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东华;吴刚;刘树荣;石蕊;李桂臣;刘永锋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ADp14ARF转染p53阳性的肿瘤细胞系,可以发现明显的细胞增殖受阻现象.而转染p53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尽管也可见肿瘤细胞增殖受阻,但在程度上明显轻于前者.同时转染p14ARF和p53两种基因,既增强p53表达又加强p53积累,能否更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10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公共实验平台完成.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教研室细胞室提供.含p53全长基因序列的质粒pIRES-p53和pIRES载体均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公司.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G-63细胞),空载体对照组(稳定转染pIRES-neo细胞),p14ARF-p53组(稳定转染pIRES-p14ARF-p53细胞).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前后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③采用噻唑蓝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③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②蛋白表达检测结果: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③细胞生长情况:转染MG-63后24,48,72,96 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与空载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野生型p53和p14ARF可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关葛根总黄酮与运动的关系少见报道,且大多涉及临床领域.建立运动动物模型,观察补充葛根总黄酮对运动大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为葛根总黄酮用于运动营养食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2完成.①实验方法及分组:选用SD雄性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即安静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和训练+葛根总黄酮组.安静对照组安静饲养;耐力圳练组和训练+葛根总黄酮组于动物跑台上先进行5周的适应性训练,然后进行2周大强度耐力训练.②实验评估:第8周第1 d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氧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训练+葛根总黄酮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0.01),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1).②训练+葛根总黄酮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结构均比耐力训练组完整,损伤程度比耐力训练组轻.③训练+葛根总黄酮组大鼠的运动力竭时间显著长于耐力训练组(P<0.05).结论:葛根总黄酮能改善运动对心肌组织细胞造成的损伤,对心肌组织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的时间.
作者:王效良;黄显忠;王新军;张婧;熊正英 刊期: 2007年第38期
背景: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RANTES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对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观察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以96只SD大鼠为供者,96只Wistar大鼠为受者,施行异基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方法: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n=24):对照组、Met-RANTES组(200 μg/d)、他克莫司组(0.5 mg/(kg·d))及Met-RANTES+他克莫司组(Met-RANTES 200μg/d+他克莫司0.5 mg/(kg·d)).后3组均于移植术后腹腔注射给药,共7 d;对照组移植前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存活时间以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于移植术后3,5,7d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6)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和CD4+,CD8+,CD25+ 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每组剩余6只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移植术后存活时间.②各组大鼠移植肠的病理改变.③各组大鼠移植肠RANTES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96只Wistar受体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存活时间长,与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对照组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Met-RANTES组、他克莫司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③对照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各时段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成正相关;Met-RANTES组和Met-RANTES+他克莫司组大鼠移植肠RANTES、CD4+、CD8+和CD25+T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0.5 mg/(kg·d))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杨建军;王为忠;付京;徐宏勇;王春梅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目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较多,但远期疗效大多不肯定.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可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需验证其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1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5例(18髋),均知情同意.术中暴露股方肌及其在股骨近端的附着点,于附着点处凿取骨瓣,骨瓣为4 cm×1.5 cm×1.0 cm的长方形,将骨瓣插入股骨头内,远端用可吸收骨钉固定.术后3,6,12,24个月门诊复查拍患髋正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根据临床查体和X射线片表现将手术效果分为优、良、差3级.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近期疗效满意,出院时疼痛症状均缓解,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中远期随访结果优10髋,良6髋,差2髋,优良率88.9%.结论:股方肌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远期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王宏刚;闫宏伟;刘凯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器官移植面临的困境,探索相应对策.方法:为实现研究目标,首先进行了文献检索,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器官移植的相关技术、政策资料、法律法规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登陆国际互联网站和专业期刊网站全文数据库,搜索国家媒体的有关报道及社会学、卫生法学、医学、医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与从事多年器官移植技术工作的专家以及从事多年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的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结合国内器官移植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器官移植技术的开展与人们的传统观念、道德、伦理发生冲突,使得该技术的广泛应用陷入诸多困境.活体供者、尸体供者、胎儿供体、死刑犯供体、受体的伦理困境、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困境以及卫生资源分配的困境制约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结论:应尽快建立器官捐献的激励机制;坚持器官分配的效用和公正原则;确定符合国情的器官移植发展速度和适宜的规模;建立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全国性的或者区域性的器官移植调配中心或网络;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
