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伦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肺移植术后肺水肿,导致肺功能的减退,甚至移植失败.研究发现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HOE-140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拟验证HOE-140在兔单肺移植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江苏大学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对照组和HOE-140组(n=15).建立自体免单肺移植模型,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注;HOE-140组在缺血前30 min经颈静脉给予HOE-140,并在再灌注初经肺动脉灌注含HOE-140的灌注液.②两组在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 颈动脉抽血进行血气分析,实验结束后立即取肺组织标本测湿干重比以及总磷脂、卵磷脂、血栓A2和前列环素含量,由于后两者极不稳定,故测其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从颈静脉取血4 mL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并取相同部位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30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5).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的肺干湿重比、肺组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肺组织总磷脂、卵磷脂含量及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显著增高(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肺组织水肿明显轻微.结论: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HOE-140能有效降低肺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移植肺功能.HOE-140可能是通过增加前列环素/血栓素A2比值来降低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作者:黄骏;刘建;陈锁成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是肾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阿卡波糖相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5-01/2006-06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患者5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实验分组及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2组(n=25):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那格列奈组加那格列奈治疗;阿卡波糖组加阿卡波糖治疗.③实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治疗后4周、12周时,那格列奈组餐后1 h血糖水平均低于阿卡波糖组(P=0.00).②那格列奈组在治疗后12周时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02).③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低血糖反应3例.结论:与阿卡波糖相比,那格列奈能更有效地降低餐后1 h血糖及保护胰腺细胞功能,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孙雯;田野;杜林栋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腹主动脉瘤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逐步被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所取代,但是其临床疗效及其由新型生物材料置入所产生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和传统手术相比是否有一定优越性?目的:比较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设计:观察对比分析. 单位: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对象: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1-09/2006-07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未累及肾动脉),均经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断.根据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介入治疗组(n=17)及传统治疗组(n=25),介入治疗组中男16例,女1例,平均(68±10)岁,平均瘤体直径(6.4±1.3)cm.传统治疗组中男23例,女2例,平均年龄(64±9)岁,平均瘤体直径(6.2±1.1)cm.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对检测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介入治疗组通过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切开一侧股动脉,透视下使用输送器将带膜支架放置于合适位置后释放,扩张,造影检查带膜支架位置及扩张情况后吻合股动脉,关闭切口,若累及髂动脉则需从对侧股动脉植入另一带膜支架与主干相接.传统治疗组通过传统方式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必要的抗炎、抗凝及其他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②术后1,3,6,12个月行B超或CTA观察恢复情况.③术后1年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远期随访.结果:患者4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介入治疗组出现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恶化并发症患者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介入治疗组未发现支架移位、主动脉损伤、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形成等病例.传统治疗组1例于术后6周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未发现吻合口漏、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及感染等病例.③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无人造血管内的血栓形成,表明带膜支架和人造血管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作者:欧阳晨曦;刘建勇;金毕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低血糖指数的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2004-10/11在上海市静安区二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受试者,经医生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程超过6个月,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老年糖尿病志愿者43名,受试者对试验知情同意.采用随机交叉试验随机分配至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每种膳食分别连续使用4周,间隔洗脱期4周,比较试验前后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受试者依从性好,除1人因试验期间发现肿瘤而退出试验,42名志愿者按设计要求完成试验.膳食干预后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升高了15.68%和21.33%,丙二醛水平分别下降23.94%和21.5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升高了15.74%和17.09%;干预后低血糖指数饮食组丙二醛下降水平与高血糖指数饮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膳食能够改善其氧化应激水平,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助于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
作者:孙建琴;张鑫毅;宗敏;陈艳秋;张密;陈霞飞;潘逸茹;杨柯君;吴玉苗;王敬丽;陈茂芳;陈爱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健康昆明雄性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观察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糖尿病动物及患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营养科实验室进行.①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淀粉组,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葡萄糖组,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淀粉及葡萄糖剂量分别为3.0 g/kg体质量,2.0 g/kg体质量,紫背天葵醇提物剂量为1.0 g/kg体质量,与淀粉或葡萄糖混合后一起灌胃.淀粉耐量试验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灌胃后0.5,1,2 h测尾静脉血糖.②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只,空腹4 h后测定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③20只正常健康小鼠,测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灌胃的同时撤除饲料,小鼠自由饮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④以拜唐平为阳性对照,设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紫背天葵醇提物组、紫背天葵醇提物对照组(只加相应浓度的醇提物,不加反应底物,以去除提取物底色),用UV-120-0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05 nm波长测定吸光度观察拜唐平和紫背天葵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纳入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失.