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目的:观察低血糖指数的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2004-10/11在上海市静安区二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受试者,经医生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程超过6个月,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老年糖尿病志愿者43名,受试者对试验知情同意.采用随机交叉试验随机分配至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每种膳食分别连续使用4周,间隔洗脱期4周,比较试验前后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受试者依从性好,除1人因试验期间发现肿瘤而退出试验,42名志愿者按设计要求完成试验.膳食干预后低血糖指数饮食组和高血糖指数饮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升高了15.68%和21.33%,丙二醛水平分别下降23.94%和21.5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升高了15.74%和17.09%;干预后低血糖指数饮食组丙二醛下降水平与高血糖指数饮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膳食能够改善其氧化应激水平,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助于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
作者:孙建琴;张鑫毅;宗敏;陈艳秋;张密;陈霞飞;潘逸茹;杨柯君;吴玉苗;王敬丽;陈茂芳;陈爱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认知风格影响着个体面临同一压力情境时的应对方式.采用问卷方式调查4省6406名大学生,分析返回问卷中认知风格发展的特点.方法:于2006-01/11对新疆、江西、河北、辽宁等省的6406名大一到大四的文科、理科和体艺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被试对调查方案均知情同意.采用青少年认知风格问卷系统考察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在专业发展、家庭来源和年级上的特点.该问卷有15个项目,为4点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结果:收回内容详实问卷4 460份,回收率为69.62%.将认知风格分为认知决策、认知方法、认知加工、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5个维度,在不同家庭来源、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上,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①大学生认知风格总体的发展在专业、年级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是不同家庭来源的大学生认知风格总体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专业方面,除认知决策以外,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体艺专业在认知方法、认知加工、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艺专业学生和文理科学生之间.③在年级方面,认知方法、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3个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并且主要体现在大二和大四这两个年级上.④在家庭来源方面,认知方法、认知加工和认知行为3个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不同家庭来源、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认知风格总体发展受专业、年级的影响.
作者:王丽;陈旭;张晓露;孙倩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显示了优势和发展前景.观察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血脂、肝功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及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择SPF级SD大鼠30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他两组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3天开始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丰隆、足三里干预.10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四项、肝功能三项,光镜、电镜下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肪滴大小不一,呈中重度脂肪变性,且100%存在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内炎症,未发现碎屑样坏死,大多出现灶性纤维增生,但其中2只出现桥接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减轻(P<0.01,P<0.05),但仍有2只出现桥接坏死.③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可见散在糖原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织网肿胀.电针组肝细胞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脂肪滴,其超微结构改变介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结论:①电针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作用.②血脂和血清酶学检查结果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检测肝组织活检更有意义.
作者:夏棣其;刘淑娟;杨钦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07/2007-03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4例,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方案分级,0级64例,Ⅰ级38例,Ⅱ级26例,Ⅲ和Ⅳ级共26例.行肺通气功能、肺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测定.结果:15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0级与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无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都正常.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程度加重,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时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下降明显,肺泡毛细血管血量改变不明显.其中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出现异常明显早于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而且较严重.Ⅲ和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泡毛细血管血量下降明显.②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级别、残气量/肺总量成负相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成正相关,而且,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好. 结论: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程度的加重,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均有下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的异常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毛细血管血量较早出现而且较严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的测定可以监测疾病发展并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气体交换的异常.
