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璐;车力龙;肖德生
目的:腰椎骨关节炎所致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及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可为腰椎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量化性参考数据.方法:调查于2005-07/08在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六城市完成.①调查对象:选择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6 218名,其中男2 916名,年龄40~94岁;女3 302名,年龄40~86岁;男女性别比为0.88∶1.00.纳入标准:中国汉族在本地具有正式户口的居民并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外出超过1年以上居民不属本次调查对象.②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六城市(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6 218名符合调查对象人群进行腰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凋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疾病诊断),并对其中4 808例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片腰椎正侧位投照,对83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用比值比(OR),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增加,与暴露因素呈正关联;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减少,与暴露因素呈负关联.结果:纳入调查对象6 218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六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9.4%,各城市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腰椎骨关节炎在大部分城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因素(OR=1.031~1.121),使用蹲位排便(OR=1.012-1.044)和共同保护性因素如饮酒(OR=0.241-0.930);而日常骑摩托(OR=3.122,西安),专职体育(OR=6.377,石家庄),骨质疏松史(OR=5.925,石家庄),神经关节病史(OR=5.528,上海),日常乘公共汽车(OR=5.784,广州),动脉粥样硬化史(OR=4.797,广州),糖尿病史(OR=4.064,广州),日常爬楼梯(坡)(OR=1.018,哈尔滨),兄弟骨关节炎史(OR=11.791,成都)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而常吃水果(OR=0.725,西安),喝啤酒(OR=0.507,石家庄)等保护性因素也分别在不同城市出现.结论:中国六个地区腰椎骨关节炎患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同时,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又有一定差异.
作者: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健康昆明雄性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观察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糖尿病动物及患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营养科实验室进行.①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淀粉组,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葡萄糖组,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淀粉及葡萄糖剂量分别为3.0 g/kg体质量,2.0 g/kg体质量,紫背天葵醇提物剂量为1.0 g/kg体质量,与淀粉或葡萄糖混合后一起灌胃.淀粉耐量试验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灌胃后0.5,1,2 h测尾静脉血糖.②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只,空腹4 h后测定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③20只正常健康小鼠,测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灌胃的同时撤除饲料,小鼠自由饮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④以拜唐平为阳性对照,设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紫背天葵醇提物组、紫背天葵醇提物对照组(只加相应浓度的醇提物,不加反应底物,以去除提取物底色),用UV-120-0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05 nm波长测定吸光度观察拜唐平和紫背天葵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纳入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失.①糖耐量试验结果: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1 h血糖显著低于淀粉组[(12.33±1.82),(10.32±1.14)mmol/L,P<0.01],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0.5 h和1 h血糖显著低于葡萄糖组[(12.01±1.61),(10.15±1.23)mmol/L;(11.70±0.94),(9.62±0.74)mmol/L,P<0.01].②空腹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1 h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8.07±1.02),(6.93±0.76)mmol/L,P<0.05].③随机进食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后1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36±0.89),(7.82±1.07)mmol/L,P<0.05].④α-葡萄糖苷酶活性:紫背天葵醇提物终浓度为25~800 mg/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数抑制率IR50=320 mg/L,拜唐平的半数抑制率lR50=258 mg/L.结论:①紫背天葵醇提物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糖耐量,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进食血糖.②紫背天葵醇提物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郑子新;唐晓伟;薛长勇;张永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随着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与白种人比较,中国脑卒中的患者以颅内的小动脉病变居多而颅外颈动脉病变相对少见.目的:观察存在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受累情况.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对象:选择2003-08/2004-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中发现3支病变的126例患者同时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47~76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12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常规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多角度投照,同时观察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面积狭窄百分比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图像后处理站直接计算获取.根据颈动脉造影结果为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颈动脉闭塞.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纳入的12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的患者比例相当,分别为3(10.32%),18(14.29%),12(9.50%),和10(7.90%).冠状动脉3支病变合并颈动脉异常的比例为42.06%.结论:中国人群中冠状动脉3支病变同时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西方人同样很高.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人应该接受颈动脉的造影检查.
