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冠脉成像中患者因素与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关系

姜加学;王德杭;唐立钧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寻找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CTA)中患者因素对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影响.方法:搜集2009年行双源CT冠脉检查691例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率(HR)及有无心律失常(Arr)、高血压(Hyp)、糖尿病(DM)、心瓣膜病(VHD)、冠脉支架植入(CSI)等因素与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关系.结果: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与性别、HR呈负相关,与年龄及患有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呈正相关,与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DM、冠脉支架植入等因素关系不密切.结论:老年、男性、心率慢、心律失常或有心瓣膜病的患者DSCT-CCTA检查时适当延迟对比剂示踪扫描的起始时间,减少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从而减少冠脉CT检查中的X线辐射剂量.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诊断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彩色多普勒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HDII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门静脉癌栓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的彩色多普勒状况,分为4种情况:①癌栓内无血流信号;②癌栓内有少许血流信号;③门静脉癌栓周围出现动静脉瘘;④癌栓与管壁之间出现动脉血流.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其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殊变化,对区分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红志;郭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腓总神经梅毒MRI病例

    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1周前不慎扭伤致左小腿及左足酸痛,后症状逐渐加重伴小腿肿胀麻木及活动受限而住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50/110 mmHg,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腰椎无压痛及叩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坐骨神经梨状肌出口处无压痛;左侧腘窝外侧缘稍膨隆,局部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左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左踝关节无法背伸及外翻、屈曲力量减弱,左足各趾无法背伸、屈曲力量减弱,各趾末梢血运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象WBC 8.08×109,淋巴细胞19.6%,嗜酸细胞0.6%,嗜碱细胞0.3%,单核细胞4.5%,中性粒细胞75%,血沉12 mm/h,TSGF(肿瘤相关物质)49.20 U/ml,C反应蛋白4 mg/l,β2微球蛋白1.20mg/l,癌胚抗原1.45 mg/l,铁蛋白20.78 mg/l,鳞状细胞癌抗原0.30 mg/l,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左下肢肌电图提示:左腓总神经部分损伤.

    作者:颜志平;彭晋;王健;罗万能;苏素联;饶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髂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MSCTA表现

    目的:探讨髂动脉(IA)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11例经MSC-TA确诊的IA闭塞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分析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11例IA闭塞患者发生在左侧9例、右侧2例,均合并同侧髂内动脉闭塞,6例合并同侧髂外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外动脉狭窄.参与侧支循环的动脉包括患侧腹壁动脉11例,第10~12肋间动脉11例,第4腰动脉10例,第2腰动脉1例,骶正中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1例,双侧股动脉间分支6例,股动脉与第4腰动脉之间1例.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A闭塞及主要侧支循环情况,并能对患肢侧支供血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作者:潘小舟;张应和;覃智颖;梁晓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对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21例腹膜后肿瘤,良性17例,恶性4例.良性肿瘤大多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主要呈膨胀性生长,边缘境界清楚;而恶性肿瘤体积大且不规则,混杂密度,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多累及周围组织血管.腹膜后定位征象:肿瘤多沿椎旁交感神经链分布,于脊柱旁、肾周、结肠外后方及骶前区多见,推压或包绕邻近器官.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能克服常规扫描方式的限制,获得直观、清晰的图像,准确的显示肿瘤本身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明确肿瘤累及的范围,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缪亚军;马德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影像诊断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7例均是男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5例患者CT平扫后行MRI检查;其余2例患者未作CT扫描,直接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①白血病浸润软脑膜3例,其中2例同时浸润视神经鞘膜;②脑实质受浸润3例,其中病变呈片状浸润脑实质2例,1例合并出血;脑实质内形成肿块1例;③硬脑膜受累1例,左颞硬脑膜形成肿块,累及左颞骨及左颞软组织;④脊髓受浸润1例,病变广泛浸润胸段脊髓.结论:结合病史,MRI检查有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对其进展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明小春;杨万群;黄飚;梁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Marchiafava-Bignami病(简称MBD)又称胼胝体变性(corpus callosum degeneration)或原发性胼胝体萎缩(primary corpus callosum atrophy),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胼胝体脱髓鞘病变.MBD由Carducci 1898年首次个案报道,1903年由两位意大利病理学家Marchiafave和Bignami报道而得名[1],国内首次由张通等[2]于1994年报道.