作者:王莲花;杨宣;孙建萍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①分组:冠心病组94例,其中壮族42例,汉族52例,均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08/2006-08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全部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100例中壮族50例,汉族50例,均为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内分泌等影响脂质代谢的疾病.②方法: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凝血块中分离,用多聚酶链式反应,Hhal内切酶消化法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所有受试者完成测试并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DNA抽提均成功.①载脂蛋白E的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中壮族人群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却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0.05);壮族对照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汉族对照组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P<0.05);壮族冠心病组的E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②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壮族对照组载脂蛋白E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0.239±0.216,0.101±0.169,P<0.05),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壮族和汉族冠心病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壮、汉两个民族载脂蛋白E之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心病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ε2等位基因缺失)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何印蕾;黄跃斌;覃志坚;黄照河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程度大鼠力竭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及心肌缺血情况,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脏内分泌以及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武汉体育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n=4)笼内生活,自由饮食;游泳力竭组(n=6)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一定的适应性游泳训练;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n=6)训练8周,6次/周.8周后,后两组大鼠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取大鼠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钠素含量;取心肌组织,制作光镜切片,采用Nagar-Olsen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情况.结果:1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游泳力竭组、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0.01);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游泳力竭组(P<0.05).②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缺血较为严重;而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也有缺血现象发生,但没有游泳力竭组严重.结论:力竭性运动会造成大鼠心血管内分泌活性物质心钠素的失调,并造成心肌组织缺血;长期耐力游泳训练可以使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
作者:刘霞;李伟;徐国栋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期通过基因线索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完成.①实验分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对照组,每组20只.②实验干预: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改变90 min后,去除结扎线,再灌注6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余同手术组.③取缺血区心肌,提取Total RNA,构建cDNA文库,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测序,登录Genbank寻找同源性基因.结果:共获得124个阳性结果,56个为高表达基因,68个为低表达基因,其中发现5个新的cDNA片段.其中能量代谢、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占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39.25%,15.89%,15.89%,并且主要变化为下调.结论: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涉及多种功能的基因,以能量代谢、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下调明显.
作者:刘艳伟;刘水平;于文发;王兰辉;陈玉川;成建定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存活率的一项严重并发症.总结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其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58例,均知情同意.实验分组:①预防组(n=15):移植术前处于术前免疫功能高危状态.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10~12μg/L.②治疗组(n=25):移植术后出现耐激素性排斥反应,需要抗体治疗.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10~15μg/L.③转换组(n=18):移植术后出现高血脂、顽固性高血压、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传统药物疗效欠佳,需将环孢霉素A转为他克莫司.他克莫司起始剂量为8~10 μg/L.进行随访观察,分析3组患者服用他克莫司1年内出现的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率.结果: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58例患者中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08%,服用他克莫司后出现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平均时间为52 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为15.5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4.44%,6.12%,P=0.001).②丙型肝炎的发病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组及治疗组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转换组(20%,16%,0%,P<0.05).③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与他克莫司的剂量是导致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出现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危险性比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高出8.3倍,他克莫司浓度每增加1μg/L,患者出现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危险性将增加12%.结论: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率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孙雯;张磊;唐雅望;杜林栋;田野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心脏超声构型的分型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2/2005-07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完成.选择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Ganau标准)将患者分为:①正常构型组:左室质量指数及相对室壁厚度均在正常范围.②向心性重构组:左室质量指数正常,但相对室壁厚度增加.③向心性肥厚组:左室质量指数与相对室壁厚度均增加.④离心性肥厚组:左室质量指数增加但相对室壁厚度正常.另选择50名年龄相当的健康查体者做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所有受检者实验前1 d禁用烟、酒、茶及咖啡,禁食12 h,于清晨采静脉血10 mL,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果:152名研究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的肾上腺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构型组(P分别<0.01),而且向心性重构组>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P<0.05或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促进了左室构型的发展.