作者:胡文立;杨磊;郭红梅;秦伟;项宁;王乐丰;吴雅峰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肺移植术后肺水肿,导致肺功能的减退,甚至移植失败.研究发现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HOE-140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拟验证HOE-140在兔单肺移植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江苏大学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对照组和HOE-140组(n=15).建立自体免单肺移植模型,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注;HOE-140组在缺血前30 min经颈静脉给予HOE-140,并在再灌注初经肺动脉灌注含HOE-140的灌注液.②两组在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 颈动脉抽血进行血气分析,实验结束后立即取肺组织标本测湿干重比以及总磷脂、卵磷脂、血栓A2和前列环素含量,由于后两者极不稳定,故测其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从颈静脉取血4 mL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并取相同部位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30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P<0.05).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的肺干湿重比、肺组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肺组织总磷脂、卵磷脂含量及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显著增高(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OE-140组肺组织水肿明显轻微.结论: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HOE-140能有效降低肺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移植肺功能.HOE-140可能是通过增加前列环素/血栓素A2比值来降低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作者:黄骏;刘建;陈锁成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由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9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研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基础组、模型组、BQ-123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②实验方法:基础组饲喂普通饲料10周,其余3组均饲喂高脂饲料(1%胆固醇、10%蛋黄粉、5%猪油、84%普通饲料)10周.模型组于第6周开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d)连续注射5周,作为阴性对照;BQ-123组于第6周开始用微量输液泵静脉点滴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4 mL/d,30 min滴完),连续点滴5周;辛伐他汀组于第6周开始添加药物饲料(含辛伐他汀10 mg/d)连用5周.③实验评估:饲喂10周后,采耳动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标本中组织内皮素1、巨噬细胞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②4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均<0.01).辛伐他汀组高于BQ-123组(P<0.01).③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高于基础组(P均<0.01).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0.05).④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低于基础组(P均<0.01).BQ-123组高于模型组(P<0.01).⑤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素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环氧合酶2蛋白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BQ-123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素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环氧合酶2蛋白阳性表达又较辛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结论: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可以导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合酶2表达的上调;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发展.
作者:冯月英;李月华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4在三峡大学中药药理国家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8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72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造模6周末随机取2只检测造模成功后,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9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剂、高脂低蛋白食物复合因素造肝硬化模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只)灌服,治疗组给予益舒软肝丸的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③实验评估: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毛色、死亡等情况.于实验末称动物体质量及全肝、脾脏湿质量,计算脾指数和肝脏指数.取部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另取部分血清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取肝左叶,制备切片分别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G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营养状况良好.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质粗糙,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个别老鼠趾甲易出血,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死亡3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死亡2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死亡2只.②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脏器系数: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回升(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益舒软肝丸0.8 g/kg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用药各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益舒软肝丸0.8 g/kg组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作用明显.用药各组羟脯氨酸含量也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④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益舒软肝丸有很好的逆转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超;王希君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肝脏组织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佳口服剂量.方法:实验于2006-05/07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15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5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1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2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300 mg/kg白藜芦醇组.②实验干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每天灌胃15,50,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分别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媒(二甲亚砜+生理盐水),连续5周.末次给予实验用样品1 h后,各运动组每只鼠尾跟部负荷3%体质量铅皮,置于水深50 cm、水温(31±1)℃游泳槽中游泳.游泳力竭后即刻,股动脉取血并迅速取出肝组织.