    作者:严小兰;廖凯兵;郑树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胸腔内骨外骨肉瘤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入院前3个月出现胸闷、活动气短,咳嗽,咯少量白黏痰,后因症状加重就诊.支气管镜示左肺舌叶及下叶各段支气管外压性狭窄,黏膜光滑、完整.X线片示左肺中、下野片状高密度影并左膈面、左肋膈角显示不清(图1).CT平扫示左侧后纵隔旁软组织密度影(图2),大小约10.9 cm×9.2 cm×17.7 cm,密度不均匀,CT值约12~32 HU,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后肿块部分强化(图3),CT值约63 HU.冠状重建图像显示钙化主要位于肿瘤下部(图4).手术记录:胸腔内粘连明显,瘤体位于左侧胸腔后外侧,触之质中,局部较硬,无明显包膜;肿瘤侵蚀膈肌、胸壁及肺组织,分离困难并见明显出血.术后病理:左侧胸腔恶性间叶来源肿瘤,肿瘤可见明确肿瘤性成骨,大量骨母样组织以及成熟骨,肿瘤细胞浸润邻近肺实质,考虑为骨外骨肉瘤(图5).

    作者:田媛;敖国昆;黄沁;刘杰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儿童输尿管异位开口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U在儿童输尿管异位开口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存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患者27例行MRU及MRI常规FSE检查,分析扫描图像,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部位进行定位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计算MRU及MRI常规FSE序列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U结合MRI常规FSE序列显示27例患者中共发现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一支输尿管异位开口者18例;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者7例;单纯输尿管异位开口者2例.按输尿管开口部位统计,其中开口于男性尿道前列腺部6支,女性前庭部9支,女性阴道部4支,膀胱低位8支.与追踪的手术结果进行对照,MRU及MRI常规FSE序列对输尿管异位开口部位的判断与手术结果完全吻合,其对输尿管异位开口部位判断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RU结合MRI常规FSE序列在判断异位输尿管开口部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输尿管异位开口手术前定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万常华;郑光;胡军武;夏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髓外造血一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2010年外院偶行胸部CT示后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多为神经源性新生物遂到同济医院诊治.既往贫血貌30余年;20余年前因巨脾行全脾切除术;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病史14年;糖尿病病史4年.家族史:姐姐为地中海贫血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可,贫血貌,四肢及面部色素沉着.

    作者:孙晓丽;刘瑾;周燕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

    由于过去几十年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CT检查的人数显著增加.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研究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CT检查人数呈双倍增加[1,2].美国CT的辐射剂量占整个放射诊断检查的67%,而在英国占47%[3].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与引起的致癌风险有很大关系.据报道在15个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发生率中约0.6%~3.2%很可能与影像检查所致的电离辐射有关[4].辐射剂量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刘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手术切除取样淋巴结常常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进行,不但创伤大,而且仅局限于手术野范围之内,常发生取样错误,诊断符合率低[1].细针穿刺活检创伤性较小,操作简单、安全,配合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和流式细胞学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2].Micames等[3]对内镜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活检分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穿刺CT扫描有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和97%,而穿刺CT扫描无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仅为58%.细针穿刺活检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假阴性率,病变的钙化、坏死以及周围炎症都可能是产生假阴性的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再次,由于自身的限度,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对一些病变不能进行诊断和鉴别[4].本文在系统地复习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应用的基础上,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分子影像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作者:李优伟;陈正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四例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本院2007年~2010年遇到4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男,40岁.右上腹胀痛不适1年余.曾行肝包虫手术.查体:右下腹可见长约6 cm的陈旧手术瘢痕.腹部外形平坦,对称.嘱患者深呼吸时,在剑突下可以触及一包块,大小和质地较难感觉.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肝大,肝内多发实性占位.消化道钡餐造影:正常.CT平扫及增强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其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病灶边界清晰,较大病灶内粗细不均分隔,增强后低密度区未强化,分隔强化.大病灶大小约9.2 cm×8.0 cm.CT诊断:包虫复发可能(图1).术中所见:肝脏左右叶囊性占位,肝脏表面也有不规则囊性病灶.病灶部分切除.病理诊断:肝左右叶类癌,肿瘤大径10 cm,切缘见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gA(+)、Syn(+)、AFP(-).