作者:杜振兰;张海东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长期冬泳运动是对外界应激刺激的一种适应,观察不同运动时间的冷水游泳对小鼠急性胃溃疡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室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小鼠5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冷泳1 min组及冷泳2 min组各10只,冷泳力竭组13只.①游泳训练:正常对照组及胃溃疡模型组只抓取不游泳.其余各组均在4℃水中进行相应时间的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 d,1次/d,共进行12周.冷泳1,2 min组的训练时间分别为1 min/次,2 min/次;冷泳力竭组每次游泳的力竭标准为沉入水下10 s不能上浮.②模型制作:训练结束后各冷泳组及胃溃疡模型组制作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模型,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1 h后麻醉处死各组小鼠,取胃,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计算以下指标:a溃疡指数:点状出血为1分;线状出血长度<1 mm为2分,3~4 mm为5分;宽度>1 mm,分值×2.全胃分数的总和为溃疡指数.b溃疡抑制率=(模型组溃疡指数-运动组溃疡指数)/模型组溃疡指数×100%.取胃组织匀浆上清液,测一氧化氮及丙二醛含量.结果:实验过程中,胃溃疡模型组因病死亡1只;冷泳力竭组死亡5只,均为训练中溺水窒息死亡.①胃黏膜面大体形态:胃溃疡模型组小鼠的胃溃疡程度重;冷泳力竭组胃溃疡程度与胃溃疡模型组小鼠相近,黏膜损伤较重;冷泳1 min组、冷泳2 min组胃溃疡程度较轻.②胃组织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冷泳1min组、冷泳2 min组小鼠的胃溃疡指数显著低于胃溃疡模型组(25.5±20.4,32.4±24.5,109.1±27.5,P<0.01),冷泳1min组、冷泳2 min组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76.63%,70.30%.冷泳力竭组胃黏膜损伤严重,无法计算其溃疡指数.③胃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其他4组小鼠胃组织的一氧化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冷泳1 min组、冷泳2min组基本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冷泳力竭组(P<0.05)及胃溃疡模型组(P<0.01).冷泳力竭组与胃溃疡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冷泳力竭组、胃溃疡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冷泳1 min组、冷泳2 min组含量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冷泳力竭组(P<0.05)及胃溃疡模型组(P< 0.01).结论:①适量运动时间的冷水游泳能明显抑制小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的形成.②力竭性冷水游泳运动对胃溃疡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③在4℃水温中进行1次/d,2 min/次的强迫游泳,持续12周,能达到与1 min/次的冬泳小鼠模型相似的效果,也可以作为冬泳小鼠模型.
作者:李永霞;邢建辉;赵斌 刊期: 2007年第38期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造成自由基的生成急剧增加这些内源性自由基生成增多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加强,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睡眠剥夺也可造成机体氧自由基增加.目的:观察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后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血清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材料:选用30只健康雄性10周龄SD大鼠,体质量(220±13)g,清洁级,由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服务部提供.方法:实验于2006-04/05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剥夺睡眠24 h组,剥夺睡眠24 h组,剥夺睡眠72 h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睡眠、不运动;单纯运动组大鼠正常睡眠、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剥夺睡眠24,48,72 h组大鼠分别在剥夺睡眠24,48,72 h,进行急性力竭运动后处死.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采用的是轻柔刺激法;单纯运动组和睡眠剥夺后力竭运动组大鼠依据Bedford建立的大鼠运动模型方案进行运动:跑台坡度为10°,速度为19.3 m/min,所有运动大鼠至力竭(力竭标准:运动末期,大鼠先后滞留跑道后1/3处达3次以上,各种刺激驱赶均无效,停跑后体征表现为呼吸急促,神情倦怠,腹卧位,对刺激反应迟钝,捕捉时,逃避反应较运动前减弱).各组大鼠于实验后麻醉处死,将血液取出,自然凝固后离心,取上清检测丙二醛、谷胱甘肽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血清的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运动组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4.37±0.26),(3.35±0.14)μmol/L,P<0.01].剥夺睡眠24,48,72 h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4.89±0.20),(5.15±0.12),(7.29±0.42)μmol/L,均高于单纯运动组,其中睡眠剥夺72h组高于其他睡眠剥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纯运动组的谷胱甘肽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83.33±1.73),(93.16±2.44)mg/g,P<0.01],剥夺睡眠24 h组谷胱甘肽含量为(94.98±1.69),高于单纯运动组(P<0.01),剥夺睡眠48,72 h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79.89±2.16),(72.38±3.19)mg/g,低于单纯运动组(P<0.05,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单纯运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4.59±0.21),(5.21±0.11)mkat/g,P<0.01],剥夺睡眠24,48,72 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03±0.15),(3.95±0.19),(3.27±0.31)mkat/g,均低于单纯运动组(P<0.01),但睡眠剥夺48 h和72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睡眠剥夺各时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睡眠剥夺能够引起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损伤;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加长并做力竭运动使大鼠血清的氧自由基产物堆积越多,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越差,对机体的损伤明显.