③指标检测:赖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纳入动物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15,50 mg/kg白藜芦醇组[谷丙转氨酶活性:(972.36±121.86),(944.36±105.35),(888.34±88.68),(1773.52±89.35),(1 377.78±27.01)nkat/L,P<0.01;丙二醛含量:(7.90±2.56),(7.69±3.69),(7.13±2.62),(19.90±2.21),(12.16±1.78)μmol/g,P<0.05].100,200,300 mg/kg 白藜芦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运动对照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高于15,50 mg/kg白藜芦醇组[(2 325.80±163.37),(2 379.14±121.86),(2 447.16±89.18),(1 096.05±120.19),(1 514.64±28.17)μkat/g,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肝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②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对肝脏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效果优于15,50 mg/kg,建议使用100 mg/kg白藜芦醇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侯媛媛;李敬春;蒙萍;李军汉;刘运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但关于活体供肾选择还处于讨论过程中.综合分析250例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际活体肾移植指南进行讨论,希望为活体供肾选择提供一些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12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肾切除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导致肾切除疾病的种类分析:肾脏肿瘤是肾切除的主要原因,左、右肾肿瘤比值为1.3∶1,左肾肿瘤发病率略高于右肾肿瘤.随年龄增加肿瘤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患者肾切除病因主要为肾脏肿瘤,肾肿瘤患者占60岁以上肾切除患者的89%,左右肾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结核患者58例,54例发病于50岁以前,占总发病人数的93.1%,左右肾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单侧肾功损害与术后血肌酐水平变化:无单侧肾功能损害者手术后7 d血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21.9±21.8)μmol/L(P<0.001).单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者术前血肌酐水平为(104.5±24.0)μmol/L,手术后7 d血肌酐水平较术前降低(12.6±16.9)μmol/L(P<0.001).结论:①本组结果提示,肾结核发病多在<50岁时,肾肿瘤发病>60岁.②单侧肾失功的患者血肌酐若未超出正常范围,无病变肾完全可以代偿.
作者:王强;石炳毅;李州利;史伟;蔡明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显示了优势和发展前景.观察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血脂、肝功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择SPF级SD大鼠30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3天开始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丰隆、足三里干预.10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四项、肝功能三项,光镜、电镜下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肪滴大小不一,呈中重度脂肪变性,且100%存在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内炎症,未发现碎屑样坏死,大多出现灶性纤维增生,但其中2只出现桥接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减轻(P<0.01,P<0.05),但仍有2只出现桥接坏死.③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可见散在糖原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织网肿胀.电针组肝细胞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脂肪滴,其超微结构改变介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结论:①电针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作用.②血脂和血清酶学检查结果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检测肝组织活检更有意义.
作者:夏棣其;刘淑娟;杨钦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07/2007-03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4例,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方案分级,0级64例,Ⅰ级38例,Ⅱ级26例,Ⅲ和Ⅳ级共26例.行肺通气功能、肺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测定.结果:15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0级与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无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都正常.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程度加重,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时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下降明显,肺泡毛细血管血量改变不明显.其中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出现异常明显早于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而且较严重.Ⅲ和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泡毛细血管血量下降明显.②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级别、残气量/肺总量成负相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成正相关,而且,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好. 结论: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程度的加重,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均有下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的异常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较早出现而且较严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的测定可以监测疾病发展并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气体交换的异常.
作者:梁斌苗;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杜晶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临床上仍然以切痂植皮术治疗为主,由于切痂时切除了并未损伤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愈后外观变化明显.实验拟观察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削痂后于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的疗效,并与切痂植皮进行比较.方法:①于2001-01/2007-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关节Ⅲ度烧伤患者中抽取39例(45个关节)作为削痂组,同时抽取45例(共60个关节)作为切痂组.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削痂组削痂植皮,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切痂组切痂植皮,切痂平面包括全层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直至深筋膜层.削痂或切痂后植大张自体中厚皮.③创面修复后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外观和关节活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烧伤关节创面修复后与对称的正常关节比较,削痂组外观变化不明显,周径缩小3.6%(P>0.05),功能好,关节活动度减少5.3%(P>0.05);切痂组外观变化明显,周径缩小23.4%(P<0.05),功能较差,关节活动度减少21.9%(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周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于Ⅲ度烧伤削痂后关节部位,能够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切痂植皮.