    作者:任永芳;王姗姗;陈杰;李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球囊阻断法在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应用一例

    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行肾癌根治切除术同时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1].我科近通过球囊阻断法辅助泌尿外科切除右侧肾癌并取出下腔静脉瘤栓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右侧腰痛伴肉眼血尿1个月,出现下肢水肿1周.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肾癌并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图1、2).

    作者:汪维阳;梁社富;林国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在MRI检查中的心理干预价值探讨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影像诊断价值高,检查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特殊性及MRI检查室空旷,扫描孔狭长,扫描时间长,扫描时射频明显的震动噪声,检查者身体置于磁体扫描孔内看不到孔外时,易引起老年人恐惧、焦虑、反抗等心理变化,导致不能配合检查或主动放弃检查,从而影响扫描质量和效果,严重者可加重病情并诱发其它疾病.本文就199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MRI检查中出现的61例幽闭恐惧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针对性心理干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作者:秦觅;陆蓬;余成新;王虹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艾滋病相关性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病原学证实的9例艾滋病合并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MRI表现.结果:根据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MRI表现及病理机制,将艾滋病合并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分为4型:Ⅰ脑膜脑炎型(1例),Ⅱ类梗死型(1例),Ⅲ梗死型(6例),Ⅳ肉芽肿型(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MRI表现复杂多样,分型有助于加深对其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机制的认识,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殿森;李宏军;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小气道疾病的CT研究

    小气道是指管径<2 mm,气道壁内没有软骨的支气管,具有气道阻力较小,极易被阻塞的特点.小气道疾病是指累及小气道伴或不伴有肺间质改变的一组疾病,病理本质是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以及哮喘,儿童发病率高,婴幼儿也常见[1].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这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期影像学表现可不明显,缺乏特异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因此发现本病的早期影像学特征和制定影像学诊断标准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与DSA对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消化道出血13例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并与DSA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例临床拟诊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例.2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异常.其中MSCT明确出血11例中7例行DSA,5例显示出血灶,2例表现阴性.MSCT未见异常的2例DSA表现阴性.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3例,空回肠出血6例,结肠出血2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4例,炎症3例,血管畸形1例,憩室1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及诊断价值.

    作者:石磊;何立;张自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伴出血性梗死的MSCT表现:7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伴出血性梗死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前误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伴出血性梗死的临床资料和MSCT,总结其CT特征.结果:7例均表现为囊性、实性双肿块.囊壁明显增厚,密度增高6例,增强无强化5例,轻度强化1例;囊内出血呈液液平1例.实性肿块即扭转蒂部为不规则团块状1例,绳索状及发髻状各3例,平扫均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5例及轻度强化2例.7例双肿块的实性肿块均偏向扭转侧.结论:卵巢囊性肿块蒂扭转合并出血性梗死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可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王朝君;沈亚芝;朱时锵;方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目的:总结分析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个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图像,其中28个膝关节存在半月板桶柄状撕裂,记录如下5种MRI征象:碎块内移征、外周残半月板征、双PCL征、空领结征及双前角征,并分别计算每种征象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5种征象中碎块内移征具有高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而双PCL征具有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具有典型的MRI征象,其中碎块内移征是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基础、可靠的征象.

    作者:蔡泽银;麦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中对比剂的安全使用

    由于对比剂的使用而导致的并发症--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1-5]已成为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原因.CIN的发生率与患者存在危险因素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普通人群应用对比剂后CIN发生率<2%,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达30%~62.5%[5-7].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类型是CIN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1-6].

    作者:任重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