薄,颜色呈粉红色,但有别于黏膜色泽,触感仍较黏膜韧,大体观察不再有收缩;移植后1年冷热知觉开始逐渐恢复.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后3个月移植区已完全变成黏膜色泽,视觉上很难区分移植区与正常黏膜区,触之较周围黏膜稍有韧感,患者有部分知觉恢复;移植后6个月时与周围黏膜融为一体,很难区分,并完全恢复冷热知觉,说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黏膜组织补片具有良好的细胞生长诱导功能和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英;杜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背景:天然丝素蛋白膜是较为理想的尿道缺损修复材料,其修复缺损尿道是否存在着长度问题,作者未查到确切的证实性资料.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观察丝素蛋白膜修复不同长度尿道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7-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雄性比格犬1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5cm尿道缺损组(n=6),3.0cm尿道缺损组(n=6),对照组(n=2);丝素蛋白膜由浙江大学闵思佳教授惠赠,孔径150~250μm,孔隙率85%~95%.方法:1.5cm尿道缺损组和3.0cm尿道缺损组:切开犬阴茎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出尿道海绵体,将尿道海绵体分别切除1.5,3.0cm,再分别用1.5,3.0cm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尿道缺损.对照组犬行尿道海绵体游离后即逐层缝合海绵体包膜、皮下组织及皮肤.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逆行尿道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尿道组织再生情况.结果:1.5cm尿道缺损组6只动物未见尿瘘及明显尿道狭窄梗阻,术后6周时修复区稍粗糙、不光滑,术后12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0cm尿道缺损组6只动物均出现尿瘘或修复区管腔狭小、部分充盈缺损,术后6周和12周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5cm尿道缺损组修复区腔面为尿道移行细胞覆盖;3.0cm尿道缺损组修复区尿道外观呈苍白、致密坚硬且管腔狭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修复区腔面无尿道移行细胞覆盖.结论:单纯丝素蛋白膜能修复1.5cm短距离尿道缺损,对3.0cm以上长距离缺损的修复效果不理想.
作者:刘春晓;陈伟豪;郑少波;李虎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对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过程进行综述,寻找理想的人工关节材料.介绍了金属人工关节、高分子材料人工关节、陶瓷材料人工关节以及复合材料人工关节的发展过程,并对其材料的表面处理进行探讨.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每种人工关节材料都有自身的优缺点,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改进材料的性能.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较多,但是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材料,研制具有机械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性能优异,能满足患者长期人工关节要求的材料是未来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方向.
作者:朱金国;夏建龙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