①糖耐量试验结果: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1 h血糖显著低于淀粉组[(12.33±1.82),(10.32±1.14)mmol/L,P<0.01],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0.5 h和1 h血糖显著低于葡萄糖组[(12.01±1.61),(10.15±1.23)mmol/L;(11.70±0.94),(9.62±0.74)mmol/L,P<0.01].②空腹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1 h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8.07±1.02),(6.93±0.76)mmol/L,P<0.05].③随机进食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后1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36±0.89),(7.82±1.07)mmol/L,P<0.05].④α-葡萄糖苷酶活性:紫背天葵醇提物终浓度为25~800 mg/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数抑制率IR50=320 mg/L,拜唐平的半数抑制率lR50=258 mg/L.结论:①紫背天葵醇提物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糖耐量,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进食血糖.②紫背天葵醇提物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郑子新;唐晓伟;薛长勇;张永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肝脏组织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佳口服剂量.方法:实验于2006-05/07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15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5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1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2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300 mg/kg白藜芦醇组.②实验干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每天灌胃15,50,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分别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媒(二甲亚砜+生理盐水),连续5周.末次给予实验用样品1 h后,各运动组每只鼠尾跟部负荷3%体质量铅皮,置于水深50 cm、水温(31±1)℃游泳槽中游泳.游泳力竭后即刻,股动脉取血并迅速取出肝组织.③指标检测:赖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纳入动物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15,50 mg/kg白藜芦醇组[谷丙转氨酶活性:(972.36±121.86),(944.36±105.35),(888.34±88.68),(1773.52±89.35),(1 377.78±27.01)nkat/L,P<0.01;丙二醛含量:(7.90±2.56),(7.69±3.69),(7.13±2.62),(19.90±2.21),(12.16±1.78)μmol/g,P<0.05].100,200,300 mg/kg 白藜芦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运动对照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高于15,50 mg/kg白藜芦醇组[(2 325.80±163.37),(2 379.14±121.86),(2 447.16±89.18),(1 096.05±120.19),(1 514.64±28.17)μkat/g,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肝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②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对肝脏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效果优于15,50 mg/kg,建议使用100 mg/kg白藜芦醇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侯媛媛;李敬春;蒙萍;李军汉;刘运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4在三峡大学中药药理国家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8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72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造模6周末随机取2只检测造模成功后,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9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剂、高脂低蛋白食物复合因素造肝硬化模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只)灌服,治疗组给予益舒软肝丸的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③实验评估: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毛色、死亡等情况.于实验末称动物体质量及全肝、脾脏湿质量,计算脾指数和肝脏指数.取部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另取部分血清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取肝左叶,制备切片分别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G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营养状况良好.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质粗糙,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个别老鼠趾甲易出血,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死亡3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死亡2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死亡2只.②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脏器系数: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回升(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益舒软肝丸0.8 g/kg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用药各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益舒软肝丸0.8 g/kg组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作用明显.用药各组羟脯氨酸含量也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④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益舒软肝丸有很好的逆转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超;王希君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临床已经证实,长时间(36~48 h)吸入高浓度氧后可引起不可逆性氧毒性肺损伤.50%以内的低浓度吸氧是否能减少肺损伤中的潜在氧毒性?目的:观察家大气管插管后连续纯氧通气7 h肺超微结构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材料:选用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性6只,雄性14只,体质量15~16 kg,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BIRD 8400STi呼吸机系美国鸟牌器械公司生产,HP-M102A多功能监护仪系美国惠普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1999-07/2000-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干预:按照性别将将实验犬分为纯氧机械通气组和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每组雌性3只,雄性7只.实验犬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组设定吸入氧体积分数为1,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设定吸入氧体积分数为0.34,通气时间均为7 h.②实验评估:监测气管插管后1,3,5,7 h平均动脉压、心率,采用0hmeda5250 RGM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吸入氧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及呼吸道峰压;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机械通气7 h后各组右肺下叶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实验犬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观察.结果:20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道峰压及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观察:纯氧机械通气组50%标本线粒体肿胀、排列紊乱,基质变浅,出现透明区,双层膜变薄,60%标本肺泡隔间质水肿,50%标本多形核白细胞血管内聚集或游出血管外现象;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90%线粒体双层膜较完整,基质致密呈细颗粒状;10%标本可观察到Ⅰ型肺上皮细胞有吞饮增强、破坏及内皮细胞吞饮增强;20%标本肺泡隔间质水肿;未见到多形核白细胞血管内聚集或游出血管外现象及Ⅱ型肺泡上皮板层小体排空.结论:纯氧通气7 h后观察到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较多,吸入氧体积分数为0.34则相对较少,建议长时间气管插管通气时,宜降低吸入氧浓度,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氧毒性肺损伤.