作者:毛远桂;陈剑平;林尊文;蓝蔚;黄培信;刘德伍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是肾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阿卡波糖相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5-01/2006-06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患者5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实验分组及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2组(n=25):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那格列奈组加那格列奈治疗;阿卡波糖组加阿卡波糖治疗.③实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治疗后4周、12周时,那格列奈组餐后1 h血糖水平均低于阿卡波糖组(P=0.00).②那格列奈组在治疗后12周时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02).③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低血糖反应3例.结论:与阿卡波糖相比,那格列奈能更有效地降低餐后1 h血糖及保护胰腺细胞功能,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孙雯;田野;杜林栋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主要的原因.已知多种危险因子与其有关,也有报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B级患者手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但对于玻璃体动态性变化所起的危险作用较少讨论.目的:分析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巩膜扣带术后复位的玻璃体相关危险因子,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深圳眼科中心,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对象:选择1990-01/1999-12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行巩膜扣带术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40例449眼,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应用三面镜检查与B型超声波扫描观察患者玻璃体情况及其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的关系.观察分析玻璃体变化影响手术成功的危险因子.玻璃体病变与玻璃体后脱离经B型超声波扫描确认.玻璃体病变程度分为5组:正常玻璃体组、玻璃体液化组、玻璃体浓缩组、玻璃体牵引组及玻璃体混合性病变组.玻璃体后界膜变化分为3组:无玻璃体后脱离组,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及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视网膜脱离复位≥6个月为解剖复位成功.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②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的危险因子.结果: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及病历记录、临床观察资料符合要求者426例435眼.①巩膜扣带术后394眼(90.6%)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再次手术成功39眼,总计433眼(99.5%)视网膜复位.平均随访(41.1±18.3)个月.②玻璃体状态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玻璃体浓缩、玻璃体牵引以及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性状态.③玻璃体与视网膜界面的关系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结论:玻璃体状态与玻璃体后界面变化是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危险因子,手术前了解其改变很重要.
作者:曾键;刘瑶;韩冰;古洵清;张国明;Zeng Jian;Liu Yao;Han Bing;Gu Xun-qing;Zhang Guo-ming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腰围是表达人体内脏脂肪含量的简易测量指标,反映中心性肥胖敏感,是预测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主要指标.分析上海老年人群中腰围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及相关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5/2006-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干部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2000名上海地区离退休干部,均为老年男性,平均(74±5)岁.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 700名进行分析.①以受检者腰部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做水平测量腰围,同时检测受试对象体质量指数、血压.②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亚洲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检测受试对象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③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腰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资料完整的1 700例对象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对象中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36.41%(619/1 700)、63.58%(1 080/1 700)、59.35%(1 009/1 700)、40.76%(693/1 700)、33.88%(576/1 700).②当腰围≥90 cm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上升,腰围增加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1).③腰围的增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甘油三酯正相关(r=0.722 9,0.125 3,0.163 3,0.284 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负相关(r=-0.270 2,P<0.01).④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腰围≥90 cm组显著高于腰围<90 cm组(x2=47.65,P<0.01).结论:上海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代谢指标异常数量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胡廷军;钟远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评价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并发症、远期疗效及其对颈椎曲度的远期影响,并与单纯植骨治疗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0-01/2001-06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单纯植骨组30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40例(Codman钛板11例,Orion钛板17例,Caspar钛板12例).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24个月、66个月进行随访,每一次随访均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部分患者行颈椎动力位X射线检查,分析患者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及融合阶段椎间高度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手术疗效采用JOA评分判定.结果:术后1周随访70例、3个月随访49例、6个月随访56例、24个月随访66例、66个月随访70例.①JOA评分改善率:单纯植骨组(57.35±31.83)%,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61.10±28.35)%(P>0.05).②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较术前增加(2.51±6.75)°,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单纯植骨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93.3%,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减少(1.3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例术后3个月假关节形成.③椎间高度:单纯植骨组较术前下降(0.8±1.1)mm,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较术前增加(1.5±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轴性症状发生率: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单纯植骨组46.67%,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17.50%(P<0.05).⑤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植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结论:植骨块缺乏良好的承重能力,一定应力下容易发生压缩塌陷,导致颈椎曲度丢失;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并能很好的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且相关并发症少.