作者:刘文锋;罗荣保;汤长发;赵向勇;曾盛誉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居民的脂肪分布特征及其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关系.方法:于2006-08-8/17在延边地区九龙和翁声社区随机选择40~6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2 378名进行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以及血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检测.调查以健康体检形式进行,①内脏脂肪和体脂肪率测定采用日本TANITA株式会社生产的BC-600型体成分计测定,并且按其判定标准确定超过标准者[内脏脂肪率≥15%(男)、≥10%(女),体脂肪率(40~59岁)≥23%(男)、≥36%(女),体脂肪率(≥60岁)≥25%(男)、≥37%(女)].②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③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或舒张压≥90 mm Hg.④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5.72 mmol/L,三酰甘油≥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男)、<1.0mmol/L(女).⑤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结果:①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值分别为(10.51±3.66)%和(22.70±4.85)%,朝鲜族男性分别为(9.16±3.81)%和(20.28±5.02)%,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1);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分别为(6.22±2.27)%和(35.31±5.65)%,朝鲜族女性分别为(5.88±2.19)%和(34.00±5.72)%,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1).②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超标率分别为12.1%和45.8%,朝鲜族男性分别为7.8%和28.6%,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5);汉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超标率分别为6.7%和47.9%,朝鲜族女性分别为3.8%和37.3%,汉族均高于朝鲜族(P<0.05).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脏脂肪率与民族、性别、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糖有密切关系;体脂肪率与民族、性别、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高血糖有密切的关系.结论:①延边地区汉族居民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平均水平及其超标率明显高于朝鲜族.②内脏脂肪率和体脂肪率均与民族、性别、年龄(体脂肪率除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血糖相关.
作者:方今女;周巍;金平锡;孙男;熊英环;尹思恩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对大鼠术后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寻找解决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96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L-精氨酸处理组,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每组24只.实验干预:建立大鼠小肠部分切除模型,各干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1 mg/kg L-硝基-精氨酸甲酯、100 mg/kg L-精氨酸处理、0.5 mg/kg L-硝基-精氨酸甲酯+50 mg/kg L-精氨酸处理进行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干预.正常对照组只注射1 mL生理盐水.实验评估:①给药后2,8,12,24,48 h取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血糖检测.②给药后24 h,48 h,1周后采用胰岛素敏感性实验计算每公斤代谢体质量每分钟代谢葡萄糖的量.结果:9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精氨酸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②空腹血糖:给药后8,12,24,48 h 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后8,12,24,48 h L-精氨酸处理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③稳态情况下每千克代谢体质量每分钟代谢葡萄糖的量: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L-精氨酸处理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精氨酸+L-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小肠部分切除大鼠术后一氧化氮代谢途径在葡萄糖转运和胰岛素活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是解决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方法.
作者:杜锡林;包国强;赖大年;何显力;王化宁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观察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后,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及神经肽Y表达的动态变化,分析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生成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个时相组,每组10只.②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 d,采用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抗体染色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图像分析观测自体移植脾组织.结果:7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 d即有血管长入移植脾组织,180 d再生血管接近正常;术后30 d神经开始再生,180 d趋于正常.②术后7,14 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60 d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术后30 d出现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术后180 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趋于正常;术后120,180 d神经肽Y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过程中移植脾组织再生血管神经来源于大网膜内的神经.自体移植再生脾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早期开始升高,移植脾组织先出现血管再生,后出现神经再生.
作者:郭光金;张坤;蒋登金;左艳芳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 mg/d,3~7 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作者:唐雅望;杜林栋;田野;张玉海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参芪健胃颗粒对急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大、中、小剂量的参芪健胃颗粒组(2.4,1.2,0.6g/kg),三九胃泰颗粒组(10 g/kg)及生理盐水组.给药体积0.02 mL/g.灌服给药1次/d,连续给药5 d,于后1次给药后1 h,每鼠右耳涂二甲苯,4 h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解剖位置仔细剪下全耳,对齐双耳,修剪,使每耳大小一致,迅速用分析天平称重,并计算肿胀度(肿胀度=右耳重-左耳重).②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大、中、小剂量的参芪健胃颗粒组(16,8,4 g/kg),三九胃泰颗粒组(6.7 g/kg)及同体积生理盐水组.给药体积2 mL/kg.灌服给药1次/d,连续给药5 d,于后1次给药后立即在大鼠足趾肿胀仪上测大鼠正常左后足跖体积,给药后30 min立即给每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0.1 mL新配制的10%新鲜鸡蛋清液,分别于给蛋清后30,60,120,240,360 min再次在大鼠足趾肿胀仪上测大鼠左后足跖体积,并计算肿胀率[足跖肿胀率=(给药后不同时间足跖体积-同侧正常足跖体积)/同侧正常足跖体积].