作者:梁斌苗;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杜晶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健康昆明雄性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观察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糖尿病动物及患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营养科实验室进行.①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淀粉组,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葡萄糖组,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淀粉及葡萄糖剂量分别为3.0 g/kg体质量,2.0 g/kg体质量,紫背天葵醇提物剂量为1.0 g/kg体质量,与淀粉或葡萄糖混合后一起灌胃.淀粉耐量试验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灌胃后0.5,1,2 h测尾静脉血糖.②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只,空腹4 h后测定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③20只正常健康小鼠,测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 g/kg体质量,灌胃的同时撤除饲料,小鼠自由饮水.灌胃后1,2 h测尾静脉血糖.④以拜唐平为阳性对照,设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紫背天葵醇提物组、紫背天葵醇提物对照组(只加相应浓度的醇提物,不加反应底物,以去除提取物底色),用UV-120-0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05 nm波长测定吸光度观察拜唐平和紫背天葵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纳入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失.①糖耐量试验结果: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1 h血糖显著低于淀粉组[(12.33±1.82),(10.32±1.14)mmol/L,P<0.01],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0.5 h和1 h血糖显著低于葡萄糖组[(12.01±1.61),(10.15±1.23)mmol/L;(11.70±0.94),(9.62±0.74)mmol/L,P<0.01].②空腹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1 h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8.07±1.02),(6.93±0.76)mmol/L,P<0.05].③随机进食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后1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36±0.89),(7.82±1.07)mmol/L,P<0.05].④α-葡萄糖苷酶活性:紫背天葵醇提物终浓度为25~800 mg/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数抑制率IR50=320 mg/L,拜唐平的半数抑制率lR50=258 mg/L.结论:①紫背天葵醇提物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糖耐量,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进食血糖.②紫背天葵醇提物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作者:郑子新;唐晓伟;薛长勇;张永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4在三峡大学中药药理国家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8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72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造模6周末随机取2只检测造模成功后,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9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剂、高脂低蛋白食物复合因素造肝硬化模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只)灌服,治疗组给予益舒软肝丸的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③实验评估: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毛色、死亡等情况.于实验末称动物体质量及全肝、脾脏湿质量,计算脾指数和肝脏指数.取部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另取部分血清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取肝左叶,制备切片分别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G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营养状况良好.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质粗糙,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个别老鼠趾甲易出血,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 g/kg组死亡3只,益舒软肝丸0.8 g/kg组死亡2只,益舒软肝丸1.6 g/kg组死亡2只.②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脏器系数: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回升(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益舒软肝丸0.8 g/kg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用药各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益舒软肝丸0.8 g/kg组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作用明显.用药各组羟脯氨酸含量也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④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益舒软肝丸有很好的逆转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陈超;王希君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腰椎骨关节炎所致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及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可为腰椎骨关节炎的社区预防干预提供量化性参考数据.方法:调查于2005-07/08在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等六城市完成.①调查对象:选择40岁及以上具有正式户口常住男女人群6 218名,其中男2 916名,年龄40~94岁;女3 302名,年龄40~86岁;男女性别比为0.88∶1.00.纳入标准:中国汉族在本地具有正式户口的居民并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外出超过1年以上居民不属本次调查对象.②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六城市(西安、石家庄、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6 218名符合调查对象人群进行腰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凋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射线片检查情况、疾病诊断),并对其中4 808例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片腰椎正侧位投照,对83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用比值比(OR),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增加,与暴露因素呈正关联;若OR<1,说明疾病发生危险性减少,与暴露因素呈负关联.结果:纳入调查对象6 218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六城市40岁及以上男女人群腰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9.4%,各城市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腰椎骨关节炎在大部分城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因素(OR=1.031~1.121),使用蹲位排便(OR=1.012-1.044)和共同保护性因素如饮酒(OR=0.241-0.930);而日常骑摩托(OR=3.122,西安),专职体育(OR=6.377,石家庄),骨质疏松史(OR=5.925,石家庄),神经关节病史(OR=5.528,上海),日常乘公共汽车(OR=5.784,广州),动脉粥样硬化史(OR=4.797,广州),糖尿病史(OR=4.064,广州),日常爬楼梯(坡)(OR=1.018,哈尔滨),兄弟骨关节炎史(OR=11.791,成都)等危险因素分别在不同地区出现;而常吃水果(OR=0.725,西安),喝啤酒(OR=0.507,石家庄)等保护性因素也分别在不同城市出现.结论:中国六个地区腰椎骨关节炎患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同时,不同地区主要危险因素又有一定差异.
作者:李宁华;薛庆云;张毅;张耀南;王晓宾;申剑;赵力连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评价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并发症、远期疗效及其对颈椎曲度的远期影响,并与单纯植骨治疗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0-01/2001-06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单纯植骨组30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40例(Codman钛板11例,Orion钛板17例,Caspar钛板12例).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24个月、66个月进行随访,每一次随访均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部分患者行颈椎动力位X射线检查,分析患者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及融合阶段椎间高度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手术疗效采用JOA评分判定.结果:术后1周随访70例、3个月随访49例、6个月随访56例、24个月随访66例、66个月随访70例.①JOA评分改善率:单纯植骨组(57.35±31.83)%,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61.10±28.35)%(P>0.05).②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较术前增加(2.51±6.75)°,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单纯植骨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93.3%,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减少(1.3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例术后3个月假关节形成.③椎间高度:单纯植骨组较术前下降(0.8±1.1)mm,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较术前增加(1.5±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轴性症状发生率: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单纯植骨组46.67%,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17.50%(P<0.05).⑤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植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结论:植骨块缺乏良好的承重能力,一定应力下容易发生压缩塌陷,导致颈椎曲度丢失;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并能很好的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且相关并发症少.