作者:袁莉;王世端;刘美霞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制备一种廉价、安全而且来源丰富的生物敷料,以用于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后和削痂后创面的保护.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主要材料:健康山羊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0只;戊二醛猪皮(清华源兴生物制品公司);冷冻保存的人皮(志愿者捐献).②实验方法:山羊麻醉处死,去毛后取全层皮肤,通过反复冻融、配合超声震荡和洗脱液处理,在保证胶原支架完整情况下去除导致皮肤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获得脱细胞羊皮基质,冷冻保存.③实验评估:利用常规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有无明显细胞碎片残留;细菌真菌培养,测试其机械强度、亲水性和细胞毒性,通过动物埋藏实验确定其组织相容性,并与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猪皮以及冷冻保存的人皮作对照.结果:制备的脱细胞羊皮基质,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表皮和真皮细胞残留;细菌真菌培养呈阴性;为亲液固体,质感柔软有弹性,含水量、极限抗拉强度、应力-应变量、应力松弛特征、蠕变性等物理性能均与冷冻人皮相似,明显优于戊二醛猪皮;细胞毒性0级,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内后,能够与组织很好的融合,并诱导细胞和血管长入,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采用冻融法制备的脱细胞羊皮敷料安全、廉价、来源丰富,达到临床手术应用的保护性生物敷料标准.
作者:张国安;宁方刚;钟京鸣;于东宁;赵南明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目前国外已有少量报道证实中药大黄素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效应.实验拟进一步验证大黄素对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2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制备SD→Wistar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n=8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模型对照组、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及环孢素A+大黄素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9 g/L生理盐水、1.5mg/(kg·d)大黄素、3mg/(kg·d)环孢素A及3mg/(kg·d)环孢素+1.5mg/(kg·d)大黄素.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7天各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取肝脏标本及血清,观察移植肝组织排斥反应强度、Fractalkine(Fkn)阳性表达情况及大鼠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余受体继续应用药物干预直至死亡,记录其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受体手术成功数量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大黄素组18只、环孢素A组18只、环孢素A+大黄素组18只.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以环孢素A+大黄素组存活时间长.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大鼠术后第7天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肝组织中Fkn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以环孢素A+大黄素组表现为显著.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作用,与环孢素A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孟珂伟;宋占文;周先亭;许政;黄庆先;张翠生;李绍军;孙孚波;吕毅;刘昌;潘承恩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随着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与白种人比较,中国脑卒中的患者以颅内的小动脉病变居多而颅外颈动脉病变相对少见.目的:观察存在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受累情况.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对象:选择2003-08/2004-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中发现3支病变的126例患者同时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47~76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12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常规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多角度投照,同时观察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面积狭窄百分比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图像后处理站直接计算获取.根据颈动脉造影结果为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颈动脉闭塞.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纳入的12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的患者比例相当,分别为3(10.32%),18(14.29%),12(9.50%),和10(7.90%).冠状动脉3支病变合并颈动脉异常的比例为42.06%.结论:中国人群中冠状动脉3支病变同时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西方人同样很高.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人应该接受颈动脉的造影检查.
作者:胡文立;杨磊;郭红梅;秦伟;项宁;王乐丰;吴雅峰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长期游泳运动后不同性别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和抗过氧化作用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3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雄性静息组、雄性运动组、雌性静息组和雌性运动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雄性运动组及雌性运动组在水深50 cm和水温(35±1)℃的玻璃游泳池内游泳,每周连续游泳5 d(休息2 d),1次/d,每次游泳持续时间为:第1周30 min,第2周1 h,第3周开始固定为2 h,共持续3个月.雄性静息组及雌性静息组除不进行运动外,其余处理与雄性运动组及雌性运动组相同.③评估指标:在实验期满后麻醉下处死各组大鼠,取左心室心肌,采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浓度;采用二硫二硝基甲酸反应法测定谷胱甘肽浓度;采用酶促反应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含量:雄性运动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雌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静息组(P<0.01);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雌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运动组(P<0.01).②谷胱甘肽含量: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静息组(P<0.01),雌性运动组与雌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运动组(P<0.01).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静息组(P<0.01),而雌性运动组与雌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运动组(P<0.01).结论:长期游泳运动对心肌过氧化应激和抗过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雄性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对长期游泳运动的适应性高于雌性,而雌性心肌在长期游泳运动下的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高于雄性.