结果:50只小鼠和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中剂量的参芪健胃颗粒组和三九胃泰颗粒组耳壳肿胀度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小剂量参芪健胃颗粒组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与生理盐水组比,大剂量参芪健胃颗粒组和三九胃泰颗粒组在给药后30~60 min均可明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使足跖肿胀率明显减小(P<0.05),在给药后120~360 min均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使足跖肿胀度明显减小(P<0.01);中剂量参芪健胃颗粒组在给药后30~120 min可明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使足跖肿胀率明显减少(P<0.05),在给药后240~360 min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使足跖肿胀率显著减少(P<0.01);小剂量参芪健胃颗粒在给药后30~360 min仅有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趋势.结论:参芪健胃颗粒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壳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白明学;苗明三;张玉林;史晶晶;杨亚蕾;刘会丽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诱因,并观察术后血液净化干预所发挥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1996-12/2006-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明确诊断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193例,其中接受尸肾移植192例,活体肾移植1例,均知情同意.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除5例因术前安置腹膜透析管继续采用腹膜透析外,其余均选择血液透析治疗,其中35例穿插接受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血液透析滤过,8例血浆置换2~5次.终止透析的标准为每日尿量>1 500 mL,血肌酐<300μmol/L.分析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观察接受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9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因:急性肾小管坏死89例(46.1%),术后早期低血压42例(21.8%),排斥反应37例(19.2%),动静脉吻合口狭窄9例(4.7%),尿路梗阻8例(4.1%),动脉过长扭曲5例(2.6%),环孢素A肾毒性2例(1.0%),髂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1例(0.5%).②术后肾功能转归: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者145例(75.1%);术后3个月血肌酐135~300μmol/L 29例(15.3%);>300μmol/L 15例(7.8%);因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2例(1%),肺部重症感染死亡2例(1%).③术后接受血液透析次数:术后接受血液透析189例,透析1~5次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13.8%);6~10次41例(28.3%);11~20次82例(56.6%);21~25次2例(1.4%);>25次44例,仅1例恢复正常(0.7%),其余43例患者带肾存活.结论:急性肾小管坏死、术后早期低血压和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确定以血液净化为主的方案后,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可以恢复.
作者:陈锦;李黔生;叶锦;靳风烁;蒋小娟;朱恋;祝清清;肖乾燕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通过观察富碘中药海藻对碘缺乏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Fas,FasL,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富碘中药过量对甲状腺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3/09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干预:选用健康鼠龄4周的Wistar大鼠150只.取120只喂低碘饲料建立缺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单纯高碘组喂含碘2 000μg/L的双蒸水;模型组喂等体积双蒸水;常规剂量海藻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分别灌胃海藻生药量13.5 g/(kg·d)和40.5 g/(kg·d).以其余3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每日灌服等体积双蒸水.②实验评估:分别在给药0,7,28 d后取材.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确定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Fas,FasL,bcl-2表达.结果:大鼠1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凋亡细胞数:给药后7 d,常规剂量海藻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常规剂量海藻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低于单纯高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后28 d,正常对照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低于其他4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常规剂量海藻组高于单纯高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Fas,FasL,Bcl-2蛋白表达:给药7 d后,常规剂量海藻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Fas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高碘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FasL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剂量海藻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28 d后,单纯高碘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Fas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高碘组、常规剂量海藻组和3倍剂量海藻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富碘中药海藻给药28 d可造成碘缺乏大鼠甲状腺细胞损伤,Fas,FasL,bcl-2可能参与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辛彩虹;高天舒;杨文学;李红梅 刊期: 2007年第38期
目的:分离、克隆和测定中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广州医学院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国人胚肝组织取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流产胚胎(取得家属同意,并经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pET21a(+)载体购自Novagen公司,大肠杆菌BL21(DE3)为医学检验中心保存.引物均由上海生工合成.②实验方法:从国人胚肝组织中提取m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将人纤溶酶原Kringle5的cDNA扩增出来,克隆到pET21a(+)载体中测序.③实验评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胚肝组织总RNA的抽提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Kringle5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pET-Kringle5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序列测定.结果:①胚肝组织提取总RNA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A260nm/A280nm>1.8,A260nm/A270nm>1.2,表明无蛋白残留;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总RNA有明显的28 S、18 S两条带,说明RNA基本完整.②Kringle5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人Kringle5 cDNA片段长为240 bp,加上引物设计的2个酶切位点,总长度为258 bp,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与该长度一致,符合预期结果.③pET-Kringle5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酶切鉴定结果:用引物所带的限制性内切酶BamH I、Nde I双酶切,结果有250 bp左右条带出现.④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被成功克隆,序列分析证实为该基因,未发现有基因突变或多态性现象,但第153位核苷酸与文献比较存在碱基替代现象,其组成的密码子由于遗传的简并性,所编码的氨基酸相同,并未造成氨基酸组成的改变.结论:中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cDNA基因编码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应序列可能存在碱基替代现象.
作者:甘舜进;胡朝晖;曾征宇;燕启江;陈广南 刊期: 2007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