作者:申勇;曹俊明;杨大龙;孟宪中;李志远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腹主动脉瘤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逐步被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所取代,但是其临床疗效及其由新型生物材料置入所产生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和传统手术相比是否有一定优越性?目的:比较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设计:观察对比分析. 单位: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对象: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1-09/2006-07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未累及肾动脉),均经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断.根据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介入治疗组(n=17)及传统治疗组(n=25),介入治疗组中男16例,女1例,平均(68±10)岁,平均瘤体直径(6.4±1.3)cm.传统治疗组中男23例,女2例,平均年龄(64±9)岁,平均瘤体直径(6.2±1.1)cm.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对检测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介入治疗组通过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切开一侧股动脉,透视下使用输送器将带膜支架放置于合适位置后释放,扩张,造影检查带膜支架位置及扩张情况后吻合股动脉,关闭切口,若累及髂动脉则需从对侧股动脉植入另一带膜支架与主干相接.传统治疗组通过传统方式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必要的抗炎、抗凝及其他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②术后1,3,6,12个月行B超或CTA观察恢复情况.③术后1年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远期随访.结果:患者4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介入治疗组出现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恶化并发症患者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介入治疗组未发现支架移位、主动脉损伤、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形成等病例.传统治疗组1例于术后6周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未发现吻合口漏、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及感染等病例.③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无人造血管内的血栓形成,表明带膜支架和人造血管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作者:欧阳晨曦;刘建勇;金毕 刊期: 2007年第47期
学术背景: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和重型肝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装有细胞材料的生物反应器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理想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应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目的:了解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研究情况和新进展.检索策略:主要检索1994-01/2007-06美国国立图书馆网站(PUBMED)、国内全文网站康健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文CHKD网站有关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文献,主要为英文检索,辅以中文.关键词为人工肝(liver,artificial)和/或肝细胞(Hepatocytes),干细胞(stem cell),肝细胞系(Liver cell line)和永生化肝细胞(immortalization hepatocytes).检索到685篇文献,不采用未发表的文章.经初步筛查,排除研究目的不同及内容重复的文献,详细阅读27篇.文献评价:所选文献主要来源于Hepatology, 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Gastroenterology,Annals of Surgery,Tissue Engineering,Journal of Hepatology,Biomaterials等著名杂志,主要为论著.资料综合:目前国内外用于生物人工肝的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成人肝实质细胞: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好,细胞生物学功能相同,大障碍是来源匮乏,活力难以长时间维持.②猪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中应用多的细胞材料,目前已进入Ⅱ/Ⅲ期临床研究,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注意免疫反应和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的问题.③肝细胞株:是重要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之一,来源容易.依靠其获得方法不同,可分为肝肿瘤源性、经传代建立以及病毒转染后的细胞株.④肝干细胞:是非常有潜力的细胞材料,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结论:目前应用于生物人工肝临床研究的肝细胞主要有猪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株,各有优缺点,永生化人肝细胞、肝干细胞等能否应用于临床,仍需深入探究.
作者:刘鸿凌;辛绍杰;貌盼勇 刊期: 2007年第47期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前路长节段减压存在着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植骨融合率低等的不足,影响术后疗效.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式的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9-06/2003-0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三间隙连续节段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5~62岁;病程3~26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病;均不伴有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骨化;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方法:所有病例植骨均采用自体骨植骨.取自体髂骨或将咬除椎体的松质骨填充入钛网或Cage内,所用钛网或Cage为钛材质,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①长节段减压组11例,其中4例为长钛网植骨,7例为自体髂骨植骨.行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②分节段减压组16例,其中12例为钛网+Cage植骨,4例为自体骨+Cage植骨.行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③三间隙减压组9例.不作椎体的次全切除,仅行多个椎间盘切除减压,减压后,应用3个cage内填充人工骨或自体骨植入.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病例于术后1周内及3,6,12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片.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该评分总分17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越好.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分数.术后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结果:多节段颈椎病患者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节段减压组和三间隙减压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伟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分节段减压组、三间隙减压组和长节段减压组术后JOA评分提高分数和植骨融合率相近(P>0.05).结论:综合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多种因素,3种术式中以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较佳方案.