作者:申勇;曹俊明;杨大龙;孟宪中;李志远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制备一种廉价、安全而且来源丰富的生物敷料,以用于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后和削痂后创面的保护.方法:实验于2003-10/2007-03在积水潭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主要材料:健康山羊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0只;戊二醛猪皮(清华源兴生物制品公司);冷冻保存的人皮(志愿者捐献).②实验方法:山羊麻醉处死,去毛后取全层皮肤,通过反复冻融、配合超声震荡和洗脱液处理,在保证胶原支架完整情况下去除导致皮肤排斥反应的细胞成分,获得脱细胞羊皮基质,冷冻保存.③实验评估:利用常规病理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有无明显细胞碎片残留;细菌真菌培养,测试其机械强度、亲水性和细胞毒性,通过动物埋藏实验确定其组织相容性,并与戊二醛交联的脱细胞猪皮以及冷冻保存的人皮作对照.结果:制备的脱细胞羊皮基质,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表皮和真皮细胞残留;细菌真菌培养呈阴性;为亲液固体,质感柔软有弹性,含水量、极限抗拉强度、应力-应变量、应力松弛特征、蠕变性等物理性能均与冷冻人皮相似,明显优于戊二醛猪皮;细胞毒性0级,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内后,能够与组织很好的融合,并诱导细胞和血管长入,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采用冻融法制备的脱细胞羊皮敷料安全、廉价、来源丰富,达到临床手术应用的保护性生物敷料标准.
作者:张国安;宁方刚;钟京鸣;于东宁;赵南明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角度,观察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2006-12在承德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即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0.1 g/(kg·d),0.2 g/(kg·d)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1周灌服黄岑茎叶总黄酮和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灌注1 h.②实验评估:实验结束后快速取大鼠心脏,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反应强度.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0.01),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 g/(kg·d)组Bcl-2表达增高(P<0.05).③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 g/(kg·d)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低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 g/(kg·d)组(P<0.05),Bcl-2表达高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 g/(kg·d)组(P<0.05),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 g/(kg·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不同剂量的黄岑茎叶总黄酮阻抑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作者:赵淑敏;孔维;孔祥玉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膝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关节的大活动度.对87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客观效果评定并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象和材料:选择2005-06/2007-05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手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7例102膝.其中男8例9膝,女79例93膝,年龄46~78岁,平均67.3岁.TACK假体和Gemini Ⅱ假体51个(Link公司)、LPS后稳定型膝假体17个(Zimmer公司)、后叉保留型及后稳定型膝假体23个(Stryker公司)、后叉保留型假体11个(北京京航公司).②干预和评估: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价;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屈曲挛缩、内外翻畸形、术前的活动度、出院时的活动度、术前的膝关节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①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优良率90.8%,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P<0.01).③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都未发生深部感染、假体松动或骨溶解等远期不良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有利于大限度地提高置换术后全膝关节活动度.
作者:张银光;王岩;柴伟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描述中国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展望研究发展趋势.方法:从症状学、存在率与发生率、病因学、诊断学、自然史及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对国内亚健康状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症状学、存在率的研究已有较丰富的资料,主要存在问题是:自然史与发生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病因学研究比较薄弱;测量工具有待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干预措施的研究.结论:亚健康研究是当前医学科研的热点,前述许多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仅有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者:陈晶;于征淼;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与单一用药比较. 方法:观察对象来自于2005-07/2006-02安庆及其周边地区应用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其中637人入组,终569人完成4周随访,选取基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8分;经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π/6腺症状评分、平均尿流率在联合用药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②在生活质量评分和大尿流率方面,联合用药也优于单独用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不良反应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组;耐受性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乾驰;蒋善群;毛广运;王玉;徐希平 刊期: 2007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