作者:蒋璐;车力龙;肖德生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显示了优势和发展前景.观察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血脂、肝功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择SPF级SD大鼠30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3天开始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丰隆、足三里干预.10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四项、肝功能三项,光镜、电镜下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肪滴大小不一,呈中重度脂肪变性,且100%存在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内炎症,未发现碎屑样坏死,大多出现灶性纤维增生,但其中2只出现桥接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减轻(P<0.01,P<0.05),但仍有2只出现桥接坏死.③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可见散在糖原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织网肿胀.电针组肝细胞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脂肪滴,其超微结构改变介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结论:①电针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作用.②血脂和血清酶学检查结果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检测肝组织活检更有意义.
作者:夏棣其;刘淑娟;杨钦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对HepG2细胞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基因MSRG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完成.设计MSRG引物及Taqman探针,构建标准质粒,建立Realtime PCR定量检测MSRG表达的方法.以含5%无脂蛋白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0,25,50,100,200 mg/L)孵育24 h;以含100 mg/L高密度脂蛋白的5%LPDS低糖DMEM培养基孵育HepG2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 h),分别以0 mg/L及0 h为对照,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SRG的表达.结果:①不同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孵育细胞时,在0~100 m/L范围,MSRG表达随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与0 mg/L组相比,MSRG在50,100 mg/L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100 mg/L组相比,高密度脂蛋白200 mg/L组基因表达有所回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同高密度脂蛋白孵育时间0~24 h组,MSRG表达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与0 h相比,12,24,36 h组基因表达降低(P<0.05),24 h组MSRG表达低;与24 h组相比,MSRG在高密度脂蛋白孵育36 h组表达有所回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低浓度(0~100 mg/L)及短时间内(0~24 h)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抑制HepG2细胞MSRG的表达.
作者:王鹏;方定志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前路长节段减压存在着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植骨融合率低等的不足,影响术后疗效.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式的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6/2003-0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三间隙连续节段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5~62岁;病程3~26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病;均不伴有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骨化;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方法:所有病例植骨均采用自体骨植骨.取自体髂骨或将咬除椎体的松质骨填充入钛网或Cage内,所用钛网或Cage为钛材质,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①长节段减压组11例,其中4例为长钛网植骨,7例为自体髂骨植骨.行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②分节段减压组16例,其中12例为钛网+Cage植骨,4例为自体骨+Cage植骨.行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③三间隙减压组9例.不作椎体的次全切除,仅行多个椎间盘切除减压,减压后,应用3个cage内填充人工骨或自体骨植入.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病例于术后1周内及3,6,12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片.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该评分总分17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越好.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分数.术后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结果: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节段减压组和三间隙减压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伟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分节段减压组、三间隙减压组和长节段减压组术后JOA评分提高分数和植骨融合率相近(P>0.05).结论:综合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种因素,3种术式中以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较佳方案.
作者:袁文;徐盛明;王新伟;张涛;刘百峰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实验证实线粒体保护剂可以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组织中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及相关基因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线粒体钙和细胞色素C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7/2003-06在佳木斯大学小儿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完成.通过外科手术采集人肝硬化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20例,供肝者均知情同意.每例组织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于-20℃冷冻,另一部分于甲醛中固定72 h以上.定量分析两组肝组织中线粒体Ca2+、胞浆内细胞色素C含量、凋亡细胞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强度.结果:①肝硬化组肝组织线粒体Ca2+、胞浆内细胞色素C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②肝硬化组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Bax(P<0.05).结论: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组织中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可引起肝损伤.②肝细胞凋亡过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密切关系.⑨肝硬化时Bax/Bcl-2系统中Bax表达占优势,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说明Bax是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一个因素.