作者:袁文;徐盛明;王新伟;张涛;刘百峰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关节软骨的修复一直是矫形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课题.本组拟验证应用关节镜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04/2006-04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患者16例,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随访行MRI检查及Brittberg-Peterson评分,评分标准:0分为无症状,130分表明治疗效果差.结果:①随访6~56个月,所有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②术后Brittberg-Peterson评分:13例为0分,2例为2分,1例为1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徐东潭;臧洪敏;徐光辉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长期游泳运动后不同性别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和抗过氧化作用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3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雄性静息组、雄性运动组、雌性静息组和雌性运动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雄性运动组及雌性运动组在水深50 cm和水温(35±1)℃的玻璃游泳池内游泳,每周连续游泳5 d(休息2 d),1次/d,每次游泳持续时间为:第1周30 min,第2周1 h,第3周开始固定为2 h,共持续3个月.雄性静息组及雌性静息组除不进行运动外,其余处理与雄性运动组及雌性运动组相同.③评估指标:在实验期满后麻醉下处死各组大鼠,取左心室心肌,采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浓度;采用二硫二硝基甲酸反应法测定谷胱甘肽浓度;采用酶促反应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含量:雄性运动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雌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静息组(P<0.01);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雌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运动组(P<0.01).②谷胱甘肽含量: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静息组(P<0.01),雌性运动组与雌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运动组(P<0.01).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雄性静息组(P<0.01),而雌性运动组与雌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雌性静息组与雄性静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雄性运动组显著高于雌性运动组(P<0.01).结论:长期游泳运动对心肌过氧化应激和抗过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雄性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对长期游泳运动的适应性高于雌性,而雌性心肌在长期游泳运动下的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高于雄性.
作者:蒋璐;车力龙;肖德生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湘雅医学院完成.实验分组:将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实验干预:①假手术组:开胸、穿线、不结扎,观察实验过程120 min.②模型组:开胸、穿线20 min、结扎40 min,松扎再灌注60 min.③电针内关组:开胸、穿线,电针内关20min后,结扎40min,再灌注60 min,于再灌注开始时再次电针内关20min.④电针神门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神门.⑤电针合谷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合谷.穴位定位与电针参数:穴位定位:内关穴位于大鼠腕横纹正中上5 mm处,神门穴位于大鼠腕横纹尺侧处,合谷穴位于大鼠第一、二掌骨之间中点处,针刺深度约5 mm,造模成功后分别针刺大鼠双侧上述3穴,直刺穿皮达筋间,捻转1 min后,接电子针疗仪,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以前肢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实验结束后颈动脉取血5 mL,摘取心脏检测相关指标.实验评估: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含量.②光学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三磷酸腺苷含量:假手术组高,模型组低.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高于模型组[(0.33±0.14),(0.074±0.021),(0.045±0.015)mg/L,P<0.01,P<0.05],电针合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清中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腺苷含量:假手术组低,模型组高,电针内关组低于模型组[(0.110±0.065),(0.20±0.10)mg/L;(0.160±0.055),(0.28±0.11)mg/L;(0.045±0.015),(0.11±0.039)mg/L;P<0.05,P<0.01],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与电针内关组比较,二磷酸腺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假手术组肌纤维整齐,肌丝及肌小节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正常,未见水肿及空泡变;其次为电针内关组,可见肌纤维正常走向,少量线粒体空泡变,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模型组的心肌修复情况差,表现为心肌肌丝溶解、坏死,肌丝走向紊乱,细胞核浓缩,染色质靠边,线粒体水肿,肌浆网扩张.电针神门组,可见部分标本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1只可见心肌细胞部分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合谷组,部分标本可见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2只可见心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
作者:严洁;刁利红;易受乡;常小荣;林亚平;杨孝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实验证实线粒体保护剂可以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组织中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及相关基因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线粒体钙和细胞色素C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7/2003-06在佳木斯大学小儿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完成.通过外科手术采集人肝硬化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20例,供肝者均知情同意.每例组织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于-20℃冷冻,另一部分于甲醛中固定72 h以上.定量分析两组肝组织中线粒体Ca2+、胞浆内细胞色素C含量、凋亡细胞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强度.结果:①肝硬化组肝组织线粒体Ca2+、胞浆内细胞色素C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②肝硬化组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Bax(P<0.05).结论: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组织中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可引起肝损伤.②肝细胞凋亡过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密切关系.⑨肝硬化时Bax/Bcl-2系统中Bax表达占优势,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说明Bax是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一个因素.
作者:辛国荣;姜广林;高艳华;王柏欣;王淑秋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膝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关节的大活动度.对87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客观效果评定并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象和材料:选择2005-06/2007-05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手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7例102膝.其中男8例9膝,女79例93膝,年龄46~78岁,平均67.3岁.TACK假体和Gemini Ⅱ假体51个(Link公司)、LPS后稳定型膝假体17个(Zimmer公司)、后叉保留型及后稳定型膝假体23个(Stryker公司)、后叉保留型假体11个(北京京航公司).②干预和评估: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价;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屈曲挛缩、内外翻畸形、术前的活动度、出院时的活动度、术前的膝关节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①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优良率90.8%,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P<0.01).③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都未发生深部感染、假体松动或骨溶解等远期不良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有利于大限度地提高置换术后全膝关节活动度.
作者:张银光;王岩;柴伟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是肾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阿卡波糖相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5-01/2006-06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肾移植术后糖耐量异常患者5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实验分组及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2组(n=25):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那格列奈组加那格列奈治疗;阿卡波糖组加阿卡波糖治疗.③实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治疗后4周、12周时,那格列奈组餐后1 h血糖水平均低于阿卡波糖组(P=0.00).②那格列奈组在治疗后12周时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02).③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低血糖反应3例.结论:与阿卡波糖相比,那格列奈能更有效地降低餐后1 h血糖及保护胰腺细胞功能,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孙雯;田野;杜林栋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腰围是表达人体内脏脂肪含量的简易测量指标,反映中心性肥胖敏感,是预测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主要指标.分析上海老年人群中腰围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及相关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5/2006-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干部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2000名上海地区离退休干部,均为老年男性,平均(74±5)岁.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 700名进行分析.①以受检者腰部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做水平测量腰围,同时检测受试对象体质量指数、血压.②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亚洲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检测受试对象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③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腰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资料完整的1 700例对象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对象中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36.41%(619/1 700)、63.58%(1 080/1 700)、59.35%(1 009/1 700)、40.76%(693/1 700)、33.88%(576/1 700).②当腰围≥90 cm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上升,腰围增加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1).③腰围的增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甘油三酯正相关(r=0.722 9,0.125 3,0.163 3,0.284 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呈负相关(r=-0.270 2,P<0.01).④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腰围≥90 cm组显著高于腰围<90 cm组(x2=47.65,P<0.01).结论:上海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和代谢指标异常数量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胡廷军;钟远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临床上仍然以切痂植皮术治疗为主,由于切痂时切除了并未损伤的皮下脂肪组织,使其愈后外观变化明显.实验拟观察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削痂后于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的疗效,并与切痂植皮进行比较.方法:①于2001-01/2007-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关节Ⅲ度烧伤患者中抽取39例(45个关节)作为削痂组,同时抽取45例(共60个关节)作为切痂组.所有患者对治疗及实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削痂组削痂植皮,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切痂组切痂植皮,切痂平面包括全层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直至深筋膜层.削痂或切痂后植大张自体中厚皮.③创面修复后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外观和关节活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烧伤关节创面修复后与对称的正常关节比较,削痂组外观变化不明显,周径缩小3.6%(P>0.05),功能好,关节活动度减少5.3%(P>0.05);切痂组外观变化明显,周径缩小23.4%(P<0.05),功能较差,关节活动度减少21.9%(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周植皮成活率和创面修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移植大张自体中厚皮于Ⅲ度烧伤削痂后关节部位,能够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切痂植皮.
作者:毛远桂;陈剑平;林尊文;蓝蔚;黄培信;刘德伍 刊期: 2007年第47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肝脏组织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佳口服剂量.方法:实验于2006-05/07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15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5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1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200 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300 mg/kg白藜芦醇组.②实验干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每天灌胃15,50,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分别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媒(二甲亚砜+生理盐水),连续5周.末次给予实验用样品1 h后,各运动组每只鼠尾跟部负荷3%体质量铅皮,置于水深50 cm、水温(31±1)℃游泳槽中游泳.游泳力竭后即刻,股动脉取血并迅速取出肝组织.③指标检测:赖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纳入动物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15,50 mg/kg白藜芦醇组[谷丙转氨酶活性:(972.36±121.86),(944.36±105.35),(888.34±88.68),(1773.52±89.35),(1 377.78±27.01)nkat/L,P<0.01;丙二醛含量:(7.90±2.56),(7.69±3.69),(7.13±2.62),(19.90±2.21),(12.16±1.78)μmol/g,P<0.05].100,200,300 mg/kg 白藜芦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运动对照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组高于15,50 mg/kg白藜芦醇组[(2 325.80±163.37),(2 379.14±121.86),(2 447.16±89.18),(1 096.05±120.19),(1 514.64±28.17)μkat/g,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肝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②100,200,300 mg/kg白藜芦醇对肝脏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效果优于15,50 mg/kg,建议使用100 mg/kg白藜芦醇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侯媛媛;李敬春;蒙萍;李军汉;刘运芳 刊期: 2007年第47期