作者:辛国荣;姜广林;高艳华;王柏欣;王淑秋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腰围是表达人体内脏脂肪含量的简易测量指标,反映中心性肥胖敏感,是预测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主要指标.分析上海老年人群中腰围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及相关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5/2006-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干部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2000名上海地区离退休干部,均为老年男性,平均(74±5)岁.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 700名进行分析.①以受检者腰部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做水平测量腰围,同时检测受试对象体质量指数、血压.②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亚洲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检测受试对象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③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腰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资料完整的1 700例对象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对象中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36.41%(619/1 700)、63.58%(1 080/1 700)、59.35%(1 009/1 700)、40.76%(693/1 700)、33.88%(576/1 700).②当腰围≥90 cm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上升,腰围增加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1).③腰围的增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甘油三酯正相关(r=0.722 9,0.125 3,0.163 3,0.284 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负相关(r=-0.270 2,P<0.01).④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腰围≥90 cm组显著高于腰围<90 cm组(x2=47.65,P<0.01).结论:上海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代谢指标异常数量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胡廷军;钟远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描述中国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展望研究发展趋势.方法:从症状学、存在率与发生率、病因学、诊断学、自然史及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对国内亚健康状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症状学、存在率的研究已有较丰富的资料,主要存在问题是:自然史与发生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病因学研究比较薄弱;测量工具有待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干预措施的研究.结论:亚健康研究是当前医学科研的热点,前述许多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仅有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者:陈晶;于征淼;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湘雅医学院完成.实验分组:将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实验干预:①假手术组:开胸、穿线、不结扎,观察实验过程120 min.②模型组:开胸、穿线20 min、结扎40 min,松扎再灌注60 min.③电针内关组:开胸、穿线,电针内关20min后,结扎40min,再灌注60 min,于再灌注开始时再次电针内关20min.④电针神门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神门.⑤电针合谷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合谷.穴位定位与电针参数:穴位定位:内关穴位于大鼠腕横纹正中上5 mm处,神门穴位于大鼠腕横纹尺侧处,合谷穴位于大鼠第一、二掌骨之间中点处,针刺深度约5 mm,造模成功后分别针刺大鼠双侧上述3穴,直刺穿皮达筋间,捻转1 min后,接电子针疗仪,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以前肢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实验结束后颈动脉取血5 mL,摘取心脏检测相关指标.实验评估: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含量.②光学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三磷酸腺苷含量:假手术组高,模型组低.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高于模型组[(0.33±0.14),(0.074±0.021),(0.045±0.015)mg/L,P<0.01,P<0.05],电针合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清中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腺苷含量:假手术组低,模型组高,电针内关组低于模型组[(0.110±0.065),(0.20±0.10)mg/L;(0.160±0.055),(0.28±0.11)mg/L;(0.045±0.015),(0.11±0.039)mg/L;P<0.05,P<0.01],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与电针内关组比较,二磷酸腺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假手术组肌纤维整齐,肌丝及肌小节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正常,未见水肿及空泡变;其次为电针内关组,可见肌纤维正常走向,少量线粒体空泡变,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模型组的心肌修复情况差,表现为心肌肌丝溶解、坏死,肌丝走向紊乱,细胞核浓缩,染色质靠边,线粒体水肿,肌浆网扩张.电针神门组,可见部分标本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1只可见心肌细胞部分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合谷组,部分标本可见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2只可见心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
作者:严洁;刁利红;易受乡;常小荣;林亚平;杨孝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临床上仍然以切痂植皮术治疗为主,由于切痂时切除了并未损伤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愈后外观变化明显.实验拟观察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削痂后于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的疗效,并与切痂植皮进行比较.方法:①于2001-01/2007-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关节Ⅲ度烧伤患者中抽取39例(45个关节)作为削痂组,同时抽取45例(共60个关节)作为切痂组.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削痂组削痂植皮,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切痂组切痂植皮,切痂平面包括全层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直至深筋膜层.削痂或切痂后植大张自体中厚皮.③创面修复后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外观和关节活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烧伤关节创面修复后与对称的正常关节比较,削痂组外观变化不明显,周径缩小3.6%(P>0.05),功能好,关节活动度减少5.3%(P>0.05);切痂组外观变化明显,周径缩小23.4%(P<0.05),功能较差,关节活动度减少21.9%(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周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于Ⅲ度烧伤削痂后关节部位,能够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切痂植皮.
作者:毛远桂;陈剑平;林尊文;蓝蔚;黄培信;刘德伍 刊期: 2007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